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02: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3:15
王柏义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
地勘单位是我国众多经济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改革涉及的重要方面和部门。近年来,我国地勘单位事业编制企业化管理模式不断深化,企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地勘单位规模化、多元化的经营策略尤为明显,特别是2006年1月20日《*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发布,极大地推动了地勘队伍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在大力发展地质勘查、矿业开发、工勘岩土施工、拓展多种经营的同时,必须加强管理和控制,谨慎对待各类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
一、地勘单位在企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及其来源
企业财务风险是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地勘单位财务风险是指在地勘单位的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地勘单位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等。导致这些风险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缺乏公司发展战略或因发展战略偏差导致的财务风险
地勘单位改企转制前,大都享有一定的*保护,业务有一定的地区与部门的划分,其行业垄断地位使其小富即安,缺乏风险意识。在市场经济意识缺乏的情况下,发展战略目标不适应或欠准确,表现在:业务组合不尽合理,市场定位不够明确,市场经营能力比较低;相对而言,不具备竞争力的业务占据了有限的财务资源,赢利模式较为单一等。因此在企业化进程中,其自身的弊端凸显,给企业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另外,即使有了发展战略目标,而面临目标市场的重大变化,却缺少应变修正能力,无法进行市场战略、产品战略、经营模式的有效调整,因而就有可能把企业推向财务风险的风口浪尖。
2.地勘单位经营业务的获利能力及其稳定性欠佳
我们知道,地勘单位多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地勘工作拨款首先用于确保离退休人员经费等其他经费支出,余下的部分作为地质项目财政资金实行效益核算,预算与实际的差额以“节余”反映。随着地勘单位企业化进程的加快,国拨地质勘查费的比重逐步缩小,相应的“节余”在“息税前盈余”中的比重也在降低。如果地勘单位没有建立起自身稳定的造血功能,无法持续向市场要“收益”,或者创造“收益”的能力不足,就会没有足够和持续的“息税前盈余”用来偿还利息费用,甚至于出现亏损;无法偿还借款本金及利息,出现由经营风险带来的财务风险。
3.财务结构不合理导致的财务风险
当前,地勘单位的筹资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利用留存收益、借入款项、商业信用、融资租赁等。同时《*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培育矿产资源勘查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勘查开采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表明发行股票和债券同样适用于地勘单位。在此情况下,目前地勘单位财务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
第一,筹资方式选择不当,不同的筹资方式有不同优点和不足,地勘单位对此若未予以充分考虑并加以合理选择,就会增加额外费用(如违约造成信用损失),直接或间接减少单位税前盈余,甚至亏损,形成财务风险。
第二,负债期限结构不当,地勘单位若将筹集的长期资金用于波动性资产,将短期资金用于永久性资产(包括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造成资金到期期限与使用期间不匹配,过于保守或偏于激进,都可能带来利息费用过高或负债本金偿还困难的问题。
4.市场信息的不对称
地勘单位的经营决策有赖于企业外部的各种市场信息。一般来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育程度越高,信息的透明度也就越高,但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市场信息透明度偏低,地勘单位又面临买方市场、同行业竞争、会计信息失真等诸多因素导致的市场信息不对称,这将增加企业财务风险的可能。同时,由于取得信息的成本过高,或者因为有些信息根本无法取得,使得地勘单位管理者在作出经营决策时对许多情况不甚了解,从而导致了对客户的信用评估误差,产生财务风险。
二、地勘单位在企业化进程中防范财务风险的基本对策
无论企业处于生存、发展、盈利的哪一个阶段,财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控制、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是确保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的前提条件。因此地勘单位在企业化进程中必须深入调查、分析和判断风险程度,采取各种措施,有效防范、控制、化解和规避由企业内、外部影响因素和主、客观因素造成的风险,减少风险损失,提高经营的有效性。
1.建立科学的企业化战略,同时在实施中注意纠正其偏差
随着企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应不断通过增强市场意识,培养市场能力,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特别是对掌握地勘项目的最大客户———*部门,更应加强和提高服务水平。针对*变化因素,地勘单位要加快经营模式转型,进行企业化的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抓住行业转型和升级的*机会,提高团队管理和项目管理的能力。针对地质市场中冲击较大的勘察市场,必须培养勘察技术和管理的输出能力。在财务监管方面,要重视并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合理节税,避免因经营过程不规范而导致的纳税风险。
2.树立风险意识,强化职能管理和监控
树立风险意识,强化职能管理和监控既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的有效手段。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风险责任制。企业主管领导对单位经营风险要负总责,注重风险管理,重点把握重大财务收支、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的决策与控制。
二是发挥财务科长的监控作用,防范财务风险。财务科长作为第一管理者的参谋和助手,财务管理是财务科长的重要职责,要严格履行职责,注重调查研究,参与重大经营决策,完善财务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三是发挥财务部门的监控作用。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完善资金管理,控制贷款和担保规模。可成立资金结算中心,集中开户,统一管理,规范结算纪律,增强防范风险意识。
3.强化地勘单位经营业务的获利能力及其稳定性,规避由经营风险产生的财务风险
由于国拨地勘项目费是国家预算安排的,具有硬约束的性质,地勘单位很难改变,而且由地勘项目费形成的节余也较为有限,因此,在地勘单位走向企业化的条件下,需要地勘单位本身具备额外的“造血功能”,以持续稳定地创造“收益”,保障债务本金及其利息的偿还。地勘单位额外的“造血功能”,是指地勘单位广泛意义上的经营业务所具备的获利能力。广义上的地勘单位经营业务,包括矿权经营,矿业开发,工勘施工,地质测绘、测试,地质技术服务,其他多种经营和对外投资,等等。地勘单位既要发扬自身优势,做好地质技术工作和其他专业技术服务,又要面向市场,实现地质成果商品化、专业技术服务市场化、多种经营和对外投资项目效益化,从而规避经营风险,赚取利润。如某地勘单位在矿权经营中,按照规定转让程序并经过数轮谈判,高价转让了一项矿业权,转让价超过评估价数倍,在扣除了按规定转增国家基金部分和上交主管部门价款后,形成了高额的收益。
4.强化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控制能力
首先,要培养财务人员发现、了解、识别管理活动中尚未显现的各种风险及其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风险识别能力。
其次,要培养财务人员运用专业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从数量上进行充分估计与衡量的风险检测能力。
再次,要培养财务人员正确处理常规风险活动和意外风险事项的风险应变能力。
最后,要培养财务人员综合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方法,细化落实风险决策措施的应用能力。
5.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收款制度
用集权控制重大风险和保障发展战略实施,分权保证各生产部门理财的积极性。做到现金流管理细化,坚持资金预算,从年报过渡到月报,并进行预测管理;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应收账款的管理责任落实到部门与相关业务人员,款项的回收与其绩效考核挂钩,同时对占用企业资金的拖欠款进行清结,保证其及时回收;预付账款严格审核,大额资金支付必须提请资金支付计划,对无计划,无合同,单证不全或不一致的坚决拒付;加强合同管理,控制业务执行中的风险等。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地质勘探单位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审视企业的财务风险,牢固树立财务风险管理的战略管理观,把握全局,做到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并足够重视潜在的财务风险,这样才能为企业减少风险与损失,取得企业快速稳妥的发展。那种认为“规范”会阻碍地勘单位的企业化进程的观念是错误的,实际上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既是依法理财的基本要求,更是防范财务风险、促进地勘单位的企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支持地勘单位的企业化进程是财务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如果只强调地勘单位的企业化进程,为眼前的利益,不讲原则,不顾法规约束,踩红线,闯红灯,即使地勘单位的企业化进程有了一定的发展,由于财务风险的迅速膨胀所引起的财务秩序混乱,必然会导致业务工作秩序的混乱,最终阻碍地勘单位的企业化进程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