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年龄对语言变体在发音方面的影响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6:0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8:19

(一)科学依据�
当代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性别语言的是丹麦语言学家叶斯伯森。他在1923年出版的《英语的发展与结构》一书中曾指出英语运用中的性别现象。1929年,萨丕尔发表了《雅纳语中的男人和女人的语言形式》。70年代的著名语言学家,如来科夫、特拉吉尔、齐默曼、韦斯特等,80年代的博林格及至90年代的研究使性别语言研究不断深入。当代有关男女语言差别的论著专门阐述了性别差异在语言里的种种表现,美国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格雷杰逊在读书的序言里提出要建立一门新的语言学科——性别语言学,引起了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的广泛重视。�
我国语言学界对性别语言的关注始于60年代,初期局限于外语界。外语学术刊物陆续发表
的文章大都是翻译介绍性质的。60年代中期,由外语界向语言界发展的性别语言研究在我国起步,并迅速发展。在社会语言学、社会心理语言学等领域,陈原的《社会语言学》(1983),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教程》(1985),刘宁的《语言学概论》(1987),王德春的《社会心理语言学》(1995)都程度不同地提出性别语言研究问题。在言语的性别差异问题已成为共识的同时,性别的社会差异与语言使用的相互关系问题,也成为语言研究者关心的问题。�
国内外性别语言研究,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对女性的歧视(即性别歧视)及改革方案;二是语言的性别差异,即女性用语和男性用语有何不同;三是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差的
成因研究。在这三方面,各家的主要学术观点可作如下综述;�
1、语言的性别歧视�
语言对女性的歧视,即所谓语言性别歧视表现在:(1)语言以男性为规范,把男性的语言作为标准和主体,而女性语言只是一种附属性变体;(2)女性名词向“贬化”方向发展,而男性名词向“褒化”方向发展,使得男性名词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女性名词具有消极意义;(3)在语序上男性在先而女性居后,如,夫妻,子女、公婆等。�
2、言语的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运用语言时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在:(1)在语音上;英美妇女比男性更喜欢使用逆序重音;北京女青年“女国音”现象。(2)在词汇上,女性更喜欢使用情态词语、色彩词语、夸张词语,委婉词语等;(3)女性更注重语言的优雅和含蓄。女性比男性更注重言语的规范性,对各项语言规则更习惯于循规蹈矩;(4)女性在谈话时对话题习惯于不加左右。此外,男女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也存在着多种差异。处于同一心理年龄上的男女在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及内部言语方面的特色是各不相同的.�
3、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研究者认为,造成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地位和权势原因;心理原因,女性和男性心理特点不同,导致言语差异的出现;生理原因,男女的生理特别是发音器官不同,致使发音出现了差异;传统观念原因等。�
性差语言研究不排斥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对社会众多个人言语共性的概括,任何个人语言又都是在交际中对全民语言的具体运用和个体体现。女性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在语言的交际使用中,体现出群体语言的集合性,但有别于男性群体。女*际语言体现出女性自我的特点和风格。体现出不同国家、民族的女性在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自我特点。�
(二)男女语言差异的确定性�
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男女之间,不但在体形和生理上各有特点,在心理上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感知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行为动作等等方面,言语谈吐当然也不例外。每个人的言语行为都表现出一定的性别特征。这可从三方面看:�
1、男女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有所不同。这反映在男女各自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语言平面上。�
词汇方面是如此。英语中就有一些分别为男子或妇女使用的感叹词。比如男子常常用“damn”(该死),而妇女则常用“ohdear”(哎呀)、“shit”(讨厌)、“ohfudge”(胡说)、“goodness”(天啊)等等。在我们汉语中也有同样的例子。比如语气词“吧”一般只出现在句子末尾,表示半信半疑多于信。但现在北京的女青年一张嘴就带“吧”,而且常常在句子当中出现,如“昨天吧,我看的那个电影吧,真叫棒”。“我跟你说吧,那件事吧,你一定得办。”在语法方面也有所表现。有人认为妇女比男子更多地使用附加问句这种语法格式。她们
不直接说“这件事你可以办。”而是说“这事你能办,是吗?”�
2、男女在言语上,即在言语行为上有所不同。比如女性的言语行为,就有感情浓厚、色彩含蓄、风格细腻、情调温和等独特的性别特色。就拿感情浓厚这一点来讲,女性的心理感受性比男性高,其言语行为感情成分就多。�
3、就态势身姿,面部表情方面,男女之间同样存在着差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主要是运用有声语言,所以言语交际学主要是研究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但人们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运用手势、身势、体态、表情等无声语言来加强甚至取代有声语言的交际功能,所以,言语学要研究这些辅助工具的运用。包括其性别差异。如女性不好意思时常用手捂脸,男性则多用手抓后脑勺;姑娘紧张时会用嘴吹气,高兴时会欢呼跳跃。受了委屈会撅嘴、扭腰。小伙子如果这样做会显得异常滑稽。男女卡腰的方式也不一样。在平时,男子手势运用的多一些,而女性的表情,特别是眼睛运用的较多。“暗递秋波”“一汪秋水”都是对女性眼神的形容。�
4、男女交际语言中的差异�
交际语言是使用着的言语。是语言的动态使用过程。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语言的主体、客体、随时都以情景(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王德春在《语境学是修辞学的基础》一文中指出:“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其中,作为客观因素的“对象”自然不能脱离其性别类型,而作为主观因素的“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又都是以一定的性别角色出现。无一不与性别身份有关。在两性言语交际中,由于性别的不同,形成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这一点女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话题选择上的局限性、被动性,传统的性别文化将女性的存在界定在家庭、生儿育女等私人领域。在这种男性主宰的文化制约下,女性的话题常以家庭为中心,自觉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在与己密切相关的事件上,在两*际中,往往难以控制话题的主动权,表现出局限性和被动性的特点。在话语方式上,女性追求典雅、优美的风格,在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上均有所体现。在言语策略方面,女性遵循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表现得较合体。�
所以,无论是在语言的内部因素上,还是在语言使用的表现风格上,女性语言均表现出其独特之处,从而使女性语言研究具有了科学的意义。�
二、性度研究对女性语言的说明�
女性语言不是纯性别意义上的语言,这是由女性语言的整体性决定的,女性语言是指带有女性整体特征的语言群体,它区别于狭隘意义上的性别上的语言。所以,女性语言是一个社会
性别概念。是在社会生活中,从语言的性度出发,对女性这一社会群体语言的综合性研究。由于语言受社会心理影响,语言表达的性别差异受性别因素的影响。比如,男孩子在公开场合不敢说话,会被认为是“没有男子气”。而女孩子在公开场合高声讲话,会被认为是“不像女孩子样”。这种社会心理对人的影响造成语言个体的角色意识,并按照自己的角色语言塑造自身的语言形象。但性别与女性语言不是完全对应的。任何男女的语言交际都存在着一个“性度”问题。在不同的心理类型的男女身上,体现着不同的男女性度。其中的根据是性度研究。性度是用来反映男性特点和女性特点程度的概念。它抛开男女生物学上的分野,将人的心理特征抽象出来分成男性行为和女性行为两大类,也就是把性别心理差异归结成男性度和女性度。不管人的性别如何,都有一定比例的男女性度。�
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认为:其一,性别角色的维度是单一的。男性化、女性化是该维度的两极,个体的性别角色处于该维度的某一点上;其二,具有男性化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化特质的女性在心理上更为健康。�
1964年,Rossi提出了一个与上述传统看法不同的“双性化”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和女性应该有的人格特质”,并认〖CM(28〗为双性化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而非传统的单一性别角色模式。�
1974年Bem根据这个概念,以社会赞许性为基础,制定出了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即BSRI(Be
msexRolelnventory),它包括男性分量表、女性分量表和中性干扰量表,各20项,共60项。结果男性分量表与女性分量表得分的相关很低,支持了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是两个不同维度而非一个维度的两极的假设。她用中位数分类法将被试分为四个性别角色类型:双性化类型,男性化类型,女性化类型,未分化类型。�
Spence(Spence J T Gender_related traits and gender idenlogy evidence for a multifactional theory 1993.64(4)624_635)以社会刻板印象为基础制定了类似的量表,但她未能重复Bem用于验证性别图式理论的研究。她提出性别角色是*的,在特定的研究中哪个维度适用决定于情境因素。�
北京大学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张莘研究综合Bem和Spence的方法,以社会刻板印象和社会赞许性为基础编制了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心理学报2001.1期),同时使用正性和负性量表,测量了380名大学生,结果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运用此量表将大学生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男性中分别占24.7%,15.4、31.5%和28.4%,在女性中分别占22.5%、28.0%、25.0%和24.5%。�
以上研究都在说明: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由于个体的社会行为,使得在语言社会里,每个人都存在着男性度和女性度。只是男女程度的搭配比例不同,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纯男性特点或者纯女性特点的人。大部分的情况是:或者男性化性度大一点,或者女性化性度大一点,或者中性化性度比较突出。性度研究对女性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心理参照,即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男女性度。性别不是性差语言的截然分界。女性语言是一个集体概念,是以研究女性这个整体语言特点为任务和目的的。�
三、语言的社会性对女性语言的局限性阐述�
女*际语言学是指使用者的语言系统。这个系统存在于社会所共同使用的语言系统中。存在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中。遵循社会通用的词汇材料和语法规范,体现语言运用中的共同规律。�
无论何种语言,都必须遵守语言的社会性规律。在进行任何语言交际时,无论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还是语言形式的组合,都得采用全民语言中通用的材料和组合规律,都要运用共同的语言,所以就要遵守共同的语言形式,以便使人能够理解、接受。�
由于交际语言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现实社会纷繁复杂,生活中的言语交际千变万化,作为交际对象的人更是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女*际语言的复杂性。要求交际语言研究交际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具体语言环境。研究交际的客体,对方的年龄、身份、文化教养、思想性格、职业、经历、修养、场合等。女性话语风格所呈现的特点并非由性别这个唯一的因素决定的,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如果过分突出性别的作用,那是不够客观、也不符合实际的。另外言语主体的言语角色特点也是必须要注意的。在社会关系中,任何人都是一定的角色特点、角色地位决定的。研究者既要挖掘性别因素,又要冷静客观地评价其地位,这就是课题本身复杂性的表现。其次,客观情况的多样性。男女两性在语言上的的差异不是绝对的,往往因场合、交际对象、个人文化程度、性格等因素而不同,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女性话语风格就存在着个体的统一性和多样化及群体的统一性和多样化的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还出现了两性话语风格的融合,研究者既要如实客观,又要典型地反映问题决非一件易事。�
女*际语言的交际主体是女性,是女性为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使用的语言。但这种语言并非是一种独立形式,它的存在是以社会为依托的,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它不排斥男性,而
以男性为合作伙伴,共同建筑和谐的语言系统。�
四、社会发展对女性语言研究的必要性的注释�
无论是从修辞学研究现状,还是从语言学的发展前景和语言研究的趋势来看,都应重视研究性别与语言的关系。1、女性语言研究扩大了语言研究的领域。是对语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语言研究不适应动态社会的发展,这一点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从内容上看,在性别基础上形成的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将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内容。从方法上看,语言研究要求研究的多角度切入。从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角度进行研究。从而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方*上的借鉴。2、女性语言的研究顺应了语言研究发展的潮流,是二十一世纪汉语修辞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九十年代以来的修辞学,在重视静态研究的同时,重视动态研究,在口语修辞研究和接受修辞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性别与语言这一课题正是在吸取了各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两性言语交际中,注意言语主体,尤其是接受主体的性别因素,将直接影响到修辞方式的选择和修辞目的的实现。3、从世界范围来看,西方修辞学的发展为汉语修辞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中的女权主义修辞批评使人思考女性话语与父权制文化的关系。法国女权主义者认为,语言不仅仅是命名、标志和交流的系统,而且是权力的场所,因此要改变观念,必然从改变主体、改变主体的话语模式开始,并改变父权制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这就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界,也向性别语言提出了一个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往往与女性解放的程度密切相关。当今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女性学已成为一门新的边缘性学科,它确立的是一种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交融汇聚的人文视角,试图通过补写女性文化,来重新审视人类文化,也为性别与修辞的关系这一课题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天地。研究性别与语言的关系,不仅是语言学的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8:19

(一)科学依据�
当代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性别语言的是丹麦语言学家叶斯伯森。他在1923年出版的《英语的发展与结构》一书中曾指出英语运用中的性别现象。1929年,萨丕尔发表了《雅纳语中的男人和女人的语言形式》。70年代的著名语言学家,如来科夫、特拉吉尔、齐默曼、韦斯特等,80年代的博林格及至90年代的研究使性别语言研究不断深入。当代有关男女语言差别的论著专门阐述了性别差异在语言里的种种表现,美国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格雷杰逊在读书的序言里提出要建立一门新的语言学科——性别语言学,引起了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的广泛重视。�
我国语言学界对性别语言的关注始于60年代,初期局限于外语界。外语学术刊物陆续发表
的文章大都是翻译介绍性质的。60年代中期,由外语界向语言界发展的性别语言研究在我国起步,并迅速发展。在社会语言学、社会心理语言学等领域,陈原的《社会语言学》(1983),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教程》(1985),刘宁的《语言学概论》(1987),王德春的《社会心理语言学》(1995)都程度不同地提出性别语言研究问题。在言语的性别差异问题已成为共识的同时,性别的社会差异与语言使用的相互关系问题,也成为语言研究者关心的问题。�
国内外性别语言研究,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对女性的歧视(即性别歧视)及改革方案;二是语言的性别差异,即女性用语和男性用语有何不同;三是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差的
成因研究。在这三方面,各家的主要学术观点可作如下综述;�
1、语言的性别歧视�
语言对女性的歧视,即所谓语言性别歧视表现在:(1)语言以男性为规范,把男性的语言作为标准和主体,而女性语言只是一种附属性变体;(2)女性名词向“贬化”方向发展,而男性名词向“褒化”方向发展,使得男性名词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女性名词具有消极意义;(3)在语序上男性在先而女性居后,如,夫妻,子女、公婆等。�
2、言语的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运用语言时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在:(1)在语音上;英美妇女比男性更喜欢使用逆序重音;北京女青年“女国音”现象。(2)在词汇上,女性更喜欢使用情态词语、色彩词语、夸张词语,委婉词语等;(3)女性更注重语言的优雅和含蓄。女性比男性更注重言语的规范性,对各项语言规则更习惯于循规蹈矩;(4)女性在谈话时对话题习惯于不加左右。此外,男女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也存在着多种差异。处于同一心理年龄上的男女在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及内部言语方面的特色是各不相同的.�
3、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研究者认为,造成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地位和权势原因;心理原因,女性和男性心理特点不同,导致言语差异的出现;生理原因,男女的生理特别是发音器官不同,致使发音出现了差异;传统观念原因等。�
性差语言研究不排斥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对社会众多个人言语共性的概括,任何个人语言又都是在交际中对全民语言的具体运用和个体体现。女性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在语言的交际使用中,体现出群体语言的集合性,但有别于男性群体。女*际语言体现出女性自我的特点和风格。体现出不同国家、民族的女性在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自我特点。�
(二)男女语言差异的确定性�
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男女之间,不但在体形和生理上各有特点,在心理上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感知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行为动作等等方面,言语谈吐当然也不例外。每个人的言语行为都表现出一定的性别特征。这可从三方面看:�
1、男女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有所不同。这反映在男女各自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语言平面上。�
词汇方面是如此。英语中就有一些分别为男子或妇女使用的感叹词。比如男子常常用“damn”(该死),而妇女则常用“ohdear”(哎呀)、“shit”(讨厌)、“ohfudge”(胡说)、“goodness”(天啊)等等。在我们汉语中也有同样的例子。比如语气词“吧”一般只出现在句子末尾,表示半信半疑多于信。但现在北京的女青年一张嘴就带“吧”,而且常常在句子当中出现,如“昨天吧,我看的那个电影吧,真叫棒”。“我跟你说吧,那件事吧,你一定得办。”在语法方面也有所表现。有人认为妇女比男子更多地使用附加问句这种语法格式。她们
不直接说“这件事你可以办。”而是说“这事你能办,是吗?”�
2、男女在言语上,即在言语行为上有所不同。比如女性的言语行为,就有感情浓厚、色彩含蓄、风格细腻、情调温和等独特的性别特色。就拿感情浓厚这一点来讲,女性的心理感受性比男性高,其言语行为感情成分就多。�
3、就态势身姿,面部表情方面,男女之间同样存在着差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主要是运用有声语言,所以言语交际学主要是研究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但人们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运用手势、身势、体态、表情等无声语言来加强甚至取代有声语言的交际功能,所以,言语学要研究这些辅助工具的运用。包括其性别差异。如女性不好意思时常用手捂脸,男性则多用手抓后脑勺;姑娘紧张时会用嘴吹气,高兴时会欢呼跳跃。受了委屈会撅嘴、扭腰。小伙子如果这样做会显得异常滑稽。男女卡腰的方式也不一样。在平时,男子手势运用的多一些,而女性的表情,特别是眼睛运用的较多。“暗递秋波”“一汪秋水”都是对女性眼神的形容。�
4、男女交际语言中的差异�
交际语言是使用着的言语。是语言的动态使用过程。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语言的主体、客体、随时都以情景(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王德春在《语境学是修辞学的基础》一文中指出:“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其中,作为客观因素的“对象”自然不能脱离其性别类型,而作为主观因素的“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又都是以一定的性别角色出现。无一不与性别身份有关。在两性言语交际中,由于性别的不同,形成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这一点女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话题选择上的局限性、被动性,传统的性别文化将女性的存在界定在家庭、生儿育女等私人领域。在这种男性主宰的文化制约下,女性的话题常以家庭为中心,自觉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在与己密切相关的事件上,在两*际中,往往难以控制话题的主动权,表现出局限性和被动性的特点。在话语方式上,女性追求典雅、优美的风格,在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上均有所体现。在言语策略方面,女性遵循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表现得较合体。�
所以,无论是在语言的内部因素上,还是在语言使用的表现风格上,女性语言均表现出其独特之处,从而使女性语言研究具有了科学的意义。�
二、性度研究对女性语言的说明�
女性语言不是纯性别意义上的语言,这是由女性语言的整体性决定的,女性语言是指带有女性整体特征的语言群体,它区别于狭隘意义上的性别上的语言。所以,女性语言是一个社会
性别概念。是在社会生活中,从语言的性度出发,对女性这一社会群体语言的综合性研究。由于语言受社会心理影响,语言表达的性别差异受性别因素的影响。比如,男孩子在公开场合不敢说话,会被认为是“没有男子气”。而女孩子在公开场合高声讲话,会被认为是“不像女孩子样”。这种社会心理对人的影响造成语言个体的角色意识,并按照自己的角色语言塑造自身的语言形象。但性别与女性语言不是完全对应的。任何男女的语言交际都存在着一个“性度”问题。在不同的心理类型的男女身上,体现着不同的男女性度。其中的根据是性度研究。性度是用来反映男性特点和女性特点程度的概念。它抛开男女生物学上的分野,将人的心理特征抽象出来分成男性行为和女性行为两大类,也就是把性别心理差异归结成男性度和女性度。不管人的性别如何,都有一定比例的男女性度。�
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认为:其一,性别角色的维度是单一的。男性化、女性化是该维度的两极,个体的性别角色处于该维度的某一点上;其二,具有男性化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化特质的女性在心理上更为健康。�
1964年,Rossi提出了一个与上述传统看法不同的“双性化”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和女性应该有的人格特质”,并认〖CM(28〗为双性化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而非传统的单一性别角色模式。�
1974年Bem根据这个概念,以社会赞许性为基础,制定出了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即BSRI(Be
msexRolelnventory),它包括男性分量表、女性分量表和中性干扰量表,各20项,共60项。结果男性分量表与女性分量表得分的相关很低,支持了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是两个不同维度而非一个维度的两极的假设。她用中位数分类法将被试分为四个性别角色类型:双性化类型,男性化类型,女性化类型,未分化类型。�
Spence(Spence J T Gender_related traits and gender idenlogy evidence for a multifactional theory 1993.64(4)624_635)以社会刻板印象为基础制定了类似的量表,但她未能重复Bem用于验证性别图式理论的研究。她提出性别角色是*的,在特定的研究中哪个维度适用决定于情境因素。�
北京大学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张莘研究综合Bem和Spence的方法,以社会刻板印象和社会赞许性为基础编制了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心理学报2001.1期),同时使用正性和负性量表,测量了380名大学生,结果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运用此量表将大学生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男性中分别占24.7%,15.4、31.5%和28.4%,在女性中分别占22.5%、28.0%、25.0%和24.5%。�
以上研究都在说明: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由于个体的社会行为,使得在语言社会里,每个人都存在着男性度和女性度。只是男女程度的搭配比例不同,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纯男性特点或者纯女性特点的人。大部分的情况是:或者男性化性度大一点,或者女性化性度大一点,或者中性化性度比较突出。性度研究对女性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心理参照,即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男女性度。性别不是性差语言的截然分界。女性语言是一个集体概念,是以研究女性这个整体语言特点为任务和目的的。�
三、语言的社会性对女性语言的局限性阐述�
女*际语言学是指使用者的语言系统。这个系统存在于社会所共同使用的语言系统中。存在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中。遵循社会通用的词汇材料和语法规范,体现语言运用中的共同规律。�
无论何种语言,都必须遵守语言的社会性规律。在进行任何语言交际时,无论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还是语言形式的组合,都得采用全民语言中通用的材料和组合规律,都要运用共同的语言,所以就要遵守共同的语言形式,以便使人能够理解、接受。�
由于交际语言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现实社会纷繁复杂,生活中的言语交际千变万化,作为交际对象的人更是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女*际语言的复杂性。要求交际语言研究交际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具体语言环境。研究交际的客体,对方的年龄、身份、文化教养、思想性格、职业、经历、修养、场合等。女性话语风格所呈现的特点并非由性别这个唯一的因素决定的,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如果过分突出性别的作用,那是不够客观、也不符合实际的。另外言语主体的言语角色特点也是必须要注意的。在社会关系中,任何人都是一定的角色特点、角色地位决定的。研究者既要挖掘性别因素,又要冷静客观地评价其地位,这就是课题本身复杂性的表现。其次,客观情况的多样性。男女两性在语言上的的差异不是绝对的,往往因场合、交际对象、个人文化程度、性格等因素而不同,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女性话语风格就存在着个体的统一性和多样化及群体的统一性和多样化的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还出现了两性话语风格的融合,研究者既要如实客观,又要典型地反映问题决非一件易事。�
女*际语言的交际主体是女性,是女性为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使用的语言。但这种语言并非是一种独立形式,它的存在是以社会为依托的,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它不排斥男性,而
以男性为合作伙伴,共同建筑和谐的语言系统。�
四、社会发展对女性语言研究的必要性的注释�
无论是从修辞学研究现状,还是从语言学的发展前景和语言研究的趋势来看,都应重视研究性别与语言的关系。1、女性语言研究扩大了语言研究的领域。是对语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语言研究不适应动态社会的发展,这一点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从内容上看,在性别基础上形成的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将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内容。从方法上看,语言研究要求研究的多角度切入。从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角度进行研究。从而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方*上的借鉴。2、女性语言的研究顺应了语言研究发展的潮流,是二十一世纪汉语修辞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九十年代以来的修辞学,在重视静态研究的同时,重视动态研究,在口语修辞研究和接受修辞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性别与语言这一课题正是在吸取了各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两性言语交际中,注意言语主体,尤其是接受主体的性别因素,将直接影响到修辞方式的选择和修辞目的的实现。3、从世界范围来看,西方修辞学的发展为汉语修辞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中的女权主义修辞批评使人思考女性话语与父权制文化的关系。法国女权主义者认为,语言不仅仅是命名、标志和交流的系统,而且是权力的场所,因此要改变观念,必然从改变主体、改变主体的话语模式开始,并改变父权制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这就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界,也向性别语言提出了一个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往往与女性解放的程度密切相关。当今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女性学已成为一门新的边缘性学科,它确立的是一种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交融汇聚的人文视角,试图通过补写女性文化,来重新审视人类文化,也为性别与修辞的关系这一课题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天地。研究性别与语言的关系,不仅是语言学的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8:19

(一)科学依据�
当代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性别语言的是丹麦语言学家叶斯伯森。他在1923年出版的《英语的发展与结构》一书中曾指出英语运用中的性别现象。1929年,萨丕尔发表了《雅纳语中的男人和女人的语言形式》。70年代的著名语言学家,如来科夫、特拉吉尔、齐默曼、韦斯特等,80年代的博林格及至90年代的研究使性别语言研究不断深入。当代有关男女语言差别的论著专门阐述了性别差异在语言里的种种表现,美国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格雷杰逊在读书的序言里提出要建立一门新的语言学科——性别语言学,引起了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的广泛重视。�
我国语言学界对性别语言的关注始于60年代,初期局限于外语界。外语学术刊物陆续发表
的文章大都是翻译介绍性质的。60年代中期,由外语界向语言界发展的性别语言研究在我国起步,并迅速发展。在社会语言学、社会心理语言学等领域,陈原的《社会语言学》(1983),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教程》(1985),刘宁的《语言学概论》(1987),王德春的《社会心理语言学》(1995)都程度不同地提出性别语言研究问题。在言语的性别差异问题已成为共识的同时,性别的社会差异与语言使用的相互关系问题,也成为语言研究者关心的问题。�
国内外性别语言研究,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对女性的歧视(即性别歧视)及改革方案;二是语言的性别差异,即女性用语和男性用语有何不同;三是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差的
成因研究。在这三方面,各家的主要学术观点可作如下综述;�
1、语言的性别歧视�
语言对女性的歧视,即所谓语言性别歧视表现在:(1)语言以男性为规范,把男性的语言作为标准和主体,而女性语言只是一种附属性变体;(2)女性名词向“贬化”方向发展,而男性名词向“褒化”方向发展,使得男性名词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女性名词具有消极意义;(3)在语序上男性在先而女性居后,如,夫妻,子女、公婆等。�
2、言语的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运用语言时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在:(1)在语音上;英美妇女比男性更喜欢使用逆序重音;北京女青年“女国音”现象。(2)在词汇上,女性更喜欢使用情态词语、色彩词语、夸张词语,委婉词语等;(3)女性更注重语言的优雅和含蓄。女性比男性更注重言语的规范性,对各项语言规则更习惯于循规蹈矩;(4)女性在谈话时对话题习惯于不加左右。此外,男女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也存在着多种差异。处于同一心理年龄上的男女在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及内部言语方面的特色是各不相同的.�
3、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研究者认为,造成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地位和权势原因;心理原因,女性和男性心理特点不同,导致言语差异的出现;生理原因,男女的生理特别是发音器官不同,致使发音出现了差异;传统观念原因等。�
性差语言研究不排斥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对社会众多个人言语共性的概括,任何个人语言又都是在交际中对全民语言的具体运用和个体体现。女性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在语言的交际使用中,体现出群体语言的集合性,但有别于男性群体。女*际语言体现出女性自我的特点和风格。体现出不同国家、民族的女性在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自我特点。�
(二)男女语言差异的确定性�
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男女之间,不但在体形和生理上各有特点,在心理上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感知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行为动作等等方面,言语谈吐当然也不例外。每个人的言语行为都表现出一定的性别特征。这可从三方面看:�
1、男女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有所不同。这反映在男女各自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语言平面上。�
词汇方面是如此。英语中就有一些分别为男子或妇女使用的感叹词。比如男子常常用“damn”(该死),而妇女则常用“ohdear”(哎呀)、“shit”(讨厌)、“ohfudge”(胡说)、“goodness”(天啊)等等。在我们汉语中也有同样的例子。比如语气词“吧”一般只出现在句子末尾,表示半信半疑多于信。但现在北京的女青年一张嘴就带“吧”,而且常常在句子当中出现,如“昨天吧,我看的那个电影吧,真叫棒”。“我跟你说吧,那件事吧,你一定得办。”在语法方面也有所表现。有人认为妇女比男子更多地使用附加问句这种语法格式。她们
不直接说“这件事你可以办。”而是说“这事你能办,是吗?”�
2、男女在言语上,即在言语行为上有所不同。比如女性的言语行为,就有感情浓厚、色彩含蓄、风格细腻、情调温和等独特的性别特色。就拿感情浓厚这一点来讲,女性的心理感受性比男性高,其言语行为感情成分就多。�
3、就态势身姿,面部表情方面,男女之间同样存在着差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主要是运用有声语言,所以言语交际学主要是研究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但人们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运用手势、身势、体态、表情等无声语言来加强甚至取代有声语言的交际功能,所以,言语学要研究这些辅助工具的运用。包括其性别差异。如女性不好意思时常用手捂脸,男性则多用手抓后脑勺;姑娘紧张时会用嘴吹气,高兴时会欢呼跳跃。受了委屈会撅嘴、扭腰。小伙子如果这样做会显得异常滑稽。男女卡腰的方式也不一样。在平时,男子手势运用的多一些,而女性的表情,特别是眼睛运用的较多。“暗递秋波”“一汪秋水”都是对女性眼神的形容。�
4、男女交际语言中的差异�
交际语言是使用着的言语。是语言的动态使用过程。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语言的主体、客体、随时都以情景(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王德春在《语境学是修辞学的基础》一文中指出:“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其中,作为客观因素的“对象”自然不能脱离其性别类型,而作为主观因素的“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又都是以一定的性别角色出现。无一不与性别身份有关。在两性言语交际中,由于性别的不同,形成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这一点女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话题选择上的局限性、被动性,传统的性别文化将女性的存在界定在家庭、生儿育女等私人领域。在这种男性主宰的文化制约下,女性的话题常以家庭为中心,自觉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在与己密切相关的事件上,在两*际中,往往难以控制话题的主动权,表现出局限性和被动性的特点。在话语方式上,女性追求典雅、优美的风格,在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上均有所体现。在言语策略方面,女性遵循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表现得较合体。�
所以,无论是在语言的内部因素上,还是在语言使用的表现风格上,女性语言均表现出其独特之处,从而使女性语言研究具有了科学的意义。�
二、性度研究对女性语言的说明�
女性语言不是纯性别意义上的语言,这是由女性语言的整体性决定的,女性语言是指带有女性整体特征的语言群体,它区别于狭隘意义上的性别上的语言。所以,女性语言是一个社会
性别概念。是在社会生活中,从语言的性度出发,对女性这一社会群体语言的综合性研究。由于语言受社会心理影响,语言表达的性别差异受性别因素的影响。比如,男孩子在公开场合不敢说话,会被认为是“没有男子气”。而女孩子在公开场合高声讲话,会被认为是“不像女孩子样”。这种社会心理对人的影响造成语言个体的角色意识,并按照自己的角色语言塑造自身的语言形象。但性别与女性语言不是完全对应的。任何男女的语言交际都存在着一个“性度”问题。在不同的心理类型的男女身上,体现着不同的男女性度。其中的根据是性度研究。性度是用来反映男性特点和女性特点程度的概念。它抛开男女生物学上的分野,将人的心理特征抽象出来分成男性行为和女性行为两大类,也就是把性别心理差异归结成男性度和女性度。不管人的性别如何,都有一定比例的男女性度。�
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认为:其一,性别角色的维度是单一的。男性化、女性化是该维度的两极,个体的性别角色处于该维度的某一点上;其二,具有男性化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化特质的女性在心理上更为健康。�
1964年,Rossi提出了一个与上述传统看法不同的“双性化”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和女性应该有的人格特质”,并认〖CM(28〗为双性化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而非传统的单一性别角色模式。�
1974年Bem根据这个概念,以社会赞许性为基础,制定出了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即BSRI(Be
msexRolelnventory),它包括男性分量表、女性分量表和中性干扰量表,各20项,共60项。结果男性分量表与女性分量表得分的相关很低,支持了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是两个不同维度而非一个维度的两极的假设。她用中位数分类法将被试分为四个性别角色类型:双性化类型,男性化类型,女性化类型,未分化类型。�
Spence(Spence J T Gender_related traits and gender idenlogy evidence for a multifactional theory 1993.64(4)624_635)以社会刻板印象为基础制定了类似的量表,但她未能重复Bem用于验证性别图式理论的研究。她提出性别角色是*的,在特定的研究中哪个维度适用决定于情境因素。�
北京大学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张莘研究综合Bem和Spence的方法,以社会刻板印象和社会赞许性为基础编制了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心理学报2001.1期),同时使用正性和负性量表,测量了380名大学生,结果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运用此量表将大学生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男性中分别占24.7%,15.4、31.5%和28.4%,在女性中分别占22.5%、28.0%、25.0%和24.5%。�
以上研究都在说明: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由于个体的社会行为,使得在语言社会里,每个人都存在着男性度和女性度。只是男女程度的搭配比例不同,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纯男性特点或者纯女性特点的人。大部分的情况是:或者男性化性度大一点,或者女性化性度大一点,或者中性化性度比较突出。性度研究对女性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心理参照,即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男女性度。性别不是性差语言的截然分界。女性语言是一个集体概念,是以研究女性这个整体语言特点为任务和目的的。�
三、语言的社会性对女性语言的局限性阐述�
女*际语言学是指使用者的语言系统。这个系统存在于社会所共同使用的语言系统中。存在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中。遵循社会通用的词汇材料和语法规范,体现语言运用中的共同规律。�
无论何种语言,都必须遵守语言的社会性规律。在进行任何语言交际时,无论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还是语言形式的组合,都得采用全民语言中通用的材料和组合规律,都要运用共同的语言,所以就要遵守共同的语言形式,以便使人能够理解、接受。�
由于交际语言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现实社会纷繁复杂,生活中的言语交际千变万化,作为交际对象的人更是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女*际语言的复杂性。要求交际语言研究交际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具体语言环境。研究交际的客体,对方的年龄、身份、文化教养、思想性格、职业、经历、修养、场合等。女性话语风格所呈现的特点并非由性别这个唯一的因素决定的,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如果过分突出性别的作用,那是不够客观、也不符合实际的。另外言语主体的言语角色特点也是必须要注意的。在社会关系中,任何人都是一定的角色特点、角色地位决定的。研究者既要挖掘性别因素,又要冷静客观地评价其地位,这就是课题本身复杂性的表现。其次,客观情况的多样性。男女两性在语言上的的差异不是绝对的,往往因场合、交际对象、个人文化程度、性格等因素而不同,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女性话语风格就存在着个体的统一性和多样化及群体的统一性和多样化的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还出现了两性话语风格的融合,研究者既要如实客观,又要典型地反映问题决非一件易事。�
女*际语言的交际主体是女性,是女性为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使用的语言。但这种语言并非是一种独立形式,它的存在是以社会为依托的,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它不排斥男性,而
以男性为合作伙伴,共同建筑和谐的语言系统。�
四、社会发展对女性语言研究的必要性的注释�
无论是从修辞学研究现状,还是从语言学的发展前景和语言研究的趋势来看,都应重视研究性别与语言的关系。1、女性语言研究扩大了语言研究的领域。是对语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语言研究不适应动态社会的发展,这一点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从内容上看,在性别基础上形成的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将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内容。从方法上看,语言研究要求研究的多角度切入。从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角度进行研究。从而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方*上的借鉴。2、女性语言的研究顺应了语言研究发展的潮流,是二十一世纪汉语修辞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九十年代以来的修辞学,在重视静态研究的同时,重视动态研究,在口语修辞研究和接受修辞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性别与语言这一课题正是在吸取了各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两性言语交际中,注意言语主体,尤其是接受主体的性别因素,将直接影响到修辞方式的选择和修辞目的的实现。3、从世界范围来看,西方修辞学的发展为汉语修辞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中的女权主义修辞批评使人思考女性话语与父权制文化的关系。法国女权主义者认为,语言不仅仅是命名、标志和交流的系统,而且是权力的场所,因此要改变观念,必然从改变主体、改变主体的话语模式开始,并改变父权制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这就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界,也向性别语言提出了一个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往往与女性解放的程度密切相关。当今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女性学已成为一门新的边缘性学科,它确立的是一种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交融汇聚的人文视角,试图通过补写女性文化,来重新审视人类文化,也为性别与修辞的关系这一课题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天地。研究性别与语言的关系,不仅是语言学的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8:19

(一)科学依据�
当代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性别语言的是丹麦语言学家叶斯伯森。他在1923年出版的《英语的发展与结构》一书中曾指出英语运用中的性别现象。1929年,萨丕尔发表了《雅纳语中的男人和女人的语言形式》。70年代的著名语言学家,如来科夫、特拉吉尔、齐默曼、韦斯特等,80年代的博林格及至90年代的研究使性别语言研究不断深入。当代有关男女语言差别的论著专门阐述了性别差异在语言里的种种表现,美国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格雷杰逊在读书的序言里提出要建立一门新的语言学科——性别语言学,引起了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的广泛重视。�
我国语言学界对性别语言的关注始于60年代,初期局限于外语界。外语学术刊物陆续发表
的文章大都是翻译介绍性质的。60年代中期,由外语界向语言界发展的性别语言研究在我国起步,并迅速发展。在社会语言学、社会心理语言学等领域,陈原的《社会语言学》(1983),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教程》(1985),刘宁的《语言学概论》(1987),王德春的《社会心理语言学》(1995)都程度不同地提出性别语言研究问题。在言语的性别差异问题已成为共识的同时,性别的社会差异与语言使用的相互关系问题,也成为语言研究者关心的问题。�
国内外性别语言研究,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对女性的歧视(即性别歧视)及改革方案;二是语言的性别差异,即女性用语和男性用语有何不同;三是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差的
成因研究。在这三方面,各家的主要学术观点可作如下综述;�
1、语言的性别歧视�
语言对女性的歧视,即所谓语言性别歧视表现在:(1)语言以男性为规范,把男性的语言作为标准和主体,而女性语言只是一种附属性变体;(2)女性名词向“贬化”方向发展,而男性名词向“褒化”方向发展,使得男性名词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女性名词具有消极意义;(3)在语序上男性在先而女性居后,如,夫妻,子女、公婆等。�
2、言语的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运用语言时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在:(1)在语音上;英美妇女比男性更喜欢使用逆序重音;北京女青年“女国音”现象。(2)在词汇上,女性更喜欢使用情态词语、色彩词语、夸张词语,委婉词语等;(3)女性更注重语言的优雅和含蓄。女性比男性更注重言语的规范性,对各项语言规则更习惯于循规蹈矩;(4)女性在谈话时对话题习惯于不加左右。此外,男女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也存在着多种差异。处于同一心理年龄上的男女在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及内部言语方面的特色是各不相同的.�
3、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研究者认为,造成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地位和权势原因;心理原因,女性和男性心理特点不同,导致言语差异的出现;生理原因,男女的生理特别是发音器官不同,致使发音出现了差异;传统观念原因等。�
性差语言研究不排斥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对社会众多个人言语共性的概括,任何个人语言又都是在交际中对全民语言的具体运用和个体体现。女性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在语言的交际使用中,体现出群体语言的集合性,但有别于男性群体。女*际语言体现出女性自我的特点和风格。体现出不同国家、民族的女性在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自我特点。�
(二)男女语言差异的确定性�
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男女之间,不但在体形和生理上各有特点,在心理上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感知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行为动作等等方面,言语谈吐当然也不例外。每个人的言语行为都表现出一定的性别特征。这可从三方面看:�
1、男女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有所不同。这反映在男女各自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语言平面上。�
词汇方面是如此。英语中就有一些分别为男子或妇女使用的感叹词。比如男子常常用“damn”(该死),而妇女则常用“ohdear”(哎呀)、“shit”(讨厌)、“ohfudge”(胡说)、“goodness”(天啊)等等。在我们汉语中也有同样的例子。比如语气词“吧”一般只出现在句子末尾,表示半信半疑多于信。但现在北京的女青年一张嘴就带“吧”,而且常常在句子当中出现,如“昨天吧,我看的那个电影吧,真叫棒”。“我跟你说吧,那件事吧,你一定得办。”在语法方面也有所表现。有人认为妇女比男子更多地使用附加问句这种语法格式。她们
不直接说“这件事你可以办。”而是说“这事你能办,是吗?”�
2、男女在言语上,即在言语行为上有所不同。比如女性的言语行为,就有感情浓厚、色彩含蓄、风格细腻、情调温和等独特的性别特色。就拿感情浓厚这一点来讲,女性的心理感受性比男性高,其言语行为感情成分就多。�
3、就态势身姿,面部表情方面,男女之间同样存在着差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主要是运用有声语言,所以言语交际学主要是研究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但人们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运用手势、身势、体态、表情等无声语言来加强甚至取代有声语言的交际功能,所以,言语学要研究这些辅助工具的运用。包括其性别差异。如女性不好意思时常用手捂脸,男性则多用手抓后脑勺;姑娘紧张时会用嘴吹气,高兴时会欢呼跳跃。受了委屈会撅嘴、扭腰。小伙子如果这样做会显得异常滑稽。男女卡腰的方式也不一样。在平时,男子手势运用的多一些,而女性的表情,特别是眼睛运用的较多。“暗递秋波”“一汪秋水”都是对女性眼神的形容。�
4、男女交际语言中的差异�
交际语言是使用着的言语。是语言的动态使用过程。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语言的主体、客体、随时都以情景(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王德春在《语境学是修辞学的基础》一文中指出:“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其中,作为客观因素的“对象”自然不能脱离其性别类型,而作为主观因素的“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又都是以一定的性别角色出现。无一不与性别身份有关。在两性言语交际中,由于性别的不同,形成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这一点女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话题选择上的局限性、被动性,传统的性别文化将女性的存在界定在家庭、生儿育女等私人领域。在这种男性主宰的文化制约下,女性的话题常以家庭为中心,自觉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在与己密切相关的事件上,在两*际中,往往难以控制话题的主动权,表现出局限性和被动性的特点。在话语方式上,女性追求典雅、优美的风格,在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上均有所体现。在言语策略方面,女性遵循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表现得较合体。�
所以,无论是在语言的内部因素上,还是在语言使用的表现风格上,女性语言均表现出其独特之处,从而使女性语言研究具有了科学的意义。�
二、性度研究对女性语言的说明�
女性语言不是纯性别意义上的语言,这是由女性语言的整体性决定的,女性语言是指带有女性整体特征的语言群体,它区别于狭隘意义上的性别上的语言。所以,女性语言是一个社会
性别概念。是在社会生活中,从语言的性度出发,对女性这一社会群体语言的综合性研究。由于语言受社会心理影响,语言表达的性别差异受性别因素的影响。比如,男孩子在公开场合不敢说话,会被认为是“没有男子气”。而女孩子在公开场合高声讲话,会被认为是“不像女孩子样”。这种社会心理对人的影响造成语言个体的角色意识,并按照自己的角色语言塑造自身的语言形象。但性别与女性语言不是完全对应的。任何男女的语言交际都存在着一个“性度”问题。在不同的心理类型的男女身上,体现着不同的男女性度。其中的根据是性度研究。性度是用来反映男性特点和女性特点程度的概念。它抛开男女生物学上的分野,将人的心理特征抽象出来分成男性行为和女性行为两大类,也就是把性别心理差异归结成男性度和女性度。不管人的性别如何,都有一定比例的男女性度。�
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认为:其一,性别角色的维度是单一的。男性化、女性化是该维度的两极,个体的性别角色处于该维度的某一点上;其二,具有男性化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化特质的女性在心理上更为健康。�
1964年,Rossi提出了一个与上述传统看法不同的“双性化”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和女性应该有的人格特质”,并认〖CM(28〗为双性化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而非传统的单一性别角色模式。�
1974年Bem根据这个概念,以社会赞许性为基础,制定出了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即BSRI(Be
msexRolelnventory),它包括男性分量表、女性分量表和中性干扰量表,各20项,共60项。结果男性分量表与女性分量表得分的相关很低,支持了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是两个不同维度而非一个维度的两极的假设。她用中位数分类法将被试分为四个性别角色类型:双性化类型,男性化类型,女性化类型,未分化类型。�
Spence(Spence J T Gender_related traits and gender idenlogy evidence for a multifactional theory 1993.64(4)624_635)以社会刻板印象为基础制定了类似的量表,但她未能重复Bem用于验证性别图式理论的研究。她提出性别角色是*的,在特定的研究中哪个维度适用决定于情境因素。�
北京大学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张莘研究综合Bem和Spence的方法,以社会刻板印象和社会赞许性为基础编制了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心理学报2001.1期),同时使用正性和负性量表,测量了380名大学生,结果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运用此量表将大学生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男性中分别占24.7%,15.4、31.5%和28.4%,在女性中分别占22.5%、28.0%、25.0%和24.5%。�
以上研究都在说明: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由于个体的社会行为,使得在语言社会里,每个人都存在着男性度和女性度。只是男女程度的搭配比例不同,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纯男性特点或者纯女性特点的人。大部分的情况是:或者男性化性度大一点,或者女性化性度大一点,或者中性化性度比较突出。性度研究对女性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心理参照,即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男女性度。性别不是性差语言的截然分界。女性语言是一个集体概念,是以研究女性这个整体语言特点为任务和目的的。�
三、语言的社会性对女性语言的局限性阐述�
女*际语言学是指使用者的语言系统。这个系统存在于社会所共同使用的语言系统中。存在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中。遵循社会通用的词汇材料和语法规范,体现语言运用中的共同规律。�
无论何种语言,都必须遵守语言的社会性规律。在进行任何语言交际时,无论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还是语言形式的组合,都得采用全民语言中通用的材料和组合规律,都要运用共同的语言,所以就要遵守共同的语言形式,以便使人能够理解、接受。�
由于交际语言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现实社会纷繁复杂,生活中的言语交际千变万化,作为交际对象的人更是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女*际语言的复杂性。要求交际语言研究交际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具体语言环境。研究交际的客体,对方的年龄、身份、文化教养、思想性格、职业、经历、修养、场合等。女性话语风格所呈现的特点并非由性别这个唯一的因素决定的,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如果过分突出性别的作用,那是不够客观、也不符合实际的。另外言语主体的言语角色特点也是必须要注意的。在社会关系中,任何人都是一定的角色特点、角色地位决定的。研究者既要挖掘性别因素,又要冷静客观地评价其地位,这就是课题本身复杂性的表现。其次,客观情况的多样性。男女两性在语言上的的差异不是绝对的,往往因场合、交际对象、个人文化程度、性格等因素而不同,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女性话语风格就存在着个体的统一性和多样化及群体的统一性和多样化的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还出现了两性话语风格的融合,研究者既要如实客观,又要典型地反映问题决非一件易事。�
女*际语言的交际主体是女性,是女性为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使用的语言。但这种语言并非是一种独立形式,它的存在是以社会为依托的,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它不排斥男性,而
以男性为合作伙伴,共同建筑和谐的语言系统。�
四、社会发展对女性语言研究的必要性的注释�
无论是从修辞学研究现状,还是从语言学的发展前景和语言研究的趋势来看,都应重视研究性别与语言的关系。1、女性语言研究扩大了语言研究的领域。是对语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语言研究不适应动态社会的发展,这一点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从内容上看,在性别基础上形成的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将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内容。从方法上看,语言研究要求研究的多角度切入。从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角度进行研究。从而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方*上的借鉴。2、女性语言的研究顺应了语言研究发展的潮流,是二十一世纪汉语修辞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九十年代以来的修辞学,在重视静态研究的同时,重视动态研究,在口语修辞研究和接受修辞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性别与语言这一课题正是在吸取了各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两性言语交际中,注意言语主体,尤其是接受主体的性别因素,将直接影响到修辞方式的选择和修辞目的的实现。3、从世界范围来看,西方修辞学的发展为汉语修辞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中的女权主义修辞批评使人思考女性话语与父权制文化的关系。法国女权主义者认为,语言不仅仅是命名、标志和交流的系统,而且是权力的场所,因此要改变观念,必然从改变主体、改变主体的话语模式开始,并改变父权制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这就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界,也向性别语言提出了一个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往往与女性解放的程度密切相关。当今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女性学已成为一门新的边缘性学科,它确立的是一种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交融汇聚的人文视角,试图通过补写女性文化,来重新审视人类文化,也为性别与修辞的关系这一课题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天地。研究性别与语言的关系,不仅是语言学的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8:19

(一)科学依据�
当代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性别语言的是丹麦语言学家叶斯伯森。他在1923年出版的《英语的发展与结构》一书中曾指出英语运用中的性别现象。1929年,萨丕尔发表了《雅纳语中的男人和女人的语言形式》。70年代的著名语言学家,如来科夫、特拉吉尔、齐默曼、韦斯特等,80年代的博林格及至90年代的研究使性别语言研究不断深入。当代有关男女语言差别的论著专门阐述了性别差异在语言里的种种表现,美国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格雷杰逊在读书的序言里提出要建立一门新的语言学科——性别语言学,引起了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的广泛重视。�
我国语言学界对性别语言的关注始于60年代,初期局限于外语界。外语学术刊物陆续发表
的文章大都是翻译介绍性质的。60年代中期,由外语界向语言界发展的性别语言研究在我国起步,并迅速发展。在社会语言学、社会心理语言学等领域,陈原的《社会语言学》(1983),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教程》(1985),刘宁的《语言学概论》(1987),王德春的《社会心理语言学》(1995)都程度不同地提出性别语言研究问题。在言语的性别差异问题已成为共识的同时,性别的社会差异与语言使用的相互关系问题,也成为语言研究者关心的问题。�
国内外性别语言研究,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对女性的歧视(即性别歧视)及改革方案;二是语言的性别差异,即女性用语和男性用语有何不同;三是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差的
成因研究。在这三方面,各家的主要学术观点可作如下综述;�
1、语言的性别歧视�
语言对女性的歧视,即所谓语言性别歧视表现在:(1)语言以男性为规范,把男性的语言作为标准和主体,而女性语言只是一种附属性变体;(2)女性名词向“贬化”方向发展,而男性名词向“褒化”方向发展,使得男性名词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女性名词具有消极意义;(3)在语序上男性在先而女性居后,如,夫妻,子女、公婆等。�
2、言语的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运用语言时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在:(1)在语音上;英美妇女比男性更喜欢使用逆序重音;北京女青年“女国音”现象。(2)在词汇上,女性更喜欢使用情态词语、色彩词语、夸张词语,委婉词语等;(3)女性更注重语言的优雅和含蓄。女性比男性更注重言语的规范性,对各项语言规则更习惯于循规蹈矩;(4)女性在谈话时对话题习惯于不加左右。此外,男女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也存在着多种差异。处于同一心理年龄上的男女在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及内部言语方面的特色是各不相同的.�
3、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研究者认为,造成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地位和权势原因;心理原因,女性和男性心理特点不同,导致言语差异的出现;生理原因,男女的生理特别是发音器官不同,致使发音出现了差异;传统观念原因等。�
性差语言研究不排斥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对社会众多个人言语共性的概括,任何个人语言又都是在交际中对全民语言的具体运用和个体体现。女性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在语言的交际使用中,体现出群体语言的集合性,但有别于男性群体。女*际语言体现出女性自我的特点和风格。体现出不同国家、民族的女性在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自我特点。�
(二)男女语言差异的确定性�
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男女之间,不但在体形和生理上各有特点,在心理上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感知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行为动作等等方面,言语谈吐当然也不例外。每个人的言语行为都表现出一定的性别特征。这可从三方面看:�
1、男女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有所不同。这反映在男女各自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语言平面上。�
词汇方面是如此。英语中就有一些分别为男子或妇女使用的感叹词。比如男子常常用“damn”(该死),而妇女则常用“ohdear”(哎呀)、“shit”(讨厌)、“ohfudge”(胡说)、“goodness”(天啊)等等。在我们汉语中也有同样的例子。比如语气词“吧”一般只出现在句子末尾,表示半信半疑多于信。但现在北京的女青年一张嘴就带“吧”,而且常常在句子当中出现,如“昨天吧,我看的那个电影吧,真叫棒”。“我跟你说吧,那件事吧,你一定得办。”在语法方面也有所表现。有人认为妇女比男子更多地使用附加问句这种语法格式。她们
不直接说“这件事你可以办。”而是说“这事你能办,是吗?”�
2、男女在言语上,即在言语行为上有所不同。比如女性的言语行为,就有感情浓厚、色彩含蓄、风格细腻、情调温和等独特的性别特色。就拿感情浓厚这一点来讲,女性的心理感受性比男性高,其言语行为感情成分就多。�
3、就态势身姿,面部表情方面,男女之间同样存在着差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主要是运用有声语言,所以言语交际学主要是研究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但人们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运用手势、身势、体态、表情等无声语言来加强甚至取代有声语言的交际功能,所以,言语学要研究这些辅助工具的运用。包括其性别差异。如女性不好意思时常用手捂脸,男性则多用手抓后脑勺;姑娘紧张时会用嘴吹气,高兴时会欢呼跳跃。受了委屈会撅嘴、扭腰。小伙子如果这样做会显得异常滑稽。男女卡腰的方式也不一样。在平时,男子手势运用的多一些,而女性的表情,特别是眼睛运用的较多。“暗递秋波”“一汪秋水”都是对女性眼神的形容。�
4、男女交际语言中的差异�
交际语言是使用着的言语。是语言的动态使用过程。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语言的主体、客体、随时都以情景(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王德春在《语境学是修辞学的基础》一文中指出:“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其中,作为客观因素的“对象”自然不能脱离其性别类型,而作为主观因素的“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又都是以一定的性别角色出现。无一不与性别身份有关。在两性言语交际中,由于性别的不同,形成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这一点女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话题选择上的局限性、被动性,传统的性别文化将女性的存在界定在家庭、生儿育女等私人领域。在这种男性主宰的文化制约下,女性的话题常以家庭为中心,自觉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在与己密切相关的事件上,在两*际中,往往难以控制话题的主动权,表现出局限性和被动性的特点。在话语方式上,女性追求典雅、优美的风格,在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上均有所体现。在言语策略方面,女性遵循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表现得较合体。�
所以,无论是在语言的内部因素上,还是在语言使用的表现风格上,女性语言均表现出其独特之处,从而使女性语言研究具有了科学的意义。�
二、性度研究对女性语言的说明�
女性语言不是纯性别意义上的语言,这是由女性语言的整体性决定的,女性语言是指带有女性整体特征的语言群体,它区别于狭隘意义上的性别上的语言。所以,女性语言是一个社会
性别概念。是在社会生活中,从语言的性度出发,对女性这一社会群体语言的综合性研究。由于语言受社会心理影响,语言表达的性别差异受性别因素的影响。比如,男孩子在公开场合不敢说话,会被认为是“没有男子气”。而女孩子在公开场合高声讲话,会被认为是“不像女孩子样”。这种社会心理对人的影响造成语言个体的角色意识,并按照自己的角色语言塑造自身的语言形象。但性别与女性语言不是完全对应的。任何男女的语言交际都存在着一个“性度”问题。在不同的心理类型的男女身上,体现着不同的男女性度。其中的根据是性度研究。性度是用来反映男性特点和女性特点程度的概念。它抛开男女生物学上的分野,将人的心理特征抽象出来分成男性行为和女性行为两大类,也就是把性别心理差异归结成男性度和女性度。不管人的性别如何,都有一定比例的男女性度。�
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认为:其一,性别角色的维度是单一的。男性化、女性化是该维度的两极,个体的性别角色处于该维度的某一点上;其二,具有男性化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化特质的女性在心理上更为健康。�
1964年,Rossi提出了一个与上述传统看法不同的“双性化”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和女性应该有的人格特质”,并认〖CM(28〗为双性化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而非传统的单一性别角色模式。�
1974年Bem根据这个概念,以社会赞许性为基础,制定出了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即BSRI(Be
msexRolelnventory),它包括男性分量表、女性分量表和中性干扰量表,各20项,共60项。结果男性分量表与女性分量表得分的相关很低,支持了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是两个不同维度而非一个维度的两极的假设。她用中位数分类法将被试分为四个性别角色类型:双性化类型,男性化类型,女性化类型,未分化类型。�
Spence(Spence J T Gender_related traits and gender idenlogy evidence for a multifactional theory 1993.64(4)624_635)以社会刻板印象为基础制定了类似的量表,但她未能重复Bem用于验证性别图式理论的研究。她提出性别角色是*的,在特定的研究中哪个维度适用决定于情境因素。�
北京大学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张莘研究综合Bem和Spence的方法,以社会刻板印象和社会赞许性为基础编制了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心理学报2001.1期),同时使用正性和负性量表,测量了380名大学生,结果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运用此量表将大学生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男性中分别占24.7%,15.4、31.5%和28.4%,在女性中分别占22.5%、28.0%、25.0%和24.5%。�
以上研究都在说明: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由于个体的社会行为,使得在语言社会里,每个人都存在着男性度和女性度。只是男女程度的搭配比例不同,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纯男性特点或者纯女性特点的人。大部分的情况是:或者男性化性度大一点,或者女性化性度大一点,或者中性化性度比较突出。性度研究对女性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心理参照,即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男女性度。性别不是性差语言的截然分界。女性语言是一个集体概念,是以研究女性这个整体语言特点为任务和目的的。�
三、语言的社会性对女性语言的局限性阐述�
女*际语言学是指使用者的语言系统。这个系统存在于社会所共同使用的语言系统中。存在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中。遵循社会通用的词汇材料和语法规范,体现语言运用中的共同规律。�
无论何种语言,都必须遵守语言的社会性规律。在进行任何语言交际时,无论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还是语言形式的组合,都得采用全民语言中通用的材料和组合规律,都要运用共同的语言,所以就要遵守共同的语言形式,以便使人能够理解、接受。�
由于交际语言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现实社会纷繁复杂,生活中的言语交际千变万化,作为交际对象的人更是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女*际语言的复杂性。要求交际语言研究交际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具体语言环境。研究交际的客体,对方的年龄、身份、文化教养、思想性格、职业、经历、修养、场合等。女性话语风格所呈现的特点并非由性别这个唯一的因素决定的,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如果过分突出性别的作用,那是不够客观、也不符合实际的。另外言语主体的言语角色特点也是必须要注意的。在社会关系中,任何人都是一定的角色特点、角色地位决定的。研究者既要挖掘性别因素,又要冷静客观地评价其地位,这就是课题本身复杂性的表现。其次,客观情况的多样性。男女两性在语言上的的差异不是绝对的,往往因场合、交际对象、个人文化程度、性格等因素而不同,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女性话语风格就存在着个体的统一性和多样化及群体的统一性和多样化的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还出现了两性话语风格的融合,研究者既要如实客观,又要典型地反映问题决非一件易事。�
女*际语言的交际主体是女性,是女性为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使用的语言。但这种语言并非是一种独立形式,它的存在是以社会为依托的,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它不排斥男性,而
以男性为合作伙伴,共同建筑和谐的语言系统。�
四、社会发展对女性语言研究的必要性的注释�
无论是从修辞学研究现状,还是从语言学的发展前景和语言研究的趋势来看,都应重视研究性别与语言的关系。1、女性语言研究扩大了语言研究的领域。是对语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语言研究不适应动态社会的发展,这一点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从内容上看,在性别基础上形成的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将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内容。从方法上看,语言研究要求研究的多角度切入。从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角度进行研究。从而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方*上的借鉴。2、女性语言的研究顺应了语言研究发展的潮流,是二十一世纪汉语修辞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九十年代以来的修辞学,在重视静态研究的同时,重视动态研究,在口语修辞研究和接受修辞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性别与语言这一课题正是在吸取了各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两性言语交际中,注意言语主体,尤其是接受主体的性别因素,将直接影响到修辞方式的选择和修辞目的的实现。3、从世界范围来看,西方修辞学的发展为汉语修辞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中的女权主义修辞批评使人思考女性话语与父权制文化的关系。法国女权主义者认为,语言不仅仅是命名、标志和交流的系统,而且是权力的场所,因此要改变观念,必然从改变主体、改变主体的话语模式开始,并改变父权制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这就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界,也向性别语言提出了一个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往往与女性解放的程度密切相关。当今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女性学已成为一门新的边缘性学科,它确立的是一种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交融汇聚的人文视角,试图通过补写女性文化,来重新审视人类文化,也为性别与修辞的关系这一课题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天地。研究性别与语言的关系,不仅是语言学的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8:19

(一)科学依据�
当代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性别语言的是丹麦语言学家叶斯伯森。他在1923年出版的《英语的发展与结构》一书中曾指出英语运用中的性别现象。1929年,萨丕尔发表了《雅纳语中的男人和女人的语言形式》。70年代的著名语言学家,如来科夫、特拉吉尔、齐默曼、韦斯特等,80年代的博林格及至90年代的研究使性别语言研究不断深入。当代有关男女语言差别的论著专门阐述了性别差异在语言里的种种表现,美国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格雷杰逊在读书的序言里提出要建立一门新的语言学科——性别语言学,引起了语言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等的广泛重视。�
我国语言学界对性别语言的关注始于60年代,初期局限于外语界。外语学术刊物陆续发表
的文章大都是翻译介绍性质的。60年代中期,由外语界向语言界发展的性别语言研究在我国起步,并迅速发展。在社会语言学、社会心理语言学等领域,陈原的《社会语言学》(1983),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教程》(1985),刘宁的《语言学概论》(1987),王德春的《社会心理语言学》(1995)都程度不同地提出性别语言研究问题。在言语的性别差异问题已成为共识的同时,性别的社会差异与语言使用的相互关系问题,也成为语言研究者关心的问题。�
国内外性别语言研究,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语言对女性的歧视(即性别歧视)及改革方案;二是语言的性别差异,即女性用语和男性用语有何不同;三是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差的
成因研究。在这三方面,各家的主要学术观点可作如下综述;�
1、语言的性别歧视�
语言对女性的歧视,即所谓语言性别歧视表现在:(1)语言以男性为规范,把男性的语言作为标准和主体,而女性语言只是一种附属性变体;(2)女性名词向“贬化”方向发展,而男性名词向“褒化”方向发展,使得男性名词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女性名词具有消极意义;(3)在语序上男性在先而女性居后,如,夫妻,子女、公婆等。�
2、言语的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运用语言时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在:(1)在语音上;英美妇女比男性更喜欢使用逆序重音;北京女青年“女国音”现象。(2)在词汇上,女性更喜欢使用情态词语、色彩词语、夸张词语,委婉词语等;(3)女性更注重语言的优雅和含蓄。女性比男性更注重言语的规范性,对各项语言规则更习惯于循规蹈矩;(4)女性在谈话时对话题习惯于不加左右。此外,男女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也存在着多种差异。处于同一心理年龄上的男女在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及内部言语方面的特色是各不相同的.�
3、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性别差异的原因分析�
研究者认为,造成语言性别歧视和言语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地位和权势原因;心理原因,女性和男性心理特点不同,导致言语差异的出现;生理原因,男女的生理特别是发音器官不同,致使发音出现了差异;传统观念原因等。�
性差语言研究不排斥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对社会众多个人言语共性的概括,任何个人语言又都是在交际中对全民语言的具体运用和个体体现。女性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在语言的交际使用中,体现出群体语言的集合性,但有别于男性群体。女*际语言体现出女性自我的特点和风格。体现出不同国家、民族的女性在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自我特点。�
(二)男女语言差异的确定性�
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男女之间,不但在体形和生理上各有特点,在心理上也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感知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行为动作等等方面,言语谈吐当然也不例外。每个人的言语行为都表现出一定的性别特征。这可从三方面看:�
1、男女在语言材料的选择上有所不同。这反映在男女各自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语言平面上。�
词汇方面是如此。英语中就有一些分别为男子或妇女使用的感叹词。比如男子常常用“damn”(该死),而妇女则常用“ohdear”(哎呀)、“shit”(讨厌)、“ohfudge”(胡说)、“goodness”(天啊)等等。在我们汉语中也有同样的例子。比如语气词“吧”一般只出现在句子末尾,表示半信半疑多于信。但现在北京的女青年一张嘴就带“吧”,而且常常在句子当中出现,如“昨天吧,我看的那个电影吧,真叫棒”。“我跟你说吧,那件事吧,你一定得办。”在语法方面也有所表现。有人认为妇女比男子更多地使用附加问句这种语法格式。她们
不直接说“这件事你可以办。”而是说“这事你能办,是吗?”�
2、男女在言语上,即在言语行为上有所不同。比如女性的言语行为,就有感情浓厚、色彩含蓄、风格细腻、情调温和等独特的性别特色。就拿感情浓厚这一点来讲,女性的心理感受性比男性高,其言语行为感情成分就多。�
3、就态势身姿,面部表情方面,男女之间同样存在着差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主要是运用有声语言,所以言语交际学主要是研究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但人们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运用手势、身势、体态、表情等无声语言来加强甚至取代有声语言的交际功能,所以,言语学要研究这些辅助工具的运用。包括其性别差异。如女性不好意思时常用手捂脸,男性则多用手抓后脑勺;姑娘紧张时会用嘴吹气,高兴时会欢呼跳跃。受了委屈会撅嘴、扭腰。小伙子如果这样做会显得异常滑稽。男女卡腰的方式也不一样。在平时,男子手势运用的多一些,而女性的表情,特别是眼睛运用的较多。“暗递秋波”“一汪秋水”都是对女性眼神的形容。�
4、男女交际语言中的差异�
交际语言是使用着的言语。是语言的动态使用过程。在交际过程中,交际语言的主体、客体、随时都以情景(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王德春在《语境学是修辞学的基础》一文中指出:“语境就是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其中,作为客观因素的“对象”自然不能脱离其性别类型,而作为主观因素的“使用语言的人、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又都是以一定的性别角色出现。无一不与性别身份有关。在两性言语交际中,由于性别的不同,形成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这一点女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话题选择上的局限性、被动性,传统的性别文化将女性的存在界定在家庭、生儿育女等私人领域。在这种男性主宰的文化制约下,女性的话题常以家庭为中心,自觉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在与己密切相关的事件上,在两*际中,往往难以控制话题的主动权,表现出局限性和被动性的特点。在话语方式上,女性追求典雅、优美的风格,在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运用上均有所体现。在言语策略方面,女性遵循了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表现得较合体。�
所以,无论是在语言的内部因素上,还是在语言使用的表现风格上,女性语言均表现出其独特之处,从而使女性语言研究具有了科学的意义。�
二、性度研究对女性语言的说明�
女性语言不是纯性别意义上的语言,这是由女性语言的整体性决定的,女性语言是指带有女性整体特征的语言群体,它区别于狭隘意义上的性别上的语言。所以,女性语言是一个社会
性别概念。是在社会生活中,从语言的性度出发,对女性这一社会群体语言的综合性研究。由于语言受社会心理影响,语言表达的性别差异受性别因素的影响。比如,男孩子在公开场合不敢说话,会被认为是“没有男子气”。而女孩子在公开场合高声讲话,会被认为是“不像女孩子样”。这种社会心理对人的影响造成语言个体的角色意识,并按照自己的角色语言塑造自身的语言形象。但性别与女性语言不是完全对应的。任何男女的语言交际都存在着一个“性度”问题。在不同的心理类型的男女身上,体现着不同的男女性度。其中的根据是性度研究。性度是用来反映男性特点和女性特点程度的概念。它抛开男女生物学上的分野,将人的心理特征抽象出来分成男性行为和女性行为两大类,也就是把性别心理差异归结成男性度和女性度。不管人的性别如何,都有一定比例的男女性度。�
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认为:其一,性别角色的维度是单一的。男性化、女性化是该维度的两极,个体的性别角色处于该维度的某一点上;其二,具有男性化特质的男性和具有女性化特质的女性在心理上更为健康。�
1964年,Rossi提出了一个与上述传统看法不同的“双性化”概念,即“个体同时具有传统的男性和女性应该有的人格特质”,并认〖CM(28〗为双性化是最合适的性别角色模式,而非传统的单一性别角色模式。�
1974年Bem根据这个概念,以社会赞许性为基础,制定出了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即BSRI(Be
msexRolelnventory),它包括男性分量表、女性分量表和中性干扰量表,各20项,共60项。结果男性分量表与女性分量表得分的相关很低,支持了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是两个不同维度而非一个维度的两极的假设。她用中位数分类法将被试分为四个性别角色类型:双性化类型,男性化类型,女性化类型,未分化类型。�
Spence(Spence J T Gender_related traits and gender idenlogy evidence for a multifactional theory 1993.64(4)624_635)以社会刻板印象为基础制定了类似的量表,但她未能重复Bem用于验证性别图式理论的研究。她提出性别角色是*的,在特定的研究中哪个维度适用决定于情境因素。�
北京大学钱铭怡、张光健、罗珊红、张莘研究综合Bem和Spence的方法,以社会刻板印象和社会赞许性为基础编制了中国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心理学报2001.1期),同时使用正性和负性量表,测量了380名大学生,结果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运用此量表将大学生分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未分化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男性中分别占24.7%,15.4、31.5%和28.4%,在女性中分别占22.5%、28.0%、25.0%和24.5%。�
以上研究都在说明: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一套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由于个体的社会行为,使得在语言社会里,每个人都存在着男性度和女性度。只是男女程度的搭配比例不同,现实社会中不存在纯男性特点或者纯女性特点的人。大部分的情况是:或者男性化性度大一点,或者女性化性度大一点,或者中性化性度比较突出。性度研究对女性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心理参照,即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不同的男女性度。性别不是性差语言的截然分界。女性语言是一个集体概念,是以研究女性这个整体语言特点为任务和目的的。�
三、语言的社会性对女性语言的局限性阐述�
女*际语言学是指使用者的语言系统。这个系统存在于社会所共同使用的语言系统中。存在于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中。遵循社会通用的词汇材料和语法规范,体现语言运用中的共同规律。�
无论何种语言,都必须遵守语言的社会性规律。在进行任何语言交际时,无论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还是语言形式的组合,都得采用全民语言中通用的材料和组合规律,都要运用共同的语言,所以就要遵守共同的语言形式,以便使人能够理解、接受。�
由于交际语言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现实社会纷繁复杂,生活中的言语交际千变万化,作为交际对象的人更是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女*际语言的复杂性。要求交际语言研究交际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具体语言环境。研究交际的客体,对方的年龄、身份、文化教养、思想性格、职业、经历、修养、场合等。女性话语风格所呈现的特点并非由性别这个唯一的因素决定的,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如果过分突出性别的作用,那是不够客观、也不符合实际的。另外言语主体的言语角色特点也是必须要注意的。在社会关系中,任何人都是一定的角色特点、角色地位决定的。研究者既要挖掘性别因素,又要冷静客观地评价其地位,这就是课题本身复杂性的表现。其次,客观情况的多样性。男女两性在语言上的的差异不是绝对的,往往因场合、交际对象、个人文化程度、性格等因素而不同,有时甚至出现相反的情况女性话语风格就存在着个体的统一性和多样化及群体的统一性和多样化的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还出现了两性话语风格的融合,研究者既要如实客观,又要典型地反映问题决非一件易事。�
女*际语言的交际主体是女性,是女性为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而使用的语言。但这种语言并非是一种独立形式,它的存在是以社会为依托的,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它不排斥男性,而
以男性为合作伙伴,共同建筑和谐的语言系统。�
四、社会发展对女性语言研究的必要性的注释�
无论是从修辞学研究现状,还是从语言学的发展前景和语言研究的趋势来看,都应重视研究性别与语言的关系。1、女性语言研究扩大了语言研究的领域。是对语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传统的语言研究不适应动态社会的发展,这一点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从内容上看,在性别基础上形成的两性话语风格的差异将为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内容。从方法上看,语言研究要求研究的多角度切入。从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美学角度进行研究。从而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方*上的借鉴。2、女性语言的研究顺应了语言研究发展的潮流,是二十一世纪汉语修辞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九十年代以来的修辞学,在重视静态研究的同时,重视动态研究,在口语修辞研究和接受修辞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性别与语言这一课题正是在吸取了各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在两性言语交际中,注意言语主体,尤其是接受主体的性别因素,将直接影响到修辞方式的选择和修辞目的的实现。3、从世界范围来看,西方修辞学的发展为汉语修辞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其中的女权主义修辞批评使人思考女性话语与父权制文化的关系。法国女权主义者认为,语言不仅仅是命名、标志和交流的系统,而且是权力的场所,因此要改变观念,必然从改变主体、改变主体的话语模式开始,并改变父权制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这就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界,也向性别语言提出了一个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往往与女性解放的程度密切相关。当今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女性学已成为一门新的边缘性学科,它确立的是一种女性视角与男性视角交融汇聚的人文视角,试图通过补写女性文化,来重新审视人类文化,也为性别与修辞的关系这一课题提供了更广阔的研究天地。研究性别与语言的关系,不仅是语言学的任务,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器世间的意思是什么 学吉他大概学费是多少 电吉他培训一般学费多少 天津吉他培训成人班费用多少 吉他培训班一般的学费多少钱 电脑怎么保存下载的视频文件怎么把视频保存到电脑上 双子座男生如果受到伤害死心了'是不是无论怎么做都无法挽回了。 和平精英微信怎么切换账号 更新之后换号方法 有关说说搞笑幽默句子的短句(寻找搞笑幽默的快乐) 说说你多大了,看看能不能做我干闺女怎么回复? 我的11岁女儿真的有心理问题吗? 推荐几首批判现实生活和社会现状的饶舌歌曲。。最好是说唱的 雪莱是男是女,她有朋友吗? 金卡戴珊现状,为什么基本看不到她的消息了,已经远离了NBA吗? 11岁男孩心理到底想什么 愚人食盐说明了什么道理,用成语表述是什 《愚人食盐》的寓意是什么??? 仿写清清的小河? 愚人食盐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尼日利亚足球现状如何 清清的类似词语,闪闪的,圆圆的,红红的,弯弯的等等。谢谢! 清清的类似的词语有哪些 11岁男孩不敢一个人独处但有人的地方却好大胆的,是心里疾病吗? 愚人食盐什么意思? 192.168.10.4:7788路由器设置 清清的仿写词语有哪些? 怎么才能选到一个好的桥梁护栏? 天珠阿呆的作用寓意 谁有邓肯的近况消息? 11岁男孩喜欢招惹人,还屡教不改是不是心理问题 这个天珠符号代表的寓意是什么? 照样子写 河水清清 藏族女生戴的天珠送给男生有什么寓意? 照样子,仿写。例: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泉水什么的,什么的。荷花什么的,什么的。 照样子写句子。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河水清清――,―― 清清的水泼啊洒啊!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仿写句子? 清清的小溪仿写句子 仿照:飘飘悠悠类似词语 仿照白白的的写词语? 在浙江医药港建一个医院ICU病房该怎么布局规划? 照样子,仿写成语.例:清 ICU建设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梦见自己跟小学同学吵架,他旁边还有一个女同学,然后摔了自己的手机,捡起来还能用~ 仿写词语。 至少2个。 娓娓动听(AABc式) 恭恭敬敬(AA 干干净净仿写句子 仿写词语,明明白白,写四个词语。 仿写句子 水是那样清,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如何评价美剧《初来乍到》(Fresh Off The Boat)? 初来乍到的剧情简介 哪里能看美剧《初来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