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0:39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00:09
公用地悲剧意思是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从而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后果。
解决方案如下:
相关*部门在进行公共资源利用具体管理时,可以通过制定关注利益受损者的适当合理的补贴*和常规有效的处罚*,补贴与处罚相结合,两者互为依靠和补充,使各方的博弈趋于集体理性>由非理性竞争走向理性合作。
补贴与处罚*结合使用,改变了以往以处罚为单一手段的禁止型管理,既处罚了违规者又考虑并保护了合理使用者的利益,提高和鼓励合理使用公共资源的热情,使合理使用公共资源成为大家的自发行为。
从而,在合理有效的*地规范和引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确保公共资源得合理使用,使“公用地悲剧”不再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扩展资料:
公地悲剧的成因
说到哈丁的“公地悲剧”或曰“公有资源的灾难”,那是对个人在利用公共资源时存有私心的确证。哈丁将这一状态模型化:一个向众人开放的牧场,在其中每个牧羊人的直接利益取决于他所放牧的牲畜数量的多少。
由于在缺乏约束的条件,当存在过度放牧问题时,每个牧羊人虽然明知公地会退化,但个人博弈的最优策略仍然只能是增加牲畜数量,久而久之,牧场可能彻底退化或废弃,这就是“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的发生,人性的自私或不足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公产缺乏严格而有效的监管是另一个必要条件。
“公地悲剧”展现的是一幅私人利用免费午餐时的狼狈景象——无休止地掠夺,“悲剧”的意义就在于此。
根据哈丁的讨论,结合我们对挣扎在生活磨难中的人们的理解,“公地悲剧”的发生机理似乎可以这样来理解:勤劳的人为个人的生机而算计,在一番忽视远期利益的计算后,开始为眼前利益而“杀鸡取卵”,没有规则,没有产权制度,没有强制。
最后,导致公共财产——那个人们赖依生存的摇篮的崩溃,美国学者认为,公地悲剧发生的根源在于:“当个人按自己的方式处置公共资源时,真正的公地悲剧才会发生。
“公地悲剧”的更准确的提法是:无节制的、开放式的、资源利用的灾难。就拿环境污染来说,由于治污需要成本,私人必定千方百计企图把企业成本外部化。
这就是赫尔曼·E.戴利所称的“看不见的脚”。“看不见的脚”导致私人的自利不自觉地把公共利益踢成碎片。所以,我们必须清楚——“公地悲剧”源于公产的私人利用方式。其实,哈丁的本意也在于此。
事实上,针对如何防止公地的污染,哈丁提出的对策是共同赞同的相互强制、甚至*强制,而不是私有化。但理论上最好的方式是界定产权,私有化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途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地悲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00:09
“公用地悲剧”是制度经济学家非常熟悉的案例。它讲述的是,某块草地属于公共所有,每一农户都可以在草地上自由放牧。这块草地存在一个合适的放牧数量,超过了这个数量就会造成滥用资源,减少收益。
但每个农户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增加放牧数量,从而草地出现了退化,每个农户均身受其害。它阐明了“集体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整个集体资源”的观点。“公用地悲剧”现象在我们现实社会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森林的过度砍伐、公海的过度捕捞等等。
这种低效率利用资源的方式无疑同现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对我们这个资源不是十分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走出资源低利用率的怪圈并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经济稳步快速的发展,是一个现实并且急待解决的问题。
扩展资料:
在城市中主要有三类用地:居住用地、工商业用地和公共用地。其中居住用地和工商业用地的用地主体为居民和企业,因此属私人用地。公共用地包括:城市交通、通讯、能源、供排水系统、广场、公共绿地以及学校医院等教育卫生文化娱乐公共基础设施用地。
私人用地的突出特点是经济效益显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用地对区位的选择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从自身的成本、技术、收入、区位偏好和土地的机会成本选址。
由于私人用地的经济效益明显,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当一部分人把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当作土地有效利用的最佳指标,以致许多无法通过市场定价的社会因素被忽略,因此公共用地常常被挤占、压缩,让位于私人用地。如此一来,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不高,并且很容易引发污染、拥挤、城市热岛等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公共用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00:10
“公用地悲剧”是制度经济学家非常熟悉的案例。它讲述的是,某块草地属于公共所有,每一农户都可以在草地上自由放牧。这块草地存在一个合适的放牧数量,超过了这个数量就会造成滥用资源,减少收益。但每个农户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增加放牧数量,从而草地出现了退化,每个农户均身受其害。它阐明了“集体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整个集体资源”的观点。“公用地悲剧”现象在我们现实社会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森林的过度砍伐、公海的过度捕捞等等。这种低效率利用资源的方式无疑同现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对我们这个资源不是十分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走出资源低利用率的怪圈并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经济稳步快速的发展,是一个现实并且急待解决的问题。相关*部门在进行公共资源利用具体管理时,可以通过制定关注利益受损者的适当合理的补贴*和常规有效的处罚*,补贴与处罚相结合,两者互为依靠和补充,使各方的博弈趋于集体理性>由非理性竞争走向理性合作。补贴与处罚*结合使用,改变了以往以处罚为单一手段的禁止型管理,既处罚了违规者又考虑并保护了合理使用者的利益,提高和鼓励合理使用公共资源的热情,使合理使用公共资源成为大家的自发行为。从而,在合理有效的*地规范和引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确保公共资源得合理使用,使“公用地悲剧”不再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6 00:10
“公用地悲剧”是制度经济学家非常熟悉的案例。它讲述的是,某块草地属于公共所有,每一农户都可以在草地上自由放牧。这块草地存在一个合适的放牧数量,超过了这个数量就会造成滥用资源,减少收益。但每个农户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增加放牧数量,从而草地出现了退化,每个农户均身受其害。它阐明了“集体资源的自由使用会毁灭整个集体资源”的观点。“公用地悲剧”现象在我们现实社会中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森林的过度砍伐、公海的过度捕捞等等。这种低效率利用资源的方式无疑同现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对我们这个资源不是十分丰富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走出资源低利用率的怪圈并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经济稳步快速的发展,是一个现实并且急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