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18:5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17:51
迄今为止,有关稀有鮈鲫的文献有55篇,除关于分类和生物学研究的论文21篇以外,其余34篇都是稀有鮈鲫作为实验鱼应用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十几个大学和科研单位使用稀有鮈鲫开展科学研究,这些工作涉及鱼病学、遗传学、环境科学、胚胎学、生理生态学等领域。在鱼病学领域,王铁辉等证实稀有鮈鲫对草鱼出血病病毒异常敏感,可以将稀有鮈鲫作为草鱼抗出血病病毒育种研究的模型。由于采用稀有鮈鲫作为研究材料,克服了采用草鱼时个体大、世代周期长、繁殖期短、饲养与取材难等困难,从而大为加速了草鱼抗出血病病毒育种研究的进程。
在环境科学领域,许多试验证实,稀有鮈鲫对重金属、农药等化学品非常敏感,是进行化学品毒性测试和环境水样毒性试验的理想材料。周永欣等建立了稀有鮈鲫的5天和7天亚慢性毒性试验模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不仅利用稀有鮈鲫进行了鱼类毒性试验,而且将稀有鮈鲫作为受试生物列入《国家环境保护局合格实验室准则(1996)》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在二恶英的生态效应和早期预警研究方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表明,稀有鮈鲫对2,3,7,8-TCDD极其敏感,低浓度下可致畸、致死、肝细胞受损。低浓度的2,3,7,8-TCDD即可诱导EROD酶活性,且酶的活性与暴露浓度有极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证明EROD生物测试法是一种快速、简单、灵敏的生物方法,可作为生物标志物评价鱼体不同发育阶段的毒性效应和生物积累。目前,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正利用稀有鮈鲫为试验材料在评价内分泌干扰物长期低剂量暴露影响的鱼类实验模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生物筛选等方面开展工作。
在遗传学领域,已有研究者开展了染色体组操作、DNA含量测定、细胞色素b序列测定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贾方均等进行了稀有鮈鲫人工雌核发育、人工雄核发育的研究,建立了稀有鮈鲫单性发育技术,为快速建立纯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钟家玉等用稀有鮈鲫作材料,优化了鱼类电脉冲-精子介导转基因方法。胡炜等通过异种核移植、连续核移植对鱼类核质关系研究中的基础问题进行了探讨。由于鱼类繁殖量大,体外受精、体外发育等特点,使进行转基因、克隆等技术操作时较使用哺乳动物进行实验方便许多,特别是稀有鮈鲫一年四季都可繁殖、且性成熟快,因而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鱼类,主要分布于四川省盆地西部边缘,多栖息于稻田、沟渠、水洼等小型水体中。室养条件下稀有鮈鲫具有周年繁殖、性成熟快、产卵批次多、胚胎发育可人为控制等4大特点,再加上它具有单型种、温度适应范围广、饲养管理方便、卵膜透明等一系列作为实验鱼的优点,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适合作为实验动物的鱼类。从1990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其生物学背景、饲养管理技术、品系培育等方面开展了实验动物化研究,并通过提供实验鱼、相关信息与技术支持等途径推广它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陆续研究制定稀有鮈鲫实验动物质量和相关条件标准、检测技术标准与规范以及多个毒性试验国家环保标准,建立清洁级种群和资源保存基地。作为一种标准化的鱼类实验动物,稀有鮈鲫将在化学品测试、毒理学、遗传学、疾病机理与药物筛选等领域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