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11:1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4 07:10
大学生的“磕头作业”折射“教育幼稚病”
郑州大学一学院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磕头”作业题,即给父母磕一个头
“磕头”就意味着感恩,能激发感恩之情?在古代,“磕头”是习惯性的礼节方式,环境使然。而今天没有了“磕头环境”。
这道作业难免犯了“教育幼稚病”。一则作业颇为“天真”,从传统文化中找到最常见的感恩父母的方式,然后就认为能体现“亲情”,能表达出“感恩”;二则没有经验,作业布置者、赞同者自己是否做过,笔者不清楚。不过,至少他们对学生的心理感受不了解,对当今时代感恩内涵缺乏调查研究。拿形式化的东西当内容,断章取义地继续“传统文化”,这就是“教育幼稚病”。
“磕头”作业题确实抓住了“感恩缺乏”的时代性要害,可惜没有找出恰当的解决之道。如果硬要说这是继承传统文化,只能说是机械地继承,而非能动地弘扬。机械地继承,其危害不只是良好的初衷难以实现,而且容易危及传统文化的传播
磕头有何不可
如今,在城市和一些开明的乡村,给长辈磕头拜年的风俗已经很少看到了;与此相反的是,一些年轻人为了讨恋人的欢心可以下跪,为了炒作可以下跪甚至裸奔,为了生存可以下跪乞讨,为了推销自己的产品,可以把陌生的顾客“拖”到促销现场就作揖磕头叫“爸妈”……为什么给父母磕一个头却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我看,这并非放不下架子,恰恰就在于缺少感恩之心。
——*海(市民)
给父母磕头,好!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感恩是起码的做人道德,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将来也不可能爱事业、爱国家。因此,“亲情寒假、感恩父母”的作业,实在是非做不可。虽然磕头让人觉得有点过时,其实,这不妨看作是一种矫枉过正,正是凭借这样一个古朴而郑重的形式,宣示日益淡薄的感恩传统的回归和倡导。
——钱夙伟(职员)
不必拘泥于形式
校方做法的瑕疵在于:不恰当地运用了一种不合时宜的感恩表达方式。如果学生选择了校方规定的其他表达方式,比如,为父母做一顿饭、谈一次心、敬一杯酒等;或是将自己一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各项花费算个总账,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账,想一想父母的艰辛和奉献。效果也并不见得差。在笔者看来,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并不拘泥于施磕头大礼。一个时代的人,有一个时代的人的表达感恩和实施感恩的具体方式。
——李记(媒体从业者)
是种文化恋旧
于丹解读《论语》中讲道:“孔子认为对父亲、母亲的孝最简单的表现就是每天出去和回家时给老人打声招呼,因为不在父母跟前,父母亲会牵挂你,孝敬父母也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让父母亲感受到。”圣人尚且如此,我们何必固执于磕头感恩的旧民俗?
毕竟时代在进步,思想在开放。无论从社会的构成和来自现代人的要求,“磕头感恩”都必将没落,是无人能够阻挡的。
——吴向阳(职员)
校方倡议:学生给父母磕头拜年
郑大旅游管理学院在学生中间发起一个“亲情寒假·感恩父母”活动,在发给同学们的活动通知上,有4个字引起争议——“磕一个头”。据了解,旅游管理学院组织的此次活动包括两种形式: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自己算一笔感恩账。
“磕一个头”属于以实际行动向父母感恩。在采访的20名该院大学生中,仅有一人表示“愿意向父母磕头拜年”。在旅游管理学院发起的这次活动中,同学们也可以选择为父母做一顿饭、谈一次心、敬一杯酒等内容;或是将自己一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各项花费算个总账,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账,想一想父母的艰辛和奉献。
学生观点:这种做法已经过时
学生们认为,“磕头”是封建思想,早就应该摒弃。旅游管理学院大三学生秦保立表示,他不会给父母磕头,他说:“磕头是几十年前时兴的方式,家里老一辈人经历过。现在时代变了,让长辈感到我有颗孝心就可以了,我认为平时多为他们做些事情,就是对他们的感恩。”大学生们认为,向父母磕头太过时了,磕头会让父母尴尬,磕头也磕不出什么亲情,还不如为父母分担些家务,或者做些其他事情来得实在。
大二的成建全是唯一表示接受这种形式的学生,因为他每年回家都向父母磕头拜年。他家在重庆的一个小镇,从小到大的每年春节,他看着父亲给爷爷奶奶磕头,也给外婆磕头。他自己也是从小磕到大,没觉得不适应。成建全说:“磕头也就是个形式,重要的是让长辈感受到自己有感恩的心。”
磕头教育只会让教育抬不起头
在给郑州未成年犯管教所捐赠《弟子规》时,32岁的某书画学校校长张森突然向台下学员连磕3个响头。
提到磕头,张森说这是他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主要是想震撼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知道自己尊重他们,是抱着很大诚意前来与他们交流的。从这点讲,张校长的教育方式只能算作另类教育方法了。磕头是封建社会的一种礼节,到了现代文明社会,是否把磕头的教育方式传承下去,颇值得思考。
现代教育的法则更多的是心灵感化,即教育方式上体现在春风化雨、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这样的教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大力倡导的教育工作者用心用脑而不是用膝盖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教育方法的人性化,也尊重了教育的个性化。例如对问题未成年人的教育,我们在人格上平等对待他们,又要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显然,仅凭着磕头的方式来教育未成年犯重新做人,不仅有悖现代教育的理念,而且也有些太天真了。
如果放大之,凡是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动辄用磕头来教育,不但令学生拥有更大的优越性,难以痛改前非,反而使教师处于低下的地位,谈何师生的平等与尊重?这样做只会使教育失去尊严,抬不起头。
磕头并不能体现出教育的智慧与发展,反而是种“迂”。这种“迂”是建立在不对称的人文精神上。从更深层意义上讲,教师磕头,能说是教育工作走进了误区,这种消极影响带给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人格的自责和扭曲,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与和谐校园的建设。
因此,磕头教育还是远离校园为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4 07:11
我觉得磕头是在划分三六九等,高低贵贱,代表着不平等,什么感恩,什么敬仰,什么孝顺其实都是在美化这些不公平,掌控者享受高高在上的感觉,依赖者可乞讨到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