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的《信与问》读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5 23: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12 10:19
《信与问》读后感
铁生是一位纯粹的作家。这里所谓“纯粹”,却不是说他像朱自清和余光中那样擅长写作“美文”、营造浓浓的诗情画意,或像钱锺书那样擅长役使文字,在遣词造句上呼风唤雨的作家。朱自清和余光中的作品属于感觉和感情的文学,钱锺书的作品属于头脑的文学,残雪和史铁生的作品属于灵魂的文学。如残雪史铁生这种直接为灵魂写作的作家,在我看来就是纯粹的作家。
奇妙的是,史铁生的语言仍然是第一流的语言,自信,纯净,灵动,曲尽其妙,富有穿透力,且一任天然,毫不做作。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与语言的关系,好比绘画与色彩的关系。从来没有一位画家仅凭制造色彩效果便成就了他的绘画艺术。莫奈、梵高等印象派一系画家都是用色高手,但他们真正想画的却是光,是太阳,惟其在追逐光的过程中,造就了绘画色彩的无比辉煌。文学语言的背后是思想,是人格,是灵魂。史铁生说:“语言的重要并不仅在于能够说明什么,更在于可以寻找什么,描画理想,触摸虚幻,步入可能。甚至,世界的无限性即系于语言的无限可能。”仅仅把眼光投注于语言本身,语言的表现力不可能获得开拓性的发展。当我们把语言这本该只是手段的东西误以为文学的目的时,语言背后的灵魂便很可能被忽视乃至无视,而文学,便可能沦为纯粹的语言游戏。
史铁生擅长发问,更擅长思考。关于生死问题、生命意义问题,大概每个人都曾经有过,因为人生无非就是佛陀总结的生、老、病、死,苦难乃是常态。谁的生活中没有些小灾小难的?只是这类终极问题在现实中乃是无解之谜,让人活得“很累”,因而一旦问题在意识中浮现,我们几乎本能地很快把它们轻轻放过。放过问题,就是逃避自我。史铁生却绝不轻言放弃。他其实也无法放弃,因为苦难乃是他的宿命,残疾写定了他的生存密码。对于这个认真的人,残疾甚至也使他没有办法借助于帕斯卡尔所说的“消遣”来逃避问题。他被困在问题之中了。他只有思考到底,并尝试借着思考来突围脱困。
史铁生在作品中展示的思维方式,具有一个显著特点,他往往在一个高于常人的位置上观察问题,站得高,看得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因而史铁生之思,深度之外还有广度,尽精微之余还能致广大。因而他的思路总是内在于一个宏观的角度和广阔的视野。我想不妨称之为“宇宙角度”或“宇宙视野”。
凡大作家都必须有所言说,有所表达,有所奉献,言说表达奉献的是价值,人类据以生存的价值。这是衡量一位作家之艺术成就的尺度。而这价值的核心,穷到究竟,我想无非就是两个:自由和爱。当代中国最杰出的两位小说家,即残雪和史铁生,分别贡献了自由和爱。这两种价值都是普世的价值,他们两人,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更为明显。但倘要追溯他们在中国20世纪文学的源头,我想这个源头大概应当算作鲁迅。从鲁迅到史铁生,犹如从摩西到耶稣,爱,终于以其正面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尽管姗姗来迟,然而光明正大,并且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