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08:0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0:54
这句词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0:55
他弟,苏辙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0:55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这首词表达了 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0:5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借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20:56
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正是他仕途上不如意的时期, 由于当时变法派当政,他的改革意见不被采纳,且感觉朝内*争斗激烈,受到外放 冷遇,于是他在丙辰(熙宁九年)中秋之夜欢饮达旦,大醉。作者在全词一开篇就问 “明月几时有?” 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问话?在词人心中, 月亮是光明、 高洁的象征, 1 苏轼通过问月来试问社会上正直的人和事还有多少?“天上宫阙”有隐喻朝廷之意, “高处不胜寒” ,暗含朝廷难处之慨,他当时既不能“致君尧舜” ,兄弟又不在身边, *关系和血缘亲情都得不到慰藉,双重的人生失意使他不禁在月下“把酒问青天” 。 他既向往超凡脱尘,又担心高处孤寒,处于出世和入世的矛盾中,他乘醉在天上和人 间徘徊,最后还是落实到“人间”“忠爱”的*性寄托上来。他为什么会在矛盾中 、 作这样的选择呢?因为他自幼学儒,儒家思想对他的影响很大,是他一生立身处事的 根本。儒家的人生态度基本上是就积极用世的,它以修身为出发点,进而实现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苏轼虽然很羡慕陶渊明,有“归隐”的思想,但由于他对儒家忠 君报国的思想接受很深,终究没有归隐。 中秋明月的美好寓意与坎坷不平的人生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一生充满波折,政 治生涯、家庭生活的憾恨悲愁,使他再次问月“何时长向别时圆?”当他想到“人有 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心头掠过一丝忧伤,这些都是人力所无法改变的,他把 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进行类比,通过月展开对人生命本质的探究。 由于诗人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宠辱、忘得失、超然物 外的处事态度,所以在词的收尾处写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词人一个 良好的祝愿,把平安、幸福、安康献给弟弟苏辙,并以共勉。既然人长团圆月长圆不 现实,既然“此事古难全” ,就不必徒然忧伤,而应该应积极、乐观的态度来面对人 生。苏轼正是借月亮的阴晴圆缺变化来感悟人生的道理,人的悲欢、月的圆缺,自然 规律从来就是如此,于是以旷然自得、乐以忘忧而收结。 苏轼写词的月意象除了单独存在之外,还有着独特的意象系统。他写词中的意象 系统主要表现在“江、月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