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3 09:50
共1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9-13 08:24
1、学会主动预习。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2、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两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便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那么得数为x=6,既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3、及时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一下问题:
(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2)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
(3)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等。
4、拓宽解题思路。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给学生设置一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这时学生要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便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5、善于质疑问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提出疑问开始,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即增加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激发创作欲望,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懂视网 时间:2022-10-03 08:17
1、要想知识学得牢,预习功课少不了!很多孩子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都不喜欢预习课本,老师讲到哪里,自己就看到哪里,没有一点的学习主动性!其实我们应当在利用上课之前的5分钟时间,快速的看一遍教材,这里主要以看例题为主,我们在预习的时候,可以看例题讲的是什么内容,给出了什么信息,所求的又是什么?具体的解题步骤是如何的?每一步解题依据是什么?还有没有新的解法?每次在预习小学数学的时候,都抓住这几个问题看一遍例题,如果有时间还可以稍微动脑思考一下,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这种预习方式对于这节课的学习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2、上课跟着老师的节奏走。很多同学在预习之后,发现内容比较简单,于是课堂上边放飞自我,还有一些学生看起来对教材上的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滚瓜烂熟,不过一旦在做题时,却又一脸茫然,不知从何解答。尽管脑袋里装了一大堆的公式定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所以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要跟着老师的讲课节奏走,不要自作聪明的脱离老师的教学节奏,自己在下面做习题或者是背公式。
3、及时总结解题规律。虽然大家都说学数学不要死记硬背,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很多数学题,其实都是非常多的数学问题是有规律可循的。既然有规律性,那同学们在解题时,就要注意总结和积累解题规律,那如何总结解题规律呢?以下几点可作为参考:
4、本题给出的最明显信息是什么?解本题涉及到了书本上的哪些知识?本题可不可以用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信息条件的转化?解本题可能用到哪些数学思想或者是方法、公式、定理?之前是否遇到过类似题目?解题思路上有没有异同?
5、多思考拓展解题思路。多思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的要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在解题的时候,不妨适当的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做既可以保持自己的思维的广阔性,还能让不同的知识之间保持沟通,不至于学过后就忘记了,所以我们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妨多次变换解题方法,拓宽自己的解题思路,来达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的目的,这对于初中以后的数学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6、善于质疑问难。都说“学启于思,思源于疑”。要想学好数学更是如此!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既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再次复习和审视、总结,而这种敢于提出问题的学习态度,也可以有助于增强我们的主体意识,也更加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欲望,从而在学习上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好二三四 时间:2022-10-10 16:47
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导孩子快乐的学习数学,如果对数学不感兴趣,可以尝试给孩子做一些数学的趣味题,例如七巧板和数独游戏,激发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引导孩子思维多元化,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帮助孩子打好基础:做好课前预习,掌握听课主动权。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听课要提前进入状态,课前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及时复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复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培养孩子的变式思维:家长在讲题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敢于创新、习惯创新。可以在讲课过程中故意出错,然后让孩子来思考
好二三四 时间:2022-10-10 16:47
提升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导孩子快乐的学习数学,如果对数学不感兴趣,可以尝试给孩子做一些数学的趣味题,例如七巧板和数独游戏,激发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启发孩子的创造力,引导孩子思维多元化,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帮助孩子打好基础:做好课前预习,掌握听课主动权。专心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听课要提前进入状态,课前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及时复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复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培养孩子的变式思维:家长在讲题的过程中要让孩子敢于创新、习惯创新。可以在讲课过程中故意出错,然后让孩子来思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9:09
数学无疑是小升初考试中比重最大的一门科目,有的同学学起数学得心应手,有的同学却虽然学的很努力,但是却不见进展,究竟学习数学有没有什么 方法 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怎样学好小学数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怎样学好小学数学
1、思考:思考是 数学 学习方法 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
2、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我常常把老师讲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就要不局限于老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我在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的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在课内课外应注意些什么呢?
第一,认真听老师讲课。听讲时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更切忌一边讲话一边听讲。其次要专心凝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因为数学是以严谨著称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间就隐藏玄机无限。听讲时还要注意记笔记。上课还要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处可真不少!①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真是一举三得。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第二,课外练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课后作业也是学习和巩固数学的重要环节。同学们应该注意解题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准确度,专心致志地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一次性准确,而一旦有了错,要及时改正。而速度是为了锻炼自己注意力集中,有紧迫感。你可以这样做的,在开始做作业时定好闹钟,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再做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作业速度。考试时,就不会紧张,也不会顾此失彼了。
第三,复习、预习。对数学的复习,预习可以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当天作业后,将第二天要学的新知识简要地看一看,再回忆一下老师已讲过的内容。睡觉时躺在床上,脑海里再像看电影一样将老师上课的过程“看”一遍,如果有什么疑难,记下来,第二天研究一下,或者问老师同学,一定要弄懂。每个星期天应该做一个一星期功课的小结复习、预习。这样对学数学有好处,并掌握得牢固,就不会忘记了。
第四,提高。在完成作业和预习、复习之后,可以做一些爬坡题。做这类题,尽可能自己独立思考,努力找出隐藏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需要看一看参考书,以及请教师长和同学。总之,要做到多看、多做、多问、虚心、勤奋,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才是关键的关键。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一、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在高分家长微信后台,可以看到有些家长头疼孩子上课效率很差;这其中很关键的原因是没有做好预习;自然也就做不到有的放矢;
二、听课不要仅仅是听,重要的是要思考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
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
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得:X=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所以说,在课堂上,老师最大的作用是:启发;孩子在课堂上要紧跟老师的思路,靠着老师的引导,去思考解题的思路;答案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
三、及时 总结 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
(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
(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
(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
(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
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孩子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拓宽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这时学生要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如:修一条长2400米的水渠,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需几天修完?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的关系,学生可以列出下列算式:(1)2400÷(2400×20%÷5)-5=20(天)(2)2400×(1-20%)÷(2400×20%÷)=20(天)。
教师启发学生,提问:“修完它的20%用5天,还剩下(1-20%要用多少天修完呢?”学生很快想到倍比的方法列出:(3)5×(1-20%)÷20%=20(天)。
如果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去思考,又可得出下列解法:5÷20%-5=20(天)。再启发学生,能否用比例知识解答?
学生又会想出:(6)20%∶(1-20%)=5∶X(设剩下的用X天修完)。这样启发学生多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充分发挥错题本的作用
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记错本”,把自己平时作业、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并注明出错原因,做到有错必改,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实际的学习中,要经常查看这个本子,做到心中有数。
有很多学霸都是因为积极使用了错题本,而考取了高分;
六、“1×5”学习法
做一道题要有做一道题的收获。反对搞题海战术。
做一道题,引导学生从五个方面思考:
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②为什么要这样做。
③我是如何想到的。
④还可以怎样做,有 其它 方法吗?
⑤一题多变看看它有几种变化的形式,把自己当作一个出题者,领会出题人的意图,看看能不能有其他的解题思路怎么样。
七、关于写作业
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求速的心理状态,审题时走马观花,粗心大意,对于做错的题目上,引导学生形成错题分析法,而分析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由于不正确的阅读导致的解题错误,从而形成“我要正确阅读”的内部动机,引导学生仔细审题,真正弄懂题意。
相关 文章 :
1. 学好小学数学的方法有哪些
2. 怎样学好小学数学
3. 学习方法:怎样学好小学数学?
4. 小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5. 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小学数学学习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