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假的证件犯罪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16: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0 03:47
是犯罪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一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一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法律分析】
证件是社会对于自然人的一种要求,这种要求在当今信息快捷、交通便利的社会尤为重要。而写在纸上的东西,伪造起来并不困难。按照*经济学的理论,*能成为商品,一定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两种属性。*的价值可以等同于购买*的价格,但是,*的使用价值不能估算。*扰乱了社会秩序,它危害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整个社会。问题是,涉*的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现已呈逐年上升趋势。那么为何制*有如此大市场,这与买假者有直接关系,庞大买方市场的支持,为制*者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卖假者是为了牟取暴利,买假者也是为了自身利益,*无疑是买假造假市场抢手的商品。毋庸置疑,造假的不法分子敢于以身试法,*件的买主难脱干系。司法实践中有人认为,考虑到买*的动机目的仅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与抢劫、盗窃、故意伤害等其他犯罪相比,犯罪程度相对较轻,对社会危害性较小,情节也不严重,因而出于社会和谐、宽严相济的考虑,应将制假者作为打击重点,而对购假者可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无需用刑事追诉。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买*者,购买*者确实不同于抢劫、盗窃、故意伤害,因为购买*危害的不是具体的人,而是由人组成的社会,这与抢劫、盗窃、故意伤害的犯罪对象有本质的不同。证件被任意伪造、贩卖的后果是证件权威性的丧失,这不单纯是对证件本身的蔑视、亵渎,也是对社会规则的蔑视和亵渎。所以,购买*不能用犯罪程度较轻来定位。
【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八十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权利,并处罚金。伪造、变造、买卖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第二百八十条之一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八十条之二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组织、指使他人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国家工作人员有前两款行为,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