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再造—如何跑赢新常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19:0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4 14:00
经济“新常态”的基础是企业“新常态”
作为市场经济的细胞,企业的“新常态”是中国经济 “新常态”的基础。那么企业的“新常态”又新在何处?或者说企业“新常态”的特征有哪些?
首先,企业“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微利”时代已经到来。1998年至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年均增速高达35.6%,而到2013年,这一增速降至12.2%,今年1至5月仅为5.8%。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高速增长时代的结束,传统的依靠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投入获得“暴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企业主要依靠信息、知识和技术这些新要素,依靠创新获得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来获取利润。在全球化竞争的压力下,企业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长期积累和投入,利润的获取将更加艰难,那种期待一夜暴富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而积小利为竞争力的企业将成为常青树、不倒翁。
其次,以现代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物联网企业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以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联网,已经初步形成覆盖物联网感知制造业、通信业和服务业的完整产业链,改变着企业的生产、储存、营销全过程,产生新的业态,发展出新的盈利模式,引领着企业的发展趋势,并且带来新的创造力和竞争力。
再次,中小企业成为“新常态”的主力军。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亿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员提供工资性收入。随着国家反垄断的规范化,国家将加大对国有企业、*企业垄断的监管力度,依靠行政和技术进行垄断的机会逐渐弱化,相反,国家在财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创业兴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小企业将成为我国企业中数量最大、最具内在活力和动力的企业群体,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将发挥主导作用。很显然,中小企业成为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和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成为“新常态”的重要特征。
最后,企业的国际化成为一种常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中国企业的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与配置加速,中国企业通过引资、引技、引智的方式,将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带向国际市场,在世界各地建立原材料基地、加工制造基地、研发设计基地和营销渠道,尤其是资源、能源、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不可阻挡。
“新常态”下企业要抓住四大机会
面对“新常态”这样的大背景,企业首先要做好自己的事情,逐渐强身健体,同时要抓住机会,有所作为,少讲“逆势而上”,多说“顺势而为”,关键是要抓住四大机会。
一是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技术机会,尽快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增速换挡步伐,始终使企业走在“新常态”的潮头。
二是抓住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带来的改革机会。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企业结构,“新常态”为企业加快混合所有制结构的建构提供了难得的机会,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建设,改变企业僵化、缺乏活力的经营*,将使企业在组织结构上发生*性的变化,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是抓住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长期战略蕴藏的*机会。新型城镇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引发中国社会一系列变革,巨量的投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中产阶级群体的蕴育,为企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会。
四是抓住市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机会。中国的改革尽管已经30多年了,但由于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阶段,现代企业制度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总体上尚很陌生,很多企业尚不会运用市场经济规则和现代企业制度来配置资源,发展自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为走在市场高端同时有能力创造市场的企业提供了机会。
“新常态”下企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进入经济“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中国大多数企业面临一道坎。顺利跨越,前程似锦;超越不了自己,生死难料。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布局,强调内外平衡,把握发展主动权。在价值观上,企业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算经济账,更要算*账、社会责任账,既注重当前,更注重长远;在经营观上,以多元共赢替代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竞争对手的合理关切,在谋求企业发展中促进共同发展;在对外开放战略上,由出口为主转向进出口并重,从货物贸易为主转向更加注重服务贸易,由“引进来”为主转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在社会责任承担上,致力于维护和发展开放型经济,更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治理机制完善和规则制定,从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积极参与者。
具体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式时,还可参考以下策略。
智谋为先,审时度势。“新常态”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企业谋发展、做决策,不能凭感觉,而是要关注大势,特别是面对未来的差异化*,企业应更讲究经营战略与战术。哪些地方该支持,哪些地方不支持,*会有所侧重,企业必须审时度势,借势发展。
精专为上,强化主业。扩张的时代过去了,企业也要收缩战线,不要再继续简单扩张,要向着精、专方向发展;要立足主业,立足产品,做好品牌。要尽快缩短技术差距。要懂得整合资源,嫁接改造,缩短新技术的研发时间。企业可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整合资源,通过收购兼并国内或国际企业,在其技术基础上实现独立创新,也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捷径。
资本为王,纵横联合。“新常态”下的企业应考虑如何使有效资产尽快进入资本市场,全力以赴推动以上市公司为平台的、纵向的、横向的、*产业的整合,以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在资本充裕的基础上,储备战略资源,要深刻理解商业模式的变革,做强实体经济。
创新为本,科技引领。“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实体经济之中,抓住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会,以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引领企业转型发展,引导企业与互联网接轨,在全球铺设营销网络,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企业决策者要懂得,过去造就富翁的行业是房地产业,现在造就富翁的是互联网行业,未来造就富翁的将是金融业。
企业、*、社会三向联动
“新常态”下的企业要大有作为,*的作用必不可少。在企业眼睛向内、做强自身的基础上,*的支持和鼓励,为企业创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是企业实现超越的保障。
*、企业、银行要三方共同努力,良性互动,加强沟通,提升信心,鼓舞士气,才能帮助企业通过考验。
*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现阶段,融资成本侵蚀着企业的平均利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银行基准利率过高。银行掌控着国家经济命脉,属于非常规企业,国家以常规企业的考核机制对银行进行管理,这种考核机制的不合理,使得银行运用霸王条款,将实体经济微薄的利润转变为银行的利润。这种状况不改变,会使得实体经济企业在“新常态”下难有作为。
要松绑贷款担保条件,释放企业积极性。在当前互保危机频发的情况下,银行对于贷款担保条件的设置越来越严苛,不仅要求企业间互保,有些地方甚至新增了“夫妻双方或重要股东签字”的贷款条款,把企业的有限责任扩大为无限责任,极大地影响了企业家的积极性。因此,*有责任强化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银行间的信任关系。
要尽快出台适合“新常态”的财政*和税收*。高税收已经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使得作为转型升级主体的企业失去了转型升级的动力。中小微企业日子更加难过,而各地税收又不能少,于是只好转嫁到当地的大企业身上,甚至出现预交税现象。
*必须意识到,“新常态”下,传统的*手段不好用了。过去,一旦经济增速慢下来,宏观*的一种常用手段是宽松货币*,用以扩大贷款、刺激投资。现在,我国的存量货币规模相当可观,2013年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110.65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56.88万亿元,M2与GDP之比为1.95,而美国的这个数字是0.65,仅为中国的1/3.M2与GDP的比值越高,说明经济运转的效率越低——投入了大量的货币,却产出很少的GDP.
总之,“新常态”下中国企业要顺利度过增速换挡期,进入平稳发展期,必须发挥企业、*、社会三个车轮的作用,三向联动,相互推动,才能实现中国企业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