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01:4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1 07:52
《包公审石头》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学会观察细微之处,收集重要物证的重要性,这个故事中的包公聪明机警,通过观察后就能不动声色地将贼人抓捕到手。
故事中的包公用水浮油的方法,找到小偷,同时也告诉人们,不能偷别人东西。如果现在偷东西是会被*抓走的,要学会正直善良的做人,而不是去做这些偷偷摸摸的蠢事。
扩展资料:
包公审石头故事介绍:
有个小孩,妈妈生病了,爸爸死了,日子过得很不好,他每天早上卖油条,油条都卖完了,正好卖了100个铜钱,可以给妈妈买药,小孩跑累了,趴在石头上睡着了,醒来发现,铜钱丢了,他就呜呜哭起来,有一位叫包公的,正好路过,包公发现小孩哭了,就问为什么哭,小孩说我卖油条的不见了,包公想了想,说肯定是石头偷的,拿起木棍就开始审问石头,石头没有回应,包公发火了,石头石头,你不说实话,就打烂你的头,收下人就噼里啪啦的开始打石头。
一边打一边说,快说偷没偷,看热闹的人都笑了,石头怎么会偷钱?石头怎么能说话?包公也不聪明啊。包公听了很生气,说我在审案,你们说我坏话,每人要罚一个铜钱,让手下人拿了一个装满水的盆,让大家把钱放到水里,有一个把钱放到水里,就被抓了起来。大家很奇怪,包公说,你们看只有他丢下的铜钱,浮起油了。所以钱就是他偷的,小偷哑口无言把钱还给了小男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1 07:52
包公审石,审石头是假,收集物证是真。包公利用的是赃物附着物(油迹)与篮子的附着物(油迹)具有同一性的道理,很快破了案。告诉我们凡事要变通,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传说宋朝年间,宁阳城东有个小孩,年方一十二岁,父亲死得早,母亲卧病在床,生活贫困。*二人终年靠卖油条维持生活。
有一天,小孩卖完了油条,数数衣袋里的钱,正好卖了五十文。就把钱掏出来放在篮子里,用油布盖上,慢条斯理地顺着小街走。走着走着,听着路东院墙里传出一片闹乱子的动静。打声、骂声、哭声、叫声,吱吱哟哟,哇哇啦啦。
小孩子好奇心重,朝四下看了看,见四周没人,就把篮子放在墙下,蹬着一块石条,爬上墙头观看。看了半个时辰光景,闹乱子的不闹了,他吱溜下墙,提起篮子,一掀油布,发现五十文钱不见了。
他急得抓耳挠腮,最后竟躺在街上哭起来,引得好多过路人停下探看究竟。小孩边滚边哭,边哭边叫:“没了钱,俺可怎么跟娘说唉……
这时,包拯放粮回京,路过宁阳。王朝马汉见小孩在路上打滚哭闹,以为有什么冤情,就上前报告包拯。包拯让衙役落轿,把小孩叫到跟前,问道:“小孩,你有什么冤情,快快诉来,俺给你做主。”
小孩从地上爬起来,哭鼻抹泪地说:“官府爷爷,俺是本城人,父亲死得早,俺跟母亲靠卖油条糊口度日。这不,今天刚卖了五十文,全被人给偷去了。”包拯问:“你是怎么丢钱的?”小孩如实说了。
包拯看看土墙,看看墙下的石条,又看看小孩手中的篮子,沉思了一下,指着墙下那块石条大声说:“分明是这块石条把钱偷去了!”吩咐王朝马汉抬着石头到关帝庙前,设临时大堂,公审石头,让附近的人都来观看。
听说包拯要开堂审石头,城里百姓觉得很新鲜,都想见识见识。他们中有人议论说:“包大人包青天,人都传言他是个圣贤,我看他是个傻瓜。要不怎么会抬着不会说话的石头去审问?”大家疑神疑鬼地跟着上了关帝庙。
只见包拯很威严地坐在临时大堂上,一块石头被五花大绑放在堂前。站班的衙役们立在两边。包拯见人来多了,一拍惊堂木,大声恫吓说:“好你个大胆石头,你是怎样偷了小孩子的糊口养命钱的?从实招来。”
石头自然不会说话。包拯说:“我看你是不动大刑,不受皮肉之苦,是不会招认的!”吩附两边的人:“重打四十大板!”
这时,围观的人纷纷讥笑说:“您就是打它四百大板也是不会说话的。”包拯随后暗自吩咐王朝马汉,将一盆热水摆在石头旁边,并将庙门关了,谁也不准出门。
包拯对众人说:“你们看见了吗?我抬着石头审问是有原因的。大家看这小孩丢了五十文钱,多么可怜。请大家每人凑一枚铜钱,帮他母亲看病。”
观望的人争先恐后往热水盆里放钱。只见有个黑大汉把铜钱放在水里后,水中漂起几片油花。包拯让王朝把黑大汉捉住,把他放的钱捞出来放在石头上,重新开堂审问。包拯说:“方才石头交待了,它说自己没偷小孩的钱,看见是你偷的,你快从实招来。”
黑大汉本来做贼心虚,又迷信鬼神,以为真是那石头把他招了出来,就低头认罪,并将偷去的五十文钱如数掏了出来,交给小孩。包拯看他是初犯,又有坦白悔改之心,就当场把他放了。小孩把钱收起来,给包大人磕了几个响头,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围观的百姓们议论纷纷:“包青天真是神仙下凡,他能让不会说话的石头交待出贼人。”其实这并不是包公神机妙算,而是他抓住了卖油条小孩的铜钱上有油的特点,发现了偷钱人。
扩展资料
包拯被提拔为大理寺丞、知端州(今广东肇庆)时。当时端州特产端砚是宋朝士大夫最珍爱时髦的雅器,当地每年向朝廷进贡。凡在这里做“一把手”的*,都在“贡砚”规定的数量外加征几十倍的数额以贿赂朝廷权贵,所谓“打点”*的关系,此举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个性*包拯一上任就高调破除这则运行多年的潜规则,下令只能按规定数量生产端砚,州县*一律不准私自加码,违者重罚。并且表态,自己作为“一把手”,决不要一块端砚。此举在当地掀起轩然大波。
三年后,包拯任期满,被调至*任职,果然“岁满不持一砚归”。《包公掷砚》的故事以这个蓝本创作的。
包拯*陈州京西路转运司,揭露其盘剥灾民的罪行的事迹,被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再创作为家喻户晓的包公戏《陈州放粮》,民间渲染加工成开封府尹、钦差大臣“包青天”奉命查赈,剧中涉及国舅们害民肥私、包公查案遭人陷害、各路百姓掩护包公、包公怒铡皇亲国戚、成功放粮赈灾等等,演绎了一个青天大老爷为民除害、不畏强权且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1 07:53
包公审石,审石头是假,收集物证是真。包公利用的是赃物附着物(油迹)与篮子的附着物(油迹)具有同一性的道理,很快破了案。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1 07:53
告诉我们凡事要变通,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