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路径方式摸石头过河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20:10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12:07
问这种客服专员招聘的人员,我想大家也都是想做内勤的吧。
首先我们先例举你可能做不了这个工作的情况(上岗概论<1%):
我们最多能接触到的保险公司招聘有的在招聘网站(智联等)、报纸(毕竟它也是营利性的)、电线杆(这就不用想能有多么~)上。而招聘的岗位也有很多,我们大多注意的是内勤,也就是客服专员、售后客服人员、助理、储备干部等看起来似乎是内勤的职位。
这些招聘信息,无论他说的多么冠冕堂皇,99%的情况是:填职位申请表,听取区域销售经理或者某某高层的演讲(了解公司情况、做保险如何如何的好、并在一定程度上宣扬做外勤可以取得怎样的成绩和可观的报酬),然后进行面试(基本是一对一的面试)。
这里门道就多了,即使你应征的是内勤,但给你面试的人在面试要结束的时候,无论以什么方式,都会和你说要先培训,然后进行职业资格考试(LASS测试),大约一周左右时间,要交160——200元不等的费用。考试合格的话(大部分人都能合格),就要先做3个月——半年的外勤,转正的话,就有机会做内勤了,就算他不明说之后到底做什么,你接下来的做什么也定了,是“外勤”(没底薪,全凭你的业绩了)!!!!不信?那你不妨挑明了和他说,非内勤不做!看效果如何~
其次,我要说,恭喜你,也许你真的找到保险公司内勤工作了:
招聘职位的信息是从:1、保险公司官方网站上搜索到的,明确指出公开招聘内勤;2、在保险公司中,有保准的朋友或认识的人,知道有内勤的空缺;3、面试后,并未要求参加LSAA测试(做内勤95%不需要岗前参加这个考试,除与销售有关的内勤需要,而这样的内勤就避免不了干外勤了)。
这里要注意一点,有些招聘内勤的,虽然也没有要求参加LASS测试,做的工作也是内勤,不过也许你只是给某些外勤打工,工资800左右,不算保险公司正式员工,没有正式员工社保等待遇。
而正式的内勤,一般要经过笔试(保险专业知识、逻辑测试、经济学知识和保险专业英文)、面试、体检、签署劳动合同、办理五险一金(这和其他单位基本一致)。
最后,售后客服专员的工作内容、待遇、薪金、福利:
在客服部门的话:1、与所在营业区沟通、协调;2、投递箱的管理,开箱、交接、回放等;3、文档的整理与交接;4、柜面一般性业务的受理与处理,一般性业务即难度及风险较低的业务。例如,保全业务不涉及金额变化的,客户资料变更、银行帐号变更等;新契约初审、问题件打印、业务咨询等;理赔报案受理。负责解答客户的业务咨询;5、柜面使用单证的领用、分发、登记、回销;6、柜面客户咨询、引导、分流,指导客户填写申请书 等。
在营销服务部门的话:1、1~29天逾期的帐户催收工作;2、提供客服工作,包括资料录入、扫描和归档;安排客户洽谈,签约和处理客户投诉;3、放款后相关资料的保存与处理;4、营业部日常运营工作,包括业务报表制作报送,维护门店环境等;5、销售工作,包括WI和外呼借新还旧 等。
待遇要看是不是正式员工,正式员工就和其他单位员工一样,有五险一金、双休日、全国统一年假10-20天、年底分红等待遇,而且保险公司还另外会给予重疾险等本单位商业保险(这要视各个保险公司而定);基本底薪在1000元左右,另外还有固定补贴+有效服务保单件数*10元,不过一般不会超过2000(只做内勤的话)。
现在招聘,大多都是要销售,无论是销售的是什么。而工作是态度决定一切,做销售可以锻炼人,要是做的好,钱自然不少,不过要是觉得不适合销售,那内勤稳定也不错。这仅是我的经验,是否能帮到你呢。
这年头,什么都贵就是劳动力不贵。除非你:
1,非常优秀到值得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来找你。
2,有过硬的内部关系。
3,通过层层筛选:笔试(一般考试内容为专业知识、逻辑测试、经济学知识和保险专业英文)-面试-体检-签署劳动合同-办理五险一金。
保险公司其他途径的招聘,
比如在招聘网站,报纸,电线杆上长期大量做的广告,
无论自称什么职位头衔,
文员、助理、兼职、内勤、售后、财务、行政、人事、主管、司机(汗)、营销精英、招聘专员、保障专员、辅导专员、数据录入、理财顾问(汗)、储备干部、管理培训生、职业经理人(汗)、养老金发放员(汗)。。。
只要对方叫你lass测试,叫你交钱,叫你培训,叫你考证,
那就是拉你去做那种成天到处推销保险,自己却:
1,没有底薪(责任底薪,你要卖出多少业绩才能拿到底薪),
2,没有劳动合同(签订代理合同,劳动法管不了),
3,没有福利(底薪都没有,谈什么福利),
4,没有社保(不是劳动关系,没有社保),
5,不是保险公司正式员工(一个营业部,一个主任或者经理都能打着旗号招人)。
每天的交通费电话费拉客户搞活动的费用都要自己出,
卖出保险给你高额提成,卖不出去一分钱不会发给你的保险代理人。
作为中国保险业的龙头之一,海外成功上市不到三年,中国平安保险于2007年3月1日又荣归A股。其IPO(首次公开发行)发行价格为33.8元/股,为发行价格区间上限,发行数量为11.5亿股,集资额达388.7亿元,共冻结资金约1.1万亿元。这样,中国平安不仅创下所有金融股中的最高发行价格纪录,还成为有史以来全球最大保险公司IPO,并成为中国A股市场仅次于工商银行的第二大IPO,冻结资金量也居A股市场有史以来的第二位(兴业银行冻结1.16万亿)。
我们在惊叹于中国平安接连不断、璀璨夺目的大手笔,持续跃升、羡煞旁人的财富数字的同时,忍不住要探究其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催动并护佑了中国平安一路高歌稳进……
上篇:国际化的持续努力
2004年6月24日,香港联合交易所,大大的显示屏上赫然一行大字“热烈庆祝中国平安(2318.HK)成功海外上市”。中国平安是次共发行13.88亿股,每股开盘价10.33港币,集资净额约为143.37亿港币,成为当年度香港股票市场最大宗的IPO案。
2007年3月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601318号码首次现身。这是中国平安的A股股票代码。当日,平安A股开盘报50.00元人民币,全天共成交近1.98亿股,总成交额逾95亿元。截至当天收市,中国平安H股、A股总市值逾3000亿元人民币。
时隔不到三年,中国平安将“国际化标准,本土化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平安的总市值亦由香港上市时的107亿美元上升至近400亿美元。
平安董事长马明哲曾说,从1994年美国华尔街著名投资财团摩根和高盛的联袂入股,到2004年的成功海外上市,再到2007年的回归A股,一切归功于平安的国际化战略。
“三外”,即外资(资本国际化)、外脑(人才国际化)、外体(管理国际化),是对平安多年来国际化战略的高度概括。
吸引外资“敢为天下先”
“平安”是我国保险业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乘风破浪而来,这是她先天就带有的成功基因。
早在1993年,平安决策层就“敢为天下先”,向两家国际著名的投资银行敞开了大门。摩根·斯坦利和高盛以超过每股净资产数倍的价格取得平安13.7%的股份,拉开了平安资本国际化的序幕。
2002年10月,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的英国汇丰银行在经过长达数月的实地调研后,同意出资6亿美元现金,认购平安增发的2.467亿股外资股份,持股比例10%,当时创造的每股溢价之高的纪录,至今没有入股中国金融企业的任何一家外资可以打破。其后,汇丰增持至19.9%的外资持股上限,成为平安的第一大股东。
2004年6月24日,中国平安在香港上市成为走向国际化的里程碑。海外上市让平安进一步充足了资本金,拥有了更开阔的国际化视野。2006年,中国平安被国际最权威的投资者杂志《欧洲货币》评为亚洲股市中保险行业最佳管理公司的第一位。同年底,平安股价冲高到38港币,累计成长了267%。
吸引外脑“为我所善用”
马明哲曾这样阐述国际化的思路:“中国的保险事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也没有多少时间让我们事事都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河上已经有桥,我们就不必去冒险涉水,付一些过桥费就可以过去了。风险小,也赢得了时间。”这就是著名的“过桥论”。
西方保险业经过了3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管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也培养了顶尖的保险管理人才。
作为率先引入海外人才的国内金融机构,平安通过国际人才战略,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系,对平安的加速稳健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平安前100名高级管理人员中超过60人来自海外,直接稼接国际化管理标准。
2004年初,时年56岁的香港人梁家驹出任平安人寿董事长兼CEO,执掌被平安视为生命线的人寿业务帅印,矢志以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管理能力为民族保险业的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在加盟平安之前,在保险业纵横驰骋的梁家驹先后在美国友邦服务了22年、在英国保诚服务了8年,是华人寿险界首屈一指的传奇人物。他在友邦台湾分公司任总经理8年时间,把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做到了台湾保险行业的第二;接下来的8年时间,他担任了国际著名金融机构英国保诚集团大中华区执行总裁,率领保诚(亚洲)从占保诚集团全球业务收入的1%一跃提升为50%。目前,梁担任平安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主管平安的产险、寿险、养老保险、健康险等一切保险相关业务。
拥有英国剑桥大学硕士学位和北美精算师资格的李源祥于2004年加盟平安人寿,先后担任董事长特别助理、总经理、首席执行官等职,并于2007年1月31日升任平安人寿董事长兼CEO。现年41岁的李源祥先生是出生在新加坡的华人,加盟平安前,曾在多家国际知名保险公司工作,在企业财务分析、保险精算、营销策划、企业管理、企业并购方面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在新加坡工作期间,李参与设计了新加坡第一个责任准备金生命表,在担任中英合资的信诚人寿总经理期间,他成功筹建了广州及北京公司,建立了快速发展且稳健的业务平台,并为中国市场引进通俗化保险条款做出了贡献。
2007年1月15日,澳大利亚藉投资专家约翰·皮尔斯(John Pearce)先生出任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执行官(CIO),成为平安国际化投资团队的领军人物。John Pearce现年44岁,毕业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Macquarie University),获应用财务金融硕士学位。他拥有24年投资相关经历以及丰富的并购及基金组建经验,加盟平安前为澳洲最大基金管理公司首域投资有限公司(Colonial First State Investments Limited)CEO,管理着首域投资约1000亿澳币的资产和约2000名员工。目前,平安已建立了包括香港和上海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在内的紧密一体的强大投资理财力量,其业务团队目前聚集了十多位来自高盛、摩根等大行的国际投资专才。
始于1996年前的平安人才国际化战略,与其说是被当时业务发展急需高级专业人才的情势所*,不如看成是平安管理层富有前瞻性的战略出击。
打造外体“以差异取胜”
何为外体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孙建一概括道:“外体就是企业的‘形’,是企业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起来的运行机制,包括平安的人力资源*、员工考核和薪酬体系、培训制度、产品销售模式、财务预算管理手段以及核保核赔机制等,它们共同成构成了平安具有差异性的管理模式。”
以财务管理为例。早在1993年,平安在国内保险业中首家聘请了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际标准审计公司财务并出具财务报告。如今,平安是国内惟一一家连续十余年按国际标准出具财务报告的金融企业,这为公司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
类似的工作还包括:在国内同业中第一家聘请国际精算师事务所,出具国际标准的精算报告;第一家引进国际通行的核保核赔制度,使公司的行政系统和业务系列逐步分离,形成了行政与业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管理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