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朱德与兰花背后隐藏的革命精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9 17:18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41

  兰花,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花,它的品性高雅、纯洁、倔犟,花朵端庄秀丽、清纯大方,气味清香淡雅、素朴幽远,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坚贞、高洁的象征。朱德一生钟爱兰花,几十年如一日痴情不改。花如其人,花性与人品,互融一体,相映生辉。
  喜欢兰花由来已久
  朱德喜欢兰花,有着悠久的历史。即便是在战事频发、军情多变的戎马倥偬间,率队领军作战的总司令也要遣兴培植、欣赏兰花,对山中的野兰小草施以热情关爱。

  在他20岁左右从军云南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野兰花。每到春夏交季之时,这种野兰花便会漫山遍野地灿烂怒放,煞是壮观,美景如画。当阵阵清风吹来时,兰花的缕缕清香袭人,令人陶醉,心旷神怡,特别地招人喜爱。当时,由于经常四处作战,流动性大,不能种花,朱德就找来瓶子养这些采来的野花。
  再到后来,朱德的职位有了一定的升迁,他爱养兰花的兴趣依然不减。朱德征战每到一地,总是一边行军作战,一边在山里采集野生兰花,然后再移植到他那些简易而方便携带的“花盆”中。
  时间一长,朱德认识了许多兰花品种。在朱德留学德国的宿舍里,见到最多的还是兰花。
  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和*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个时候,朱德又一次在井冈山上惊喜地发现了久违的野生兰花,并且记住了井冈山生长兰花的主要地点。相隔30年后,朱德来到井冈山的某个地区视察工作,他依然记得当年井冈山的野生兰花。在工作之余,朱德兴致盎然地爬山寻找记忆中的野兰所在地。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德竟然找到了,高兴地满载而归。他将兰花移植到瓦盆里,带下山来,千里迢迢地带进了中南海的花圃。
  情系北京中山公园“兰室”
  一向酷爱兰花的朱德,*胜利后,尽管身负重任,工作繁忙,仍然坚持种养和欣赏兰花,这已成为他很少的业余闲暇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艺兰、赏花,给朱德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特殊情趣。
  在朱德住处的阳台和花架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兰花的倩影,闻到兰花的清香。朱德清早醒来看,午觉起来看,晚上还要看,对兰花是达到了痴爱的程度。他不仅爱兰,而且精研《兰谱》,说起兰花,如数家珍。每当余暇,朱德会惦记着心爱的兰花,首要的事情就是给兰花除草、培土、浇水和施肥。有时,还会面对兰花,或驻足赏玩,或凝神沉思。他敬慕兰花、赞美兰花,一生还留下了许多赏爱兰花的诗作,寄托了他一份浓浓的感情。

  朱德是中南海有名的兰花“先生”。他经常在工作之余频频光顾中南海的大温室,极有情致地去倾心养植和观赏许多不同品种的兰花。
  谁要是来到朱德家里,一进门首先就会被他满屋子水灵鲜亮的大小兰花所吸引。他在这个小天地里共种植有3000余盆品种不同的兰花,都是他长时间四处搜集来的,并且经常亲自侍弄。他的客厅、办公室、卧室,凡是能搁置花盆的地方,常有兰香飘逸。这些赏心悦目的兰花盆景,会令所有来客大为喜悦。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的中山公园开始养育兰花,培植兰花新品种。其时,公园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品种优良的兰花。朱德不知从哪儿知道了这条消息,一天,他乘车来到了中山公园,直奔兰花圃。他细致地观赏着每一个品种,足足两个小时后,才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去。
  朱德一边参观兰花,一边和栽培兰花的园丁们聊天。园丁们很快发现,已是古稀之年的朱德竟然对兰花有着如此执著浓厚的兴趣。他们深受感染,洗耳恭听老人家的热情指教。
  朱德将自己多年养花的经验滔滔不绝地介绍给大家。他说:“养兰入门容易,但是,要精通它就难了。必须得窥天气,测气候,勤于护持,做到栽养有法、得法,兰花才能生根发芽。”
  他还语重心长地对园丁们道出了养兰的目的:“兰花是中国名贵品种的一种花卉,因栽养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以前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养得起它,只有少数人能观赏到它。现在是新中国了,你们要养好兰花,多养兰花,让老百姓都能看见兰花的芳姿……以后还要总结栽养兰花的经验,逐步普及,让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这是朱德第一次来中山公园看兰花。此后,在周末或假日里,朱德常常来此观赏兰花,朱德若有什么新品种的兰花,也常带去给中山公园养植。
  大家见朱老总常送名贵的兰花来,就想着哪一天能有幸进朱德的花圃去看看。可是,冷静一想,中南海乃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不是什么人能随便进得去的。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他们的梦想竟然有一天真实现了。有一天,朱德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山公园。他一边观赏兰花,一边与园艺工人亲切地攀谈起来。他从四川青城山的野生兰谈到*的“虎头兰”,从河南鸡公山上的“蕙兰”谈到海南岛的“海燕齐飞”,越谈兴趣越浓,最后索性要亲自用他的苏联“大吉斯”轿车载上大家去他的花圃作一次参观。未等大家反应过来,朱德已为大家打开了车门,然后又放下汽车里面的加座……这是共和国第一元帅的专车呵!大家喜出望外,个个笑得都合不拢嘴。
  不一会儿,车子在一个大温室前停下。朱德笑呵呵地下车说,这就是中南海的花圃了。大家走进棚子一看,一阵激动和惊讶,慨叹:这里简直就是兰花的海洋……
  朱德如数家珍般地向大家一一介绍着这些心爱的兰花:四川的“夏蕙”,广东的“墨兰”、“银边大贡”,贵州的野生兰,无锡的“春兰”……他微笑的面容与和缓的语音,连同身边那洁净雅致的兰花的海洋,无不让人感到一种特别的意境,一种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见得到的宁静和超脱。
  中山公园初建兰花室时,大家觉得门额上总该有个名字,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朱德。有人向卫士长谈了大家的愿望,没料想,几天之后,就收到朱德手书的几幅写有“兰室”的字幅,请中山公园从中选用。这散发笔墨浓香的笔迹厚重、朴实,真是字如其人。
  中山公园按照朱德的要求,曾经多次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野生品种,交流养兰经验,先后共收集并养植了250余个兰花品种。每年都为群众举办春秋两次的兰花展览。
  外出视察时寻兰芳踪、广交兰友
  到外地视察工作,朱德有时也会在专列上带上一些兰花。而且,只要有条件有空闲,他总会到视察地长有兰花的地方光顾一番,哪里有浓郁兰香飘溢,哪里就留有朱德的足迹,朱德与兰花简直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而且,朱德一向喜欢以兰会友,不分身份、等级,只要兰趣相投,一视同仁,结交了不少兰友,其中有一些是兰花专家、工程师、外国朋友,也有一些是技术工人、寺院和尚与业余爱兰者。
  解放后朱德来到四川视察工作期间,他总要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中抽空到杜甫草堂、文殊院、人民公园等处参观兰花。1963年春天,朱德再次来四川考察时,还专程到青城山去采集过野生兰花。他不顾70多岁的高龄,兴味盎然地一直攀登到青城山上别致壮观的一处景物“天然图画”上面,在远离石阶的一处山坡上终于发现了野生兔耳兰。当时,朱德夫妇分外高兴,对兰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建国后不久的某一年国庆节前夕,朱德来到了久别数十年的南昌,在原任*江西省*的熊式辉公馆、后为江西省领导同志杨尚奎夫妇居住处住了一段时间。在朱德下榻的院子里,有一片宽阔的草坪,长着几株很大的桂花树,芬芳四溢,这样幽雅的一个地方,赢得了朱德的喜爱。他把几十盆品种不同的兰花从专列上搬了下来,摆放在桂花树的四周。朱德便经常坐在石凳上,时而仰视金桂的挺拔和凝重,时而又俯看幽兰的优雅和飘逸。老人家身处这种兰香温馨的怀抱中,怡然自得,恬静安适,象一位在辛勤劳累之余欣赏自己成功作品的慈祥可爱的老园丁。
  有一回,杨尚奎和水静去看朱德时,正碰上他和几位卫士、秘书在桂花树下摆弄兰花。朱德一见他俩来访,就喜得合不拢嘴。朱德夫人康克清听到声音,也从房子里走了出来。大家围坐在石凳上谈笑起来。水静对朱德说:“我很喜欢兰花的绰约风姿和淡雅清香,可是不管我怎么细心侍弄,总也养不好。”
  朱德一听说水静也是爱兰的同道,便兴致极浓地对水静谈起了兰花经。朱德说:“兰花是难侍候。兰花生性高洁、倔犟,它讨厌浓肥大水,讨厌狎昵拨弄,讨厌喧嚣烟尘的纠缠。所以它的香味清雅幽远,无与伦比,古人称它为‘香祖’,王者之香。”
  1961年冬,朱德夫妇又一次来到了南昌,住在了滨江招待所的一幢平房里边。这次住的时间比较长,在南昌渡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3月间,正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美好季节。76岁高龄的朱老总不辞辛苦,又去临川、大茅和井冈山视察。在井冈山期间,朱德兴致勃勃地攀山越岭,细致寻觅早年留有印象的野生兰花所在地,亲手挖了许多兰花,高高兴兴地把它们带回了北京。
  1960年1月,朱德到贵州视察。当他在贵阳森林公园见到贵州的一些野生兰花时,欣喜万分。他分析情况,认为贵州的山川气候适合兰花生长,便向贵州园林部门提出应对这些野生兰花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把驯化培育和良种选育工作搞好,为祖国的大花园增色添香。朱德还即兴欣然命笔,写下了“馨同蕙兰”4个大字赠送给贵阳森林公园。随后又将自己亲手培种的40余盆“素心春兰”、“送春蕙兰”等优良品种的兰花送给贵阳森林公园。
  1961年3月3日,朱德来到广州视察。忙完工作之后,他来到了广州著名的越秀公园游览风景。
  在越秀公园内,一路缓缓观赏下来,朱德对满园的秀丽风光很感惬意。看到百花盛开,芳香四溢,莺歌燕舞,尤其是看到了其中长有许多漂亮的兰花,当即赋诗一首,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兰花的钟爱之情:
  越秀公园花木林,
  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一时名贵五羊城。
  广州华南热带植物园的养兰女工程师程式君回忆同朱德的交往时说,“朱总每次来,都很随便,同我们以兰友相交。他到兰圃参观时,也把我们带去,借以交流经验。当他了解到我们植物园经费和人员都不足的情况后,便对我们说‘我们交个朋友,我把北京的地址留给你,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随时可以给我写信,我尽力帮助解决。’他的和蔼慈祥和亲切关怀,使我终生难忘。”
  每当朱德要离京外出视察时,他都要问一问中山公园,有没有送给外省的兰花品种。他总是走时带去几盆,返回时再另外带回几盆,为各地兰圃穿针引线,传递交换,希望各地能够广泛交流,共同发展。
  有一年,中山公园到广东东北部山区去采集野生兰花。他们沿着朱德指点的路径去寻找,终于满载而归。当朱德看到这些熟悉的兰花时,就向大家讲述起几十年前的峥嵘往事。大家从朱德身上发现了许多优如兰花的高贵品格:质朴、坚韧、高洁、芬芳。用朱德的话来说,就是:“兰花品质高洁,香气纯朴,历来为人们崇尚,经济价值也高。”当有人提到:宋代郑恩肖画兰不画土,以示兰之高洁;鲁迅也曾用“岂惜捐馨酬薪者,独坐幽岩展素心”之句来比喻*先烈的气节时,朱德点头称是地说:“人们崇尚兰的品格,所以称阳春之时为‘兰时’,称醇美之酒为‘兰觞’,称亲密挚友为‘兰友’。兰花的这些品格和情操不正是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某些可贵的精神的吗?”
  爱兰养兰的坎坷遭遇
  以前朱德喜爱养育兰花,情理所致,能为常人所理解。但是,自从庐山会议之后回到北京,朱德爱兰养兰就变成了一种极其专注的嗜好,几乎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朱德经常到中南海的花圃园里,一蹲就是半天。这时的朱德完全沉浸在万花丛中,是他最为舒心的时刻。
  女儿朱敏当时好长时间都不知庐山会议的内情,更不知朱德的内心活动。只是觉得父亲从庐山回来后情绪始终低落,再也没有了授衔时候的那种*和喜悦。有时见他独自一人孤坐在办公室,什么事也不做。有时母亲康克清在旁边话多了,他还显得那么厌烦,会用拐杖头拼命跺地。朱敏明显地感觉出父亲很不对劲,肯定有什么不愉快的隐情。
  后来,她忍不住悄悄问妈妈,才明白在庐山会议上朱德作为受批评的领导人之一,处境变得微妙起来。朱德心情不好,变得更加沉默,更加痴迷种养兰花。和兰花为伴,他才能获得些许的安慰,获得心灵的释放。
  “文化大*”开始后,国家的正常秩序被打乱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遭到严重破坏。从1966年7月7日第三届全国*常委会举行第33次会议之后,在长达8年零6个月的时间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再也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连朱德种养兰花,也有人在中南海贴大字报指责说这是“资产阶级情调”。朱德看到后,只是很平静地回到家里对康克清说:“种兰草还有这个事。”朱德沉默一会儿,轻叹一声,接着又补充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种兰草一可以美化环境;二可以调剂老人的业余生活;三可以出口为国挣外汇。”其实,客观地讲,朱德的这些见解非常深刻,言之有理。
  为此,朱德在“文化大*”一开始,便得了一顶大“帽子”——养兰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
  朱德沉默地走进花圃,用手*着一朵朵怒放的兰花。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兰花,和他相伴度过了多少朝夕?给他紧张工作日程抹去多少疲惫?它们身上又留着他多少汗水?为养好它们,他在灯下查看了多少资料?……几乎每一株兰花,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严于克己的朱德,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把自己十多年收集来的6000余盆兰花,包括住宅里的兰花,全部送给了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的兰花一下子多了,可是朱德的心却空落落的了。离开兰花的朱德开始整日沉默寡言,悄然无声地孤坐在书房,打发没有兰花陪伴的寂寞日子。
  赋闲的朱德眼前突然没有了绿色,没有了争奇斗艳、芬芳四溢的兰花,面对的是空寂无声的房间,好像旺盛的枝叶被抽去了筋一样,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在朱德眼里,连阳光灿烂的日子仿佛都变得暗淡无光,毫无生机。朱德整天心烦意乱,度日如年。
  然而,朱德毕竟是横刀立马奔驰疆场久经考验的元帅,决不会因失去兰花就自暴自弃,意志消沉的。度过一段好似软禁的生活后,朱德又坚强地站了起来,走出了家门,在门前空地来回地打量起来。心想:不能养花,我就种菜!
  朱德像当年在延安参加大生产运动时那样,挥动锄头,在自己门前开出一块菜地。每天傍晚,也是从前放下手头工作该去花圃的那个时间,他都要“下地”劳动一会儿,在地里摆弄一阵子才会比较满足而轻松地踱步回家。到了家门口,他先站在门前,不断地跺掉沾土。
  家人每见他额头上汗涔涔地淌着水珠儿,手里捏着锄头把子,呼哧呼哧地喘气时,都会担心地问他累不累?
  朱德总是笑呵呵地直摇头,他那黝黑如农民的脸庞上浮现着收获的喜悦。
  也不知是与绿色有一种天然的缘分,还是有多年养花的经验,朱德种的菜总比别人种的长得好,绿油油一片,特别引人注目。不多久,门前的菜地开始有了收成,先是青菜,后是莴笋,再后来是西红柿、茄子、豆角,纷纷搬到了家中的餐桌上。每次收获,朱德总是让警卫员送些给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共同分享。
  朱德在有了菜地后多少分担了他对兰花的思念。但是,朱德和兰花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他是无法割舍下这段情缘的。当1971年9月粉碎林彪反党集团之后,老帅们的日子才有所好转。朱德能够自由行动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中南海看望他的兰花。一进花圃,看见满眼熟悉而神采奕奕的兰花,好像看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朱德的眼眶都湿了,他心潮澎湃,感想万千。他在花圃里,走走,停停,看看,久久地驻足在各种兰花前,欣赏着,用心灵在与久违的兰花进行着亲昵、神圣的“对话”。
  朱德离开花圃时,大家让他再搬一些兰花回去。朱德想了想,最后还是婉拒了。他觉得这些漂亮的兰花养在公园里是他的心愿,也是兰花最好的归宿。
  从这个时候直到朱德离开人世,他再也未曾亲手养植兰花。
  1976年春节来临之际,同往年一样,中山公园的兰花又一次灿然开放。朱德这位与兰花结下几十年深厚友情的老人,手拄拐杖,同以往一样再次来到兰室赏花。在公园领导与技师的陪伴下,他围着长长的展台,一盆一盆地仔细欣赏着,不时地提问,还说“今年素心的品种多了。”技师回答说“是的,但也有梅瓣的。”说着,技师举起两盆梅瓣兰请朱德观赏。转完一圈后,他好象想起什么,提出要去看看其他花室。来到唐花坞,他观赏了温室中的花卉。望着这些色彩缤纷、芳香四溢的美丽花卉,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曾想,这次竟是朱德与中山公园兰花的最后一面。
  朱德这位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的老前辈,他生前所养的兰花,有好多至今还活着,年年芬芳吐艳,清香满园。
  “兰花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因困穷而改节。”这是世传《孔子家语》中用兰花比喻做人应有气节的话。颜师古赋兰有:“惟奇卉之灵德,禀国香于自然。洒佳言而擅美,拟贞操以称贤。”由此,在这些意形俱佳的兰花身上,人们分明品赏到了朱德那可敬的人格魅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41

  兰花,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花,它的品性高雅、纯洁、倔犟,花朵端庄秀丽、清纯大方,气味清香淡雅、素朴幽远,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坚贞、高洁的象征。朱德一生钟爱兰花,几十年如一日痴情不改。花如其人,花性与人品,互融一体,相映生辉。
  喜欢兰花由来已久
  朱德喜欢兰花,有着悠久的历史。即便是在战事频发、军情多变的戎马倥偬间,率队领军作战的总司令也要遣兴培植、欣赏兰花,对山中的野兰小草施以热情关爱。

  在他20岁左右从军云南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野兰花。每到春夏交季之时,这种野兰花便会漫山遍野地灿烂怒放,煞是壮观,美景如画。当阵阵清风吹来时,兰花的缕缕清香袭人,令人陶醉,心旷神怡,特别地招人喜爱。当时,由于经常四处作战,流动性大,不能种花,朱德就找来瓶子养这些采来的野花。
  再到后来,朱德的职位有了一定的升迁,他爱养兰花的兴趣依然不减。朱德征战每到一地,总是一边行军作战,一边在山里采集野生兰花,然后再移植到他那些简易而方便携带的“花盆”中。
  时间一长,朱德认识了许多兰花品种。在朱德留学德国的宿舍里,见到最多的还是兰花。
  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和*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个时候,朱德又一次在井冈山上惊喜地发现了久违的野生兰花,并且记住了井冈山生长兰花的主要地点。相隔30年后,朱德来到井冈山的某个地区视察工作,他依然记得当年井冈山的野生兰花。在工作之余,朱德兴致盎然地爬山寻找记忆中的野兰所在地。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德竟然找到了,高兴地满载而归。他将兰花移植到瓦盆里,带下山来,千里迢迢地带进了中南海的花圃。
  情系北京中山公园“兰室”
  一向酷爱兰花的朱德,*胜利后,尽管身负重任,工作繁忙,仍然坚持种养和欣赏兰花,这已成为他很少的业余闲暇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艺兰、赏花,给朱德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特殊情趣。
  在朱德住处的阳台和花架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兰花的倩影,闻到兰花的清香。朱德清早醒来看,午觉起来看,晚上还要看,对兰花是达到了痴爱的程度。他不仅爱兰,而且精研《兰谱》,说起兰花,如数家珍。每当余暇,朱德会惦记着心爱的兰花,首要的事情就是给兰花除草、培土、浇水和施肥。有时,还会面对兰花,或驻足赏玩,或凝神沉思。他敬慕兰花、赞美兰花,一生还留下了许多赏爱兰花的诗作,寄托了他一份浓浓的感情。

  朱德是中南海有名的兰花“先生”。他经常在工作之余频频光顾中南海的大温室,极有情致地去倾心养植和观赏许多不同品种的兰花。
  谁要是来到朱德家里,一进门首先就会被他满屋子水灵鲜亮的大小兰花所吸引。他在这个小天地里共种植有3000余盆品种不同的兰花,都是他长时间四处搜集来的,并且经常亲自侍弄。他的客厅、办公室、卧室,凡是能搁置花盆的地方,常有兰香飘逸。这些赏心悦目的兰花盆景,会令所有来客大为喜悦。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的中山公园开始养育兰花,培植兰花新品种。其时,公园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品种优良的兰花。朱德不知从哪儿知道了这条消息,一天,他乘车来到了中山公园,直奔兰花圃。他细致地观赏着每一个品种,足足两个小时后,才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去。
  朱德一边参观兰花,一边和栽培兰花的园丁们聊天。园丁们很快发现,已是古稀之年的朱德竟然对兰花有着如此执著浓厚的兴趣。他们深受感染,洗耳恭听老人家的热情指教。
  朱德将自己多年养花的经验滔滔不绝地介绍给大家。他说:“养兰入门容易,但是,要精通它就难了。必须得窥天气,测气候,勤于护持,做到栽养有法、得法,兰花才能生根发芽。”
  他还语重心长地对园丁们道出了养兰的目的:“兰花是中国名贵品种的一种花卉,因栽养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以前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养得起它,只有少数人能观赏到它。现在是新中国了,你们要养好兰花,多养兰花,让老百姓都能看见兰花的芳姿……以后还要总结栽养兰花的经验,逐步普及,让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这是朱德第一次来中山公园看兰花。此后,在周末或假日里,朱德常常来此观赏兰花,朱德若有什么新品种的兰花,也常带去给中山公园养植。
  大家见朱老总常送名贵的兰花来,就想着哪一天能有幸进朱德的花圃去看看。可是,冷静一想,中南海乃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不是什么人能随便进得去的。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他们的梦想竟然有一天真实现了。有一天,朱德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山公园。他一边观赏兰花,一边与园艺工人亲切地攀谈起来。他从四川青城山的野生兰谈到*的“虎头兰”,从河南鸡公山上的“蕙兰”谈到海南岛的“海燕齐飞”,越谈兴趣越浓,最后索性要亲自用他的苏联“大吉斯”轿车载上大家去他的花圃作一次参观。未等大家反应过来,朱德已为大家打开了车门,然后又放下汽车里面的加座……这是共和国第一元帅的专车呵!大家喜出望外,个个笑得都合不拢嘴。
  不一会儿,车子在一个大温室前停下。朱德笑呵呵地下车说,这就是中南海的花圃了。大家走进棚子一看,一阵激动和惊讶,慨叹:这里简直就是兰花的海洋……
  朱德如数家珍般地向大家一一介绍着这些心爱的兰花:四川的“夏蕙”,广东的“墨兰”、“银边大贡”,贵州的野生兰,无锡的“春兰”……他微笑的面容与和缓的语音,连同身边那洁净雅致的兰花的海洋,无不让人感到一种特别的意境,一种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见得到的宁静和超脱。
  中山公园初建兰花室时,大家觉得门额上总该有个名字,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朱德。有人向卫士长谈了大家的愿望,没料想,几天之后,就收到朱德手书的几幅写有“兰室”的字幅,请中山公园从中选用。这散发笔墨浓香的笔迹厚重、朴实,真是字如其人。
  中山公园按照朱德的要求,曾经多次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野生品种,交流养兰经验,先后共收集并养植了250余个兰花品种。每年都为群众举办春秋两次的兰花展览。
  外出视察时寻兰芳踪、广交兰友
  到外地视察工作,朱德有时也会在专列上带上一些兰花。而且,只要有条件有空闲,他总会到视察地长有兰花的地方光顾一番,哪里有浓郁兰香飘溢,哪里就留有朱德的足迹,朱德与兰花简直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而且,朱德一向喜欢以兰会友,不分身份、等级,只要兰趣相投,一视同仁,结交了不少兰友,其中有一些是兰花专家、工程师、外国朋友,也有一些是技术工人、寺院和尚与业余爱兰者。
  解放后朱德来到四川视察工作期间,他总要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中抽空到杜甫草堂、文殊院、人民公园等处参观兰花。1963年春天,朱德再次来四川考察时,还专程到青城山去采集过野生兰花。他不顾70多岁的高龄,兴味盎然地一直攀登到青城山上别致壮观的一处景物“天然图画”上面,在远离石阶的一处山坡上终于发现了野生兔耳兰。当时,朱德夫妇分外高兴,对兰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建国后不久的某一年国庆节前夕,朱德来到了久别数十年的南昌,在原任*江西省*的熊式辉公馆、后为江西省领导同志杨尚奎夫妇居住处住了一段时间。在朱德下榻的院子里,有一片宽阔的草坪,长着几株很大的桂花树,芬芳四溢,这样幽雅的一个地方,赢得了朱德的喜爱。他把几十盆品种不同的兰花从专列上搬了下来,摆放在桂花树的四周。朱德便经常坐在石凳上,时而仰视金桂的挺拔和凝重,时而又俯看幽兰的优雅和飘逸。老人家身处这种兰香温馨的怀抱中,怡然自得,恬静安适,象一位在辛勤劳累之余欣赏自己成功作品的慈祥可爱的老园丁。
  有一回,杨尚奎和水静去看朱德时,正碰上他和几位卫士、秘书在桂花树下摆弄兰花。朱德一见他俩来访,就喜得合不拢嘴。朱德夫人康克清听到声音,也从房子里走了出来。大家围坐在石凳上谈笑起来。水静对朱德说:“我很喜欢兰花的绰约风姿和淡雅清香,可是不管我怎么细心侍弄,总也养不好。”
  朱德一听说水静也是爱兰的同道,便兴致极浓地对水静谈起了兰花经。朱德说:“兰花是难侍候。兰花生性高洁、倔犟,它讨厌浓肥大水,讨厌狎昵拨弄,讨厌喧嚣烟尘的纠缠。所以它的香味清雅幽远,无与伦比,古人称它为‘香祖’,王者之香。”
  1961年冬,朱德夫妇又一次来到了南昌,住在了滨江招待所的一幢平房里边。这次住的时间比较长,在南昌渡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3月间,正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美好季节。76岁高龄的朱老总不辞辛苦,又去临川、大茅和井冈山视察。在井冈山期间,朱德兴致勃勃地攀山越岭,细致寻觅早年留有印象的野生兰花所在地,亲手挖了许多兰花,高高兴兴地把它们带回了北京。
  1960年1月,朱德到贵州视察。当他在贵阳森林公园见到贵州的一些野生兰花时,欣喜万分。他分析情况,认为贵州的山川气候适合兰花生长,便向贵州园林部门提出应对这些野生兰花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把驯化培育和良种选育工作搞好,为祖国的大花园增色添香。朱德还即兴欣然命笔,写下了“馨同蕙兰”4个大字赠送给贵阳森林公园。随后又将自己亲手培种的40余盆“素心春兰”、“送春蕙兰”等优良品种的兰花送给贵阳森林公园。
  1961年3月3日,朱德来到广州视察。忙完工作之后,他来到了广州著名的越秀公园游览风景。
  在越秀公园内,一路缓缓观赏下来,朱德对满园的秀丽风光很感惬意。看到百花盛开,芳香四溢,莺歌燕舞,尤其是看到了其中长有许多漂亮的兰花,当即赋诗一首,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兰花的钟爱之情:
  越秀公园花木林,
  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一时名贵五羊城。
  广州华南热带植物园的养兰女工程师程式君回忆同朱德的交往时说,“朱总每次来,都很随便,同我们以兰友相交。他到兰圃参观时,也把我们带去,借以交流经验。当他了解到我们植物园经费和人员都不足的情况后,便对我们说‘我们交个朋友,我把北京的地址留给你,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随时可以给我写信,我尽力帮助解决。’他的和蔼慈祥和亲切关怀,使我终生难忘。”
  每当朱德要离京外出视察时,他都要问一问中山公园,有没有送给外省的兰花品种。他总是走时带去几盆,返回时再另外带回几盆,为各地兰圃穿针引线,传递交换,希望各地能够广泛交流,共同发展。
  有一年,中山公园到广东东北部山区去采集野生兰花。他们沿着朱德指点的路径去寻找,终于满载而归。当朱德看到这些熟悉的兰花时,就向大家讲述起几十年前的峥嵘往事。大家从朱德身上发现了许多优如兰花的高贵品格:质朴、坚韧、高洁、芬芳。用朱德的话来说,就是:“兰花品质高洁,香气纯朴,历来为人们崇尚,经济价值也高。”当有人提到:宋代郑恩肖画兰不画土,以示兰之高洁;鲁迅也曾用“岂惜捐馨酬薪者,独坐幽岩展素心”之句来比喻*先烈的气节时,朱德点头称是地说:“人们崇尚兰的品格,所以称阳春之时为‘兰时’,称醇美之酒为‘兰觞’,称亲密挚友为‘兰友’。兰花的这些品格和情操不正是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某些可贵的精神的吗?”
  爱兰养兰的坎坷遭遇
  以前朱德喜爱养育兰花,情理所致,能为常人所理解。但是,自从庐山会议之后回到北京,朱德爱兰养兰就变成了一种极其专注的嗜好,几乎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朱德经常到中南海的花圃园里,一蹲就是半天。这时的朱德完全沉浸在万花丛中,是他最为舒心的时刻。
  女儿朱敏当时好长时间都不知庐山会议的内情,更不知朱德的内心活动。只是觉得父亲从庐山回来后情绪始终低落,再也没有了授衔时候的那种*和喜悦。有时见他独自一人孤坐在办公室,什么事也不做。有时母亲康克清在旁边话多了,他还显得那么厌烦,会用拐杖头拼命跺地。朱敏明显地感觉出父亲很不对劲,肯定有什么不愉快的隐情。
  后来,她忍不住悄悄问妈妈,才明白在庐山会议上朱德作为受批评的领导人之一,处境变得微妙起来。朱德心情不好,变得更加沉默,更加痴迷种养兰花。和兰花为伴,他才能获得些许的安慰,获得心灵的释放。
  “文化大*”开始后,国家的正常秩序被打乱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遭到严重破坏。从1966年7月7日第三届全国*常委会举行第33次会议之后,在长达8年零6个月的时间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再也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连朱德种养兰花,也有人在中南海贴大字报指责说这是“资产阶级情调”。朱德看到后,只是很平静地回到家里对康克清说:“种兰草还有这个事。”朱德沉默一会儿,轻叹一声,接着又补充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种兰草一可以美化环境;二可以调剂老人的业余生活;三可以出口为国挣外汇。”其实,客观地讲,朱德的这些见解非常深刻,言之有理。
  为此,朱德在“文化大*”一开始,便得了一顶大“帽子”——养兰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
  朱德沉默地走进花圃,用手*着一朵朵怒放的兰花。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兰花,和他相伴度过了多少朝夕?给他紧张工作日程抹去多少疲惫?它们身上又留着他多少汗水?为养好它们,他在灯下查看了多少资料?……几乎每一株兰花,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严于克己的朱德,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把自己十多年收集来的6000余盆兰花,包括住宅里的兰花,全部送给了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的兰花一下子多了,可是朱德的心却空落落的了。离开兰花的朱德开始整日沉默寡言,悄然无声地孤坐在书房,打发没有兰花陪伴的寂寞日子。
  赋闲的朱德眼前突然没有了绿色,没有了争奇斗艳、芬芳四溢的兰花,面对的是空寂无声的房间,好像旺盛的枝叶被抽去了筋一样,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在朱德眼里,连阳光灿烂的日子仿佛都变得暗淡无光,毫无生机。朱德整天心烦意乱,度日如年。
  然而,朱德毕竟是横刀立马奔驰疆场久经考验的元帅,决不会因失去兰花就自暴自弃,意志消沉的。度过一段好似软禁的生活后,朱德又坚强地站了起来,走出了家门,在门前空地来回地打量起来。心想:不能养花,我就种菜!
  朱德像当年在延安参加大生产运动时那样,挥动锄头,在自己门前开出一块菜地。每天傍晚,也是从前放下手头工作该去花圃的那个时间,他都要“下地”劳动一会儿,在地里摆弄一阵子才会比较满足而轻松地踱步回家。到了家门口,他先站在门前,不断地跺掉沾土。
  家人每见他额头上汗涔涔地淌着水珠儿,手里捏着锄头把子,呼哧呼哧地喘气时,都会担心地问他累不累?
  朱德总是笑呵呵地直摇头,他那黝黑如农民的脸庞上浮现着收获的喜悦。
  也不知是与绿色有一种天然的缘分,还是有多年养花的经验,朱德种的菜总比别人种的长得好,绿油油一片,特别引人注目。不多久,门前的菜地开始有了收成,先是青菜,后是莴笋,再后来是西红柿、茄子、豆角,纷纷搬到了家中的餐桌上。每次收获,朱德总是让警卫员送些给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共同分享。
  朱德在有了菜地后多少分担了他对兰花的思念。但是,朱德和兰花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他是无法割舍下这段情缘的。当1971年9月粉碎林彪反党集团之后,老帅们的日子才有所好转。朱德能够自由行动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中南海看望他的兰花。一进花圃,看见满眼熟悉而神采奕奕的兰花,好像看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朱德的眼眶都湿了,他心潮澎湃,感想万千。他在花圃里,走走,停停,看看,久久地驻足在各种兰花前,欣赏着,用心灵在与久违的兰花进行着亲昵、神圣的“对话”。
  朱德离开花圃时,大家让他再搬一些兰花回去。朱德想了想,最后还是婉拒了。他觉得这些漂亮的兰花养在公园里是他的心愿,也是兰花最好的归宿。
  从这个时候直到朱德离开人世,他再也未曾亲手养植兰花。
  1976年春节来临之际,同往年一样,中山公园的兰花又一次灿然开放。朱德这位与兰花结下几十年深厚友情的老人,手拄拐杖,同以往一样再次来到兰室赏花。在公园领导与技师的陪伴下,他围着长长的展台,一盆一盆地仔细欣赏着,不时地提问,还说“今年素心的品种多了。”技师回答说“是的,但也有梅瓣的。”说着,技师举起两盆梅瓣兰请朱德观赏。转完一圈后,他好象想起什么,提出要去看看其他花室。来到唐花坞,他观赏了温室中的花卉。望着这些色彩缤纷、芳香四溢的美丽花卉,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曾想,这次竟是朱德与中山公园兰花的最后一面。
  朱德这位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的老前辈,他生前所养的兰花,有好多至今还活着,年年芬芳吐艳,清香满园。
  “兰花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因困穷而改节。”这是世传《孔子家语》中用兰花比喻做人应有气节的话。颜师古赋兰有:“惟奇卉之灵德,禀国香于自然。洒佳言而擅美,拟贞操以称贤。”由此,在这些意形俱佳的兰花身上,人们分明品赏到了朱德那可敬的人格魅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41

  兰花,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花,它的品性高雅、纯洁、倔犟,花朵端庄秀丽、清纯大方,气味清香淡雅、素朴幽远,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坚贞、高洁的象征。朱德一生钟爱兰花,几十年如一日痴情不改。花如其人,花性与人品,互融一体,相映生辉。
  喜欢兰花由来已久
  朱德喜欢兰花,有着悠久的历史。即便是在战事频发、军情多变的戎马倥偬间,率队领军作战的总司令也要遣兴培植、欣赏兰花,对山中的野兰小草施以热情关爱。

  在他20岁左右从军云南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野兰花。每到春夏交季之时,这种野兰花便会漫山遍野地灿烂怒放,煞是壮观,美景如画。当阵阵清风吹来时,兰花的缕缕清香袭人,令人陶醉,心旷神怡,特别地招人喜爱。当时,由于经常四处作战,流动性大,不能种花,朱德就找来瓶子养这些采来的野花。
  再到后来,朱德的职位有了一定的升迁,他爱养兰花的兴趣依然不减。朱德征战每到一地,总是一边行军作战,一边在山里采集野生兰花,然后再移植到他那些简易而方便携带的“花盆”中。
  时间一长,朱德认识了许多兰花品种。在朱德留学德国的宿舍里,见到最多的还是兰花。
  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和*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个时候,朱德又一次在井冈山上惊喜地发现了久违的野生兰花,并且记住了井冈山生长兰花的主要地点。相隔30年后,朱德来到井冈山的某个地区视察工作,他依然记得当年井冈山的野生兰花。在工作之余,朱德兴致盎然地爬山寻找记忆中的野兰所在地。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德竟然找到了,高兴地满载而归。他将兰花移植到瓦盆里,带下山来,千里迢迢地带进了中南海的花圃。
  情系北京中山公园“兰室”
  一向酷爱兰花的朱德,*胜利后,尽管身负重任,工作繁忙,仍然坚持种养和欣赏兰花,这已成为他很少的业余闲暇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艺兰、赏花,给朱德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特殊情趣。
  在朱德住处的阳台和花架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兰花的倩影,闻到兰花的清香。朱德清早醒来看,午觉起来看,晚上还要看,对兰花是达到了痴爱的程度。他不仅爱兰,而且精研《兰谱》,说起兰花,如数家珍。每当余暇,朱德会惦记着心爱的兰花,首要的事情就是给兰花除草、培土、浇水和施肥。有时,还会面对兰花,或驻足赏玩,或凝神沉思。他敬慕兰花、赞美兰花,一生还留下了许多赏爱兰花的诗作,寄托了他一份浓浓的感情。

  朱德是中南海有名的兰花“先生”。他经常在工作之余频频光顾中南海的大温室,极有情致地去倾心养植和观赏许多不同品种的兰花。
  谁要是来到朱德家里,一进门首先就会被他满屋子水灵鲜亮的大小兰花所吸引。他在这个小天地里共种植有3000余盆品种不同的兰花,都是他长时间四处搜集来的,并且经常亲自侍弄。他的客厅、办公室、卧室,凡是能搁置花盆的地方,常有兰香飘逸。这些赏心悦目的兰花盆景,会令所有来客大为喜悦。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的中山公园开始养育兰花,培植兰花新品种。其时,公园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品种优良的兰花。朱德不知从哪儿知道了这条消息,一天,他乘车来到了中山公园,直奔兰花圃。他细致地观赏着每一个品种,足足两个小时后,才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去。
  朱德一边参观兰花,一边和栽培兰花的园丁们聊天。园丁们很快发现,已是古稀之年的朱德竟然对兰花有着如此执著浓厚的兴趣。他们深受感染,洗耳恭听老人家的热情指教。
  朱德将自己多年养花的经验滔滔不绝地介绍给大家。他说:“养兰入门容易,但是,要精通它就难了。必须得窥天气,测气候,勤于护持,做到栽养有法、得法,兰花才能生根发芽。”
  他还语重心长地对园丁们道出了养兰的目的:“兰花是中国名贵品种的一种花卉,因栽养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以前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养得起它,只有少数人能观赏到它。现在是新中国了,你们要养好兰花,多养兰花,让老百姓都能看见兰花的芳姿……以后还要总结栽养兰花的经验,逐步普及,让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这是朱德第一次来中山公园看兰花。此后,在周末或假日里,朱德常常来此观赏兰花,朱德若有什么新品种的兰花,也常带去给中山公园养植。
  大家见朱老总常送名贵的兰花来,就想着哪一天能有幸进朱德的花圃去看看。可是,冷静一想,中南海乃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不是什么人能随便进得去的。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他们的梦想竟然有一天真实现了。有一天,朱德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山公园。他一边观赏兰花,一边与园艺工人亲切地攀谈起来。他从四川青城山的野生兰谈到*的“虎头兰”,从河南鸡公山上的“蕙兰”谈到海南岛的“海燕齐飞”,越谈兴趣越浓,最后索性要亲自用他的苏联“大吉斯”轿车载上大家去他的花圃作一次参观。未等大家反应过来,朱德已为大家打开了车门,然后又放下汽车里面的加座……这是共和国第一元帅的专车呵!大家喜出望外,个个笑得都合不拢嘴。
  不一会儿,车子在一个大温室前停下。朱德笑呵呵地下车说,这就是中南海的花圃了。大家走进棚子一看,一阵激动和惊讶,慨叹:这里简直就是兰花的海洋……
  朱德如数家珍般地向大家一一介绍着这些心爱的兰花:四川的“夏蕙”,广东的“墨兰”、“银边大贡”,贵州的野生兰,无锡的“春兰”……他微笑的面容与和缓的语音,连同身边那洁净雅致的兰花的海洋,无不让人感到一种特别的意境,一种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见得到的宁静和超脱。
  中山公园初建兰花室时,大家觉得门额上总该有个名字,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朱德。有人向卫士长谈了大家的愿望,没料想,几天之后,就收到朱德手书的几幅写有“兰室”的字幅,请中山公园从中选用。这散发笔墨浓香的笔迹厚重、朴实,真是字如其人。
  中山公园按照朱德的要求,曾经多次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野生品种,交流养兰经验,先后共收集并养植了250余个兰花品种。每年都为群众举办春秋两次的兰花展览。
  外出视察时寻兰芳踪、广交兰友
  到外地视察工作,朱德有时也会在专列上带上一些兰花。而且,只要有条件有空闲,他总会到视察地长有兰花的地方光顾一番,哪里有浓郁兰香飘溢,哪里就留有朱德的足迹,朱德与兰花简直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而且,朱德一向喜欢以兰会友,不分身份、等级,只要兰趣相投,一视同仁,结交了不少兰友,其中有一些是兰花专家、工程师、外国朋友,也有一些是技术工人、寺院和尚与业余爱兰者。
  解放后朱德来到四川视察工作期间,他总要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中抽空到杜甫草堂、文殊院、人民公园等处参观兰花。1963年春天,朱德再次来四川考察时,还专程到青城山去采集过野生兰花。他不顾70多岁的高龄,兴味盎然地一直攀登到青城山上别致壮观的一处景物“天然图画”上面,在远离石阶的一处山坡上终于发现了野生兔耳兰。当时,朱德夫妇分外高兴,对兰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建国后不久的某一年国庆节前夕,朱德来到了久别数十年的南昌,在原任*江西省*的熊式辉公馆、后为江西省领导同志杨尚奎夫妇居住处住了一段时间。在朱德下榻的院子里,有一片宽阔的草坪,长着几株很大的桂花树,芬芳四溢,这样幽雅的一个地方,赢得了朱德的喜爱。他把几十盆品种不同的兰花从专列上搬了下来,摆放在桂花树的四周。朱德便经常坐在石凳上,时而仰视金桂的挺拔和凝重,时而又俯看幽兰的优雅和飘逸。老人家身处这种兰香温馨的怀抱中,怡然自得,恬静安适,象一位在辛勤劳累之余欣赏自己成功作品的慈祥可爱的老园丁。
  有一回,杨尚奎和水静去看朱德时,正碰上他和几位卫士、秘书在桂花树下摆弄兰花。朱德一见他俩来访,就喜得合不拢嘴。朱德夫人康克清听到声音,也从房子里走了出来。大家围坐在石凳上谈笑起来。水静对朱德说:“我很喜欢兰花的绰约风姿和淡雅清香,可是不管我怎么细心侍弄,总也养不好。”
  朱德一听说水静也是爱兰的同道,便兴致极浓地对水静谈起了兰花经。朱德说:“兰花是难侍候。兰花生性高洁、倔犟,它讨厌浓肥大水,讨厌狎昵拨弄,讨厌喧嚣烟尘的纠缠。所以它的香味清雅幽远,无与伦比,古人称它为‘香祖’,王者之香。”
  1961年冬,朱德夫妇又一次来到了南昌,住在了滨江招待所的一幢平房里边。这次住的时间比较长,在南昌渡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3月间,正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美好季节。76岁高龄的朱老总不辞辛苦,又去临川、大茅和井冈山视察。在井冈山期间,朱德兴致勃勃地攀山越岭,细致寻觅早年留有印象的野生兰花所在地,亲手挖了许多兰花,高高兴兴地把它们带回了北京。
  1960年1月,朱德到贵州视察。当他在贵阳森林公园见到贵州的一些野生兰花时,欣喜万分。他分析情况,认为贵州的山川气候适合兰花生长,便向贵州园林部门提出应对这些野生兰花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把驯化培育和良种选育工作搞好,为祖国的大花园增色添香。朱德还即兴欣然命笔,写下了“馨同蕙兰”4个大字赠送给贵阳森林公园。随后又将自己亲手培种的40余盆“素心春兰”、“送春蕙兰”等优良品种的兰花送给贵阳森林公园。
  1961年3月3日,朱德来到广州视察。忙完工作之后,他来到了广州著名的越秀公园游览风景。
  在越秀公园内,一路缓缓观赏下来,朱德对满园的秀丽风光很感惬意。看到百花盛开,芳香四溢,莺歌燕舞,尤其是看到了其中长有许多漂亮的兰花,当即赋诗一首,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兰花的钟爱之情:
  越秀公园花木林,
  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一时名贵五羊城。
  广州华南热带植物园的养兰女工程师程式君回忆同朱德的交往时说,“朱总每次来,都很随便,同我们以兰友相交。他到兰圃参观时,也把我们带去,借以交流经验。当他了解到我们植物园经费和人员都不足的情况后,便对我们说‘我们交个朋友,我把北京的地址留给你,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随时可以给我写信,我尽力帮助解决。’他的和蔼慈祥和亲切关怀,使我终生难忘。”
  每当朱德要离京外出视察时,他都要问一问中山公园,有没有送给外省的兰花品种。他总是走时带去几盆,返回时再另外带回几盆,为各地兰圃穿针引线,传递交换,希望各地能够广泛交流,共同发展。
  有一年,中山公园到广东东北部山区去采集野生兰花。他们沿着朱德指点的路径去寻找,终于满载而归。当朱德看到这些熟悉的兰花时,就向大家讲述起几十年前的峥嵘往事。大家从朱德身上发现了许多优如兰花的高贵品格:质朴、坚韧、高洁、芬芳。用朱德的话来说,就是:“兰花品质高洁,香气纯朴,历来为人们崇尚,经济价值也高。”当有人提到:宋代郑恩肖画兰不画土,以示兰之高洁;鲁迅也曾用“岂惜捐馨酬薪者,独坐幽岩展素心”之句来比喻*先烈的气节时,朱德点头称是地说:“人们崇尚兰的品格,所以称阳春之时为‘兰时’,称醇美之酒为‘兰觞’,称亲密挚友为‘兰友’。兰花的这些品格和情操不正是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某些可贵的精神的吗?”
  爱兰养兰的坎坷遭遇
  以前朱德喜爱养育兰花,情理所致,能为常人所理解。但是,自从庐山会议之后回到北京,朱德爱兰养兰就变成了一种极其专注的嗜好,几乎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朱德经常到中南海的花圃园里,一蹲就是半天。这时的朱德完全沉浸在万花丛中,是他最为舒心的时刻。
  女儿朱敏当时好长时间都不知庐山会议的内情,更不知朱德的内心活动。只是觉得父亲从庐山回来后情绪始终低落,再也没有了授衔时候的那种*和喜悦。有时见他独自一人孤坐在办公室,什么事也不做。有时母亲康克清在旁边话多了,他还显得那么厌烦,会用拐杖头拼命跺地。朱敏明显地感觉出父亲很不对劲,肯定有什么不愉快的隐情。
  后来,她忍不住悄悄问妈妈,才明白在庐山会议上朱德作为受批评的领导人之一,处境变得微妙起来。朱德心情不好,变得更加沉默,更加痴迷种养兰花。和兰花为伴,他才能获得些许的安慰,获得心灵的释放。
  “文化大*”开始后,国家的正常秩序被打乱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遭到严重破坏。从1966年7月7日第三届全国*常委会举行第33次会议之后,在长达8年零6个月的时间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再也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连朱德种养兰花,也有人在中南海贴大字报指责说这是“资产阶级情调”。朱德看到后,只是很平静地回到家里对康克清说:“种兰草还有这个事。”朱德沉默一会儿,轻叹一声,接着又补充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种兰草一可以美化环境;二可以调剂老人的业余生活;三可以出口为国挣外汇。”其实,客观地讲,朱德的这些见解非常深刻,言之有理。
  为此,朱德在“文化大*”一开始,便得了一顶大“帽子”——养兰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
  朱德沉默地走进花圃,用手*着一朵朵怒放的兰花。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兰花,和他相伴度过了多少朝夕?给他紧张工作日程抹去多少疲惫?它们身上又留着他多少汗水?为养好它们,他在灯下查看了多少资料?……几乎每一株兰花,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严于克己的朱德,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把自己十多年收集来的6000余盆兰花,包括住宅里的兰花,全部送给了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的兰花一下子多了,可是朱德的心却空落落的了。离开兰花的朱德开始整日沉默寡言,悄然无声地孤坐在书房,打发没有兰花陪伴的寂寞日子。
  赋闲的朱德眼前突然没有了绿色,没有了争奇斗艳、芬芳四溢的兰花,面对的是空寂无声的房间,好像旺盛的枝叶被抽去了筋一样,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在朱德眼里,连阳光灿烂的日子仿佛都变得暗淡无光,毫无生机。朱德整天心烦意乱,度日如年。
  然而,朱德毕竟是横刀立马奔驰疆场久经考验的元帅,决不会因失去兰花就自暴自弃,意志消沉的。度过一段好似软禁的生活后,朱德又坚强地站了起来,走出了家门,在门前空地来回地打量起来。心想:不能养花,我就种菜!
  朱德像当年在延安参加大生产运动时那样,挥动锄头,在自己门前开出一块菜地。每天傍晚,也是从前放下手头工作该去花圃的那个时间,他都要“下地”劳动一会儿,在地里摆弄一阵子才会比较满足而轻松地踱步回家。到了家门口,他先站在门前,不断地跺掉沾土。
  家人每见他额头上汗涔涔地淌着水珠儿,手里捏着锄头把子,呼哧呼哧地喘气时,都会担心地问他累不累?
  朱德总是笑呵呵地直摇头,他那黝黑如农民的脸庞上浮现着收获的喜悦。
  也不知是与绿色有一种天然的缘分,还是有多年养花的经验,朱德种的菜总比别人种的长得好,绿油油一片,特别引人注目。不多久,门前的菜地开始有了收成,先是青菜,后是莴笋,再后来是西红柿、茄子、豆角,纷纷搬到了家中的餐桌上。每次收获,朱德总是让警卫员送些给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共同分享。
  朱德在有了菜地后多少分担了他对兰花的思念。但是,朱德和兰花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他是无法割舍下这段情缘的。当1971年9月粉碎林彪反党集团之后,老帅们的日子才有所好转。朱德能够自由行动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中南海看望他的兰花。一进花圃,看见满眼熟悉而神采奕奕的兰花,好像看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朱德的眼眶都湿了,他心潮澎湃,感想万千。他在花圃里,走走,停停,看看,久久地驻足在各种兰花前,欣赏着,用心灵在与久违的兰花进行着亲昵、神圣的“对话”。
  朱德离开花圃时,大家让他再搬一些兰花回去。朱德想了想,最后还是婉拒了。他觉得这些漂亮的兰花养在公园里是他的心愿,也是兰花最好的归宿。
  从这个时候直到朱德离开人世,他再也未曾亲手养植兰花。
  1976年春节来临之际,同往年一样,中山公园的兰花又一次灿然开放。朱德这位与兰花结下几十年深厚友情的老人,手拄拐杖,同以往一样再次来到兰室赏花。在公园领导与技师的陪伴下,他围着长长的展台,一盆一盆地仔细欣赏着,不时地提问,还说“今年素心的品种多了。”技师回答说“是的,但也有梅瓣的。”说着,技师举起两盆梅瓣兰请朱德观赏。转完一圈后,他好象想起什么,提出要去看看其他花室。来到唐花坞,他观赏了温室中的花卉。望着这些色彩缤纷、芳香四溢的美丽花卉,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曾想,这次竟是朱德与中山公园兰花的最后一面。
  朱德这位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的老前辈,他生前所养的兰花,有好多至今还活着,年年芬芳吐艳,清香满园。
  “兰花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因困穷而改节。”这是世传《孔子家语》中用兰花比喻做人应有气节的话。颜师古赋兰有:“惟奇卉之灵德,禀国香于自然。洒佳言而擅美,拟贞操以称贤。”由此,在这些意形俱佳的兰花身上,人们分明品赏到了朱德那可敬的人格魅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41

那就浪漫的*主义情怀。
正如周总理所说,*军人也是有浪漫的额一面的,所以这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当了将军,再年轻的妹子都是可以取到新的。这就是*军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41

那就浪漫的*主义情怀。
正如周总理所说,*军人也是有浪漫的额一面的,所以这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当了将军,再年轻的妹子都是可以取到新的。这就是*军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41

  兰花,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花,它的品性高雅、纯洁、倔犟,花朵端庄秀丽、清纯大方,气味清香淡雅、素朴幽远,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坚贞、高洁的象征。朱德一生钟爱兰花,几十年如一日痴情不改。花如其人,花性与人品,互融一体,相映生辉。
  喜欢兰花由来已久
  朱德喜欢兰花,有着悠久的历史。即便是在战事频发、军情多变的戎马倥偬间,率队领军作战的总司令也要遣兴培植、欣赏兰花,对山中的野兰小草施以热情关爱。

  在他20岁左右从军云南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野兰花。每到春夏交季之时,这种野兰花便会漫山遍野地灿烂怒放,煞是壮观,美景如画。当阵阵清风吹来时,兰花的缕缕清香袭人,令人陶醉,心旷神怡,特别地招人喜爱。当时,由于经常四处作战,流动性大,不能种花,朱德就找来瓶子养这些采来的野花。
  再到后来,朱德的职位有了一定的升迁,他爱养兰花的兴趣依然不减。朱德征战每到一地,总是一边行军作战,一边在山里采集野生兰花,然后再移植到他那些简易而方便携带的“花盆”中。
  时间一长,朱德认识了许多兰花品种。在朱德留学德国的宿舍里,见到最多的还是兰花。
  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和*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个时候,朱德又一次在井冈山上惊喜地发现了久违的野生兰花,并且记住了井冈山生长兰花的主要地点。相隔30年后,朱德来到井冈山的某个地区视察工作,他依然记得当年井冈山的野生兰花。在工作之余,朱德兴致盎然地爬山寻找记忆中的野兰所在地。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德竟然找到了,高兴地满载而归。他将兰花移植到瓦盆里,带下山来,千里迢迢地带进了中南海的花圃。
  情系北京中山公园“兰室”
  一向酷爱兰花的朱德,*胜利后,尽管身负重任,工作繁忙,仍然坚持种养和欣赏兰花,这已成为他很少的业余闲暇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艺兰、赏花,给朱德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特殊情趣。
  在朱德住处的阳台和花架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兰花的倩影,闻到兰花的清香。朱德清早醒来看,午觉起来看,晚上还要看,对兰花是达到了痴爱的程度。他不仅爱兰,而且精研《兰谱》,说起兰花,如数家珍。每当余暇,朱德会惦记着心爱的兰花,首要的事情就是给兰花除草、培土、浇水和施肥。有时,还会面对兰花,或驻足赏玩,或凝神沉思。他敬慕兰花、赞美兰花,一生还留下了许多赏爱兰花的诗作,寄托了他一份浓浓的感情。

  朱德是中南海有名的兰花“先生”。他经常在工作之余频频光顾中南海的大温室,极有情致地去倾心养植和观赏许多不同品种的兰花。
  谁要是来到朱德家里,一进门首先就会被他满屋子水灵鲜亮的大小兰花所吸引。他在这个小天地里共种植有3000余盆品种不同的兰花,都是他长时间四处搜集来的,并且经常亲自侍弄。他的客厅、办公室、卧室,凡是能搁置花盆的地方,常有兰香飘逸。这些赏心悦目的兰花盆景,会令所有来客大为喜悦。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的中山公园开始养育兰花,培植兰花新品种。其时,公园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品种优良的兰花。朱德不知从哪儿知道了这条消息,一天,他乘车来到了中山公园,直奔兰花圃。他细致地观赏着每一个品种,足足两个小时后,才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去。
  朱德一边参观兰花,一边和栽培兰花的园丁们聊天。园丁们很快发现,已是古稀之年的朱德竟然对兰花有着如此执著浓厚的兴趣。他们深受感染,洗耳恭听老人家的热情指教。
  朱德将自己多年养花的经验滔滔不绝地介绍给大家。他说:“养兰入门容易,但是,要精通它就难了。必须得窥天气,测气候,勤于护持,做到栽养有法、得法,兰花才能生根发芽。”
  他还语重心长地对园丁们道出了养兰的目的:“兰花是中国名贵品种的一种花卉,因栽养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以前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养得起它,只有少数人能观赏到它。现在是新中国了,你们要养好兰花,多养兰花,让老百姓都能看见兰花的芳姿……以后还要总结栽养兰花的经验,逐步普及,让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这是朱德第一次来中山公园看兰花。此后,在周末或假日里,朱德常常来此观赏兰花,朱德若有什么新品种的兰花,也常带去给中山公园养植。
  大家见朱老总常送名贵的兰花来,就想着哪一天能有幸进朱德的花圃去看看。可是,冷静一想,中南海乃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不是什么人能随便进得去的。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他们的梦想竟然有一天真实现了。有一天,朱德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山公园。他一边观赏兰花,一边与园艺工人亲切地攀谈起来。他从四川青城山的野生兰谈到*的“虎头兰”,从河南鸡公山上的“蕙兰”谈到海南岛的“海燕齐飞”,越谈兴趣越浓,最后索性要亲自用他的苏联“大吉斯”轿车载上大家去他的花圃作一次参观。未等大家反应过来,朱德已为大家打开了车门,然后又放下汽车里面的加座……这是共和国第一元帅的专车呵!大家喜出望外,个个笑得都合不拢嘴。
  不一会儿,车子在一个大温室前停下。朱德笑呵呵地下车说,这就是中南海的花圃了。大家走进棚子一看,一阵激动和惊讶,慨叹:这里简直就是兰花的海洋……
  朱德如数家珍般地向大家一一介绍着这些心爱的兰花:四川的“夏蕙”,广东的“墨兰”、“银边大贡”,贵州的野生兰,无锡的“春兰”……他微笑的面容与和缓的语音,连同身边那洁净雅致的兰花的海洋,无不让人感到一种特别的意境,一种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见得到的宁静和超脱。
  中山公园初建兰花室时,大家觉得门额上总该有个名字,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朱德。有人向卫士长谈了大家的愿望,没料想,几天之后,就收到朱德手书的几幅写有“兰室”的字幅,请中山公园从中选用。这散发笔墨浓香的笔迹厚重、朴实,真是字如其人。
  中山公园按照朱德的要求,曾经多次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野生品种,交流养兰经验,先后共收集并养植了250余个兰花品种。每年都为群众举办春秋两次的兰花展览。
  外出视察时寻兰芳踪、广交兰友
  到外地视察工作,朱德有时也会在专列上带上一些兰花。而且,只要有条件有空闲,他总会到视察地长有兰花的地方光顾一番,哪里有浓郁兰香飘溢,哪里就留有朱德的足迹,朱德与兰花简直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而且,朱德一向喜欢以兰会友,不分身份、等级,只要兰趣相投,一视同仁,结交了不少兰友,其中有一些是兰花专家、工程师、外国朋友,也有一些是技术工人、寺院和尚与业余爱兰者。
  解放后朱德来到四川视察工作期间,他总要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中抽空到杜甫草堂、文殊院、人民公园等处参观兰花。1963年春天,朱德再次来四川考察时,还专程到青城山去采集过野生兰花。他不顾70多岁的高龄,兴味盎然地一直攀登到青城山上别致壮观的一处景物“天然图画”上面,在远离石阶的一处山坡上终于发现了野生兔耳兰。当时,朱德夫妇分外高兴,对兰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建国后不久的某一年国庆节前夕,朱德来到了久别数十年的南昌,在原任*江西省*的熊式辉公馆、后为江西省领导同志杨尚奎夫妇居住处住了一段时间。在朱德下榻的院子里,有一片宽阔的草坪,长着几株很大的桂花树,芬芳四溢,这样幽雅的一个地方,赢得了朱德的喜爱。他把几十盆品种不同的兰花从专列上搬了下来,摆放在桂花树的四周。朱德便经常坐在石凳上,时而仰视金桂的挺拔和凝重,时而又俯看幽兰的优雅和飘逸。老人家身处这种兰香温馨的怀抱中,怡然自得,恬静安适,象一位在辛勤劳累之余欣赏自己成功作品的慈祥可爱的老园丁。
  有一回,杨尚奎和水静去看朱德时,正碰上他和几位卫士、秘书在桂花树下摆弄兰花。朱德一见他俩来访,就喜得合不拢嘴。朱德夫人康克清听到声音,也从房子里走了出来。大家围坐在石凳上谈笑起来。水静对朱德说:“我很喜欢兰花的绰约风姿和淡雅清香,可是不管我怎么细心侍弄,总也养不好。”
  朱德一听说水静也是爱兰的同道,便兴致极浓地对水静谈起了兰花经。朱德说:“兰花是难侍候。兰花生性高洁、倔犟,它讨厌浓肥大水,讨厌狎昵拨弄,讨厌喧嚣烟尘的纠缠。所以它的香味清雅幽远,无与伦比,古人称它为‘香祖’,王者之香。”
  1961年冬,朱德夫妇又一次来到了南昌,住在了滨江招待所的一幢平房里边。这次住的时间比较长,在南昌渡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3月间,正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美好季节。76岁高龄的朱老总不辞辛苦,又去临川、大茅和井冈山视察。在井冈山期间,朱德兴致勃勃地攀山越岭,细致寻觅早年留有印象的野生兰花所在地,亲手挖了许多兰花,高高兴兴地把它们带回了北京。
  1960年1月,朱德到贵州视察。当他在贵阳森林公园见到贵州的一些野生兰花时,欣喜万分。他分析情况,认为贵州的山川气候适合兰花生长,便向贵州园林部门提出应对这些野生兰花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把驯化培育和良种选育工作搞好,为祖国的大花园增色添香。朱德还即兴欣然命笔,写下了“馨同蕙兰”4个大字赠送给贵阳森林公园。随后又将自己亲手培种的40余盆“素心春兰”、“送春蕙兰”等优良品种的兰花送给贵阳森林公园。
  1961年3月3日,朱德来到广州视察。忙完工作之后,他来到了广州著名的越秀公园游览风景。
  在越秀公园内,一路缓缓观赏下来,朱德对满园的秀丽风光很感惬意。看到百花盛开,芳香四溢,莺歌燕舞,尤其是看到了其中长有许多漂亮的兰花,当即赋诗一首,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兰花的钟爱之情:
  越秀公园花木林,
  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一时名贵五羊城。
  广州华南热带植物园的养兰女工程师程式君回忆同朱德的交往时说,“朱总每次来,都很随便,同我们以兰友相交。他到兰圃参观时,也把我们带去,借以交流经验。当他了解到我们植物园经费和人员都不足的情况后,便对我们说‘我们交个朋友,我把北京的地址留给你,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随时可以给我写信,我尽力帮助解决。’他的和蔼慈祥和亲切关怀,使我终生难忘。”
  每当朱德要离京外出视察时,他都要问一问中山公园,有没有送给外省的兰花品种。他总是走时带去几盆,返回时再另外带回几盆,为各地兰圃穿针引线,传递交换,希望各地能够广泛交流,共同发展。
  有一年,中山公园到广东东北部山区去采集野生兰花。他们沿着朱德指点的路径去寻找,终于满载而归。当朱德看到这些熟悉的兰花时,就向大家讲述起几十年前的峥嵘往事。大家从朱德身上发现了许多优如兰花的高贵品格:质朴、坚韧、高洁、芬芳。用朱德的话来说,就是:“兰花品质高洁,香气纯朴,历来为人们崇尚,经济价值也高。”当有人提到:宋代郑恩肖画兰不画土,以示兰之高洁;鲁迅也曾用“岂惜捐馨酬薪者,独坐幽岩展素心”之句来比喻*先烈的气节时,朱德点头称是地说:“人们崇尚兰的品格,所以称阳春之时为‘兰时’,称醇美之酒为‘兰觞’,称亲密挚友为‘兰友’。兰花的这些品格和情操不正是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某些可贵的精神的吗?”
  爱兰养兰的坎坷遭遇
  以前朱德喜爱养育兰花,情理所致,能为常人所理解。但是,自从庐山会议之后回到北京,朱德爱兰养兰就变成了一种极其专注的嗜好,几乎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朱德经常到中南海的花圃园里,一蹲就是半天。这时的朱德完全沉浸在万花丛中,是他最为舒心的时刻。
  女儿朱敏当时好长时间都不知庐山会议的内情,更不知朱德的内心活动。只是觉得父亲从庐山回来后情绪始终低落,再也没有了授衔时候的那种*和喜悦。有时见他独自一人孤坐在办公室,什么事也不做。有时母亲康克清在旁边话多了,他还显得那么厌烦,会用拐杖头拼命跺地。朱敏明显地感觉出父亲很不对劲,肯定有什么不愉快的隐情。
  后来,她忍不住悄悄问妈妈,才明白在庐山会议上朱德作为受批评的领导人之一,处境变得微妙起来。朱德心情不好,变得更加沉默,更加痴迷种养兰花。和兰花为伴,他才能获得些许的安慰,获得心灵的释放。
  “文化大*”开始后,国家的正常秩序被打乱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遭到严重破坏。从1966年7月7日第三届全国*常委会举行第33次会议之后,在长达8年零6个月的时间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再也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连朱德种养兰花,也有人在中南海贴大字报指责说这是“资产阶级情调”。朱德看到后,只是很平静地回到家里对康克清说:“种兰草还有这个事。”朱德沉默一会儿,轻叹一声,接着又补充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种兰草一可以美化环境;二可以调剂老人的业余生活;三可以出口为国挣外汇。”其实,客观地讲,朱德的这些见解非常深刻,言之有理。
  为此,朱德在“文化大*”一开始,便得了一顶大“帽子”——养兰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
  朱德沉默地走进花圃,用手*着一朵朵怒放的兰花。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兰花,和他相伴度过了多少朝夕?给他紧张工作日程抹去多少疲惫?它们身上又留着他多少汗水?为养好它们,他在灯下查看了多少资料?……几乎每一株兰花,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严于克己的朱德,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把自己十多年收集来的6000余盆兰花,包括住宅里的兰花,全部送给了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的兰花一下子多了,可是朱德的心却空落落的了。离开兰花的朱德开始整日沉默寡言,悄然无声地孤坐在书房,打发没有兰花陪伴的寂寞日子。
  赋闲的朱德眼前突然没有了绿色,没有了争奇斗艳、芬芳四溢的兰花,面对的是空寂无声的房间,好像旺盛的枝叶被抽去了筋一样,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在朱德眼里,连阳光灿烂的日子仿佛都变得暗淡无光,毫无生机。朱德整天心烦意乱,度日如年。
  然而,朱德毕竟是横刀立马奔驰疆场久经考验的元帅,决不会因失去兰花就自暴自弃,意志消沉的。度过一段好似软禁的生活后,朱德又坚强地站了起来,走出了家门,在门前空地来回地打量起来。心想:不能养花,我就种菜!
  朱德像当年在延安参加大生产运动时那样,挥动锄头,在自己门前开出一块菜地。每天傍晚,也是从前放下手头工作该去花圃的那个时间,他都要“下地”劳动一会儿,在地里摆弄一阵子才会比较满足而轻松地踱步回家。到了家门口,他先站在门前,不断地跺掉沾土。
  家人每见他额头上汗涔涔地淌着水珠儿,手里捏着锄头把子,呼哧呼哧地喘气时,都会担心地问他累不累?
  朱德总是笑呵呵地直摇头,他那黝黑如农民的脸庞上浮现着收获的喜悦。
  也不知是与绿色有一种天然的缘分,还是有多年养花的经验,朱德种的菜总比别人种的长得好,绿油油一片,特别引人注目。不多久,门前的菜地开始有了收成,先是青菜,后是莴笋,再后来是西红柿、茄子、豆角,纷纷搬到了家中的餐桌上。每次收获,朱德总是让警卫员送些给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共同分享。
  朱德在有了菜地后多少分担了他对兰花的思念。但是,朱德和兰花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他是无法割舍下这段情缘的。当1971年9月粉碎林彪反党集团之后,老帅们的日子才有所好转。朱德能够自由行动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中南海看望他的兰花。一进花圃,看见满眼熟悉而神采奕奕的兰花,好像看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朱德的眼眶都湿了,他心潮澎湃,感想万千。他在花圃里,走走,停停,看看,久久地驻足在各种兰花前,欣赏着,用心灵在与久违的兰花进行着亲昵、神圣的“对话”。
  朱德离开花圃时,大家让他再搬一些兰花回去。朱德想了想,最后还是婉拒了。他觉得这些漂亮的兰花养在公园里是他的心愿,也是兰花最好的归宿。
  从这个时候直到朱德离开人世,他再也未曾亲手养植兰花。
  1976年春节来临之际,同往年一样,中山公园的兰花又一次灿然开放。朱德这位与兰花结下几十年深厚友情的老人,手拄拐杖,同以往一样再次来到兰室赏花。在公园领导与技师的陪伴下,他围着长长的展台,一盆一盆地仔细欣赏着,不时地提问,还说“今年素心的品种多了。”技师回答说“是的,但也有梅瓣的。”说着,技师举起两盆梅瓣兰请朱德观赏。转完一圈后,他好象想起什么,提出要去看看其他花室。来到唐花坞,他观赏了温室中的花卉。望着这些色彩缤纷、芳香四溢的美丽花卉,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曾想,这次竟是朱德与中山公园兰花的最后一面。
  朱德这位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的老前辈,他生前所养的兰花,有好多至今还活着,年年芬芳吐艳,清香满园。
  “兰花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因困穷而改节。”这是世传《孔子家语》中用兰花比喻做人应有气节的话。颜师古赋兰有:“惟奇卉之灵德,禀国香于自然。洒佳言而擅美,拟贞操以称贤。”由此,在这些意形俱佳的兰花身上,人们分明品赏到了朱德那可敬的人格魅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41

那就浪漫的*主义情怀。
正如周总理所说,*军人也是有浪漫的额一面的,所以这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当了将军,再年轻的妹子都是可以取到新的。这就是*军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41

那就浪漫的*主义情怀。
正如周总理所说,*军人也是有浪漫的额一面的,所以这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当了将军,再年轻的妹子都是可以取到新的。这就是*军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41

  兰花,是中国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花,它的品性高雅、纯洁、倔犟,花朵端庄秀丽、清纯大方,气味清香淡雅、素朴幽远,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坚贞、高洁的象征。朱德一生钟爱兰花,几十年如一日痴情不改。花如其人,花性与人品,互融一体,相映生辉。
  喜欢兰花由来已久
  朱德喜欢兰花,有着悠久的历史。即便是在战事频发、军情多变的戎马倥偬间,率队领军作战的总司令也要遣兴培植、欣赏兰花,对山中的野兰小草施以热情关爱。

  在他20岁左右从军云南的时候,就非常喜欢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野兰花。每到春夏交季之时,这种野兰花便会漫山遍野地灿烂怒放,煞是壮观,美景如画。当阵阵清风吹来时,兰花的缕缕清香袭人,令人陶醉,心旷神怡,特别地招人喜爱。当时,由于经常四处作战,流动性大,不能种花,朱德就找来瓶子养这些采来的野花。
  再到后来,朱德的职位有了一定的升迁,他爱养兰花的兴趣依然不减。朱德征战每到一地,总是一边行军作战,一边在山里采集野生兰花,然后再移植到他那些简易而方便携带的“花盆”中。
  时间一长,朱德认识了许多兰花品种。在朱德留学德国的宿舍里,见到最多的还是兰花。
  1928年,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和*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个时候,朱德又一次在井冈山上惊喜地发现了久违的野生兰花,并且记住了井冈山生长兰花的主要地点。相隔30年后,朱德来到井冈山的某个地区视察工作,他依然记得当年井冈山的野生兰花。在工作之余,朱德兴致盎然地爬山寻找记忆中的野兰所在地。功夫不负有心人,朱德竟然找到了,高兴地满载而归。他将兰花移植到瓦盆里,带下山来,千里迢迢地带进了中南海的花圃。
  情系北京中山公园“兰室”
  一向酷爱兰花的朱德,*胜利后,尽管身负重任,工作繁忙,仍然坚持种养和欣赏兰花,这已成为他很少的业余闲暇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艺兰、赏花,给朱德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特殊情趣。
  在朱德住处的阳台和花架上,到处都可以见到兰花的倩影,闻到兰花的清香。朱德清早醒来看,午觉起来看,晚上还要看,对兰花是达到了痴爱的程度。他不仅爱兰,而且精研《兰谱》,说起兰花,如数家珍。每当余暇,朱德会惦记着心爱的兰花,首要的事情就是给兰花除草、培土、浇水和施肥。有时,还会面对兰花,或驻足赏玩,或凝神沉思。他敬慕兰花、赞美兰花,一生还留下了许多赏爱兰花的诗作,寄托了他一份浓浓的感情。

  朱德是中南海有名的兰花“先生”。他经常在工作之余频频光顾中南海的大温室,极有情致地去倾心养植和观赏许多不同品种的兰花。
  谁要是来到朱德家里,一进门首先就会被他满屋子水灵鲜亮的大小兰花所吸引。他在这个小天地里共种植有3000余盆品种不同的兰花,都是他长时间四处搜集来的,并且经常亲自侍弄。他的客厅、办公室、卧室,凡是能搁置花盆的地方,常有兰香飘逸。这些赏心悦目的兰花盆景,会令所有来客大为喜悦。
  上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的中山公园开始养育兰花,培植兰花新品种。其时,公园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品种优良的兰花。朱德不知从哪儿知道了这条消息,一天,他乘车来到了中山公园,直奔兰花圃。他细致地观赏着每一个品种,足足两个小时后,才带着满足的神情离去。
  朱德一边参观兰花,一边和栽培兰花的园丁们聊天。园丁们很快发现,已是古稀之年的朱德竟然对兰花有着如此执著浓厚的兴趣。他们深受感染,洗耳恭听老人家的热情指教。
  朱德将自己多年养花的经验滔滔不绝地介绍给大家。他说:“养兰入门容易,但是,要精通它就难了。必须得窥天气,测气候,勤于护持,做到栽养有法、得法,兰花才能生根发芽。”
  他还语重心长地对园丁们道出了养兰的目的:“兰花是中国名贵品种的一种花卉,因栽养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以前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养得起它,只有少数人能观赏到它。现在是新中国了,你们要养好兰花,多养兰花,让老百姓都能看见兰花的芳姿……以后还要总结栽养兰花的经验,逐步普及,让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中。”
  这是朱德第一次来中山公园看兰花。此后,在周末或假日里,朱德常常来此观赏兰花,朱德若有什么新品种的兰花,也常带去给中山公园养植。
  大家见朱老总常送名贵的兰花来,就想着哪一天能有幸进朱德的花圃去看看。可是,冷静一想,中南海乃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居住的地方,不是什么人能随便进得去的。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他们的梦想竟然有一天真实现了。有一天,朱德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山公园。他一边观赏兰花,一边与园艺工人亲切地攀谈起来。他从四川青城山的野生兰谈到*的“虎头兰”,从河南鸡公山上的“蕙兰”谈到海南岛的“海燕齐飞”,越谈兴趣越浓,最后索性要亲自用他的苏联“大吉斯”轿车载上大家去他的花圃作一次参观。未等大家反应过来,朱德已为大家打开了车门,然后又放下汽车里面的加座……这是共和国第一元帅的专车呵!大家喜出望外,个个笑得都合不拢嘴。
  不一会儿,车子在一个大温室前停下。朱德笑呵呵地下车说,这就是中南海的花圃了。大家走进棚子一看,一阵激动和惊讶,慨叹:这里简直就是兰花的海洋……
  朱德如数家珍般地向大家一一介绍着这些心爱的兰花:四川的“夏蕙”,广东的“墨兰”、“银边大贡”,贵州的野生兰,无锡的“春兰”……他微笑的面容与和缓的语音,连同身边那洁净雅致的兰花的海洋,无不让人感到一种特别的意境,一种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见得到的宁静和超脱。
  中山公园初建兰花室时,大家觉得门额上总该有个名字,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朱德。有人向卫士长谈了大家的愿望,没料想,几天之后,就收到朱德手书的几幅写有“兰室”的字幅,请中山公园从中选用。这散发笔墨浓香的笔迹厚重、朴实,真是字如其人。
  中山公园按照朱德的要求,曾经多次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野生品种,交流养兰经验,先后共收集并养植了250余个兰花品种。每年都为群众举办春秋两次的兰花展览。
  外出视察时寻兰芳踪、广交兰友
  到外地视察工作,朱德有时也会在专列上带上一些兰花。而且,只要有条件有空闲,他总会到视察地长有兰花的地方光顾一番,哪里有浓郁兰香飘溢,哪里就留有朱德的足迹,朱德与兰花简直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而且,朱德一向喜欢以兰会友,不分身份、等级,只要兰趣相投,一视同仁,结交了不少兰友,其中有一些是兰花专家、工程师、外国朋友,也有一些是技术工人、寺院和尚与业余爱兰者。
  解放后朱德来到四川视察工作期间,他总要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中抽空到杜甫草堂、文殊院、人民公园等处参观兰花。1963年春天,朱德再次来四川考察时,还专程到青城山去采集过野生兰花。他不顾70多岁的高龄,兴味盎然地一直攀登到青城山上别致壮观的一处景物“天然图画”上面,在远离石阶的一处山坡上终于发现了野生兔耳兰。当时,朱德夫妇分外高兴,对兰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建国后不久的某一年国庆节前夕,朱德来到了久别数十年的南昌,在原任*江西省*的熊式辉公馆、后为江西省领导同志杨尚奎夫妇居住处住了一段时间。在朱德下榻的院子里,有一片宽阔的草坪,长着几株很大的桂花树,芬芳四溢,这样幽雅的一个地方,赢得了朱德的喜爱。他把几十盆品种不同的兰花从专列上搬了下来,摆放在桂花树的四周。朱德便经常坐在石凳上,时而仰视金桂的挺拔和凝重,时而又俯看幽兰的优雅和飘逸。老人家身处这种兰香温馨的怀抱中,怡然自得,恬静安适,象一位在辛勤劳累之余欣赏自己成功作品的慈祥可爱的老园丁。
  有一回,杨尚奎和水静去看朱德时,正碰上他和几位卫士、秘书在桂花树下摆弄兰花。朱德一见他俩来访,就喜得合不拢嘴。朱德夫人康克清听到声音,也从房子里走了出来。大家围坐在石凳上谈笑起来。水静对朱德说:“我很喜欢兰花的绰约风姿和淡雅清香,可是不管我怎么细心侍弄,总也养不好。”
  朱德一听说水静也是爱兰的同道,便兴致极浓地对水静谈起了兰花经。朱德说:“兰花是难侍候。兰花生性高洁、倔犟,它讨厌浓肥大水,讨厌狎昵拨弄,讨厌喧嚣烟尘的纠缠。所以它的香味清雅幽远,无与伦比,古人称它为‘香祖’,王者之香。”
  1961年冬,朱德夫妇又一次来到了南昌,住在了滨江招待所的一幢平房里边。这次住的时间比较长,在南昌渡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3月间,正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美好季节。76岁高龄的朱老总不辞辛苦,又去临川、大茅和井冈山视察。在井冈山期间,朱德兴致勃勃地攀山越岭,细致寻觅早年留有印象的野生兰花所在地,亲手挖了许多兰花,高高兴兴地把它们带回了北京。
  1960年1月,朱德到贵州视察。当他在贵阳森林公园见到贵州的一些野生兰花时,欣喜万分。他分析情况,认为贵州的山川气候适合兰花生长,便向贵州园林部门提出应对这些野生兰花进行系统的品种整理,把驯化培育和良种选育工作搞好,为祖国的大花园增色添香。朱德还即兴欣然命笔,写下了“馨同蕙兰”4个大字赠送给贵阳森林公园。随后又将自己亲手培种的40余盆“素心春兰”、“送春蕙兰”等优良品种的兰花送给贵阳森林公园。
  1961年3月3日,朱德来到广州视察。忙完工作之后,他来到了广州著名的越秀公园游览风景。
  在越秀公园内,一路缓缓观赏下来,朱德对满园的秀丽风光很感惬意。看到百花盛开,芳香四溢,莺歌燕舞,尤其是看到了其中长有许多漂亮的兰花,当即赋诗一首,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兰花的钟爱之情:
  越秀公园花木林,
  百花齐放各争春。
  唯有兰花香正好,
  一时名贵五羊城。
  广州华南热带植物园的养兰女工程师程式君回忆同朱德的交往时说,“朱总每次来,都很随便,同我们以兰友相交。他到兰圃参观时,也把我们带去,借以交流经验。当他了解到我们植物园经费和人员都不足的情况后,便对我们说‘我们交个朋友,我把北京的地址留给你,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什么问题,随时可以给我写信,我尽力帮助解决。’他的和蔼慈祥和亲切关怀,使我终生难忘。”
  每当朱德要离京外出视察时,他都要问一问中山公园,有没有送给外省的兰花品种。他总是走时带去几盆,返回时再另外带回几盆,为各地兰圃穿针引线,传递交换,希望各地能够广泛交流,共同发展。
  有一年,中山公园到广东东北部山区去采集野生兰花。他们沿着朱德指点的路径去寻找,终于满载而归。当朱德看到这些熟悉的兰花时,就向大家讲述起几十年前的峥嵘往事。大家从朱德身上发现了许多优如兰花的高贵品格:质朴、坚韧、高洁、芬芳。用朱德的话来说,就是:“兰花品质高洁,香气纯朴,历来为人们崇尚,经济价值也高。”当有人提到:宋代郑恩肖画兰不画土,以示兰之高洁;鲁迅也曾用“岂惜捐馨酬薪者,独坐幽岩展素心”之句来比喻*先烈的气节时,朱德点头称是地说:“人们崇尚兰的品格,所以称阳春之时为‘兰时’,称醇美之酒为‘兰觞’,称亲密挚友为‘兰友’。兰花的这些品格和情操不正是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某些可贵的精神的吗?”
  爱兰养兰的坎坷遭遇
  以前朱德喜爱养育兰花,情理所致,能为常人所理解。但是,自从庐山会议之后回到北京,朱德爱兰养兰就变成了一种极其专注的嗜好,几乎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朱德经常到中南海的花圃园里,一蹲就是半天。这时的朱德完全沉浸在万花丛中,是他最为舒心的时刻。
  女儿朱敏当时好长时间都不知庐山会议的内情,更不知朱德的内心活动。只是觉得父亲从庐山回来后情绪始终低落,再也没有了授衔时候的那种*和喜悦。有时见他独自一人孤坐在办公室,什么事也不做。有时母亲康克清在旁边话多了,他还显得那么厌烦,会用拐杖头拼命跺地。朱敏明显地感觉出父亲很不对劲,肯定有什么不愉快的隐情。
  后来,她忍不住悄悄问妈妈,才明白在庐山会议上朱德作为受批评的领导人之一,处境变得微妙起来。朱德心情不好,变得更加沉默,更加痴迷种养兰花。和兰花为伴,他才能获得些许的安慰,获得心灵的释放。
  “文化大*”开始后,国家的正常秩序被打乱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遭到严重破坏。从1966年7月7日第三届全国*常委会举行第33次会议之后,在长达8年零6个月的时间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再也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连朱德种养兰花,也有人在中南海贴大字报指责说这是“资产阶级情调”。朱德看到后,只是很平静地回到家里对康克清说:“种兰草还有这个事。”朱德沉默一会儿,轻叹一声,接着又补充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种兰草一可以美化环境;二可以调剂老人的业余生活;三可以出口为国挣外汇。”其实,客观地讲,朱德的这些见解非常深刻,言之有理。
  为此,朱德在“文化大*”一开始,便得了一顶大“帽子”——养兰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
  朱德沉默地走进花圃,用手*着一朵朵怒放的兰花。这些来自祖国各地的兰花,和他相伴度过了多少朝夕?给他紧张工作日程抹去多少疲惫?它们身上又留着他多少汗水?为养好它们,他在灯下查看了多少资料?……几乎每一株兰花,都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严于克己的朱德,最后不得不忍痛割爱,把自己十多年收集来的6000余盆兰花,包括住宅里的兰花,全部送给了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的兰花一下子多了,可是朱德的心却空落落的了。离开兰花的朱德开始整日沉默寡言,悄然无声地孤坐在书房,打发没有兰花陪伴的寂寞日子。
  赋闲的朱德眼前突然没有了绿色,没有了争奇斗艳、芬芳四溢的兰花,面对的是空寂无声的房间,好像旺盛的枝叶被抽去了筋一样,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在朱德眼里,连阳光灿烂的日子仿佛都变得暗淡无光,毫无生机。朱德整天心烦意乱,度日如年。
  然而,朱德毕竟是横刀立马奔驰疆场久经考验的元帅,决不会因失去兰花就自暴自弃,意志消沉的。度过一段好似软禁的生活后,朱德又坚强地站了起来,走出了家门,在门前空地来回地打量起来。心想:不能养花,我就种菜!
  朱德像当年在延安参加大生产运动时那样,挥动锄头,在自己门前开出一块菜地。每天傍晚,也是从前放下手头工作该去花圃的那个时间,他都要“下地”劳动一会儿,在地里摆弄一阵子才会比较满足而轻松地踱步回家。到了家门口,他先站在门前,不断地跺掉沾土。
  家人每见他额头上汗涔涔地淌着水珠儿,手里捏着锄头把子,呼哧呼哧地喘气时,都会担心地问他累不累?
  朱德总是笑呵呵地直摇头,他那黝黑如农民的脸庞上浮现着收获的喜悦。
  也不知是与绿色有一种天然的缘分,还是有多年养花的经验,朱德种的菜总比别人种的长得好,绿油油一片,特别引人注目。不多久,门前的菜地开始有了收成,先是青菜,后是莴笋,再后来是西红柿、茄子、豆角,纷纷搬到了家中的餐桌上。每次收获,朱德总是让警卫员送些给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共同分享。
  朱德在有了菜地后多少分担了他对兰花的思念。但是,朱德和兰花结下了终身的不解之缘,他是无法割舍下这段情缘的。当1971年9月粉碎林彪反党集团之后,老帅们的日子才有所好转。朱德能够自由行动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中南海看望他的兰花。一进花圃,看见满眼熟悉而神采奕奕的兰花,好像看见了久别重逢的老友,朱德的眼眶都湿了,他心潮澎湃,感想万千。他在花圃里,走走,停停,看看,久久地驻足在各种兰花前,欣赏着,用心灵在与久违的兰花进行着亲昵、神圣的“对话”。
  朱德离开花圃时,大家让他再搬一些兰花回去。朱德想了想,最后还是婉拒了。他觉得这些漂亮的兰花养在公园里是他的心愿,也是兰花最好的归宿。
  从这个时候直到朱德离开人世,他再也未曾亲手养植兰花。
  1976年春节来临之际,同往年一样,中山公园的兰花又一次灿然开放。朱德这位与兰花结下几十年深厚友情的老人,手拄拐杖,同以往一样再次来到兰室赏花。在公园领导与技师的陪伴下,他围着长长的展台,一盆一盆地仔细欣赏着,不时地提问,还说“今年素心的品种多了。”技师回答说“是的,但也有梅瓣的。”说着,技师举起两盆梅瓣兰请朱德观赏。转完一圈后,他好象想起什么,提出要去看看其他花室。来到唐花坞,他观赏了温室中的花卉。望着这些色彩缤纷、芳香四溢的美丽花卉,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曾想,这次竟是朱德与中山公园兰花的最后一面。
  朱德这位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的老前辈,他生前所养的兰花,有好多至今还活着,年年芬芳吐艳,清香满园。
  “兰花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之德,不因困穷而改节。”这是世传《孔子家语》中用兰花比喻做人应有气节的话。颜师古赋兰有:“惟奇卉之灵德,禀国香于自然。洒佳言而擅美,拟贞操以称贤。”由此,在这些意形俱佳的兰花身上,人们分明品赏到了朱德那可敬的人格魅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2 20:41

那就浪漫的*主义情怀。
正如周总理所说,*军人也是有浪漫的额一面的,所以这两个人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当了将军,再年轻的妹子都是可以取到新的。这就是*军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蒲公英不只是“天然抗生素”,常泡水喝有8个好处,但注意3个禁忌_百度... 蒲公英茶的功效与作用,抗菌笑容和美容养颜/清热去火 喝蒲公英水可以去火吗 伦敦看展实录-Damien Hirst 做个俗人,贪财“好色”,说的便是达明安·赫斯特 瓷砖抗静电地板 Win10共享硬盘访问不了怎么办 何为《老师对我说》读后感150 有本小说里写的师生恋发生在大学里,老师让学生写何为勇者 学生只写了5... 白酒能泡洋葱吗 请问怎么用jsp连接mysql数据库. 丢了怎么找回来? 丢失如何找回? 一个班会的策划,会议记录,总结怎么写啊 学生如何写班级的期末(活动)总结报告 丢失怎么找回? 关于奉献社会主题班会总结 怎么写班会总结报告 眼睛近视175度,散光,要配眼镜吗 一只眼正常,一只眼有近视175度,必须一直戴眼镜吗? 医保异地就医如何报销2021最新 小孩近视175度需要戴眼镜吗 9岁孩子175度近视用戴眼镜吗 左右眼睛都近视175度,所配眼镜应该一直戴还是只上课戴,平常不戴? 我儿子8岁近视175度需要配戴眼镜吗 眼睛近视175度,所配眼镜应该一直戴还是看书时候戴,不看不戴? 右眼175度近视,需要配戴眼镜吗 2021新农合异地住院可以直接报销吗 我的眼镜一个是125度,一个是175度,算是近视吗?,需要配眼镜吗? 我这国际象棋测试如何啊???看不懂,求教 贵阳有哪些特色美食 朱德视察过哪些地方? 黔剧的历史源流 中国60年的巨变 中国建国60时年在经济、政治、文化的进步 1960年左右贵州来云南抓兵吗?找一个叫杜九发的人,他战死了吗? 终于看到了贵州有个大老彪廖少华他是贵州人吗 贵州解放60周年观后感? 贵州60年代的人是怎样的生活方式,我只知道有知青队,粮食生产队。请 王顺友感动中国的原因 英雄联盟 潘森玩法 (出装 主升技能 技巧等) lol潘森出装,为什么我用潘森,技能威力小,还脆皮,只能抢人头, 金丝猴常年生活在中国贵州省武陵山脉哪里? 英雄联盟潘森出装顺序 绿萝吊兰怎么养 绿萝吊兰的养护 荣耀20s摄像头周边漏光 英雄联盟S5的潘森怎么出装? 绿萝吊兰怎么养? lol潘森出什么装好? LOL潘森出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