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04:52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04:08
水在4℃时密度最大,是1.0g/cm³=1.0×10³kg.m³。
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在0~3.984℃时,水热缩冷涨,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水的密度是1g/cm³,10³kg/m³(t=4℃)。
水温降到0℃时,水结成冰,水结冰时几乎全部分子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巨大的缔合分子,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布是每一个氧原子有四个氢原子为近邻两个氢键这种排布导致成是种敞开结构。
水的相关性质
沸点:99.975℃(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时,也就是101.325kPa)。
凝固点:0℃
三相点:0.01℃
比热容:4.186kJ/(kg·℃) 0.1MPa 15℃蒸发潜热:2257.2kJ/(kg) 0.1MPa 100℃
对一般气体,如果密度不大,温度离液化点又较远,则其体积随压力的变化接近理想气体;对于髙密度的气体,还应适当修正上述状态方程。
人体的密度仅有1.02 g/cm³,只比水的密度多出一些。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在路上看到的油渍,都会浮在水面上。海水的密度大于水,所以人体在海水中比较容易浮起来。(死海海水密度达到1.3g/cm³,大于人体密度,所以人可以在死海中漂浮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04:08
水在4℃ 时密度最大,因为在4℃ 时,同等质量水的体积最小,这也被称为水的反常膨胀现象,因为液态的水在凝固成冰的时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分子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每个分子都被四个分子所包围,形成一个结晶四面体.这种排列方式是比较松散的,使得冰晶体中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于液态水中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液态水中,分子的排列比较混乱,不像冰中的分子那样,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分子在液态中的运动虽然比在冰中更自由,但分子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在冰中更小,所以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 用X射线研究液态水的结构时,发现液态水中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非常微小的冰的晶体.根据推算,在接近0℃ 的水里,约包含着0.6%的这种微晶体.当温度逐渐升高时,这种微晶体逐渐地被破坏,由于这种微晶体具有较小的密度,所以微晶体的被破坏就会引起密度的增加.因此,在水中有两种使密度改变的效应:①使密度变小的效应.当温度升高的时候,水分子的热运动更剧烈了,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了,因而引起密度的减小.②使密度变大的效应.当温度升高时,水中的微晶体逐渐地被破坏,引起密度的增大.在4C以上,水的温度升高时,第十种效应占优势,水的密度减小,体积增大.在4℃以下,水的温度升高时,第二种效应占优势,水的密度增大,体积减小.因此,水在4℃的时候,密度最大,这就是水的:密度反常变化的原因.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04:09
在4℃时,水的密度为什么最大?这里介绍一种比较常见的解释. 我们知道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这是因为液态的水在凝固成冰的时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分子按一定的规则排列,每个分子都被四个分子所包围,形成一个结晶四面体.这种排列方式是比较松散的,使得冰晶体中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大于液态水中的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在液态水中,分子的排列比较混乱,不像冰中的分子那样,按一定的规律排列.分子在液态中的运动虽然比在冰中更自由,但分子与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比在冰中更小,所以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 用X射线研究液态水的结构时,发现液态水中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非常微小的冰的晶体.根据推算,在接近0它的水里,约包含着0.6%的这种微晶体.当温度逐渐升高时,这种微晶体逐渐地被破坏,由于这种微晶体具有较小的密度,所以微晶体的被破坏就会引起密度的增加.因此,在水中有两种使密度改变的效应:①使密度变小的效应.当温度升高的时候,水分子的热运动更剧烈了,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了i因而引起密度的减小.②使密度变大的效应.当温度升高时,水中的微晶体逐渐地被破坏,引起密度的增大.在4C以上,水的温度升高时,第十种效应占优势,水的密度减小,体积增大.在4℃以下,水的温度升高时,第二种效应占优势,水的密度增大,体积减小.因此,水在4℃的时候,密度最大,这就是水的:密度反常变化的原因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04:09
实验测定水的密度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8 04:10
冰熔化成水,体积变小,但以4摄氏度的密度最大。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冰熔化成水时,冰的空旷的氢键体系瓦解,变成堆积密度较大的水,另一方面,热膨胀又使水的密度下降,两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在4摄氏度具有最大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