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0:2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8:23
民间有传说端午这天,所有人都去抓癞*,所以癞*最怕过端午就躲起来。
南方为应对“恶月”,有端午节采药的习惯,这个习俗也传到了老北京,可老北京是城市,无处采药,所以明代每到端午,“太医院官,旗物鼓吹,赴南海子,捉*,取蟾酥也”。这种官方举办的活动给民间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老北京有了一句俗语:“癞*躲不过五月五。”
扩展资料:
端午节来源考证
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主张认为划赛龙舟的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战国之前江浙地区的吴越民族。当时,龙已是吴越民族的图腾,而闻一多先生认为,就是这个龙图腾,后来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图腾崇拜;就是在祭龙的仪式中,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专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
据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浆;龙舟最初原型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表明:早在上古时代,先民便创造出璀璨的高度文明。出土的文物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8:23
因为人们在这天习惯喝雄黄酒,插艾蒿、菖蒲,佩戴香包等等,散发出驱逐蛙类、蛇类等等五毒的药效,它们嗅觉灵敏,早早都藏起来。还有划龙舟,水上运动,影响生活领域等等。
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源流
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
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先秦时代端午节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就现存文献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关于端午节的相关文字记载,“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8:24
是因为端午节人们有喝雄黄酒的习惯,避五毒的,白蛇传里的青白二蛇,青蛇早早回山,白蛇因陪许仙饮下雄黄酒,露了原型么?癞*、蛇啊这些都很怕雄黄的味道,所以端午节看不见他们。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8:24
现在事实上也不一定了。以前因为在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的习惯,雄黄可以去毒,所以像蛇之类的动物比较怕,癞*也一样,呵呵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08:25
古代端午节捉癞*的风俗现在仍在河南农村流行。民间认为,癞*有巨毒, 能够清热解毒,特别是端午这天捉到的*毒性最大,质量最好,人们把*眼泡上的 毒汁挤出拌入面粉搓成长条,晾干备用。还把锭墨塞进癞*嘴里,将它挂在墙壁上, 风干后就成了中药,此称*墨。人身上出了毒疽,用此墨画一圈,病情就会得到控制。 正因为有此风俗,这天的癞*特别难捉,人们说它是"神虫",这天怕被人捉拿,都 纷纷躲藏起来,故而民间有"癞肚*躲端午"的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