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05:4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9-01 09:12
1、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说话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2、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为君主做事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3、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如果多年不改变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4、 梦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译文:梦懿子问怎样才是孝。孔子说:“不要顶撞父母,不要违抗父母的意愿。
5、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父母为子女的疾病担忧,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论语》中的“孝”
孔子认为儿女的孝不应仅限于供养父母,让父母有吃有穿,而是应该对父母抱有一种纯乎天然的敬爱之情。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父母给予我们的不仅是吃穿用度,而是发自内心的慈爱。以敬爱报慈爱,是非常合理的。
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之一,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就已有“孝”字。在“百善孝为先”这样的传统价值观浸润下的中国人,对“孝”推崇备至。
《论语》对中国人“孝道观”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论语》*有约二十条与“孝”有关的论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9-01 10:30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年轻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在外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说话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者。做到这些之后,还有余力,就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要尽心尽力,为君主做事要奉献自身,与朋友交往要诚实守信。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如果多年不改变父亲的教诲,就可以说是尽孝了。
【原文】梦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译文】梦懿子问怎样才是孝。孔子说:“不要顶撞父母,不要违抗父母的意愿。”
【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父母为子女的疾病担忧,子女少生病也算是孝了。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如今说的孝,只是能够养活父母。说到狗、马,也都能饲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尊敬,和养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老;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总是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最难。遇到事情时,子女为父母效劳;有好吃的,让父母享用,仅仅这样就算是孝顺了吗?
【原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伺候父母,对他们的过错要稍加规劝,如果自己的规劝没有被听从,仍要尊敬他们,不加违抗,担忧他们但不怨恨他们。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去远方求学或工作,如果必需要去,一定要告诉父母去的具体地方。
【原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以他们的高寿,自己长大了而高兴,一方面因为他们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顾而忧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9-01 12:05
【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热心网友 时间:2022-09-01 13:56
1、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