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19:5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07:16
清末,天津杨柳青人安文忠随左宗棠军队进入新疆做生意,发迹后带动了杨柳青人纷纷远赴新疆,被称为“赶大营”。当年有“三千货郎遍天山”之说,其中一部分杨柳青人在新疆立足扎根,如今新疆的杨柳青人后裔至少有十几万人。
1867年闽浙总督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他考虑到西北战乱,大军西进后粮饷军需难筹,便在河北一带广备粮草军需,在白沟、杨柳青招募船只、纤夫,将物资运往潼关、西安。十五岁的杨柳青人安文忠,充当纤夫随船到了西安。安文忠聪明机灵,他发现当货郎随军做生意挣钱多,便就地改做货郎,随军转战游走三年,挣到三百两银子的时候,欢天喜地回了老家。
清末新疆
回到杨柳青,安文忠用挣来的三百两银子去做贩粮生意,没想到在黄河遭遇风浪粮船倾覆,血本无归。他只好挑起货郎担继续西行,几经磨难,终于在甘肃肃州(今酒泉)追上了左宗棠的大军。
这个时候左宗棠为了保证军队的后勤供应,广召货郎随军贩售,经审查发放“龙纹执照”,有了这个执照,就可以出嘉峪关,还可以享受军中优待,免费住官店,路上搭军车,进入军队大营的外围做生意。安文忠拿到了龙纹执照,随军进入新疆。
安文忠赚了大钱,把三个弟弟和几个叔伯兄弟也都带进新疆做生意,同时也带动了许许多多的杨柳青人。每年旧历三月三,赶大营的人们挑着两个箩筐,装满针线、毛巾、鞋袜、火镰、火石……聚在杨柳青南运河南岸,出发结伴西行。也有赶着双套马车运货拉脚的,车上搭着席棚,专拉去新疆投亲的女眷和孩子。
清末新疆
那时候杨柳青人从天津去新疆有三条路可走:一是经河北、河南、陕西,出玉门关;二是经蒙古草原绕甘肃入新疆;三是向北出满洲里,经西伯利亚铁路至阿尔泰,换乘马车到新疆。
其实这三条路都不好走。赶大营的杨柳青人有歌谣:“一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前面戈壁滩,后面门已关。”进入茫茫戈壁瀚海,风雨酷暑,道路险阻,饿了就吃一把炒大豆,渴了也不敢多喝一滴水,因为带的水毕竟有限,得留到救命的时候。有时候遇上大雨,泥泞难行,只好爬着往前走。千辛万苦到了新疆,要想再回老家也是不易。
有人生病,途中无医无药,死在半路的也不少。赶大营的人都知道“干尸包”,顾名思义,此包是装干尸的。新疆气候干燥,人死入土后尸身不烂,水分蒸发后即为干尸,筋骨相连,须眉皆存,折叠后装进布包,运回家归祖坟入土为安,就算是叶落归根了。
清末新疆
“百艺进疆”是杨柳青大营客们的又一贡献,“百艺”是指工业、手工制造、种植、饮食、服装、花卉、戏曲、游戏等文化类别,杨柳青人把自己的生存方式、生活技能、民俗等方方面面都搬到了新疆,慢慢改变了当地人的一些习惯。
因对西征军有功,军方允许杨柳青大营客们在乌鲁木齐大十字街盖房居住,开设商铺。大营客们有了住所,由货郎成为坐商,发展壮大,形成大商帮。乌鲁木齐大十字街成为中亚地区著名的商贸中心,被人称为“小杨柳青”。
在当时的新疆,杨柳青商帮资本最雄厚,居各省商帮之首。左宗棠部队所用军政饷银一直由朝廷协助调拨,太平无事的年月尚可拨足,“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阶段,朝廷忙于赔款自顾不暇,左宗棠的协饷就没人管了。杨柳青商帮总能拿出巨额银两以解危机。
左宗棠
1883年,左宗棠的西征军开进伊犁驻防戍边。安文忠继续赶大营,一直赶到中俄边境绥定城,在那儿创立了“文丰泰”字号。第二年,安文忠又看中了伊犁州伊宁城,在汉人街旁建起“文丰泰京货总店”。之后数年在周围各城建起十二家“文丰泰”京货分店,在奇台(古城子)和天津北大关附近建起货栈,用的也是“文丰泰”字号。
安文忠在杨柳青大营客中一直是“领头羊”,是首富,杨柳青商帮都有骆驼队,安文忠的骆驼队有两千多头骆驼。他还捐了一个“五品知府”的官衔,成了红顶商人。在伊犁有这样一句民谣:“伊犁河,像北京,安文忠,坐朝廷,众多贤才来保驾,上阵还有子弟兵。”可见安文忠影响之大。
当年杨柳青人在伊犁、奇台、塔城、焉耆、于阗等地都有商店,每年贸易额达一千万银元。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交通阻断时,杨柳青人才不再去赶大营,前前后后延续了六十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07:16
胡雪岩因为和官府做生意逐渐发家,再加上当时流行买官卖官生意,因此胡雪岩给自己买了一个官,成为了红顶商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07:17
这个人叫胡雪岩,胡雪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红顶商人,当时的首富,他依靠*关系,左右逢源,并最终获得巨大财富。热心网友 时间:2024-03-01 07:17
因为他很聪明,善于经商,还善于去结交各种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