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传》”余谪居于黄……而岂山中之人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09:0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5:50
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题解】
苏轼作凤翔签判时曾与陈慥交游。其时陈慥任侠好酒,豪气满怀。十九年后苏轼贬官黄州团练副使,途中相遇陈慥却变成了隐士。苏轼感于人世变迁而为他作传,谓其弃富贵而隐居于深山幽谷为“有自得”。文章刻画人物笔墨精约而生动传神。寥寥数笔便把方山子青年时的豪气与隐者之风描绘得栩栩如生。所以李刚己说:“此篇跌宕有奇气。”
风翔知府陈希亮之子陈慥(字季常),号方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