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04: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36
茅坦山湖村,由十个自然村组成,位于贵池东部的墩上*事处境内,北临长江,东倚青铜河,隔河与青阳县相望。老屋唐、新屋唐、阳春王、项家四个自然村结成一个傩戏会,共用一堂(共十九尊)面具。每年正月十四和十五两日为四村活动日期,山湖村唐、王、项三姓的踩马有“踩地马”和“高跷马”两种形式,分别用在仪式的不同场合。骑马逐疫,汉代宫廷大傩便已有记载。贵池山湖村的竹马驱傩,是它的演化。明嘉靖《池州府志》已记载贵池四乡逐疫时踩竹马。竹马有地马和高跷马两种,多扮成勇武之士,作征战状,如花关索、鲍三娘、鲍礼、鲍义,或者关羽和貂蝉。也有扮五猖者。山湖村唐、王二姓的傩事活动以踩马为主,并把踩高跷马扮花关索、鲍三娘看作与祈子民俗相结合,凡生儿育女者,向竹马献红蛋,谓之“献马杯”,希望求子的人则向花关索、鲍三娘乞求红蛋,谓之“接马杯”。山湖村的“踩地马”由四名十二岁至十四岁的男孩担任(所以每两年便要更换演员),用于请神和“出圣”(指在请神仪式后抬面具游村)。请神在神堂举行,将面具之神一一传递陈列于龙床时,四少年童子皆身着战袍,扎竹马,排一字形横队面向神案站立。然后由执事长者替他们戴上面具,开始踩马,称踩“启圣马”。启圣马后,便是“出圣”,以旗锣鼓伞为先导,后面是吹奏乐、彩旗、面具箱、狮子箱和童子四人的地马队。童子穿武将服,腰间扎竹马。竹马用竹篾编成椭圆形的无底筐为马身,再扎马头捆扎于筐的一侧,根据马的颜色糊以色纸(今改用绒布)。如关索骑红马,鲍三娘骑白马,还有黄马、黑马。踩地马有“发令”(舞令旗)、“溜马”、“交战”等动作,尽展古代战将风采。
“出圣”至各村踩地马,队伍最后来到社树下向社树礼拜后,四童子开始踩地马,亦称“启圣马”,踩完地马后,队伍返回本村,在神堂前踩“落圣马”。
晚上,开始在露天空场上踩“高跷马”,由四名青年承应,各踩在两根杉木制成的木跷上表演。踩马前须淋浴净身,四人穿好彩衣裤后,要同时在神(面具)前三拜九叩,献香酹酒。
锣鼓、唢呐奏鸣,执事人捧战袍递给四踩马人,在跷上自己穿衣戴盔。然后执事人自神堂再捧一木盘上场,盘中依序放着四枚面具,至踩马人前双手举过头顶,踩马人接过面具,上下拉动马头,使马铃频频作响,以示感谢。高跷马的动作套路与地马相似,作征战之势,四匹马先舞令旗,意为发兵。后为对阵,由头马使用长柄大刀与二、三、四马分别交战。戴白脸面具的女将使用双剑与戴红脸面具的头马交战多个回合,最后竟然红带飘舞,“握手言欢”,真是:“鲍三娘”艳惊四座,“花关索”风流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