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为什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05:0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51
周瑜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的原因: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为了除掉诸葛亮,他故意提出要诸葛亮三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并要求他当面立下军令状。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
《草船借箭》是三国赤壁之战里的著名桥段,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由于《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的胆识才智,受到后人的赞美,因而引申创作了许多成语趣闻,戏剧表演,推动着智慧的启迪与发展。
但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是孙权所为,发生的时间也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在赤壁之战后第五年的濡须之战。
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周瑜: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
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51
军令状
拼音:jūnlìngzhuàng
英文:Soldier
writ
原为戏曲和旧小说中所说接受军令后写的保证书,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军令状”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军令状”的起源和军队行军作战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指挥官的责任感,确保战斗的胜利.
现泛指接受某项重大任务后写的保证书,范围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军队.
立军令状,贵在自我加压,不留后路.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立军令状是有极大风险的,因为军中无戏言,立下军令状,白纸黑字,那是要兑现的.三国演义中写到:当年蜀国将领马谡为守街亭立下军令状,后街亭失守,蜀国丞相孔明(诸葛亮)不得不军法从事,这就是有名的历史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当然,敢立军令状,也是高度自信的表现.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我们一定要有这个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决心,有这种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精神,战争年代,将士们与阵地共存亡的精神是决定一场战役能否取胜的决定性因素.
2、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周瑜看来,诸葛亮自入圈套,到时候依军法惩治诸葛亮,他也有口难言.自己的计谋得逞,除掉心腹大患指日可待,周瑜怎么能不高兴呢?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52
想通过这种方式置诸葛亮于死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52
想通过此事 诸葛亮于死地,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是不可能做到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6:53
历史没有这件事。三国瞎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