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鸡汤对人有哪些危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26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12:41
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大大加快,活在当代的我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烦心问题,很多时候都累觉招架不住,轻则抱怨诉苦,重则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我们面对所有烦心事,渴求能有一种药,能够给受伤的心灵带来安抚,心灵鸡汤应运而生。
我们要面对一个现实,就是心灵鸡汤长期占据着微信圈,朋友圈。好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刷朋友圈总能看到有很多朋友每天都会转发大量的鸡汤文章,再发表一下自己读完后的感想,让别人感到自己就好像是一个智者似的。
刚开始,我也会打开看一下,这些鸡汤读起来优美,让自己觉得成功只是一步之遥,所以,每当我都什么烦心事,我都读上几篇鸡汤,寻求心灵上的安慰。
到了后来,我感觉越来越依赖鸡汤了,读完后像打了鸡血,斗志昂扬,过了不到几天,还是打回原形。
面对烦心事,不可否认心灵鸡汤的积极作用,但是鸡汤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只是一种逃避现实的,给心灵有一定慰藉作用的心灵汤药。况且,鸡汤人人都会说,有些鸡汤文害人不浅,有些歌颂错误的乐观会让自己失望或者陷入困境,而自己却不知道!
或许,你会因为鸡汤而少遭很多挫折,也受到提醒警醒的作用,但是,自己的人生,是需要自己领悟过来的,是需要自己走出来的,不是随随便便几篇鸡汤就可以把你从生活的泥潭中拉出来,从此人生一片光明!
太依赖于鸡汤能给你扭转局面,太习惯于沉浸在鸡汤虚构的美好国度里,最后伤的只有自己。
毕竟,我们是生活在当今变幻莫测的社会,要面对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我们要随机应变,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我们才能解决我们所要面对的问题。
鸡汤,可以喝,但千万不要喝多了,否则真的会中毒!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12:41
我们更擅长处理坏信息。坏的信息会让我们产生更多的注意力,更彻底的分析以及更广泛的联想。而且,我们不但更擅长处理坏信息,从某种角度说,我们还犯贱地更喜欢处理坏信息。研究表明,闲谈到别人时,我们说的坏话要比好话多得多。“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就是这个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12:42
只说不做的消极人士。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0 12:42
一、 胡编乱造
鸡汤文的开篇,往往要先给读者讲一个小故事,“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杰克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小木屋里…….”,“一个周末,汤姆带着全家开车出游,在高速公路上汽车抛锚了…”,毫无疑问,这样的小故事是要引出下文的“人生哲理”的。
问题是,鸡汤文的这种开篇小故事,十有*都说不清具体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连记叙文的基本要素都不清楚,很难让我这种油盐不进、内心阴暗的人相信它们是真的。
有点儿逻辑学基础的人都知道,“虚假的前提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胡编乱造的小故事所推导出的“人生哲理”,又能有多少说服力呢?
二、 以偏概全
相比鸡汤文的胡编乱造,成功学的开篇就要聪明很多,它举的例子大多是有名有姓,板上钉钉的事实。比如说论证“坚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吧,那就举周星驰跑了好多年龙套才大红大紫,郭德纲说了十几年小剧场才上了电视,等等。
问题在于,跑了好多年龙套的小演员成千上万,像周星驰那样大红大紫的才有几个啊?说小剧场的草台相声班子没有一百也有好几十,像德云社那样混出名堂还有第二个吗?
同样是“坚持”,怎么绝大多数人就没能成功呢?光举成功的个别例子,而不说失败的绝大多数,这样的“成功学”跟只说销售明星、不提众多下线的传销有什么区别啊?
三、 错误归因
鸡汤文的胡编乱造和成功学的以偏概全,往深里说都是归因错误——把一个因素说成是某种结果的原因,其实两者风马牛不相及——或者至少,那个因素只是那个结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比如说,在鸡汤文里常见的那种“汤姆或者杰克乐善好施,于是后来得到了好报”之类的故事里,其实“乐善好施”只是“得到好报”的必要条件,而另一个必要条件是鸡汤文不会提到的,那就是他们施舍的对象也得是好人才行。如果对方是坏人,那就不是鸡汤文了,那就成了“农夫和蛇”,美味的鸡汤就此就变成苦口的汤药,读者们不爱喝,鸡汤杂志也就卖不出去了。
成功学也是一样。那些文章只说周星驰坚持坚持再坚持,最后成了功,但没有说到周星驰是在极度苦闷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底层人物的无厘头”的这样一个独特的表演风格,又撞大运遇到了李修贤这位伯乐,这才逐步走向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