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18: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7:47
长安城的坊数经历了三次变化,大约由于最初的坊数是108坊,因此人们说到长安城的坊数时,最常用的是108坊。
大城之中套了很多小城
里坊布局非常严整,每个坊都是封闭式的建筑。据介绍,每个里坊的四周,都环筑有坊墙,从而使长安城在外观上宛如大城之中又套了很多小城。据对群贤坊、怀德坊、胜业坊、居德坊及长兴坊的考古探测得知,坊墙墙基厚度一般为2.5米到3米,均为夯土板筑。各坊的围墙接近各街的沟边,大都距离沟边1.5米到2米,怀德坊距离街侧沟边1.5米。由于坊墙都是土墙,常常因雨水冲刷而破坏倒塌,所以文献中多有修补坊墙的记录,如《唐会要·街巷》就曾记载:“(贞元四年二月)敕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
既然有坊墙,就必然开有坊门,才能让坊内居民出入。大多数坊都开有东西南北四门,并贯通以形成东西南北十字街。但皇城以南的三十六坊,因近靠宫阙,仅有东西街道,故只开东西门,不开南北门,史言“不欲开北街泄气,以冲城阙”。事实上,长安城南36坊面积本身就相对较小,居民人口也少,只开东西街已能满足需要,无须再开南北街。凡有十字街的坊,十字街的宽度均为15米。被十字街隔开的四区,又各有十字巷,把全坊分为16个小区。这些巷的宽度一般有2米多。这些小的街道,被称为“曲”或“巷”,因其路面较窄,唐人也称之为“狭斜”,如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诗中云“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曲巷各有其名称,有按方位称呼的“南曲”“中曲”等,有按长度称呼的“短曲”“深巷”;有按街树称呼的“柳巷”;有按当地大户族姓命名的“薛曲”;有按不同民族聚居命名的“高丽曲”;还有按坊人职业命名的“毡曲”等。
至于坊门,张永禄教授研究指出,坊门上都装有门扉,由专职门吏掌管,负责按时开关。至于坊门的建筑,都不甚高大。其门楣之上,书有本坊坊名。坊门之内,有门吏值宿的房舍,坊门两侧的墙壁或门扉之上,可以张贴*发布的各种文告,甚或私人也可因事而贴榜。白居易的《失婢》一诗中就有类似的记载:“宅院小墙庳,坊门贴榜迟。”唐代里坊统一以鼓声为准,由门吏负责坊门的启闭。早上五更二点自宫内“晓鼓”声起,诸街鼓顺序敲动,坊门开启,鼓要敲到天亮为止;每晚鼓声敲响关闭,不许出入。夜晚实行全城街道严格宵禁,如果有“犯夜者,笞二十”,即便是*也不例外。
坊数揭示长安百万人口
史载,唐长安城人口一百余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张永禄教授研究表明,这个数字所言非虚,他给出了三点理由。其一,这在很多唐人诗文中得到了验证,如岑参《秋夜闻笛》中说:“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韩愈《出门》诗云:“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而诗中所谓的“百万家”,就是指长安有百万人口。另据贞元十九年,韩愈在《论今年权停选举状》中也提到“京师之人,不啻百万”。
东贵西富的人口分布
那这百万人口在长安城里如何分布的呢?专家学者用了八个字“南虚北实,东贵西富”。肖爱玲告诉记者,因为北边是宫城和皇城所在,所以人口密集,官宅居多。而南部地区,尤其是南三列坊,由于地处偏远,俗称“围外”,居民比较稀少。隋文帝初建大兴城时,为了不使城南过于空旷,令其诸子在南三列坊建宅,用以控制和充实城南一带。但终因地处偏远,直到唐代时,“虽时有居者,烟火不接,耕垦种植,阡陌相连”。有记载说东南地区的升道坊,“尽是墟墓,绝无人住”。而西南地区的长寿坊,甚至有猛虎出没其中。
从东西方向看,肖爱玲说,隋代时达官贵人多居住在城西,但后来发生了偏移,城东反而成了达官贵人的宅邸所在。尤其是城东北地区,因靠近皇宫大内,所以官僚第宅密集。张永禄介绍,城东北的入苑坊和胜业坊更是王府云集,入苑坊有玄宗的十六位王子居住,号称十六王宅;而胜业坊有薛王业宅,宁王宪山池院等。公主第宅集中在崇仁坊,如太宗女东阳公主宅,中宗女长宁公主宅等。而安仁坊则多云集的是亲王外家,如薛王业舅父王昕宅,宁王宪外祖父刘延景宅等。翊善坊和来庭坊“多为阉人居之”,如高力士等。而位于皇城与东市间的平康坊,入北门向东的三曲,为妓女所居之地,当时的名妓杨妙儿、王团儿、王苏苏等就住在此南曲之中,京都侠少,也都萃集于此,这个坊也被戏称为“风流薮泽”。
而城西则因有西市,加之西市的贸易又极为繁盛,所以来自中亚、南亚、东南亚以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国各地区的商人都在西市附近的里坊居住,所以有人戏称是“富人云集之地”,由此形成了“东贵西富”的局面。
身份不同住房各异
因为里坊为居民住宅之所,所以士庶第宅房舍的建造,是长安城内的一道风景。而唐代依其身份、地位的不同,在门向的设置、房屋的间数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制度。
首先,在住宅门向的设置上,唐朝*规定,凡三品以上官,或为“坊内三绝”(门第、才德、文学)者可以向坊外临街开门,其他官吏与一般百姓的住宅,都必须向坊内开门。这样,在长安城内的通衢大街两旁,尽是王公贵族的朱门大楼;其次,在住宅门、厅的大小与间数、架数上,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如文宗颁发的“营缮令”中规定:“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梁与梁之间叫“间”,檩与檩之间叫“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五品以下,堂舍不得过五间七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三间两架;六品七品以下,堂舍不得过三间五架,门屋不得过一间两架。非常参官,不得造轴心舍,及施悬鱼对凤瓦兽通袱乳梁装饰。其祖父舍宅,门荫子孙,虽荫尽,听依仍旧居住;士庶公私第宅,皆不得造楼阁,临视人家。”
至于当时住宅建造的形式,特别是贵族官僚的第宅,多采取具有明显的中轴线和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如从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出隋唐时期贵族的宅院,有在两座主要房屋之间用具有直棂窗的回廊连接为四合院,也有房屋与门置不完全对称,用回廊组成庭院。房屋的朝向多采用南向,以便冬季阳光入室内而抵御严寒,夏天又可以利用东南风取凉。建筑多用较厚的外墙和屋顶,建筑外观厚重庄严而且适宜于北方气候的特点。
鉴于隋亡的教训,唐建国之初的建筑比较简朴,但贞观以后,逐渐奢靡,至唐玄宗时,兴作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