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路上看到你喽下一句怎么回?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18:0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7:22
这种情况下,肯定是因为你没有看到他,所以说才会这样,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全面的回答说,唉,真不好意思,我当时因为走得急,没看到你
不会聊天怎么办,不知道说什么。
我们跟别人聊天,一般都是从“问话”开始的。
好比熟人之间,简单一句“你最近忙什么”,都可以打开对方的话匣子。所以提问不难,难的是,你提出的问题,对方是否乐意回答。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往往更愿意去回答那些跟自己有关,却又不太涉及到自身隐私的问题。
尤其在社交场合,能够拿上台面说的话题,都会有一定的*。在可谈和不可谈之间找到平衡点,就可以构建出聊天的“安全区”。
内向的人,由于找不到这个平衡点,不是怕说出来的话得罪别人,就是担心自己的言论说得不合时宜,所以很容易导致自己思前想后很久,最终只好保持沉默。
其实,只要你的问题,能够切合当下的情况,而不涉及到对方太多的隐私,这样就不用过于担心了。
例如你坐高铁,你一上来就问女生有没有男朋友,别人肯定不会这么乐意去回答你。因为这个问题在那个环境当中,并没有一个合理的理由,而且又涉及到对方的隐私,很明显会引起对方的抗拒心理。
相反,如果你问对方在哪里下车,再给出你这样问的原因,说自己去旅游,想了解一下那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那么别人就很乐意跟你聊天的。
想要跟别人形成良好的互动,你的问题一定要符合以下这些特质:
1、是别人感兴趣、擅长、想聊、能聊的。
根据对方的兴趣爱好、工作经历、生活方式等,选择最恰当的问题。而衣、食、住、行,一般每个人都有相关的经历和经验。什么餐厅好吃,什么电影好看,去哪里玩等等,都可以构建出话题。
2、问题足够具体,有对方能够回答的点。
问别人问题,最忌讳的就是问得空泛,即便是“你最近怎样”这么简单的问话,也问得别人难以捉摸。你到底是问工作、生活、感情还是其他事情呢?别人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简单回答一句“还行”,就打发过去了。
所以你一定要把问题“具体化”,针对一个点去问,如“你近来工作怎样?忙不忙?”,这样就有别人回答的点了。
3、不会引起对方尴尬、难堪等负面情绪。
这个就不用细说了,你的问题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揭别人的短。只要懂得尊重别人的隐私,其他的就放心大胆去聊天吧。当你觉得不知道要聊什么的时候,按照这些特质给对方问出一个问题,那么你们就可以打破沉默,构建聊天态势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7:23
一百我们见个面吧,你想想,我在路上看到你了,你是不是今天经过了哪里这个就可以了,反正就是确认一下的这种的完全是可以的,你试试看这种的方法的。下面是关于回复的补充。
出处
《汉书·礼乐志》:“玄气之精,回复此都”颜师古注:“言天气之精,回旋反复於此云阳之都。”
晋·陶渊明《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虚舟纵逸棹,回复遂无穷。”
宋·陈师道《寓目》诗:“曲曲河回复,青青草接连。”
《资治通鉴·晋安帝元兴二年》:“制作纷纭,志无一定,变更回复,卒无所施行。”
宋·苏辙《乞罢修河司札子》:“欲闭塞北流,回复大河。”钱化佛《攻宁记》:“精神顿时回复。”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八回:“我难助力,故先来回复*”
明·陆人龙《辽海丹忠录》:“礼部一面移咨登抚(袁可立),一面札付毛帅,听其酌遣得当*,到彼详加体访,取有该国臣民公本回复,限闰十月中复奏。”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大王有紧要机密事吩咐主帅。因适才赐酒,恐其辞卧,特遣我来当面叮嘱,立等回复。”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我走后傥然他再托人说,就回复说我没留下话就是了”
鲁迅《书信集·致叶紫》:“请你回复那书店:我不同意。”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六回:“你想当时我怎好回复他,只好允了。”
鲁迅《且介亭杂文·阿金》:“过了几天,阿金就不再看见了,我猜想是被她自己的主人所回复。”
汉·张衡《东京赋》:“省幽明以黜陟,乃反斾而回复。”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体别》:“沉静之人,道思回复。”
晋·左思《吴都赋》:“潮波汩起,回复万里。”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一》:“峡中有瞿塘、黄龕二滩,夏水回复,沿泝所忌。”
苏曼殊《非梦记》:“薇香斗忆生言寸心存,犹有藕断丝连之意……自能廻复其心。”
宋·张耒《后涉淮赋》:“缅川原之回复兮,思禹功而慨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7:23
可以这样回复:
1、哎呀,这么巧呀,可惜我没有遇到你呢,不然我就跟你打招呼了。
2、看来你的眼神很灵光哦,这样都被你看到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7:24
我在路上看到你哟,下一句就应该。你在那边干什么?有什么事吗?可以我帮助的聊你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7:24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善待自己。 但是人们并不是绝对独立的。 我们总是处于一种或另一种关系中,而人际关系则更为明显。 因此,无论何时我们不仅需要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且还需要从他人的角度考虑并为他人着想。 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并与人们改变立场。 这样,可能会产生疑问。 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情感的作用也应是相互的。 正如您要赢得他人的尊重一样,请从尊重他人开始。
当然,您必须抬头昂首阔步。 这也是内心的平静和自信的外在化,平静是对生活的一种简单态度,平静是生活中从容前进的过程。 因为沉着,所以不紧迫,因为没有紧迫,所以沉着,因为平静,所以对生活微笑。
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我们对社会,家庭,朋友和我们自己的责任。 但是在这个唯物主义,功利主义和浮躁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更加冷静和冷静!
保持冷静,活出自己的真实自我,活出坚实的自我,活出充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