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宜兴外贸出口状况的分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03:33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58
1.宜兴市是一座拥有2100余年城建史和7000多年制陶史的名城,素有中国“环保之乡”、“著名陶都”、“教授之乡”的美誉。宜兴位于太湖西岸,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长三角腹地、沪宁杭三角几何中心,是江苏省确定重点发展的*I类新兴中心城市。全市总面积2038.7平方公里,人口105.73万,下辖21个镇和1个国家级环保科技工业园。近年来,宜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3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3万元,财政总收入43亿元。综合实力、基本竞争力分列全国百强县(市)第22位和第9位。宜兴市创模3年,将工作重点放在建材、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上,形成了鲜明的宜兴创模工作特色。
宜兴已有5000多年历史。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周元王四年(前472)属越。周显五三十六年(前333)属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荆邑司会稽郡,次年改荆邑为阳羡县。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10),置义兴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废义兴郡,改称义兴县,属常州。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改为宜兴县。清雍正四年(1726),分为宜兴、荆溪二县。*元年荆溪撤消,并入宜兴县。1949年6月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属镇江专区。1983年3月起,属无锡市。1988年1月,撤销宜兴县,建立宜兴市。
2003年,宜兴有21个镇、1个环保科技工业园,95个居委会,430个行政村;总面积203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1万公顷,山林4万公顷,总人口1062363人。
文化教育
煮酒论英雄,才子赢天下。英雄辈出的阳羡山水不仅赋予了宜兴人忠爱的精神,更给了这里的人们聪慧的灵气。
“父子兄妹皆教授”,“一门七博士”,耕读传家,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从古到今,宜兴走出了4位状元,10位宰相,385名进士,21位两院院士,60多位大学校长,8000余位教授副教授,“教授之乡”名扬天下。
新中国第一次科技大会*台上就座的10人中,就有4位宜兴人。中国高教部*、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和台湾教育部次长、台湾大学校长虞兆中,出生于小镇的同一条街……这些神奇的巧合,令世人对这片土地惊叹不已。
宜兴人聪慧的灵气,更源于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的勇气。在绘画、科学、社会等众多领域,无不闪耀着宜兴人高举创新大旗的身影,成为领袖人物和开创者,为中国的进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旅游资源
别有洞天的陶都宜兴,物产丰富,风光迷人,是陶文化、茶文化、竹文化、洞穴文化兼具的独特旅游胜地。
宜兴地*江三角洲太湖流域,隶属无锡市,距太湖西64公里,与浙江、安徽两省接壤,是江苏省最南边的一个县级市;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产大米、毛竹、茶叶、溪蟹和太湖鱼虾,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古称荆溪,渊远流长,文物古迹众多,境内山多水多,山水相依,景色秀丽。
宜兴紫砂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成为独步世界的艺术品。
2006年*公布了首批非物质遗产名录,雄踞传统手工技艺首位的,就是宜兴紫砂。古往今来的工艺大师和民间艺人薪火相传,见证着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和永恒的魅力。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给了宜兴一把紫砂壶,并没有忘记在里面放一片茶叶。
宜兴是江苏省最大的茶叶产区,地处*带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生长着被茶圣陆羽称为“芳香冠世产,可以上供朝廷”的阳羡茶。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紫笋茶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三国时代以“国山舜茶”称雄江南,唐朝以“阳羡唐贡茶”名扬天下。
在宜兴山区,茶园依山就坡,一望无际,人称“茶的绿洲”。
在紫砂壶的天地乾坤里,清雅的茶香,滋润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脉。
太华山区,是江苏最大的毛竹基地。全市竹林面积达18万亩。翠竹连岗接坡,挺拔茂密,层峦叠翠。山风过处,竹影婆娑,绿浪起伏,有“竹海”美称。
宜兴雅称“洞天世界”,80多个石灰岩溶洞千姿百态,遍布全市。尤以“江南第一古迹”暨“海内奇观”善卷洞与张公洞及绚丽多彩气势宏伟的灵谷洞名扬天下。
今日宜兴
2002年,列为中国六大考古发现之首的宜兴骆驼墩遗址的发现,证明了早在 7000年前,宜兴就已经成为太湖西部地区的中心部落。宜兴从晋朝设置义兴郡,作为太湖西线最大的城市,曾历时千年之久。
今天的宜兴,作为江苏省重点发展的*一类新兴中心城市,名列2005年中国百强县市竞争力第9位,长三角37个县级市综合竞争力第7位,在长三角浪潮的澎湃中,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环保产业科技园,以及省级宜兴经济开发区、省级陶瓷工业园和官林、高塍等5个工业集中区的建立;电线电缆、环保设备、精细化工等八大优势产业集群的形成;绘就了宜兴产业发展的灿烂星空,奠定了腾飞发展的坚实基础。2006年,宜兴市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随着国际资本产业正向长三角加快转移,国家对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的规划启动,杭宁城市带崛起战略构想的形成,宜兴,将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显示出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打造富裕宜兴、活力宜兴、生态宜兴、文化宜兴、和谐宜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太湖西线第一城的宏伟蓝图已经全面铺开。一个更加富裕、和谐、秀美的新宜兴正在崛起。
宜兴,热切召唤着天下有识之士,共创人生的光荣与梦想!
2.宜兴市上半年开放型经济健康、快速前进,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外经合作均取得令人信服的新突破。
一是招商组织程度明显提高。该市相继组织了日韩、香港、欧洲、上海等境内外招商活动,130名专业招商人员活跃在第一线。上半年新批外资项目58只,增资转股项目26只,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4.8亿美元,同比增长80.7%,提前一个月实现“双过半”;实现到位外资2.12亿美元,同比增长51.5%,其中服务业到位外资提前四个月实现“双过半”;二是境外投资占高地,新核准境外投资项目7只,新增投资1000万美元,实现外经营业额1136万美元,非贸易项目占到无锡全市的近一半,境外投资项目数和中方投资额完成数分别位列无锡市第一位和第二位;三是外贸出口创新高,1至5月,外贸自营出口总额5.2亿美元,同比增长38%,创该市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3. 2006年是宜兴科学发展成效显著的一年。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在较高平台上稳定运行,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快速、有序发展的态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趋于优化,城乡居民得益较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
1、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总量指标再上新台阶
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根据国家公布的2005年县域经济排名,宜兴列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9位,比第一届排名上升5位。从2006年各项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宜兴的县域经济发展将比2005年更加壮大。
总量指标再上新台阶。2006年宜兴生产总值将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这是继2004年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以来宜兴经济总量的又一次飞跃。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8亿元,同比增长17.9%(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6.3%),比三季度快0.6个百分点,完成年计划的10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增长5.4%(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256.9元,增长16.9%(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154亿元,增长21.2%(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9.0%)。一、二、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4.5:60.5:35.0调整为4.0:60.0:36.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与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个百分点,经济结构继续得到改善。
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都保持了较快增长。2006年,财政总收入完成50.81亿元,同比增长18.0%,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66亿元,同比增长22.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983.53亿元,同比增长3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96亿元,同比增长22.7%,其中工业投资115.63亿元,同比增长11.6%;工业用电量49.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3.72亿元,同比增长16.3%。各主要指标较快的发展速度,是全市经济增长保持又快又好的基础。
2、农业生产形势较好,总体增长速度好于往年
今年农业生产总的形势较好,总体增长速度要好于往年。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36.03亿元,同比增长6.0%。农业增长较快的原因:一是粮食大幅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完成39.47万吨,比去年增长19.7%;二是茶叶增长较大。茶叶产量达到5500吨,同比增长25.3%;三是蔬菜增长形势较好。全年蔬菜产量完成39.89万吨,同比增长3.5%。多种经营完成较好,全年产值完成28.5亿元,同比增长5.0%。农业的丰产丰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3、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今年以来宜兴工业经济仍然延续了近几年超乎寻常的快速发展势头,呈现出高速和强劲的发展态势。工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培育出更多的规模企业,而规模企业的增多又支撑了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2006年按照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期末工业企业宜兴有11020家,而产品销售收入全年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全市有934家,比上年增加47家,占全市工业企业的8.5%。
(1)、工业各项指标持续高速增长。从2005年开始,工业的各项指标增幅均在20%以上,且持续向上。今年也不例外。2006年全部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实际完成1150.26亿元,同比增长27.3%。其中规模工业完成983.53亿元,同比增长37.2%。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85.5%,拉动全部工业产值增长23.3个百分点;全部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完成1080.74亿元,同比增长27.1%。其中规模工业完成954.03亿元,同比增长40.0%。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88.3%,拉动全部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23.9个百分点。
(2)、质量效益明显提高。2006年全部工业实现利税总额89.45亿元,同比增长28.0%。其中规模工业实现利税总额71.32亿元,同比增长42.9%,占全部工业利税总额的79.7%,拉动全部工业利税增长22.3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利润实现52.4亿元,同比增长30.3%。其中规模工业实现43.29亿元,同比增长43.2%,占全部工业利润的82.6%,拉动全部工业利润增长25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对整个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占全市工业企业数8%左右的规模工业创造了85%左右的工业总量。
4、投资趋于理性化,构成发生明显变化
2006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国家严控新开工项目,宏观*措施不断加强的影响下,*、市*及时调整了投资方向,确立了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投资理念,明确了重点服务业的投资项目,投资逐步趋于理性化,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3.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7%。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有三个亮点:一是民营经济成为投资主渠道。全市民营经济投资完成118.29亿元,同比增长27.2%,超过总投资增速4.5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68%,比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已成为投资的主渠道。二是投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投资比重逐步偏向服务业。从固定资产投资构成看,2006年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0.71亿元、115.63亿元和57.62亿元,构成为0.4:66.5:33.1。与去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6.4个百分点。2006年立项的服务业重点项目有22个,全部总投资为25.8亿元,2006年已完成工作量11亿元。投资比重逐步向服务业倾斜。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稳定高增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53亿元,同比增长38.1%,超过总投资15.4个百分点,占总投资比重为19.3%,占第三产业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为58.2%。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个百分点。
5、招商引资再掀*,外资到帐又有新突破
招商引资对于促进宜兴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构建苏南发达地区经贸合作平台,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等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在招商引资的交流合作中,干部群众的发展理念和思维方式得到了更新,各级*的职能在不断转变,服务效率不断提高。
2006年宜兴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关系全局和关系长远的工作来抓,在招商引资中主动出击,多路并进。从宜兴各项外向型统计指标的完成情况来看,宜兴招商引资再掀新*。2006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38个,同比增长21.1% ,总投资额超千万美元以上项目合同59个,比去年增长37.2%。协议注册外资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达到10.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3%。到位注册外资也接近3亿美元大关,达到2.91亿美元,同比增长68.5%。2006年全市出口企业中,以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已成为拉动宜兴外贸出口增长的主力军。全年宜兴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2.68亿美元,同比增长22.3%。其中外贸出口9.84亿美元,同比增长23.5%
6、消费品市场持续火爆,成交额突破百亿大关
今年以来,住房、汽车、日用消费品特别是住房、汽车等大额消费增势强劲,上升趋势很大,带动了全市消费品市场持续火爆。全年商品房销售额完成38.45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住宅31.01亿元,同比增长20.2%;汽车特别是私家车发展迅猛,到2006年底全市私家车已有2.76万辆,仅2006年一年新增7549辆,日均增加21辆。全年贸易市场成交额完成141.04亿元,同比增长47.2%。社会需求的扩大进一步拓展了消费品市场的空间。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72亿元,同比增长16.3%,继续在全省县(市)级中处于领先位置。
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稳中略升
2006年,宜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稳中略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指数为101.1,消费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稳定,从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社会稳定和老百姓得到的收入不会因物价因素而降低。
8、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
在经济发展和富民*的作用下,城乡居民的收入继续以两位数的增幅增长。居民在富民*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根据城市住户和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中的两个刚性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已超过了目标值。随着这两个指标的达标,宜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除两个非核心指标外,其他指标已经全面达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2006年宜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89元,同比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716元,同比增长28.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005元,同比增长14.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492元,同比增长10.6%。
全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4423元,同比增长15.6%。
9、税收收入快速增长,财政金融提升较快
税收收入增长较快是宜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以及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反映。2006年全市国地两税共完成税收收入41.55亿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国税25.95亿元,同比增长18.6%;地税15.6亿元,同比增长27.1%。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50.81亿元,同比增长18.0%。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66亿元,同比增长22.3%。全市金融机构存款大幅增加,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432.96亿元, 同比增长18.0%。各项贷款稳步增长,投向变化明显,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93.29亿元, 同比增长25.4%。其中,当年实际新增贷款59.46亿元,同比增长44.5%。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3.66亿元,同比增长14.6%。
当前经济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制约经济健康发展的矛盾和因素仍然存在。外部大环境在2007年也有所变化,特别是煤电等原辅材料即将涨价。在2006年宜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原材料价格指数倒挂,即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幅度不大,但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压缩了工业利润空间,中小企业发展比较困难等的情况下,宜兴工业企业又要面临煤电等原辅材料的涨价,保持工业经济乃至整个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应是当务之急。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宜兴在开好局、起好步方面总体把握较好。从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看,已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打好了基础。也为宜兴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条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2:58
楼上的朋友分享的建议很好,我自已也学习到了。作为一个宜兴人,对自已家乡的外贸行业都不怎么详细的了解,谢谢楼上的朋友,也希望给到楼主建议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