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广州童谣(或者是西关童谣)的历史,它是怎么演变过来的?有什么资料或书籍可以查阅。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19:2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9 19:37
西关童谣的古韵新貌
“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荔枝熟,摘满屋;屋满红,伴住人细纹公。”这就是充满趣味的西关童谣。
西关童谣是一种由西关人们一代传一代而流传下来的儿歌,它与一般诗歌相比,又有着自身的一些特点:
1、在主题上集中单一,观点突出。内容具体浅显,形象鲜明。例如:《骑牛牛》:骑牛牛,牛牛走,牛牛往前咪回头,若然回头打箩柚。这是西关泮塘宜家子弟玩“骑牛牛”时唱的一首儿歌,儿歌内容形象生动,活泼的少年孩童“骑牛牛”玩游戏的鲜活形象跃然纸上。
2、西关童谣多运用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例如:《咕噜咕噜》:咕噜咕噜一,咕噜咕噜二,咕噜咕噜三,准备开炮打敌人。这是一首西关少儿爱唱的一首童谣,用于打手掌之戏,充分地运用了童谣中排比和重复的手法。
3、西关童谣篇幅简明,紧凑和完整:例如:《捉人贼》:点指兵兵,点指贼贼,点着谁人做大兵,点着谁人做大贼。寥寥数字就把兵捉贼的游戏规则解释清楚了。
4、西关童谣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口语化,和平规范,音乐性强:例如: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亚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捉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童谣中的形象极为生动,也富有音乐感。
在当今校园里却流行着一些新生的童谣,例如,“现在学生真糟糕,爱哭爱哭还爱闹,天天上课都迟到,迟到还不喊报告。现代学生真糟糕,又能偷看又能抄,个个像个韦小宝,捉弄老师有技巧。”这些学校里的童谣虽然在内容和时代性上与西关的童谣有着很大区别,但是它们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当代青少年学生的部分心声。
这些童谣没唱过都听过,但不知是出自西关。不过,现在文化定于一,已经将地方色彩的东西渐渐否定。广州人的广州话不及香港人说得准就是一种悲哀。不独是文化,之前过荔湾区,那见到什么西关小姐?那些随处可见的街市阿姐阿婶,一个个粗言烂语,着实让人皱眉。
印象中的西关是美丽的,像那个晚上,泮溪的荷塘夜月,凉风送爽,留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