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求此段翻译~《中论》徐干。请不要直接上网找~好像没有~求翻译啊~句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16:56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7 09:01

徐干《中论》

  徐干(171—218),字伟长,北海剧县(今山东昌乐)人。东汉末年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自幼受家教薰陶。14岁开始读五经,与愤忘食,夜以继日,以至父亲担心他搞坏身体,常加以禁阻。20岁之前已能背诵五经,并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笔成文,为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曾任司空军谋祭酒掾、五官中郎将文学等职,均为官府下级属吏。因当时朝廷内有权臣当政,外有群雄割据,**,士风沦丧,遂无意仕进,辞职归乡,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授门徒。教人循循善诱,取长补短,使人不自觉而被感化。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瘟疫流行,染疾而亡。

  《中论》是徐干因病故而未竟之作,今存20篇,共2.1万字。为北宋曾巩校馆阁群书时编。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青州刊本。篇目如下:治学、法象、脩本、虚道、贵验、贵言艺纪、覈辨、智行、爵禄、考伪、谴交、历数、论夭寿、务本,审大臣、慎所从、亡国、赏罚、民数。该书针对当时文人崇尚辞藻华丽,而不注重阐发大义、弘扬圣贤之道和传播教化的陋风而作,目的是“上求圣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 。《中论》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力图矫正时弊,重建理想的社会*制度。有关教育方面的论述,也是在阐明圣贤治学之道的同时,批判当时的不良学风和士风。清代龚自珍说:“徐干《中论》,论儒者之蔽,既见要害,击而中之。” 这是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

  (一)“学者,圣人之上务”

  徐干继承儒家重学的传统观念。《治学》篇作为《中论》首篇,开宗明义的第一句就是:“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可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即在调理人的精神、思维、情感和本性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是“圣人之上务”。如同太阳照到黑暗的屋室里。所存器物立刻昭然可观一样,学习就像照亮内心的太阳,可以启蒙开智。只有学才能“有懿德”、“经人伦”。徐干未具体论及人性问题,从《考伪》篇批评邪端异术使人“丧其故性而不自知其迷”来看,倾向于性善说。《治学》篇中也有“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的话。但徐干更为强调借助外界力量和条件。《治学》篇中指出:“独思则滞而不通,独为则困而不就。”即使是圣人,也要“学乎神明而发乎物类”。贤者则以圣人为师,像颜回、子贡那样,做到“触类而长之,笃思而闻之”。关键在于立定求学的志向:“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对待学习就像日月之行一样,终身不辍,死而后已。总之,学习是个人长进的唯一途径。

  徐干对东汉后期朝政废弛、道德沦丧以至学风败坏的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谴交》篇中指出,由于是非混淆、黑白颠倒,朝廷选士只重虚名而不求实察,获赞誉多者即认作贤才。于是士人离开故土,四方交游。不修德行道艺,而是夸夸其谈,矫饰其行,沽名钓誉。拜师交友,为的是结党营私,互相吹捧、提携。尽管当时“冠盖填门,儒服塞道”,似乎尊学尚贤的风气昌盛,然而“为之师而无以教,弟子亦不受业”,师生关系竟然已失去教学的意义。至于那些“称门生于富贵之家者”,徐干揭露他们是:“怀丈夫之容,而袭婢妾之态。或奉货而行赂,以自固结。求志属托,规图仕进。”这些人志向低下,行为卑劣,还不知羞耻地高谈大论。该篇感叹:“王教之败,乃至于斯乎!”他要求杜绝交游。取缔请托。贤才应由乡里逐级察举,“考其德行,察其道艺”。这样可防止矫饰伪作之行,使人们“咸相率以正道,相厉以诚悫”。徐干能从当时求师、论学、尚贤日盛的表面现象中洞察其虚假的实质,是颇有见地的。但他完全否定游学则是片面的。

  (二)“学者,大义为先”

  徐干也像汉代多数教育家一样主张博学。《治学》篇中以大乐非取于一音、嘉膳非取于一味为喻,说明圣人之德亦非取于一道。他指出:“学者,所以总群道也。群道统乎己心,群言一乎己口,唯所用之。”博采群道并非杂乱支离,他批评当时鄙儒之博学是:“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如不能有所统一,掌握学问的大义,这种学业再广博,不过如“女史诵诗,内竖传令”,起个传声筒的作用而已。徒劳思虑,白费时光而无成就可言。他强调。“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也就是说,学习的宗旨是领会掌握圣人之道的精神实质,一切具体内容均应服从于这个“犬义”。故“学者,求习道也”。

  圣人之道集中体现在圣人之书中。《治学》篇中将六经誉为“群圣相因之书”。圣人虽早巳辞世,但“其道犹存”于六经之中。“今之学者,勤心以取之,亦足以到昭明而成博达矣”。这是儒者推崇六经的传统观点。不过徐干还推崇《周礼》中六德、六行、六艺的教学,认为“三教备而人道毕矣”。他对当时儒生只知全力读经而鄙视技艺之学不以为然。《中论》中有《艺纪》篇专论技艺的价值,认为“艺”是智慧的体现,是从事具体事务不可或缺的。艺还是*之德的必要条件。如果将人比作树木的话,那么德相当于根干,艺相当于枝叶,“人无艺则不能成其德”。他还具体阐述了六艺的作用:“礼以考敬,乐以敦爱,射以平志,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以理烦。”六艺的作用虽各有不同,但均可使人的德行更加完美,故“盛德之士,文艺必众”。他认为先王“贱艺”是轻视只会靠技艺从事具体事务的人。如果能“通乎群艺之情实”、那就“可与论道”,也就是君子之业了。以艺明道,以艺成德,切不可“多技艺,好小智而不通于大伦” ,这也是学者的大义之所在。

  与重技艺的思想相配合,徐干在才智和德行的关系问题上也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智行》篇记载:“或问曰:‘士或明哲穷理,或志行纯笃,二者不可兼,圣人将何取?’对曰:其明哲乎!’”他认为圣人以尽之大才为美,并非空为行善,无有一智者又怎能“为仁”呢?他称誉管仲、张良虽德行有疵,但才智卓著,能兴功立业。同时又反对专重才智而不顾德行的片面性,这里也有量化的比重关系。他以水能胜火,但一升水扑不灭森林之火为喻,指出“作乱有余而立功不足”的人是不可取的。这些论述反映了汉未*形势下人才观的变化。

  (三)“用乎己者,谓之务本”

  徐干继承儒家重在修己的宗旨,并从本末论的角度加以阐发。《务本》篇中指出:“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则异矣。或用乎己,或用乎人。用乎己者谓之务本,用乎人者谓之近末。”君子总是将学问道德首先用于自我人格完善,而小人懂得一点东西后,总是首先去对着别人。他批评只知闻察、思虑别人的问题而不能“自闻”、“自见“、“自虑”,可谓耳聩、目朦、内心糊涂。他认为不先求修己而欲治人是舍有而思无,舍易而求难。因为“身之与家,我之有也,治之诚易”,而“人之与国,我所无也,治之诚难”。修己可完全取决于自身意愿,而治人则非自己所能决定的。而且自身修养不足,也不可能使人信服,正如连自己的病都治不好的医生,人们是不会找他治病的。他引子思的话说:“能胜其心,于胜人乎何有?不能胜其心,如胜人何?”所以修己是治人的前提条件。

  在“用乎己”的思想指导下,《务本》篇中提出以下学习和修身原则:

  1、急己宽人。他以孔子修《春秋》为例,凡鲁国本国之事,“小恶必书”;凡他国之事,“大恶始笔”。体现“详内而略外,急己而宽人”的原则。

  2、迁善改恶。对待他人的善恶,应首先作为自身修养的借鉴,即“见人之善,惧我之不能修也;见人之不善,惧我之必若彼也”。这样就可以使自身德行“日新”。《虚道》篇中进而指出君子之所贵者,不在于才敏、博辩、勇决过人,而在于“迁善惧其不及,改恶恐其有余”。

  3、言行相符。他认为行异于言“无周于智”,言异于行“有伤于仁”,均有损于己而失信于人。故行为比言论更重要。《贵验》篇中引孔子的话:“欲人之信己也,则微言而笃行之。”力行在先,言论则尽量谨慎一些,含蓄一些,就不会有言行不符之事了。

  4、德贵不变。他以珠玉含杂质,需良工予以纯化为喻,说明道德修养就是不断净化心灵的过程。君子修德总是“积小致大”,而小人急于见功利,“行一日之善,而求终日之誉”,赞誉若不至,也就不再行善了。他指出:“琴瑟鸣,不为无听而失其调;仁义行,不为无人而灭其道。”因此必须自强、自重,始终如一,这就是“德贵不变”的道理。

  (四)“导人必因其性”

  徐干主张施教需依对象而定内容及方式。《贵言》篇强调“君子必贵其言”。言贵则身尊,身尊则道重,道重则教立。他指出:“君子非其人则弗与之言,若与之言,必以其方。”例如与农夫则论以稼穑,与百工则论以技巧,与商贾则论以贵贱,与府吏则论以官守,与大夫及士则论以法制,与儒生则论以学业。这样可使“辞足以达其智虑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性情之所要”。从而循循然各操其守,而不至于“过其任而强牵制”。论说如能做到既不“失人”,也不“失言”,可谓智者。

  基于这一思想,该篇提出君子施教的具体原则和方法。首先应“度其心志,本其器量,视其锐气,察其堕衰”,即把握学生志向、兴趣所在及气质、性情的特点。然后“唱焉以观其和,导焉以观其随”,即在施教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领会和接受情况,要从言语、视听、表情、行为等各个方面加以观察。在充分了解学生自身特点及学习情况的条件下:“于是乎 张以致之,因来以进之,审谕以明之,杂称以广之,立准以正之,疏烦以理之。”即为学生开辟学习途径,根据以往基础掌握学习进度,详细讲解使其明了,多方引证使其渊博,同时又要确立标准以使其学有正道,疏通线索以使其学有条理。要做到“疾而勿迫,徐而勿失,杂而勿结,放而勿逸”,使学生能够“自得之”,这就是君子“导人必因其性”的道理。

  徐干《中论》,以阐发中正之道为宗旨,其中有关教育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教育的意义、宗旨、内容、方法等方面均有较为精辟的论述,这在汉代学者的著作中是不多见的。其论述多为针对时弊而发,正反两面对照鲜明,实效性强。但全书缺乏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观点的理论深度稍差。各篇中的论述因侧重点不同,有些提法前后不尽一致。追问没事啦~~这是我们的古汉注释作业。。到处都没有翻译。。。。还是谢谢你~我能基本理解但是有些词句不懂。。是徐干的《中论》,注释体就按照我们学校那本书,(就是北师大的那个古汉书)。谢谢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7 10:19

有点难度,语文高手也不一定可以读的滚瓜烂熟,
我去查了网上确实没有,
希望楼主提醒一下,我理解了一小部分,
来自于哪,
还有,这段话有没有稍微提示一下,
建议可以花点十多元的小费去书店买古书翻译了解一下文化,
里面应该有记载,
因为我对古书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都一直没有研究,望见谅不能帮上您的忙,
不过还是可以试试我所说的方法的,
或是问老师,与读书厉害的同学,
有可能读的通,
鄙人不才,无法全解,

只能给您以下有关资料了,希望他人莫复制

徐干《中论》
  徐干(171—218),字伟长,北海剧县(今山东昌乐)人。东汉末年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自幼受家教薰陶。14岁开始读五经,与愤忘食,夜以继日,以至父亲担心他搞坏身体,常加以禁阻。20岁之前已能背诵五经,并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笔成文,为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曾任司空军谋祭酒掾、五官中郎将文学等职,均为官府下级属吏。因当时朝廷内有权臣当政,外有群雄割据,**,士风沦丧,遂无意仕进,辞职归乡,专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授门徒。教人循循善诱,取长补短,使人不自觉而被感化。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瘟疫流行,染疾而亡。
  《中论》是徐干因病故而未竟之作,今存20篇,共2.1万字。为北宋曾巩校馆阁群书时编。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青州刊本。篇目如下:治学、法象、脩本、虚道、贵验、贵言艺纪、覈辨、智行、爵禄、考伪、谴交、历数、论夭寿、务本,审大臣、慎所从、亡国、赏罚、民数。该书针对当时文人崇尚辞藻华丽,而不注重阐发大义、弘扬圣贤之道和传播教化的陋风而作,目的是“上求圣人之中,下救流俗之昏” 。《中论》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力图矫正时弊,重建理想的社会*制度。有关教育方面的论述,也是在阐明圣贤治学之道的同时,批判当时的不良学风和士风。清代龚自珍说:“徐干《中论》,论儒者之蔽,既见要害,击而中之。” 这是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
  (一)“学者,圣人之上务”
  徐干继承儒家重学的传统观念。《治学》篇作为《中论》首篇,开宗明义的第一句就是:“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可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即在调理人的精神、思维、情感和本性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是“圣人之上务”。如同太阳照到黑暗的屋室里。所存器物立刻昭然可观一样,学习就像照亮内心的太阳,可以启蒙开智。只有学才能“有懿德”、“经人伦”。徐干未具体论及人性问题,从《考伪》篇批评邪端异术使人“丧其故性而不自知其迷”来看,倾向于性善说。《治学》篇中也有“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的话。但徐干更为强调借助外界力量和条件。《治学》篇中指出:“独思则滞而不通,独为则困而不就。”即使是圣人,也要“学乎神明而发乎物类”。贤者则以圣人为师,像颜回、子贡那样,做到“触类而长之,笃思而闻之”。关键在于立定求学的志向:“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对待学习就像日月之行一样,终身不辍,死而后已。总之,学习是个人长进的唯一途径。
  徐干对东汉后期朝政废弛、道德沦丧以至学风败坏的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谴交》篇中指出,由于是非混淆、黑白颠倒,朝廷选士只重虚名而不求实察,获赞誉多者即认作贤才。于是士人离开故土,四方交游。不修德行道艺,而是夸夸其谈,矫饰其行,沽名钓誉。拜师交友,为的是结党营私,互相吹捧、提携。尽管当时“冠盖填门,儒服塞道”,似乎尊学尚贤的风气昌盛,然而“为之师而无以教,弟子亦不受业”,师生关系竟然已失去教学的意义。至于那些“称门生于富贵之家者”,徐干揭露他们是:“怀丈夫之容,而袭婢妾之态。或奉货而行赂,以自固结。求志属托,规图仕进。”这些人志向低下,行为卑劣,还不知羞耻地高谈大论。该篇感叹:“王教之败,乃至于斯乎!”他要求杜绝交游。取缔请托。贤才应由乡里逐级察举,“考其德行,察其道艺”。这样可防止矫饰伪作之行,使人们“咸相率以正道,相厉以诚悫”。徐干能从当时求师、论学、尚贤日盛的表面现象中洞察其虚假的实质,是颇有见地的。但他完全否定游学则是片面的。
  (二)“学者,大义为先”
  徐干也像汉代多数教育家一样主张博学。《治学》篇中以大乐非取于一音、嘉膳非取于一味为喻,说明圣人之德亦非取于一道。他指出:“学者,所以总群道也。群道统乎己心,群言一乎己口,唯所用之。”博采群道并非杂乱支离,他批评当时鄙儒之博学是:“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诂训,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如不能有所统一,掌握学问的大义,这种学业再广博,不过如“女史诵诗,内竖传令”,起个传声筒的作用而已。徒劳思虑,白费时光而无成就可言。他强调。“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也就是说,学习的宗旨是领会掌握圣人之道的精神实质,一切具体内容均应服从于这个“犬义”。故“学者,求习道也”。
  圣人之道集中体现在圣人之书中。《治学》篇中将六经誉为“群圣相因之书”。圣人虽早巳辞世,但“其道犹存”于六经之中。“今之学者,勤心以取之,亦足以到昭明而成博达矣”。这是儒者推崇六经的传统观点。不过徐干还推崇《周礼》中六德、六行、六艺的教学,认为“三教备而人道毕矣”。他对当时儒生只知全力读经而鄙视技艺之学不以为然。《中论》中有《艺纪》篇专论技艺的价值,认为“艺”是智慧的体现,是从事具体事务不可或缺的。艺还是*之德的必要条件。如果将人比作树木的话,那么德相当于根干,艺相当于枝叶,“人无艺则不能成其德”。他还具体阐述了六艺的作用:“礼以考敬,乐以敦爱,射以平志,御以和心,书以缀事,数以理烦。”六艺的作用虽各有不同,但均可使人的德行更加完美,故“盛德之士,文艺必众”。他认为先王“贱艺”是轻视只会靠技艺从事具体事务的人。如果能“通乎群艺之情实”、那就“可与论道”,也就是君子之业了。以艺明道,以艺成德,切不可“多技艺,好小智而不通于大伦” ,这也是学者的大义之所在。
  与重技艺的思想相配合,徐干在才智和德行的关系问题上也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智行》篇记载:“或问曰:‘士或明哲穷理,或志行纯笃,二者不可兼,圣人将何取?’对曰:其明哲乎!’”他认为圣人以尽之大才为美,并非空为行善,无有一智者又怎能“为仁”呢?他称誉管仲、张良虽德行有疵,但才智卓著,能兴功立业。同时又反对专重才智而不顾德行的片面性,这里也有量化的比重关系。他以水能胜火,但一升水扑不灭森林之火为喻,指出“作乱有余而立功不足”的人是不可取的。这些论述反映了汉未*形势下人才观的变化。
  (三)“用乎己者,谓之务本”
  徐干继承儒家重在修己的宗旨,并从本末论的角度加以阐发。《务本》篇中指出:“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则异矣。或用乎己,或用乎人。用乎己者谓之务本,用乎人者谓之近末。”君子总是将学问道德首先用于自我人格完善,而小人懂得一点东西后,总是首先去对着别人。他批评只知闻察、思虑别人的问题而不能“自闻”、“自见“、“自虑”,可谓耳聩、目朦、内心糊涂。他认为不先求修己而欲治人是舍有而思无,舍易而求难。因为“身之与家,我之有也,治之诚易”,而“人之与国,我所无也,治之诚难”。修己可完全取决于自身意愿,而治人则非自己所能决定的。而且自身修养不足,也不可能使人信服,正如连自己的病都治不好的医生,人们是不会找他治病的。他引子思的话说:“能胜其心,于胜人乎何有?不能胜其心,如胜人何?”所以修己是治人的前提条件。
  在“用乎己”的思想指导下,《务本》篇中提出以下学习和修身原则:
  1、急己宽人。他以孔子修《春秋》为例,凡鲁国本国之事,“小恶必书”;凡他国之事,“大恶始笔”。体现“详内而略外,急己而宽人”的原则。
  2、迁善改恶。对待他人的善恶,应首先作为自身修养的借鉴,即“见人之善,惧我之不能修也;见人之不善,惧我之必若彼也”。这样就可以使自身德行“日新”。《虚道》篇中进而指出君子之所贵者,不在于才敏、博辩、勇决过人,而在于“迁善惧其不及,改恶恐其有余”。
  3、言行相符。他认为行异于言“无周于智”,言异于行“有伤于仁”,均有损于己而失信于人。故行为比言论更重要。《贵验》篇中引孔子的话:“欲人之信己也,则微言而笃行之。”力行在先,言论则尽量谨慎一些,含蓄一些,就不会有言行不符之事了。
  4、德贵不变。他以珠玉含杂质,需良工予以纯化为喻,说明道德修养就是不断净化心灵的过程。君子修德总是“积小致大”,而小人急于见功利,“行一日之善,而求终日之誉”,赞誉若不至,也就不再行善了。他指出:“琴瑟鸣,不为无听而失其调;仁义行,不为无人而灭其道。”因此必须自强、自重,始终如一,这就是“德贵不变”的道理。
  (四)“导人必因其性”
  徐干主张施教需依对象而定内容及方式。《贵言》篇强调“君子必贵其言”。言贵则身尊,身尊则道重,道重则教立。他指出:“君子非其人则弗与之言,若与之言,必以其方。”例如与农夫则论以稼穑,与百工则论以技巧,与商贾则论以贵贱,与府吏则论以官守,与大夫及士则论以法制,与儒生则论以学业。这样可使“辞足以达其智虑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性情之所要”。从而循循然各操其守,而不至于“过其任而强牵制”。论说如能做到既不“失人”,也不“失言”,可谓智者。
  基于这一思想,该篇提出君子施教的具体原则和方法。首先应“度其心志,本其器量,视其锐气,察其堕衰”,即把握学生志向、兴趣所在及气质、性情的特点。然后“唱焉以观其和,导焉以观其随”,即在施教过程中随时注意学生领会和接受情况,要从言语、视听、表情、行为等各个方面加以观察。在充分了解学生自身特点及学习情况的条件下:“于是乎 张以致之,因来以进之,审谕以明之,杂称以广之,立准以正之,疏烦以理之。”即为学生开辟学习途径,根据以往基础掌握学习进度,详细讲解使其明了,多方引证使其渊博,同时又要确立标准以使其学有正道,疏通线索以使其学有条理。要做到“疾而勿迫,徐而勿失,杂而勿结,放而勿逸”,使学生能够“自得之”,这就是君子“导人必因其性”的道理。
  徐干《中论》,以阐发中正之道为宗旨,其中有关教育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涉及的范围较广,在教育的意义、宗旨、内容、方法等方面均有较为精辟的论述,这在汉代学者的著作中是不多见的。其论述多为针对时弊而发,正反两面对照鲜明,实效性强。但全书缺乏一以贯之的思想体系,观点的理论深度稍差。各篇中的论述因侧重点不同,有些提法前后不尽一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1-27 11:54

1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双人沙发的一般尺寸是多少 双人沙发的标准尺寸是多少 双人沙发的常规尺寸是多少 一般的双人沙发的尺寸是多少 2人沙发标准尺寸是多少 面对此等形势与挑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大量国央企数科公司成立,传统软件公司如何应对 造梦西游OL 造梦西游ol 80级以后该干嘛? 西铁城走心机程序更新失败 房子满二是指多久 瓮牖吟原文及翻译急急急,有屋数间有田树木用盆维持以为有强高于肩是大于斗,不背暖余丽获保后气吐胸中冲 领导,的英文缩写是什么? 关于郑燮《画竹》的翻译 亲爱的领导用英语怎么说 "领袖" 英文怎么读 领袖用英语怎么说 求翻译: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十数人。”余叩所以 领袖英文怎么写 《狱中杂记》怎么翻译? 领袖英文翻译 屋极有窗以达气。――清·方苞《狱中杂记》 是什么意思? 领袖的英文是什么? 我的win7装vs装过几次但是由于出问题了就都删了,然后又下载了一个但是运行vs_community.exe就闪退 安装的vs2017,这是怎么回事,运行不了 如何解决visualstudio2017运行框闪退的问题 vs2022安装闪退 救救救!VS一按下载安装就闪退 情人节送30多岁男人什么礼物好 五十多岁的男人再婚我该`送什么礼物 表示对领导(男,50多岁)的感谢,送什么礼物好? 胜记香肉饭怎么样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有哪些? 列举子元素过滤选择器包含哪几种? LOL QQ动态头像哪里下载? LOL前段时间有个免费下载各召唤师QQ个性头像的网址,大家还记得吗? WPS文字中如何把几页一起显示返回到只有一页显示 无垠的读音? 无垠的什么 无垠的什么. 无垠的拼音是什么 无垠的读音是什么 化妆步骤都需要哪些化妆品 无垠的近义词 如果要画一个简单的淡妆,大概用到哪一种化妆品呢 含有“无垠”成语有哪些? 过期的粉底液还有什么用途? 无垠读音是什么 我有气垫BB 隔离 粉饼干粉 眼影 眼线笔睫毛膏眉粉眉笔口红唇彩唇膏唇蜜腮红双色修容棒求使用顺序 mac染眉膏beguile好看吗 南京哪里有卖活的小章鱼,生吃蘸酱的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