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14:4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1:26
我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在古代,“礼仪”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而“姓名”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今对于我们来讲,“名字”就是一个可以表明自己身份同时也能体现出当年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美好希望的符号,但是在古代,“名字”就非常复杂了。
古人的名字分为“名”与“字”两部分,“名”即本名,“字”是表字。简单来说,“名”是一个人出生之时由长辈为其所取,而“字”则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或女子十五岁行笈礼后由长辈为其所取,对此《仪礼》中便有明确记载:冠而字之,敬其名也。事实上,表字可以用来表示德行或本名之意或家庭地位或与本名相反之意等很多种意思。
也就是说参考了古人所取之名后再看古人所取“表字”,会发现这其中是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比如周瑜字公瑾,瑜与瑾都有美玉之意;再比如张飞字翼德,飞与翼都有展翅翱翔鹰飞九天之意;还有曾巩字子固,巩与固的意思相同,这些都是以本名之意来取字的方式。再比如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他二人分别是孙坚的长子,次子,而古代“伯”“仲”就是老大,老二的意思,这就是所取的字表示家庭地位的。还有朱熹字元晦,熹指天亮晦指天暗,熹与晦之意相反。而除此之外,古人还有很多取字的方式,虽然情况较复杂但却不是随意为之。
但,正如之前所说,一个人一旦拥有了“表字”便意味着这个人已经参加了冠礼或者笈礼,是成年人了,可以进行婚娶或者婚嫁。既然是成年人,便不可以像小孩子那般不顾忌讳,不懂礼数,所以当古人有了“表字”之后,便要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使用它。
古代对于“名”与“字”的使用,也是有诸多考究的。比如,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名”通常用来表示自谦或者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称呼,而“字”则通常用于关系非常亲密的平辈之间,或者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的称呼。
如果使用不当,尤其是晚辈对长辈,或者对关系并不亲密的平辈直呼其名,就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是大不敬。
所以说,结合以上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古人对于“名”与“字”的取用是非常考究甚至非常复杂的,而如今,现代人没有了“表字”很大原因也是如此,因为复杂所以被抛弃,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继续来看。
我们国人究竟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将“表字”这一传统文化习俗给抛弃掉了,这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毫无疑问是在*时期,请大家注意,“表字”是在*时期被废除的,并不意味着清末出生的人就没有“表字”,两者有本质的区别。
笔者之所以肯定的说“表字”是在*时期被废除的原因就是当时*很多法律文件上就明确规定了,中华*的公民若只书写字而不写名,是不具备法律效益的,这也算是**对于“表字”的一种不认可。
那么“表字”的文化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为何*时期就逐渐被废弃了呢,归根结底就在于那场新文化运动,当时的那场新文化运动打出的旗号除了反对*就是反对封建迷信和旧文化,而所谓的行*礼以及古人复杂的取字方式在当时的那群提倡新文化运动的人们看来,就是彻彻底底的“旧思想,旧封建,旧文化”,是必须摒弃的历史文化糟粕。
因此,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之下,“表字”就被人们逐渐废弃了。
但是到了现在,表字竟然开始在一些特定的圈子里流行起来了,比如一些文化圈,很多德高望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纷纷给自己取一个表字,以此来彰显个人对古文化传承与复兴的希冀。
不过由于表字的取用确实有很多局限性,而且如今这个社会也已经没有了那种文化氛围,所以表字很难会再像以前那样流行开来,它注定只能存在于史书之中成为一种特定的历史符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1:26
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方便统计户口,同时为了方便普查人口,因此就取消了字。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1:27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方便统计户口,同时为了方便普查人口,就取消了字。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1:27
因为字在现代使用起来不够简洁,所以为了方便就取消给孩子取字这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