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0:43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2:16
1.“通种”即最普遍的型相。“是者”与“非是者”,“运动”与“静止”,“相同”与“相异”。是者不等于存在,非是者不等于非存在。“按某一方式,非是者存在;另一方面,是者砸某一意义不存在。”也就是说,是者和非是者这对通种是相通的。是者与运动、静止也是相通的。比较是者、运动和静止,它们两两相异,每一个又与自身相同,因此,相同和相异也是同样普遍的型相。如果一个东西同时分有相同和相异,我们就说它既是又不是。因此,是者与非是者相异而不矛盾。通种之间的分有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概念之间相容与不相容的逻辑关系;并且,个体所分有的型相不是单独的,而是相互贯通的众多型相。追答洞内和洞外分别比喻两个领域:洞内的影像和雕像分别相当于形象和自然物,被锁住的囚徒的观看时幻想,自由的囚徒在洞内的观看是信念。洞内的火相当于“太阳”比喻中的太阳,洞外的太阳相当于“太阳”比喻中的善,洞外的自由人所看见的是理念,他的观看是知识,活动知识的渐进过程相当于借助阴影和映像的数学推理,以及逐步上升的辩证法,最后认识到最高原则和万物本原是善。但是这个解放路的囚徒为了解放其他囚徒而重返洞内,其他囚徒反而不相信他,恨不得把他处死。他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却经历过真正的幸福。柏拉图借此比喻苏格拉底的悲剧。哲学家的兴趣在于可知的理念,最高目标是追求善,没有世俗兴趣与利益,但为了世俗人的解放,哲学家不得不参与*,由此提出“哲学王”主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2:16
亚里士多德实体学说的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