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心理的危害(要多方面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07:48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8:16
1.学生盲目从众的行为,容易造成他们沾染不良嗜好,抵制不住不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生活情趣低级、庸俗,不利于自身成长。
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从众心理具有两面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等。因此,我们应该避免盲目从众 ,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从众心理”的分析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有的人对“从众”持否定态度。其实它具有有两重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陈规;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会等。
不仅如此,在客现存在的公理与事实面前,有时我们也不得不“从众”。如“母鸡会下蛋,公鸡不会下蛋”——这个众人承认的常识,谁能不从呢?在日常交往中,点头意味着肯定,摇头意味着否定,而这种肯定与否定的表示法在印度某地恰恰相反。当你到该地时,若不“入乡随俗”,往往寸步难行。因此,对“从众”这一社会心理和行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认为“从众”就是无主见,“墙上一棵草,风吹一边倒”。
自然,生活中,我们要扬“从众”的积极面,避“从众”的消极面,努力培养和提高自己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遇事和看待问题,既要慎重考虑多数人的意见和做法,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从而使判断能够正确,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行动。凡事或都“从众”或都“反从众”都是要不得的。
3.影响从众的因素
有的人容易从众,有的人不容易从众;有的情境中容易产生
从众现象,有的情境中则不容易发生从众现象。那么,从众行为
究竟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对此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群体因素
1.群体的规模。如果只有两个人反对你,你很可能会坚持
自己的意见;而如果有100人反对你,你多半会惊慌失措,内心
不安,最终从众了事。一般来说,群体规模越大,持有一致意见
或采取一致行为的人数越多,则个体所感到的心理压力就越大,
也就越容易从众。 、
2.群体的一致性。如果群体中只有一个人持不同意见,则
他要承受巨大的压力。而如果群体中另外还有一个人持反对意
见,则使前者所面临的从众压力大大缓解,从而明显降低从众的
程度。阿希在进一步的实验中,让一位假被试作出不同于其他多
数人的反应,结果被试的从众行为减少了3/4,因为被试有了一
个“合作者”,从中得到了巨大的支持力量。即使这个假被试并
没有发表与被试相同的意见,但只要他与群体的意见相异,就会
增强被试的信心,削弱从众心理。总之,增设一致性程度越多,
个体越倾向于从众。
3.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之间的依
恋性及对群体规范和标准的从众倾向也越强,个体会为了群体的
利益而与群体意见保持一致。有人曾经特意设计了一个阿希式的
实验,但是以小组式的方式,使五个实验小组相互竞赛。在线段
对比实验中,出错最少的小组,其成员将得到两张戏票。结果表
明,个体在有共同目标的群体中更容易从众,因为不如此就可能
达不到目标。
4.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个体在群体中地位越高,越有权
威性,就越不容易屈服于群体的压力。一般来说,地位高的成员
经验丰富、资力较深、能力较强、信息较多,能够赢得低地位者
的信赖,他们的看法和意见能对群体产生较大影响,并使低地位
者屈从,而地位低的成员则不可能影响他们。老师在学生面前,
军官在士兵面前,领导在下属面前都会较少从众,因为他们知道
自己在群体中是地位高的人,一般不会感到有从众压力。
(二)个体因素
1.知识经验。个体对刺激对象越了解,掌握的信息越多,
就越不容易从众,反之则越容易从众。如果一名医生和一群教师
讨论教育问题,他往往不会反对教师们的意见,因为他对此问题
不甚了解;而如果是讨论营养问题,他往往会反对教师们的一致
意见,因为他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多的个体拥
有更强的自信心,他倾向于把自己看成是群体中的专家而不愿
从众。
2.个性特征。个人的智力、自信心、自尊心、社会赞誉需
要等个性心理特征,与从众行为密切相关。智力高的人,掌握的
信息比较多,思维灵活,自信心较强,不容易发生从众行为,而
智力低的人则容易从众。有较高社会赞誉需要的人,特别重视别
人的评价,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誉,较易从众。性格软弱,暗示性
强的人也容易表现出从众倾向。
3.性别差异。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从众,
许多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但进一步的研究则指出,过去的实验
之所以得出女子更容易从众的结论,是因为实验材料大多为男子
所熟悉而为女子所陌生,诸如*、球赛等。如果选用有利于女
性的实验材料,如烹调、服装等,则男性和女性都表现出较高的
从众倾向,比例差别很小。
及原则问题的,人们较容易从众;而如果是涉及伦理、道德、政
治等原则问题的,人们不太容易丧失立场。对此彼德罗夫斯基曾
经进行了一个实验。实验以一些四年级、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
为被试,先让他们填写一张问卷,上面有几条关于道德问题的判
断,被试可以根据公认的准则作出回答。一段时间之后,再把包
括这些问题在内的但问题数量更多的问卷发给被试,在他们回答
之前予以暗示,指出其他人都赞成错误判断。结果发现,只有极
少数人接受暗示,而绝大多数人都不改变原来的意见。可见,在
伦理道德等原则问题上,被试往往能坚持自己的判断。
(四)文化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成员从众的程度存在差
异。米尔格莱姆(S.MilGAM)(1961)对法国和挪威的大学生进
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挪威人比法国人更趋于从众。他认为部分原
因可能是法国文化鼓励独立和个性,而挪威文化则鼓励忠诚于集
体,重视社会责任。后来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文化和社
会背景下,人们所表现出的从众行为是有差异的,说明文化差异
对从众现象确实存在影响。
参考资料:http://www.amhl.net/dv7/printpage.asp?BoardID=5&ID=3917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8:17
青年盲目从众的行为,容易造成他们沾染不良嗜好,抵制不住不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生活情趣低级、庸俗,不利于自身成长。
从众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行为的心理现象。从众心理具有两面性:消极的一面是抑制个性发展,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等。因此,我们应该避免盲目从众 ,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8:17
恐怖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