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火山的资料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6 08:5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6:34
风火山,又名隆青吉布山,是昆仑山南麓的一支,地处昆仑山楚玛尔河畔的群峰中,山巅被终年积雪覆盖,山体泥土是褐红色,石头是褐色,海拔5100多米,山石奇形怪状,形成光怪陆离的“石林碑海”。
传说,当年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实在过不去,只好去向铁扇公主借扇子灭火。铁扇公主不肯借,两人打了起来,铁扇公主用扇子煽起漫天大火,结果把孙悟空的虎皮裙烧着了。孙悟空急了,一个筋头翻到昆仑山。这时,一块着火的衣裙从空中掉到了风火山。由于这里风很大,风助火威,把山上的石头全烧红了。后来,人们便给它起了名字叫风火山。
风火山气候酷寒,生境潮湿,山麓周围全是终年不化的永冻层。其主峰托托敦塞为冰斗冰川。由于冰川作用,使这里的许多石头形成奇形怪状的石碑林和石海。风火山地质构造独特,人迹罕至,是研究地壳运动和冰川冻土的良好原生地带。自七十年代以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高原生理研究所,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铁路研究所,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几十个科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从四面八方云集在风火山下,建起了一座举世闻名的科研"城市",这座"科学城"别具一格,既没有高楼大厦,又没有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实验室,而是由成百上千的大大小小的白色帐篷和各种天然试验场地组成。主要开展冻土力学、冻土融化、热辐射、高原物理、高原大气、高原疾病、江源水文、高原资源等几十项科学研究工作。风火山“科学城”近些年成了科学家们研究冻土力学,冻土融化,热辐射,高原物理、高原大气、高原疾病、江源水文等的“科学站”。由铁道部第一设计院、铁路研究院西北研究所等攻关的高原冻土层铁路建设意义重大,举世注目,这座得天独厚的“科学城”受到中外专家、学者和旅游者的青睐。
青藏铁路第七标段风火山是青藏铁路最艰苦地段之一,其中风火山隧道是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现已竣工,该隧道全长1338米,位于距青海省格尔木市350公里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是青藏铁路重点难点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其自然环境及地质特点是独一无二的,风火山为高原顶峰,修建隧道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也是世界级的。
隧道所在区域地质复杂,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还有裂隙冰、融冻泥岩等病害性地质。这里年均气温零下7℃,寒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1℃,大气压只有55Kpa(仅为平原的50%),氧分压低于生命极限(<11Kpa),空气含氧量比人类生存的最低极限还低,被喻为“生命禁区”。隧道冻土层最厚达150米、覆盖层最薄处仅有8米,工程难度之大前所未遇。
在青藏铁路,工程建设遇到的高寒、低压、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主要集中在这里。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轨面海拔高度4905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隧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西方媒体曾预言,青藏铁路过不了风火山。中国铁建公司在被称作"生命禁区"的环境中修建隧道,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我国独特的冻土隧道施工技术成果,带领职工提前10个月贯通了风火山隧道,使世界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隧道不渗不漏,成为精品工程,创造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风火山隧道于2001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2002年10月19日胜利贯通 编辑词条 风火山隧道目录
基本介绍
建造过程
科技创新
相关介绍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风火山隧道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界于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全长1338米,进口轨面海拔4905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隧道所处风火山垭口高寒缺氧、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零下7℃,寒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1℃,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为“生命禁区”。隧道洞身全部位于冻土、冻岩中,地质岩层复杂,集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裂隙冰、泥砂岩等恶劣地质于一体。
风火山隧道是青藏铁路重点控制工程,于2001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2002年10月19日胜利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建设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风火山隧道设计为单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100米,最小埋深8米,进出口均设计有明洞,进口35米,出口23米,洞门形式采用斜切式结构,隧道结构为复合式衬砌,采用5层先后施作的隧道支护衬砌结构形式。风火山隧道成功突破高原冻土技术难题,在国家科技部等单位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之一,也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
[编辑本段]建造过程
2001年10月18日,风火山隧道开工建设。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加强领导,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科学组织,有关单位大力配合,按照“依靠科技、以人为本、注重环保”的指导思想,科学施工,严格管理,顽强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可喜成果。当开挖隧道的第一声炮炸响后,凿通过众多隧道的中铁二十局施工技术人员,第一次见到饱含冰的土质,为之吃惊。隧道的冻土层最厚达150米、覆盖层最薄处仅有8米,施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塌方。风火山隧道有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个,是青藏铁路科研项目最多的高原冻土隧道,工程难度之大前所未遇。
开展联合攻关,突破重点难点
为了攻克高原冻土施工难题,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成立了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为成员单位的科技攻关领导小组,中铁二十局指挥部成立了以指挥长为组长的攻关小组,与铁道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冻土研究所、西南交大等单位联合攻关,先后在高原冻土隧道设计和施工中,研制、使用了适应冻土隧道施工的低温早强混凝土,采用了防水、保温等新技术和新工艺,攻克了浅埋冻土隧道进洞,冰岩光爆等技术难关,掌握了高原冻土路基和隧道施工的有效办法。
坚持辨证施治,解决冻土热融
在风火山不良地质地区打隧道,关键是解决围岩热融问题。中铁二十局指挥部把攻克饱冰冻土地质施工作为首要目标,借鉴国内外冻土隧道施工的经验,与石家庄铁道学院共同研制、投产了两台特大型隧道空调机组,形成洞内空气冷冻室和冷气空调室,把洞内温度控制在正负5℃以内,从而解决了不同冻土地质条件下的热融问题,为确保工程顺利进展探索出了新路。
摸索先进工艺,推广先进工法
风火山隧道浅埋层较长,为避免发生塌方,他们针对不同地质的喷护和支护提出了工法方案。在富冰冻土地段,采用大管棚加小管棚的双层超前超强支*,利用中空锚杆和加温后的水泥浆锚注,使围岩上层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环境。同时,实行“弱爆破,快支护、快初衬”,安全通过富冰冻土区段。并对裂隙冰地质采用“先抢格栅架,快焊钢筋网,边焊边喷护”方法,取得良好效果。还对融冻泥岩地质采取“用水玻璃进行双液注浆,首先稳定山体结构,待水玻璃与水泥浆凝固后,再进行谨慎开挖”,很快制止了融冻泥岩的塌落,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重视工程质量,提高劳动效率
他们贯彻“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的方针,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减少了质量通病,未发生一起等级安全责任事故。还先后购进了400余台(套)一流的高原施工机械,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隧道施工进度。
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保障先行
风火山隧道内空气稀薄,严缺氧气。为确保队伍上得去、站得稳、打得赢,他们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技术难度、物资设备、医疗卫生等多方面保障出发。先后投入资金组建了拥有高压氧仓、B超等先进医疗设备的“工地医院”和9个基层工地卫生所,配备医护人员34名,形成了健全的二级卫生保障网络;他们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制建成3座生产、生活医用制氧站,向风火山隧道进行弥漫式供氧,每个制氧站每小时可产氧气20立方米,氧气纯度达到94%%,并在洞内安装了氧吧车,方便作业人员随时吸氧。解决了3000多名施工职工、民工施工、生活用氧难题。创造了参建职工和劳务人员无一人因高原病死亡的奇迹。
[编辑本段]科技创新
1、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制氧、供氧技术。研制建成的风火山隧道制氧站,氧气产量大于20m3/h,氧气浓度达到92%以上;提出了隧道掌子面弥散式供氧和隧道氧吧车供氧的新方法。
2、研制了SDTK-100型高原隧道专用空调机组使隧道内的温度控制在±5℃之间,保证了掌子面的冻土热扰稳定及混凝土施工质量。
3、首次研究了高原多年富冰冻土、冻岩条件下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工艺,研制了低温早强抗冻复合型速凝剂,使喷砼在负温下迅速凝结硬化,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4、研究总结了多年富冰冻土浅埋段开挖、支护成洞施工技术。
5、首次采用“防水板+隔热层+防水保护层”的防水、保温结构形式,沿隧道全长全断面铺设,形成隧道二次衬砌完全和地层隔离;保温复合结构的“无钉法铺设”施工新工艺,确保风火山隧道不渗、不漏。
6、研究低温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技术,成功解决了低(负)温条件下混凝土硬化初期不被冻坏,且强度持续增长的难题;取得了一整套在严酷条件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及养护工艺。
7、首次研究了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合理配套技术及维修保养方法,为风火山隧道的顺利建成提供了保障。
8、通过对温度、压力、变形、冻融圈等施工信息的监测,根据数据指导施工,保证风火山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一套高原多年冻土隧道信息化施工方法及工艺。
9、首次采用盐水水炮泥封堵炮孔的技术措施,达到降低工作面温度和降尘的效果,测试分析,在冻土边坡中的最大爆破振动速度控制在2~5cm/s为宜,在隧道掘进中对围岩最大爆破振动速度控制在5~10cm/s为宜。
[编辑本段]相关介绍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其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常年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修建青藏铁路是党*、*在进入21世纪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至*自治区拉萨市,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格尔木至拉萨段,从青海省西部重镇格尔木市火车站引出,过南山口后,上青藏高原腹地,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自治区,再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线路走向与青藏公路基本并行。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因其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也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6:35
编辑词条 风火山隧道目录
基本介绍
建造过程
科技创新
相关介绍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风火山隧道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界于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全长1338米,进口轨面海拔4905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隧道所处风火山垭口高寒缺氧、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零下7℃,寒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1℃,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为“生命禁区”。隧道洞身全部位于冻土、冻岩中,地质岩层复杂,集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裂隙冰、泥砂岩等恶劣地质于一体。
风火山隧道是青藏铁路重点控制工程,于2001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2002年10月19日胜利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建设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风火山隧道设计为单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100米,最小埋深8米,进出口均设计有明洞,进口35米,出口23米,洞门形式采用斜切式结构,隧道结构为复合式衬砌,采用5层先后施作的隧道支护衬砌结构形式。风火山隧道成功突破高原冻土技术难题,在国家科技部等单位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之一,也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
[编辑本段]建造过程
2001年10月18日,风火山隧道开工建设。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加强领导,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科学组织,有关单位大力配合,按照“依靠科技、以人为本、注重环保”的指导思想,科学施工,严格管理,顽强拼搏,各项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和可喜成果。当开挖隧道的第一声炮炸响后,凿通过众多隧道的中铁二十局施工技术人员,第一次见到饱含冰的土质,为之吃惊。隧道的冻土层最厚达150米、覆盖层最薄处仅有8米,施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塌方。风火山隧道有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个,是青藏铁路科研项目最多的高原冻土隧道,工程难度之大前所未遇。
开展联合攻关,突破重点难点
为了攻克高原冻土施工难题,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成立了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为成员单位的科技攻关领导小组,中铁二十局指挥部成立了以指挥长为组长的攻关小组,与铁道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冻土研究所、西南交大等单位联合攻关,先后在高原冻土隧道设计和施工中,研制、使用了适应冻土隧道施工的低温早强混凝土,采用了防水、保温等新技术和新工艺,攻克了浅埋冻土隧道进洞,冰岩光爆等技术难关,掌握了高原冻土路基和隧道施工的有效办法。
坚持辨证施治,解决冻土热融
在风火山不良地质地区打隧道,关键是解决围岩热融问题。中铁二十局指挥部把攻克饱冰冻土地质施工作为首要目标,借鉴国内外冻土隧道施工的经验,与石家庄铁道学院共同研制、投产了两台特大型隧道空调机组,形成洞内空气冷冻室和冷气空调室,把洞内温度控制在正负5℃以内,从而解决了不同冻土地质条件下的热融问题,为确保工程顺利进展探索出了新路。
摸索先进工艺,推广先进工法
风火山隧道浅埋层较长,为避免发生塌方,他们针对不同地质的喷护和支护提出了工法方案。在富冰冻土地段,采用大管棚加小管棚的双层超前超强支*,利用中空锚杆和加温后的水泥浆锚注,使围岩上层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环境。同时,实行“弱爆破,快支护、快初衬”,安全通过富冰冻土区段。并对裂隙冰地质采用“先抢格栅架,快焊钢筋网,边焊边喷护”方法,取得良好效果。还对融冻泥岩地质采取“用水玻璃进行双液注浆,首先稳定山体结构,待水玻璃与水泥浆凝固后,再进行谨慎开挖”,很快制止了融冻泥岩的塌落,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重视工程质量,提高劳动效率
他们贯彻“开工必优、一次成优、全面创优”的方针,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减少了质量通病,未发生一起等级安全责任事故。还先后购进了400余台(套)一流的高原施工机械,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大大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隧道施工进度。
坚持“以人为本”,健康保障先行
风火山隧道内空气稀薄,严缺氧气。为确保队伍上得去、站得稳、打得赢,他们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技术难度、物资设备、医疗卫生等多方面保障出发。先后投入资金组建了拥有高压氧仓、B超等先进医疗设备的“工地医院”和9个基层工地卫生所,配备医护人员34名,形成了健全的二级卫生保障网络;他们与科研单位合作,研制建成3座生产、生活医用制氧站,向风火山隧道进行弥漫式供氧,每个制氧站每小时可产氧气20立方米,氧气纯度达到94%%,并在洞内安装了氧吧车,方便作业人员随时吸氧。解决了3000多名施工职工、民工施工、生活用氧难题。创造了参建职工和劳务人员无一人因高原病死亡的奇迹。
[编辑本段]科技创新
1、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制氧、供氧技术。研制建成的风火山隧道制氧站,氧气产量大于20m3/h,氧气浓度达到92%以上;提出了隧道掌子面弥散式供氧和隧道氧吧车供氧的新方法。
2、研制了SDTK-100型高原隧道专用空调机组使隧道内的温度控制在±5℃之间,保证了掌子面的冻土热扰稳定及混凝土施工质量。
3、首次研究了高原多年富冰冻土、冻岩条件下隧道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工艺,研制了低温早强抗冻复合型速凝剂,使喷砼在负温下迅速凝结硬化,达到抗冻临界强度。
4、研究总结了多年富冰冻土浅埋段开挖、支护成洞施工技术。
5、首次采用“防水板+隔热层+防水保护层”的防水、保温结构形式,沿隧道全长全断面铺设,形成隧道二次衬砌完全和地层隔离;保温复合结构的“无钉法铺设”施工新工艺,确保风火山隧道不渗、不漏。
6、研究低温耐久性混凝土施工技术,成功解决了低(负)温条件下混凝土硬化初期不被冻坏,且强度持续增长的难题;取得了一整套在严酷条件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及养护工艺。
7、首次研究了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合理配套技术及维修保养方法,为风火山隧道的顺利建成提供了保障。
8、通过对温度、压力、变形、冻融圈等施工信息的监测,根据数据指导施工,保证风火山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一套高原多年冻土隧道信息化施工方法及工艺。
9、首次采用盐水水炮泥封堵炮孔的技术措施,达到降低工作面温度和降尘的效果,测试分析,在冻土边坡中的最大爆破振动速度控制在2~5cm/s为宜,在隧道掘进中对围岩最大爆破振动速度控制在5~10cm/s为宜。
[编辑本段]相关介绍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有960公里的海拔高程在4000米以上,其中550公里的地段穿越高原常年冻土地带。其最高点位于海拔5072米,常年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垭口,被誉为“离天最近的铁路”和“世界上最高的铁路”。修建青藏铁路是党*、*在进入21世纪之际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之首。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9:00全线通车。
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至*自治区拉萨市,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长814公里,1979年建成铺通,1984年投入运营。格尔木至拉萨段,从青海省西部重镇格尔木市火车站引出,过南山口后,上青藏高原腹地,途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进入*自治区,再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至*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线路走向与青藏公路基本并行。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自然保护区,因其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也被称之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参考资料:bike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6:35
风火山,又名隆青吉布山,海拔5010米,地处可可西里东南,距离青海省格尔木市区380公里,青藏公路横穿其间,风火山山体呈红褐色,十分醒目,好象被烈火焚烧了无数次,在可可西里地带堪称一绝。此地气候变化剧烈,气候酷寒,地质构造独特,人迹罕至,是研究地壳运动和冰川冻土的良好原生地带。2002年10月19日,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海拔4905米、全长1338米的隧道横跨风火山,被誉为“世界第一高隧”。目录
简介
传说
气候环境
特色
建设
科考编辑本段简介风火山是昆仑山南麓的一支,地处昆仑山楚玛尔河畔的群峰中,山巅被终年积雪覆盖,山体泥土是褐红色,石头是褐色,海拔5100多米,山石奇形怪状,
风火山
形成光怪陆离的“石林碑海”。编辑本段传说传说,当年孙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实在过不去,只 好去向铁扇公主借扇子灭火。铁扇公主不肯借,两人打了起来,铁扇公主用扇子煽起漫天大火,结果把孙悟空的虎皮裙和猴毛烧着了。孙悟空急了,一个筋头翻到昆仑山。这时,一块着火的衣裙从空中掉到了风火山。由于这里风很大,风助火威,把山上的石头全烧红了。后来,人们便给它起了名字叫风火山。又传当年齐天大圣孙悟空护送唐僧西天取经路过火焰山,借铁扇公主假宝扇灭火焰山之火时,大火越扇越大;烧得悟空落荒而逃。当悟空一个筋头翻出火海后,已到风火山山顶;这时,才发现虎皮裙烧着一 块,急忙用手扯去一片信手抛下云头。岂料,火焰山之火乃三味真火。一经着地,顿时便将风火山烧起来。后来悟空斗法与铁扇公主求得真宝扇,灭了火焰山之火。随后来到风火山将山上大火灭去。从此,该山原来的黑土烧成红土,山上常年寸草不生。此地气候变化剧烈,气候酷寒,地质构造独特,人迹罕至,是研究地壳运动和冰川冻土的良好原生地带。编辑本段气候环境风火山气候酷寒,生境潮湿,山麓周围全是终年不化的永冻层。其主峰托托敦塞为冰斗冰川。由于冰川作用,使这里的许多石头形成奇形怪状的石碑林和石海。风火山地质构造独特,人迹罕至,是研究地壳运动和冰川冻土的良好原生地带。自七十年代以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高原生理研究所,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铁路研究所,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几十个科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从四面八方云集在风火山下,建起了一座举世闻名的科研"城市",这座"科学城"别具一格,既没有高楼大厦,又没有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实验室,而是由成百上千的大大小小的白色帐篷和各种天然试验场地组成。主要开展冻土力学、冻土融化、热辐射、高原物理、高原大气、高原疾病、江源水文、高原资源等几十项科学研究工作。风火山“科学城”近些年成了科学家们研究冻土力学,冻土融化,热辐射,高原物理、高原大气、高原疾病、江源水文等的“科学站”。由铁道部第一设计院、铁路研究院西北研究所等攻关的高原冻土层铁路建设意义重大,举世瞩目,这座得天独厚的“科学城”受到中外专家、学者和旅游者的青睐。 青藏铁路第七标段风火山是青藏铁路最艰苦地段之一,其中风火山隧道是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现已竣工,该隧道全长1338米,位于距青海省格尔木市350公里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是青藏铁路重点难点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其自然环境及地质特点是独一无二的,风火山为高原顶峰,修建隧道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也是世界级的。
隧道所在区域地质复杂,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还有裂隙冰、融冻泥岩等病害性地质。这里年均气温零下7℃,寒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1℃,大气压只有55Kpa(仅为平原的50%),氧分压低于生命极限(<11Kpa),空气含氧量比人类生存的最低极限还低,被喻为“生命禁区”。隧道冻土层最厚达150米、覆盖层最薄处仅有8米,工程难度之大前所未遇。 在青藏铁路,工程建设遇到的高寒、低压、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主要集中在这里。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轨面海拔高度4905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隧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西方媒体曾预言,青藏铁路过不了风火山。中国铁建公司在被称作"生命禁区"的环境中修建隧道,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我国独特的冻土隧道施工技术成果,带领职工提前10个月贯通了风火山隧道,使世界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隧道不渗不漏,成为精品工程,创造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风火山隧道于2001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2002年10月19日胜利贯通.风火山隧道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界于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全长1338米,进口轨面海拔4905米,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隧道所处风火山垭口高寒缺氧、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平均海拔4900米左右,年均气温零下7℃,寒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1℃,空气中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50%左右,被喻为“生命禁区”。隧道洞身全部位于冻土、冻岩中,地质岩层复杂,集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裂隙冰、泥砂岩等恶劣地质于一体。风火山隧道是青藏铁路重点控制工程,于2001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2002年10月19日胜利贯通,标志着青藏铁路建设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风火山隧道设计为单线隧道,隧道最大埋深100米,最小埋深8米,进出口均设计有明洞,进口35米,出口23米,洞门形式采用斜切式结构,隧道结构为复合式衬砌,采用5层先后施作的隧道支护衬砌结构形式。风火山隧道成功突破高原冻土技术难题,在国家科技部等单位组织的评选活动中,被评为“2002年公众关注的中国十大科技事件”之一,也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编辑本段特色风火山原名隆青吉布山,有的地图标名为烽火山。山顶海拔在5000米以
风火山界碑
上,但相对高度不过四五百米。这里氧气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夜晚最低气温在零下40度以下,这里一天四季分不清,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是真正的“生命禁区”。位于可可西里“无人区”,平均海拔4700米,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这一段大多是长年冻土区,冻土层又厚,冬季最低气温达到-40℃。从江源地区山脉分布来看,它应属横列于北麓河与沱沱河之间的冬布里山的一段。风火山因其赭红的山岩艳红似火而得名。如果在傍晚夕阳西下时,由山的南面向北遥望,它就象一丛红色的火焰在熊熊燃烧,异常美丽神奇。在“世界屋脊”上,风火山之所以闻名,不仅因为它有神奇独特的自然风姿和有趣的神话传说,更主要的原因是它已成为高原科学研究的基地。 位于可可西里无人区的风火山沉寂了亿万年。2001年5月起,地质工作者在面积1.5万平方公里的风火山盆地工作了3个多月,发现了中国首次发现的沉积型铜矿。13条铜矿带的长度从2公里到30公里不等,最宽的30米,矿体的矿化特征、厚度等沿走向十分稳定。这种矿床自然品质极好,平均品位1%至2%,最高品位达到12.54%,初步估算资源量可达百万吨,并有望达到千万吨。编辑本段建设风火山是青藏铁路最艰苦地段之一,其中风火山隧道是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现已竣工,该隧道全长1338米,位于距青海省格尔木市350公里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是青藏铁路重点难点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其自然环境及地质特点是独一无二的,风火山为高原顶峰,修建隧道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也是世界级的。 风火山所在区域地质复杂,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还有裂隙冰、融冻泥岩等病害性地质。这里年均气温零下7℃,寒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1℃,大气压只有55Kpa(仅为平原的50%),氧分压低于生命极限(<11Kpa),空气含氧量比人类生存的最低极限还低,被喻为“生命禁区”。隧道冻土层最厚达150米、覆盖层最薄处仅有8米,工程难度之大前所未遇。在青藏铁路,工程建设遇到的高寒、低压、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主要集中在这里。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轨面海拔高度4905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隧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西方媒体曾预言,青藏铁路过不了风火山。中国铁建公司在被称作“生命禁区”的环境中修建隧道,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中国独特的冻土隧道施工技术成果,带领职工提前贯通了风火山隧道,使世界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隧道不渗不漏,成为精品工程,创造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风火山隧道于2001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2002年10月19日胜利贯通。编辑本段科考位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的风火山,因风大雷多而得名,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禁区:最高海拔5010米,大气
含氧量低于人类生存需求极限;这儿气候恶劣,冬天,常有七八级的大风卷起黄豆大的石子;夏天,时而风雪交加,时而雷电翻滚.就是在这样一个人类难以生存的地方,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于1961年在海拔4750米建立了风火山冻土定位观测站,坚持了长达40年的观测研究。 从1961年开始,西北科学研究院在昆仑山至唐古拉山550公里多年冻土地区,设立了以风火山为重点的9个观测场,对高原冻土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长期、系统、多方位的科学观测。为中国冻土工程学科发展和青藏铁路建设进行了科技储备。为取得基础性研究资料,观测站人员呕心沥血,从第一任站长、被称为“风火山上不老松”的周怀珍,党员张子克,工程师朱良恩,到新技术开拓者李勇等一大批群体,克服了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高原上难耐的寂寞,不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都定时完成观测工作,为科研工作积累了珍贵的原始资料。该观测站也是世界上惟一设在高海拔地区的观测项目最全面的冻土定位观测站,在国际冻土工程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先后有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60多位知名冻土科学家、专家来到风火山参观和学术交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6:36
风火山气候酷寒,生境潮湿,山麓周围全是终年不化的永冻层。其主峰托托敦塞为冰斗冰川。由于冰川作用,使这里的许多石头形成奇形怪状的石碑林和石海。风火山地质构造独特,人迹罕至,是研究地壳运动和冰川冻土的良好原生地带。自七十年代以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高原生理研究所,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铁路研究所,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几十个科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从四面八方云集在风火山下,建起了一座举世闻名的科研"城市",这座"科学城"别具一格,既没有高楼大厦,又没有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实验室,而是由成百上千的大大小小的白色帐篷和各种天然试验场地组成。主要开展冻土力学、冻土融化、热辐射、高原物理、高原大气、高原疾病、江源水文、高原资源等几十项科学研究工作。风火山“科学城”近些年成了科学家们研究冻土力学,冻土融化,热辐射,高原物理、高原大气、高原疾病、江源水文等的“科学站”。由铁道部第一设计院、铁路研究院西北研究所等攻关的高原冻土层铁路建设意义重大,举世注目,这座得天独厚的“科学城”受到中外专家、学者和旅游者的青睐。
青藏铁路第七标段风火山是青藏铁路最艰苦地段之一,其中风火山隧道是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现已竣工,该隧道全长1338米,位于距青海省格尔木市350公里的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是青藏铁路重点难点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其自然环境及地质特点是独一无二的,风火山为高原顶峰,修建隧道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也是世界级的。
隧道所在区域地质复杂,主要为含土冰层、饱冰冻土、富冰冻土,还有裂隙冰、融冻泥岩等病害性地质。这里年均气温零下7℃,寒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1℃,大气压只有55Kpa(仅为平原的50%),氧分压低于生命极限(<11Kpa),空气含氧量比人类生存的最低极限还低,被喻为“生命禁区”。隧道冻土层最厚达150米、覆盖层最薄处仅有8米,工程难度之大前所未遇。
在青藏铁路,工程建设遇到的高寒、低压、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主要集中在这里。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轨面海拔高度4905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隧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西方媒体曾预言,青藏铁路过不了风火山。中国铁建公司在被称作"生命禁区"的环境中修建隧道,创造性地应用和发展了我国独特的冻土隧道施工技术成果,带领职工提前10个月贯通了风火山隧道,使世界海拔最高的多年冻土隧道不渗不漏,成为精品工程,创造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风火山隧道于2001年10月18日开工建设,2002年10月19日胜利贯通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06:36
山气候酷寒,生境潮湿,山麓周围全是终年不化的永冻层。其主峰托托敦塞为冰斗冰川。由于冰川作用,使这里的许多石头形成奇形怪状的石碑林和石海。风火山地质构造独特,人迹罕至,是研究地壳运动和冰川冻土的良好原生地带。自七十年代以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高原生理研究所,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铁路研究所,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几十个科研究单位的专家学者从四面八方云集在风火山下,建起了一座举世闻名的科研"城市",这座"科学城"别具一格,既没有高楼大厦,又没有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实验室,而是由成百上千的大大小小的白色帐篷和各种天然试验场地组成。主要开展冻土力学、冻土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