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14:0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33
古代官位等级即古代官职,涉及官署名、官名、*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统知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9:33
所谓官职,是指在国家机构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官吏,这里面有职官的名称、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等方面的内容。科举是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一种选官制度,与官制、职官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是我国古代国家制度中的一项重大发明。中国古代国家的产生,开始于夏代,而职官的设置是随着国家的产生才出现的,所以讲职官,也只能从夏代开始。我国古代的职官,历代建置不同,其间因袭变革、增加减少,情况十分复杂。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 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5种 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 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 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 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 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 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隋代 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 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 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 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 承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 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 不同。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 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大将军先秦、西汉时将军的最高称号。
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 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 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 级武官。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 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 尚书)各*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 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 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 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分掌各司事务。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 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如《鸿门宴》: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隋唐时是州郡太 守(刺史)的属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 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 局面,因此世称“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