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为什么能成为历朝代之都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2:54
我来回答
共8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3:01
浅谈西安作为历代都城的原因
封建王朝的都城市封建王朝的*经济文化的中心,又被称作“京师”。《释名》说:“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春秋-公羊传》里对“京师”有着这样的解释“京师者,天子之居也。京者,大也。师者,众也。”在我国,有“六大古都”。在这“六大古都”中,西安是西周,秦,西汉,新,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朝代的都城,历时一千余年,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一个城市。西安为什么会成为那么多王朝的都城呢?我们看一下其中的原因。
首先,我们从它的地理形势看,西安位于八百里关中平原的中部,它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其所在的关中平原,位于我国地理的中心,交通便利。气候温和,终年多雨,土地肥沃。大禹曾经把天下的土壤分为九等,称雍州的土壤为上上等。关中的东面有函谷关,西面是散关,北面是萧关,南面有武关,这四关都是天险。留侯张良在劝汉高祖定都关中时,把这里称作是天下的咽喉,由此可见,它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特别是函谷关,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我们知道,在我们和敌人搏斗的过程中,要迅速致敌人于死地,必须扼住他的喉咙。对于封建王朝而言,这样的咽喉要地,肯定是作为城首选。另外,他还说,“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其中就是对关中地形的分析。汉高祖采纳了他的措施,最终取消了定都洛阳的决定。在中国的六大古都中,从地理形式来看,西安无疑是最佳选择。周朝兴起于关中西部,最终向东发展,灭掉了商朝。这和关中的地理形式是分不开的啊。 秦朝和以后的汉朝甚至是隋唐都是走着同样的道路。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条规律,西边的割据政权往往会消灭掉东方的割据政权,完成国家的统一,例如秦灭六国,北周和隋朝的统一。另外北方的政权往往会消灭南方的政权,完成国家的统一,这样的例子就不胜枚举了。这说明,都城地理位置的选择对一个朝代的重要性。而西安在六个古都中,是著名的形盛之地。西汉和唐朝定都于长安,所以两个王朝在军事上处于绝对的优势,特别是在对付少数民族的入侵上,是相当成功的。北宋把都城建在了四战之地的大梁,结果军事力量薄弱,在和周遍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处于绝对的下风。甚至北宋和南宋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所消灭。宋太祖在建立宋朝后,就觉得大梁处于交通要道上,无险可守,便欲迁都长安。可是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他弟弟也就是后来宋太宗的强烈反对,最终做罢。明朝初立之时,明太祖也有迁都关中的想法。甚至在清末,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上书中,也建议清朝西迁,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入侵。国民*对这里也非常的重视,于1932年把西安改为行政院直辖市。这种想法甚至感染了新中国的创立者。由此可见,关中这块地方的重要。在六大古都中,南京一向是被认为是割据王朝的都城,而大粱则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一旦少数民族政权进入长城以内,大粱几乎是可以不攻而下。在公元11世纪初,北宋和辽的战争中和公元12世纪和金的战争中,由于当时辽和金已经拥有了幽云十六州,所以他们便不费吹灰之力便兵临大粱城下。北平是伟大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都城,北面有燕山,东面是山海关,西边是太行山,也算是一个形盛之地。可是和西安比起来,还是稍逊一踌.在对付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时,北平太过于暴露.一旦长城防线被突破,北平便暴露于敌人的威胁之下.明朝中期的土木堡之变中,蒙古军从大同突破长城防线,虏走了明英宗,并且直捣北京城,京师震动.同样在明朝后期,努尔哈赤率领金军,突破居庸关,兵临北京.同样也是在明末,吴三桂带领清军入关,北京没有几天就沦陷了.同样北京在抵抗来自于海上的威胁,也存在着很大的威胁.一旦北京的门户天津沦陷,北京便暴露在敌人的炮口之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就是先从海上占领天津,进而占领北京的.而西安在抵抗来自于东部的威胁时,则有两重天险,一是虎牢关,二是函谷关或潼关,这和北京相比,优势明显.而在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威胁也主要来自于北方,这样它的战略优势也就自然显示出来了.汉唐王朝也就是坐镇关中,打败匈奴和突厥人的入侵的.综上所述,在地形的险要方面,在六大古都中首居一指.但是险要的地形,对于全国其它地方的控制也是不利的,因为险要也就意味着交通的不便.然而西安虽然虽险,但是交通相对于其它地方来说,也是比较便利,它的东面便是我国的粮仓-华北平原.但是毕竟对于其它地方的控制的不便,也是很明显的.因此,西周在建都丰镐的同时,也在洛阳修建了东都,以防止”殷顽民”的反抗.这实际上就是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隋唐两朝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以长安为京师,同时又把洛阳作为陪都,以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的两都制.这种做法毫无疑问加强了对东部地区的控制.并且为以后的北宋,辽,金等朝代所采用.
另外,从经济上看,西安所处的关中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地.其南边是四川盆地,被称为”天府之国”.早在战国末年和秦汉时期,关中地区一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而其周围的陇右和河套地区的经济在当时也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史记-货殖列传》上说:“夫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然量其富,十居其六焉”。特别是战国末期郑国渠的开凿,更是为关中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发展。《史记》里说,郑国渠的开凿,使得秦国日益富强,“卒并天下”。而更为重要的是到了西汉中期的时候,汉武帝又开凿了灵积渠,白渠等水利设施,使得关中的经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另外关中的经济之所以得到发展,除了有大规模的水利设施以外,还应该得益它肥沃的土地。当时长安附近的丰镐扈杜(扈就是今天的户县,而丰在今户县和长安交界处,镐和杜在长安),一亩地价值百金。不仅是因为这些地方位于京城附近,更重要的是其土地肥沃,实在是适于发展农业的好地方。当时关中的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水旱之忧。再加上当时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关中的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司马迁曾经列举出全国几大经济中心,关中位居首位。当时的首都长安是全国的商业中心,汇集了来自于全国各地的货物,“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商贾云集,异常繁华。当时长安人口50万,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城市。西汉末年,经过了绿林和赤眉的战乱,关中的经济遭到了破坏。但是在东汉时期,它仍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商业中心。东汉末年,中原和关中战乱频仍,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经历了郭汜和李掘的混战后,“长安城空四十六日,关中无复人迹”。到了隋唐时代,关中再次成为统一中国的都城。虽然关中仍旧称为沃野,但是由于其人口稠密,“所出不足以给京师”。所以当时的统治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开凿了大运河,把南方的粮食运往京城。而且关中还时不时地出现水旱灾。在这个时候,隋唐的皇帝往往会前往东都洛阳“就食”,古人将这样的皇帝称为“逐粮天子”,著名的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就是这一类型的皇帝,其中唐高宗竟然死在了洛阳。唐玄宗竟然七次临幸洛阳。特别是唐朝中期后,经过了安史之乱的打击,关中的经济更加落后。所以在唐朝以后,就再也没有朝代把西安作为都城了。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中心也向东转移。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西安的都城地位的确定和它所在的关中平原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关。
另外,这也和当时中原政权所面临的少数民族的威胁有关。汉朝最大的威胁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于西北方面的匈奴,唐朝最大的威胁前期是突厥,中后期则是吐蕃,突厥也是在唐朝的西北,而吐蕃则是在西南。把都城放在关中,也是出于加强国防力量的需要。在汉朝初年的时候,北方的匈奴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在国内当时关东则大部分被诸侯王所占据,如果他把都城放在洛阳,一则不能有效地防范匈奴,二来诸侯作乱,洛阳周围必然为战场,都城有累卵之危。汉朝初年的七国之乱,主战场就在河南东部一带,距离洛阳很近。在隋朝和唐朝初年,国家的主要威胁是位于西北的突厥.在唐朝中后期则是位于西边的吐蕃.他们当时对中原政权的威胁很大.把京城放在这里,可以加强对这些少数民族政权的防范。另外隋唐两朝的统治者起自关陇贵族,奉行的是“关中本位主义”*。而且当时在土地和征兵方面又实行的是“均田制”及相结合的“府兵制”,而从西魏以来,全国大部分的军府都在关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重心”。这也就决定了两朝的统治者不可能把都城放在其它地方。隋朝灭亡的原因也在于隋炀帝背离了“关中本位主义”的路线,并且最终为唐朝所代替。
综上所述,我觉得西安之所以能够作为历代帝王都城的首选,主要得益于它的地理形式.秦朝,西汉和隋唐等朝代之所以武力强大,是和它们的都城的地理形势有着重大的关系.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847118.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4:19
1、古人信风水,长安是龙脉所在。2古时长安这个地方太好了,地处关中,土地那时候是相当的肥沃,一但有农民起义,退入蜀中,也是肥沃的土地,且天险易守。
以下为张良劝刘邦定都长安的原因:一是看准了制衡天下的地理形胜优势。大而言之,我国地理形貌总体上是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对于东南方向形成居高临下的优势显而易见。小而言之,如张良所说,关中之地,前后左右均有险可守,“金城千里”;腹地广阔肥饶,“天府之国”;水系发达,黄河、渭水是天然的运输通道,“漕挽天下”。据有关中,进可以东制诸侯,退可以自保有余。洛阳虽然四周有险可守,但腹地不够开阔,土地也相对贫瘠,乃四战之地,非用武之国。有意思的是,宋代之前,中国历史上比较强盛有作为的朝代,均是以长安为都。后来元明清之所以把定都地改在北京,乃是因为北方少数民族的崛起而不得不然,其实仍遵循着择地势之便、制衡天下的规律。
二是看准了经济文化方面的优势。经济优势在哪?如张良所说,土地肥沃,地域宽广,“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战马、粱食、资用、输运,样样不缺。加上秦国自秦孝公用商鞅变法时起,即奖励军功和耕织,经营既久,民习战耕(至到唐代,杜甫《兵车行》上还说“且复秦兵耐苦战”)。文化方面的优势在哪?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在历代积淀的基础上,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制定了很多有重大意义的法令,这一切汉王朝都非常需要。与其另起炉灶,何如因势利导?而继承、丰富、完善、践行封建制度的这一套东西,最便利的地方莫如关中。
三是看准了秦国长期兼并而在东方诸候那里造成的心理威慑优势。秦自孝公之后日益强大,所向无敌,到了秦始皇更至鼎盛,远交近攻,蚕食鲸吞,逐个歼灭六国。在秦国攻略的过程中,山东诸国畏秦如虎。秦国积威所在,诸侯莫敢侧目。如今西汉定都关中,正好可以利用这一心理威慑作用震抚四方。
四是看准了安定天下大局的*优势。刘邦与项羽虽说争斗了几年,但从根本上说,刘氏天下得自秦朝。秦灭楚“不义”造成楚地反抗最烈的历史事实,刘邦、张良都清楚不过,他们不会忘了前车之鉴。而灭秦过程中,项羽坑降卒、焚咸阳,其不义尤甚,以秦地人民的悍勇,不会没有仇恨,一旦他日事发,可能不堪收拾。所以,还不如干脆早为准备,坐镇关中,与民休息,自是长治久安之计。况且,刘邦入关时秋毫无犯,又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形象树立得已然不错,趁热打铁,何乐而不为?
五是汲取了东周王室暗弱不振的历史教训。周朝自平王迁都至于洛阳后即告式微,进而天子气象尽失,诸侯坐大,朝贡不举,甚至于还经常有人觊觎九鼎,王室成了受气筒而又无可奈何。这一情况虽说不全是因为建都洛阳的缘故,但张、刘想必心中有数:周王室如非衰弱,何必东迁?稍加推衍便知,汉要强盛,必须弃洛阳而就关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5:53
八百里秦川,土地富庶,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在农业经济时代,这是经济优势,当然是首选建都之地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地理优势,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 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记得当年秦国积弱,魏国强大的时期,吴起那么猛的人,也没能攻过函谷关;而秦国强大,魏国积弱的时候,仅仅几个月时间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坏就灭了魏,这地理优势就太明显了。
在长安建都的朝代共有13个:西周、秦、西汉、新(王莽)、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7:45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开始在渭河以南、秦兴乐宫的基础上重修宫殿,命名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命萧何建造了未央宫,同一年由栎阳城迁都至此,因地*安乡,故命名为长安城。汉惠帝元年(前194年)起修筑城墙。惠帝三年春(前192年),修筑达到*,先后征发了14万人筑墙,到五年秋(前190年)建成。汉武帝继位后,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兴建北宫、桂宫和明光宫,在城南开太学,在城西扩充了秦朝的上林苑,开凿昆明池,建建章宫等。至此,经过近一百年的兴建,汉长安城的规模始告齐备。
在西汉的200余年历史里,长安一直是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繁盛一时。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时,城中有8.8万户,24.6万人,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
因为它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气息浓厚才会成为国家的中心城市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9:53
楼主如果找一幅地图看的话,可以发现该地的地理优势很充足。自丝绸之路开通以来,长安就一直担当着外商的投资与居住地。而与此同时,该地的天险亦是不错,对于抵抗外来民族的侵略也是十分有效。不过个人认为值得注意的应该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地方真正被当作全国核心的时候好像没有太长。印象中长安是西都,洛阳是东都,而皇帝大多是住在洛阳的(因为运河从那边过)。当然啦,这只是在下一家之言,并不足以完全取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22:17
长安的地理位置,由于历史原因有过迁徙,但大致都位于现在中国陕西省的西安和咸阳附近的渭河平原(关中平原)腹地。在中国历史漫长的岁月里,先后共有十七个朝代及政权建都于长安,总计建都时间超过1200年。
长安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西周(前1111年—前770年)
秦朝(前221—前206年)
西汉(前206年—9年)
新朝(9年—23年)
东汉(190年—195年)
西晋(313年—316年)
前赵(318年—329年)
前秦(351年—385年)
后秦(386年—417年)
西魏(534年—557年)
北周(557年—581年)
隋朝(581年—618年)
唐朝(618年—907年)
武周(690年—705年)
大顺(李自成)(1644年—1645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0:59
曾建都长安的汉朝和唐朝.大约建于公元前12世纪,距今已有3100多年未间断的城市发展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21个王朝和政权在这里建都,是13朝古都(一说17朝),是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3:57
风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