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缺陷与市场缺陷的比较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15:10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9 13:38
多年来,经济学界将*的经济职能统称为宏观经济*,虽然已经有个别学者注意到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的不同,但至今鲜见对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专门讨论的文献。产业经济学文献中有大量的讨论经济管制问题(主要是产业管制问题)的论著,管制经济学、反垄断经济学以及其他相关经济学领域的文献也有大量的讨论经济管制问题的文献,这些文献主要讨论的是产业管制、微观经济管制问题,而在宏观经济学文献中,则有大量的讨论宏观经济*的论著。这些论著对经济管制和宏观经济*的专门领域的问题的研究相当深入,但并没有对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在*经济学文献中,也鲜见对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的关系的系统讨论。在专门讨论宏观经济*以及讨论*的经济职能的文献中,流行的观点是将宏观经济*与*的经济职能等同起来。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将*等同于宏观,凡是*做的事,都成了宏观经济*;二是对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的研究还比较薄弱,还不能明确区分两者的异同。实际上,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并不是一回事,宏观经济是有确定的涵义的,并不是任何经济活动都属于宏观经济活动,从而也就意味着并不是*对经济进行的任何干预活动都属于宏观经济*。明确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不仅是经济理论研究的任务,而且对规范**、规范*行为和*有效地履行经济职能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拟对二者的相互联系与差别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的不同之处
经济管制是指具有经济管制权的*管制部门依照*制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进行的(主要是)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宏观经济*则是指*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在相关法规的约束下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需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的调节。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宏观经济*一词带有较浓厚的计划经济或者管制经济的色彩,“宏观经济*”一词所表达的意思是*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和控制。准确地说,这里探讨的是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调节的关系。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对宏观经济只能是进行调节,目标是实现宏观经济的平衡,并不是对经济进行控制,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的结果是管制经济。但根据习惯或传统,这里笔者仍称宏观经济*。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是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同之处的,以下将分别予以说明。
1.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同
虽然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都在于市场缺陷,都是由市场经济所内生出来的(注:参见曾国安:《*经济学》,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但两者产生的具体原因是存在差别的。经济管制主要是由经济的外部性、垄断、信息的不对称、经济人的非理性行为以及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非市场品、有害物品的生产与消费问题、产权保护问题、市场不完善问题等所引起的,宏观经济*则是由宏观经济失衡(包括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总投资、总消费的波动,总就业的波动,一般物价水平的波动,国际收支失衡,经济增长的波动等)所引起的。两者产生原因的差别导致了*干预部门、干预目标、干预手段等等的不同。
2.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
虽然总的来说,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都是要通过*对经济的干预,弥补市场的缺陷,充分发挥市场的优长(包括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促进技术创新,促进积累的增长等),提高经济效率,增进社会福利,但两者的具体目标是存在着差别的。经济管制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主要是:(1 )通过*的干预解决外部经济效应问题,即*、减少具有负的外部经济效应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鼓励具有正的外部经济效应的产品的生产和消费;(2 )通过*的干预解决垄断问题,即*在避减垄断的总原则下,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垄断分别采取禁止、*以及数量管制、价格管制和促进竞争的*,以维持或者促进形成有效竞争的行业市场结构,促进企业和产业经济效率的提高;(3)通过*的干预增加市场信息的供应量, 减轻由信息不对称对经济效率带来的危害;(4)通过*的干预约束经济人的非理性行为,如禁止非市场品的生产、交易和消费等;(5 )通过*的干预减少交易成本,促进市场交易,增进生产性活动;(6)通过*的干预进行收入再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宏观经济*则旨在通过对经济总量的调节,实现经济总量的平衡。具体来说,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1)通过对总供求的调节, 实现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2)通过对投资的调节,避免或减轻总投资的波动;(3)通过对消费的调节,避免或减轻总消费的波动;(4)通过刺激经济实现充分就业;(5)通过调节宏观经济实现物价水平的稳定;(6)通过调节国内经济和汇率实现国际收支的平衡;(7)通过逆向的经济调节实现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
3.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出现的时间不同
基于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产生的原因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出现时间的不同。虽然经济管制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但由于经济管制主要导源于市场的不完善,由于市场的不完善始终存在,伴随着市场经济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因此经济管制伴随着市场经济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而宏观经济*导源于宏观经济失衡,在市场经济足够成熟,宏观经济失衡对社会大众的经济利益产生了负面影响,损害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并危及社会稳定,而且社会充分认识到宏观经济*的必要性,并且已经建立起了宏观经济*的“基础设施”以后,才会出现宏观经济*。从经济管制和宏观经济*的演变历史来看,经济管制出现的时间要远远早于宏观经济*出现的时间,市场经济出现之时,经济管制也随之出现了,在不成熟的市场经济阶段有经济管制,在成熟的市场经济阶段自然也有经济管制(注:实际上,如果不限于市场经济,经济管制在国家或*出现之后,市场经济出现以前就已经存在。可以说,经济管制是随国家或*的出现而出现的。市场解决不了的问题,如外部经济效应问题、垄断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居民的非理性行为等等,在市场经济产生以前就存在,只不过其规模、影响等小一些而已。),而宏观经济*是在市场经济进入到成熟阶段以后才出现的,在市场经济进入到成熟阶段以前不存在宏观经济*,在市场经济出现以前也不存在宏观经济*。在西方国家,只是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才出现宏观经济*,如果从16世纪算起,在市场经济阶段,宏观经济*出现的时间要比经济管制出现的时间晚了400多年。
4.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的实施机构不同
经济管制涉及的具体领域很多,*部门中实施经济管制的机构既包括司法机构,也包括行政机构,既包括**司法机构和行政机构,也包括各级地方*司法机构和行政机构,在行政机构中既包括纯粹的宏观经济管理机构(如*银行、财政部等),也包括其他专门的经济管理机构(如证券监管机构、保险监管机构等)、非经济管理机构(如文化管理机构、环境保护机构、药品管理机构等)以及综合性管理机构。这些机构依照颁行的法规在各自管理的领域对被管制者依法进行管制。经济管制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即依照行业性质,由设立的*主管机构对被管制者进行管理和监督(如商业银行一般主要由*银行进行管理和监督,投资银行主要由证券监管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保险公司主要由保险监管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但经济管制的行业性并不排斥*其他管理机构依法对被管制者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也有许多行业同时受多个管理机构的管理和监督,这些管理机构拥有非重复的,但对被管制对象的活动的影响几乎具有同等的制约力和管制权。宏观经济*的实施机构则主要是**的行政机构,并且主要是**行政机构中的宏观经济管理机构,在宏观经济管理机构中主要是*银行和财政部。宏观经济*的实施机构的数量远远少于实施经济管制的机构。
5.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的实施手段不同
虽然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的具体实施手段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管制或者*对象的特征与行为的变化、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制度的演进等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两者的区别还是相当大的。经济管制的实施手段主要是行政、司法手段,因此具有强制性,虽然经济管制肯定会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但*主要并不是通过对市场的调节,改变市场信号来达到管制的目的,而主要是通过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直接管制而达到管制目的的。*对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处罚直接减少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利益,但经济当事人由此造成的损失并不是来自于市场,对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奖励会直接增加经济当事人的经济利益,但经济当事人由此获得的利益同样不是来自于市场,而是来自于*,来自于*的行政机构或者司法机构,这种直接来自于*的经济处罚或者经济奖励在这里仍应归于行政或司法手段,因为它们是行政管理和监督、司法管理和监督的工具。在经济管制中,*的角色定位主要是“裁判”。需要说明的是,经济管制本身并不排斥经济手段的运用,有的领域也需要*当“运动员”,最近一二十年来,无论在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在许多领域,*运用经济手段取得了过去运用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进行管制所没有取得的效果,经济手段的运用范围也有扩大的趋势,但基于经济管制的基本性质,经济管制的实施手段以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为主的格局并不会发生变化。
宏观经济*的实施手段则主要是经济手段,因此具有非强制性。宏观经济*是通过*参与市场(充当“运动员”的角色),通过对市场的调节,改变市场信号,从而使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发生变化,从而使经济总量发生变化,来矫正宏观经济失衡,维持宏观经济平衡的。经济手段包括货币*、财政*等,这些*的运用,会对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市场的供求产生影响,继而会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从而使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发生变化,从而促使其调整其行为,最终重新恢复市场平衡。在市场经济中,除非是在战争时期,*是没有理由普遍采用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来进行宏观经济*的,因为*采用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来进行宏观经济*从根本上是与市场机制相排斥的,这样做的结果是*对市场的替代,从而也就必然导致市场优长的丧失,造成社会福利的根本性下降。同样需要说明的是,撇开特殊的战争背景,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有的时候也是可以采取行政和司法手段的,例如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条件下,*可以采取直接控制收入增长的收入*来抑制通货膨胀,但这类*的采用除非迫不得已,应该禁止*使用,并且*要使用这类手段,也必须获得*立法机构的授权。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由于经济管制主要采用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管制者与被管制者多发生直接的联系,它是管制者直接对被管制者进行管理与监督,而且管制具有强制性,因此应该说经济管制主要是直接干预;而宏观经济*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宏观经济*机构并不与*对象发生直接的联系,它是*调节市场,市场影响或者引导微观经济单位的调节方式,不存在宏观经济*机构对*对象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注:否则,就属于经济管制范畴,因为如果宏观经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即主要采取直接干预的手段,那么市场经济的基础就会受到破坏,这样的经济也就不再是市场经济了,而是计划经济或者管制经济了。因此,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经济*与直接干预是相冲突的,换句话说,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经济*只能主要采取间接干预手段。近20年来,中国国内经济学文献中大量提到的市场经济中*对经济的干预应该以间接干预为主(或者市场经济中*对经济的*应该以间接*为主)的理论应该说针对宏观经济*是正确的,而且只是针对宏观经济*才是准确的。),而且宏观经济*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应该说宏观经济*主要是间接干预。(注:在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曾经有过还要不要经济管制的疑义。应该说,经济*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经济管制的问题,而是要什么样的经济管制的问题。1950年代初开始形成的中国传统的经济管制制度与市场经济是相背的,必须对这种经济管制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革,这是建立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比较缓慢,根本原因就在于对传统的经济管制制度的改革过慢,市场化改革过程从实质上来说也就是废弃传统的经济管制制度的过程,废弃传统的经济管制制度的进程越快,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越快,市场化改革每向前推进一步,也意味着废弃传统的经济管制制度的进程向前推进了一步,市场经济的完全建立要以传统的经济管制制度的根本改革为前提。但是市场经济与传统的经济管制制度势不两立,并不表明市场经济与经济管制制度势不两立,市场缺陷要求建立经济管制制度,*的经济管制是市场经济所内生出来的要求,是实现经济的高效率和社会公正的必要条件,但是这必须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弥补市场缺陷的、有着明确的管制边界的经济管制制度。从市场经济国家来看,宏观经济*制度方面的差异远较在经济管制制度方面的差异小,借鉴各国在宏观经济*和经济管制的经验时,选择更困难的是在经济管制方面的经验。各国的经济管制制度相当复杂,而且合理性差异也很大,因此在研究市场经济国家**经济的经验教训时,虽然研究宏观经济*方面的经验教训是必要的,而研究各国经济管制方面的经验教训更为迫切,应该避免(也是在实践中最容易出现错误)的是将别国特殊的经济管制制度,并且是不合理的经济管制制度当作市场经济的具有共性的一般经济管制制度。对各国经济管制制度进行比较、甄别、判断、改造对改革传统的经济管制制度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管制制度是十分重要的。)
6.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的实施方法不同
这里所谓的实施方法是就*干预的力度而言的。宏观经济*的力度依宏观经济失衡程度的不同而会有所不同,宏观经济失衡越严重,宏观经济*的力度应该越大,失衡程度越轻,宏观经济*的力度应该越小。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经济失衡具有周期性,因此国民经济无法避免短期性的周期性的波动,这样宏观经济*的力度的选择直接与经济的短期性的周期性的波动有关。在市场经济中,宏观经济会经常性处于失衡状态中,为了防止宏观经济出现严重失衡,一般来说,*应该逆对经济风向采取经常性的调节*,这种调节属于微调。相对于有可能出现的宏观经济的严重失衡,这种调节属于预防性质的调节。微调是经常性的,大调则不是经常性的,而是周期性的(有时间周期,宏观经济严重失衡才应该进行大调)。相对于宏观经济*的方法的选择性,针对于微观经济主体,经济管制一般来说并不存在微调与大调问题,因为经济管制是依律行事,按照法规应该受到什么处罚就给予什么处罚,应该受到什么奖励就给予什么奖励,同业者间的区别会相当大。当然对于一些经济活动,*是加大管制力度,还是减轻管制力度,也需要*做出选择,但这种选择与宏观经济*力度的选择不同,它与宏观经济失衡的程度无关,与经济周期性运动无关,而是取决于公众的认识、技术水平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等方面的因素,力度加大或减轻一般会表现为长期趋势,而不是短期性的周期性的变化。
因此,我们就能发现宏观经济**的运用具有典型的逆经济运行的特点,而经济管制则不具有这一特点,无论是在经济萧条时期,还是在经济繁荣时期,只要经济管制制度未变,管制*就不会有变。
7.经济管制、宏观经济*与产业*的关系不同
宏观经济*可能会对产业发展产生影响,因为宏观经济*可能会改变相对价格,如果宏观经济*改变了相对价格,那就会改变产业的比较利益,从而会引起经济资源在产业间的重新配置。就其性质而言,可能产生有利于产业*的效果,也有可能产生出不利于产业*的效果。不过就宏观经济*本身而言,其性质、目的等等都与产业*无关,宏观经济*并不是为了产业*的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
经济管制则不同,经济管制虽然并不是只服务于产业*,但是它是产业*的必备工具,要实施产业*,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管制,否则,产业*就是无效的。例如*要支持幼稚产业的发展,*就要对外实施进入管制*和其他相关管制*;*要促进一个行业的竞争,*就要实行反垄断、鼓励进入和促进公平竞争的管制*;*要压缩有较大污染的行业生产规模,扶持污染小的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就要采取抑制前者、鼓励后者的进入管制*、污染排放管制标准与排放数量的管制*、污染排放税*等。
8.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的对象不同
宏观经济*的对象是无选择性的,它是通过对市场的调节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宏观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和全局性,虽然市场的影响程度对不同的微观经济主体会有所差别,但由于宏观经济*所要改变的是宏观经济变量,因此任何微观经济单位都难以避免地要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因此宏观经济*的对象实际上是针对所有的经济主体。就宏观经济*的影响的性质来看,可能使所有的经济主体受益,也可能使所有的经济主体受损,也可能使一部分经济主体受益,而同时使另一部分经济主体受损。从社会整体而言,一项正确的宏观经济**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将会增进社会福利。
经济管制的对象则是有选择性的,它所管制的是具体的微观经济单位。例如基于保护环境而实施的污染排放管制的管制对象只是污染排放单位,其他单位则不在管制之列。微观经济单位如果违规,将会受到管制机构的处罚。任何经济单位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如果不在经济管制的范围之列,它就不会受到经济管制机构的约束。虽然经济管制造成的影响可能是全局性的,不过一般来说,其影响的局部性更强。
9.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着差别
无论是经济管制,还是宏观经济*,都对经济资源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影响。不过两者对经济资源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是存在着差别的。这种差别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影响的时间长短不同。 宏观经济*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具有非持续性的特点。原因在于:第一,微调对经济资源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较小,大调才会明显地影响经济资源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而大调所具有的周期性的特点,使得宏观经济*对经济资源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具有非持续性的特点;第二,宏观经济*并不会改变经济制度,即不会改变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这样一旦宏观经济**发生变化,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就会消失。经济管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则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因为:第一,经济管制总是表现为一种长期的趋势,一项管制制度确定以后,往往会在很长的时期内运行,有的持续几十年,有的持续上百年,有的经济管制制度一经确定,几乎就成为永恒性的了,这样就使得经济管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具有长期性;第二,经济管制制度的变化改变的是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这样一旦经济管制制度发生变化,新的制度会在长时期内影响微观经济单位的行为,从而对经济效率产生持续的影响。
(2)影响的途径不同。 宏观经济*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市场环境,或者说宏观市场结构,从而改变微观经济单位的外部环境(压力),来影响经济效率。经济管制既通过改变微观经济单位的外部环境(压力),也通过影响微观经济单位的动力机制和能力,还通过对相对价格或者成本、利润率的影响而影响经济效率。简而言之,宏观经济*对经济效率的影响途径具有单方位性,而经济管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途径具有全方位性。经济管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途径的全方位性预示着经济管制会通过渗入到经济机体的内部而在深层次上影响着经济效率,这就意味着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经济管制制度,低效率社会要提高经济效率就应该主要从经济管制制度的改革入手。
(3)影响的结构不同。虽然宏观经济*对经济资源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都具有影响,但宏观经济*对经济资源的利用率影响最大,而对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则比较小。在经济不景气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会使经济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这是宏观经济*对经济效率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在经济繁荣时,*采取紧缩性的经济*会使经济资源的利用率下降,也会增加微观经济单位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这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但由于宏观经济*并不会增强微观经济单位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和能力,因此并不一定能够使微观经济单位努力提高生产效率。虽然宏观经济*可能会改变要素或者产品的相对价格,从而具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可能性,但一方面相对价格的变化可能会出现不利的变化,从而出现恶化资源配置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素的流动性等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条件并不是宏观经济*所能改变的,因此即使要素或者产品的相对价格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也会因为其他条件不具备而不能改变资源配置,从而不能使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提高。而要具备这些条件恰恰需要经济管制制度的改革。
与宏观经济*一样,经济管制对经济资源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都具有影响,但与宏观经济*不同的是,经济管制不只是主要对经济资源的利用率产生影响,而是对经济资源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首先,经济管制对经济资源利用率的高低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进入管制、过程管制等都会影响经济资源的利用率。例如,中国实行了几十年的排斥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非农产业部门的劳动力进入管制*就造成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大量闲置,实行了几十年的排斥非国有经济进入金融、汽车等现代产业部门的产业进入管制*也造成了金融发展能力、汽车发展能力的闲置。一般来说,进入管制的领域越广,管制越严厉,经济资源的利用率越低。其次,经济管制对生产效率的高低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有无提高生产效率的内在动力、能力和外部压力,经济管制对这几个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经济管制可以削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内在动力和能力,减轻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外部压力,也可以增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内在动力和能力,增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外部压力,好的经济管制制度应该是能够增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内在动力、能力和外部压力的制度。其三,经济管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经济管制既会影响生产要素和产品的相对价格,也会影响产品生产的成本,影响不同产品生产的利润率,还会影响资源的流动性,因此就会影响经济资源的配置。经济管制可以促进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好的经济管制制度应该是能够促进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制度。
简而言之,宏观经济*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构具有局部性的特点,而经济管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构则具有全面性的特点。
(4)影响的程度不同。 由于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对经济资源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在时间长短、途径、结构方面存在着差别,因此两者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程度也存在着差别。由于经济管制对经济资源的利用率、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时间所具有的持续性、影响途径所具有的全方位性、影响结构的全面性,而这些是宏观经济*所不具有的,因此经济管制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程度自然要超过宏观经济*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程度。
由上可以得出结论,一个社会的经济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经济管制制度,如果要提高经济效率,就必须要改革经济管制制度。
10.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失效的原因存在着差别
经济管制与宏观经济*的失效存在着共同的原因,但是也存在着差别。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两者在被*对象俘虏的可能性上存在着差别。宏观经济*的失效不是因为被*对象俘虏了*机构,因为在宏观经济*中,*机构并不与微观经济单位发生直接的联系,而且宏观经济*的影响是系统性的、整体性的、全面性的,具有非排他性,因此不存在*机构设租和被*对象向*机构寻租的条件。宏观经济*的失效主要在于*能力不足,而一般主要不在于*权力的滥用。而管制者被被管制者俘虏却是经济管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在经济管制中,*管制机构要与微观经济单位发生直接的联系,管制的利益是可以排他的,而且管制机构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每一级管制机构、管制机构的每一个职能机构都有其独享的管制权,并且这些管制权又是被分配给一个一个的作为管制者的自然人手中,管制权都是人格化了的,管制者与被管制者之间的直接联系使得管制具有了一对一的“交易”的性质,这样就存在着管制者设租和被管制者寻租的条件,从而也就出现了管制者被俘虏的可能性,一旦管制者被俘虏,就会出现管制失效。在经济管制中,不仅管制
参考资料:http://lunwen.zhupao.com/Article/2004-12-4/251.s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09 13:38
*缺陷更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