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09: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20 13:46
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西方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图片很多,请自行搜索) 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自然因素外,更重要的文化理念导致的结果,是心性在建筑中的反映。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 西方建筑讲究“体积美”,在古希腊、古罗马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于数与几何图形有特别的认识,认为美的建筑就是有明确的几何形体、比例关系以及数量关系构成的。所以他们就借助石块的组合和几何形来塑造心目中的形式美。 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就在他的著名《建筑十书》中提出了“适用、坚固、美观”这一经典性的建筑三要素观点。17世纪初建筑师亨利•伍登提出优秀建筑物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坚固、实用和欢愉”。西方人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则,因而当中国古老的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毁坏或“烟消云散”的时候,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着,演绎着自己的文化。 需要说明的是,西方的普通民房也存在木构土坯房、草房,而且比石材建筑出现更早。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学者认识到民居等人类居住建筑同样属于文明史的一部分。于是对建筑的诠释出现了两大类:作为“伟大艺术”的主流建筑(architectura maggiore意大利语)和无名氏建筑(architectura minore意大利语)。回首西方的建筑史,这两部分从来都是并存的。从古埃及一直到新古典主义时期,涵盖了陵墓、教堂、神庙和宫殿等反映君权、神权的尊贵建筑即便在西方文明史中也只是少量的,更大量存在的人类居住场所是民间的、原生的,都属于“无名氏建筑”这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