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跑多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18:1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16:06
8月16日,乌塞恩·博尔特在炎热的北京“鸟巢”挥汗如雨。统计学家莱扎·诺巴里(Reza Noubary)坐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家里,通过电视转播观赏了这一幕。
9秒69——新的世界纪录,对远隔两地的博尔特和诺巴里来说,有着全然不同的意义。博尔特一举成为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而诺巴里通过数学模型预测的“人类奔跑极限”,也因此改写。
作为宾州布鲁姆斯堡大学数学教授,“人类到底能跑多快”是诺巴里长期关注的问题。根据他的预测,原本要到2030年以后,人类才能跑出9秒69这个成绩。而博尔特将这个时间提前了22年。
人们始终相信,人类奔跑速度存在极限。可是,如何擒获“极限速度”这个狡猾的家伙?许多人在努力——运动员在跑道上反复尝试,而统计学家们则穿戴整齐,坐在实验室里,用草稿纸和电脑进行计算,并且喋喋不休地讨论。诺巴里正是其中的一员。
简单地说,诺巴里和同行采用的办法,是将过去尽可能多的世界纪录收集起来,然后建立一个复杂的数学算式,使它能最有效地利用现有数据进行预测。
在电话里,这名统计学家试图向记者解释,该如何理解模型的工作方式:当一组世界纪录被“放进”模型中,模型会计算得出一条曲线;这条曲线既符合过去的数据,同时,科学家又可以根据它,对将来进行预测。
通过这些曲线,统计学家们如痴如醉地探讨着人类在奔跑速度方面的各种可能。大概7年前,诺巴里也加入了他们。
诺巴里目前使用的模型,建立于上世纪的70年代,并为许多统计学家认可。在博尔特这一跑以前,他的预测结果是,人类百米跑的“终极速度”是9秒44。而现在,这个数据不得不被改写,他也由此“身不由己”地陷入一场关于统计学模型是否准确的争论中。
2
对诺巴里来说,博尔特的新世界纪录,意味着他通过模型得到的预测曲线,将做出调整。他对人类极限的预测,由9秒44缩短到9秒42。
尽管与自己的预测不符,但诺巴里并没有大惊小怪。在统计学家眼里,每一次新世界纪录的出现,都会使“放进”模型里的数据发生变化,从而使通过模型得到的预测曲线发生微调,至于模型本身,并不受影响。
不过,更吸引普通人眼球的事实是,先前由统计学家做出的预测并不准确。进而,统计学家们借以进行预测的数学模型本身,也开始受到质疑。美国《连线》杂志发表文章称,博尔特“打破了一百年来一直应用于100米短跑的数学模式”,并进一步认为,“有可能数学家们自始至终估算进程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
这个观点得到伦敦大学皇家兽医学院生物力学家约翰·哈奇森的赞同:“我不觉得统计方法预测人类速度极限有任何用处。”在哈奇森看来,统计学家很可能一场空忙活,他的依据是,这些数学预测,并没有考虑“规则、训练方法或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在对人类“极限速度”的追捕中,部分生物学家和数学家之间发生了口角。公共媒体则成为他们辩论的舞台。
达拉斯的南卫理公会大学的副教授彼得·威亚德,是数学方法的坚定反对者。他的论据与他的同行哈奇森如出一辙:数学家的预测模型“通常都没有尝试考虑进相关物理和生物知识”,因而永远无法预测人类最终能跑多快。
这名应用生理及生物力学学者表示,一个新纪录的产生受众多因素影响,而数学家们的预测性模型可能“很具有娱乐性,但绝不能同确凿的科学相混淆”。
突然被从“科学”领域排除出去的诺巴里教授,显然无法接受这个单方面的判决。他一肚子委屈地解释说,数学家之所以不看因素而只看数据,那是因为数据本身已经携带了信息。
“各种实际因素都包含在数据之内,由数据表达出来了。”在为数学方法辩解之后,诺巴里并没忘了回击一下,“强调我们不可能考虑所有因素,不正是他们的缺陷吗?”
显然,在这名数学家眼里,“稍稍缺乏科学性”的,反而恰恰是生物学家。因为,数学家除了给出一个预测结果,更重要的是同时会给出该结果可信的概率。比如,数学家会告诉人们,这个预测结果有95%的概率是正确的。他认为,那些“没有给出这种概率的预测,没有意义”。
不过,不管如何辩解,在许多人眼里,生物学家仍然抓着数学家的软肋:“数学家是不可能准确预测出天才运动员所能达到的人类极限,博尔特就是个好例子。”
对此,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一名数学系教授承认:“数学模型比较准确地预测到将来的概率是比较低的。”
这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授表示,统计学模型提供的,往往是趋势上的指导,但在具体事件的预测上并不准确。因而,一个数学家可能经常处在面对预测失败,进而调整自己预测曲线的状态里。
但是诺巴里并不买账。在他心目中,统计学模型对“极限速度”的探究,正在越来越接近*。每次微调的幅度也越来越小:几十年前,世界纪录经常打破,而且一下就提高0.3秒,但是现在不会了。
“我们的预测会越来越准确。”他自顾自地说。虽然他并不知道,能否说服那些隔行如隔山的学者。
3
争论归争论,在各自领域里,无论是数学家还是生物学家,都没有停止过对“极限速度”的探究。
这种探究由来已久,并与人类试图了解自身的努力联系在一起。“对百米赛跑极限的预测,也是对人体不断发现的过程。”有人曾这样评论。
历史上,关于“人终究能跑多快”的预测,层出不穷。最开始的预测看起来有些谨慎。1936年,当杰西·欧文斯在百米赛跑中跑出10秒02的成绩时,有人就开始预测,人类的极限速度是10秒。如今,这个速度已经被远远甩在身后。
其中,生物学家和数学家都曾有过自己的主张: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生物机械学博士吉迪恩·阿里尔把9秒60当*类百米速度的极限。他从人体机械的角度来论证,认为超过这个速度,将导致骨头断裂,关节软组织脱落。而数学家的结果则乐观得多,由法国人佩龙内特和蒂博一起计算得出,人类的极限速度应该是9秒49。而牛津大学的安德鲁·泰特姆的统计学方案,看起来更像在写科幻小说:2156年,人类能跑到8秒079。
物理学家也不甘寂寞。来自洛杉矶的乔纳斯·穆莱卡,刚刚在百米世界纪录预测上当了一回“事后诸葛亮”。他从风速研究入手,力图精确定量外界扰动对人类极限速度发挥的作用。博尔特打破世界纪录后,他不无懊悔地表示,自己曾通过对现有速度极限进行修正,推算出人类会在2009年达到类似博尔特今天的速度,却因为不自信,没有公布。穆莱卡表示:“当时真觉得不可思议,不可能会进步这么快。每当想到这些,我就会自我否定这些结论,现在真是悔之晚矣。”
如今,各种学科的预测似乎有望殊途同归。诺巴里曾惊喜地发现,一些不同学科的科学家独立作出的预测结果也是相近的。
去年9月,一名生物工程学家计算出的数据是9秒4,这和他9秒42的最新数据相差无几。
当然,这个结果也许还将不断被修改。彼得·威亚德表示,基于人类对跑步机械原理的理解,以及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特点,人类远远没有接近自己的百米速度极限。更何况,“训练、药物、遗传工程,都能让人类跑得更快”。
这让人们无法确定,要到什么时候,人类才能将“极限速度”握于手中。可以确定的是,在那之前,每一场百米跑比赛的跑道上,我们都将能享受到“不可知性”带来的美妙。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16:06
这就样靠你坚持训练,记录是创出来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7 16:07
12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