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有哪些习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2-26 14:0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6 15:36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中草药、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重阳节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6 16:54
1、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儿女的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阳糕的制作古人比较讲究,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点蜡烛灯。意欲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点都称之为重阳糕。
2、赏菊及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重阳赏菊之习尤为盛行,但已不限于九月九日了。
3、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阳节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2-26 18:29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陈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我特喜欢黄巢这两首咏菊诗,今天就是九月八,明天就是九九重阳节了。重阳有登高,插茱萸,饮菊酒,赏菊等习俗。
阴历九月九日,就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单奇为阳,九为阳之最大,九九就是重阳重九。重阳为节,战国时就有,如屈原在《远游》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官兮”的句子,说明屈原生活的的代就习惯做重阳节了。
重阳登高风俗,据说与汝南人桓景有关,传九九登高可以避灾。九九登高能避灾减祸降福集祥,谁会不做?登高看远赏美景,还是大快人心的事。后来不少文人墨客还写了不书登高诗,重阳诗呢,比如王维的一首《九月九田忆山东兄弟》就特有名,妇孺皆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插茱萸的习俗,王维生活的唐代就有了。
春梅秋菊,菊在秋盛开,菊能披霜历雪,秋天之菊最有代表性了,菊美菊性都大为人所赞赏,于是就不形成了重阳赏菊,饮菊酒菊茶的习俗。我国是菊的故乡,菊有多种,争奇斗艳,色彩缤纷,清芳幽香,不畏寒霜,令人赞美不绝。菊还可药用给人治病,所以赏菊吟诗,饮菊怡情去病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