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09: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07:11
婆罗门所奉的经典称为吠陀。最早出现的《梨俱吠陀》,约编写于公元前12~9世纪。此后,约公元前900~600年间,婆罗门教徒又先后编成《夜柔吠陀》、《婆摩吠陀》、《阿园婆吠陀》。这四吠陀反映了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前后的社会状况和宗教状况。整个“吠陀”就称为印度古代文明的代表。
大约公元前1000年,此雅利安民族继续向东南方的诸木拿河及恒河流域进发,未经杀伐,即顺利抵达恒河河口地方,恒河奔腾气势的伟大,平畴沃野的宏阔,使他们大开眼界,生活状态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加速了社会文明的进展。至此,雅利安人已据有了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了众多的奴隶制王国。
征服者与原居民之间,征服者之间,利害冲突、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列国征杀不休,直至公元前1000年代中期,地处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取得了霸主地位,几乎成为印度北方全境归于一统的中枢。此际,婆罗门教为解释“四吠陀”而编成《梵书》,又名《婆罗门书》或《净行书》。《梵书》一出,原吠陀之自然界诸神遂失去了天然色彩,而建立起宇宙一元神。
即被尊为造化万物的最高神——生主,并进一步抽象化而称之为“梵”——无生无灭、常住、无差别相的、无所不在的境界成天神。在婆罗门教看来,“吠陀”是受天启示,并由古圣先贤所传达,所以它是绝对神圣的,是后世一切知识的来源;其视祭祀能左右一切,如不行祭祀,则福佑不加,祸害难免,故而是万能的,又因“吠陀”语言古奥难解,非由婆罗门秘密传承解释不可明白,遂擅为专利,似乎唯婆罗门才具此天赋,故不容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