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设计的内容及影响因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9:45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02:05
岗位设计原则 因事设岗原则
从“理清该做的事”开始,“以事定岗、以岗定人”。设置岗位既要着眼于企业现实,又要着眼于企业发展。按照企业各部门职责范围划定岗位,而不应因人设岗;岗位和人应是设置和配置的关系,而不能颠倒。 整分合原则
在企业组织整体规划下应实现岗位的明确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使各岗位职责明确又能上下左右之间同步协调,以发挥最大的企业效能。 最少岗位数原则
既考虑到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成本,又要尽可能地缩短岗位之间信息传递时间,方便设置合理、科学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组织的战斗力和市场竞争力。 规范化原则
岗位名称及职责范围均应规范。对企业脑力劳动的岗位规范不宜过细,应强调留有创新的余地。
客户导向原则
应该满足特定的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求。 一般性原则
应基于正常情况的考虑,不能基于例外情况。例如,90%情况下这个岗位需要多少工作量,多少工作强度。
岗位编制考虑因素 主要工作
平常这个岗位做哪些基本工作? 为了实现相应的岗位目标,这个岗位需要做哪些工作? 在各个具体工作之间如何分配时间。 需要利用什么资源和工具
为了达到岗位目标应该利用那些资源? 工具、系统、资料、人际关系及其他。 能力要求
做本岗位工作的应具备何种条件? 知识、能力、品质;人际交往、教育水平、背景与经验等。 现有人员的胜任能力如何? 业绩考核
该岗位工作的业绩如何考核?主要考核指标是什么? 汇报关系
该工作向谁汇报?该工作的同级是谁?下级是谁?与其他同事的权利和责任的划分? 工作量
这个岗位需要处理多大的工作量?
岗位设计的方法 组织分析法
这是一个广泛的岗位设计方法。首先从整个组织的远景和使命出发,设计一个基本的组织模型,然后根据具体的业务流程需要,设计不同的岗位。 通常适用于大型企业的大范围重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组织设计和岗位设计占整个项目的大部分工作。
关键使命法
岗位设计仅仅集中于对组织的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岗位。
通常适用由于时间和预算的*、对整个组织的岗位设计不可行的情况时。 流程优化法
根据新的信息系统或新的流程对岗位进行优化。这种方法可以确定新的岗位。 适用于较小的项目范围,主要在实施一个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时应用。 标杆对照法
就是将本企业各项活动与从事该项活动最佳者进行比较,从而提出行动方法,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适合市场竞争强烈、工作状况类似、且岗位职责可复制的企业
本项目采用的是: 组织分析法
定编的方法
劳动效率定编法
根据工作量和劳动定额来计算员工数量的方法。因此,凡是实行劳动定额的人员,特别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岗位,都适合用这种方法。 业务数据分析法
业务数据包括销售收入、利润、市场占有率、人力成本等等; 本行业比例法
是指按照企业职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确定岗位人数的方法,该方法比较适合各种辅助和支持性岗位定员
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编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先确定组织机构和各职能科室,明确各项业务分工及职责范围以后,根据业务工作量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结合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确定岗位人数的方法。
管理人员的定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 管理人员个人的因素:
本人的能力,下属的能力,受教育程度等; - 工作因素:
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和相似程度,工作的复杂程度,下属工作之间的关连程度; - 环境因素:
技术,地点,组织结构等等。
事实上,世界上不同企业对于管理人员的定编,都没有一个定数,都是根据自己企业当时的实际情况确定出来的。 预算控制法
西方企业流行的定编方法,它通过人工成本预算控制在岗人数,而不是对某一部门内的某一岗位的具体人数做硬性的规定。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的业务目标和岗位设置和员工人数负责,在获得批准的预算范围内,自行决定各岗位的具体人数。由于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并且是与产出密切相关的,因此,预算控制对企业各部门人数的扩展有着严格地约束。 业务流程分析法 根据岗位工作量,确定各个岗位单个员工单位时间工作量如单位时间产品、单位时间处理业务等;
根据业务流程衔接,结合上一步骤的分析结果,确定各岗位编制人员比例;
根据企业总的业务目标,确定单位时间流程中总工作量,从而确定各岗位人员编制。 例如,每5个客户主管必须配备1个客户经理进行指导、监督、协调和管理 管理层、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 通过管理层访谈获得以下信息: 工作责任和发展
下属员工工作量、流程的饱满性,员工编制调整建议;
预测其下属员工一定期限之后的流向:提升(部门内和跨部门提升)、轮岗、离职(自愿和非自愿),统计各部门一定期限之后的员工数目。
本项目采用的是
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编的方法 管理层、专家访谈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8 02:05
答:(1)工作整体性;(2)自主权;(3)工作
的重要性;(4)技能多样性;(5)互动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