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19: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17 07:13
序言《秋日。晴》
“说起这小说的部分灵感,倒也是来源于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
其实是黄昏。
离开巴黎有段时日了,住在几十公里外的梅如镇。小镇从妇产科医院到火葬场一应俱全。
开车驶出小镇,就是遍地是麦田的乡村,有片森林,一半葱郁,一半枯寂,没有悲欢的姿势,只有强烈的视觉冲击。
森林旁是块公墓,乡村的公墓很少有人去,生满锈渍的铁门也没上锁,轻轻一推就是阴阳两界。
我要经过这公墓是因为想去公墓对面的玉米地掰两支玉米回家烤着吃。
小时候经常看见村子里的某个老人死了,门板一拆,棉被一盖,往堂屋一放,只露出穿着寿鞋的两只脚。大红棺材就在旁边搁着。
不怕死人,不怕坟,就怕有死者照片的公墓。
他很年轻,黑白照,非常英俊。
那身戎装,应该是二战时候的,或许更早。
月亮出来了。
干净的大理石基面上有束小菊花,沾了初秋细雨飘过的痕迹。
我忘了看墓碑上的字。
玉米没有掰成,人哆哆嗦嗦地回来了。
后来再也找不到那条路,再也没看见那片枯荣对立的森林。那块乡村公墓,像是一个谜,藏在面具下同我这个陌生人开了个旖旎的玩笑。
我想,下个故事,就让它发生在这里的城堡里吧……
谁知道呢?
风力无端,有意伤侬;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中秋又要来了。”
这是我写于二零零九年九月十四日的日志,刚从地中海回来,挣扎于灵感与题材之间的矛盾,还是动笔写下这个似乎满目伤感的故事,任性地,认真地,于是在二零一零年的万圣节接近尾声。
每个故事都有它的时间价值,时光与笔尖翩擦而过,因距离碰出火花,在茫茫夜空里绽放瞬间光华,它是灭了,还仅仅是从视线里淡去,对我来说,会一直保留着属于这个故事的特殊芬芳。
言语触拨暗香动,故事给予的,不仅仅是一双情眼。
她叫秋晴。
有幸与大家分享这个故事,这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