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19:57
共12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15 03:28
1、薛广德:薛广德,西汉经学家。字长卿,沛郡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以鲁《诗》教授,彭城龚胜、武原龚舍并从之受学。宣帝时,萧望之荐其经行,为博士,参与石渠讲论。迁谏大夫、御史大夫,敢于直言谏诤。元帝欲御楼船,广德脱帽劝谏,欲以血污车轮,帝乃止。后辞官归里终。
2、陈渊:字知默,沙县城关人,陈瓘的侄儿。18岁获乡试第一。 宋绍兴五年(1135年)陈渊60岁时,因给事中廖刚等人的推荐,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宋绍兴八年赐进士。翌年任监察御史,再升右正言。 陈渊学识渊博,敢于直谏。宰相秦桧为培植党羽,巩固地位,拉拢谏官,排除异己,曾推荐过陈渊。陈渊对秦桧派来的人说:“有责任说话的人不说话,却凭私人的情面废除公正之言,这种事我不能做”。秦桧极力主张同金兵议和,陈渊连上五道奏章,极力主战,反对秦桧等人的投降主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00:36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谏臣:忠谏文化始祖比干,纣王质问其何以胆敢如此,比干答:“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王勃然大怒,下令军士“剖腹挖心以视”,用残忍手段将其*致死。比干之悲壮,惊天地,泣鬼神,传说比干死后,骤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很快掩埋了比干的尸体,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墓”。
邹忌,战国时齐人,以鼓琴游说齐威王,威王拜忌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称成侯。邹忌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著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典故就记述了他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用群策群力,使齐国力强盛。
触龙,战国时代赵国人,深入人心的历史故事“触龙巧谏赵太后”就源于他。老臣认为太后没有替长安君作长远打算,所以说太后对他的爱不如对燕后。”太后心悦诚服的说:“您说得对啊!任凭您派他到哪里去!”于是触龙立刻为长安君整理车马,送他入齐做人质了。触龙的劝谏讲究艺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情于理,通过旁敲侧引,层层深入,逐步合二为一,即从对立到统一,使彼此不同的意见顺理成章地取得了一致,该典故不愧为一则成功的劝谏范例。
太祖李渊在位时,魏征曾辅佐太子李建成,几次劝谏太子除掉其弟,即后来的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事变后,太子被杀,太宗派人质问魏征为何挑拨离间,魏征神情自若的说:“可惜先太子没有听我的话,否则他不会落得今天这样的结果。”李世民转怒为喜,更加器重魏征的正直,并任命他做了谏议大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01:54
这个自然少不了我们七窍玲珑心的比干。比干的忠心,那是拿命去赌,也在所不惜的。这点我们在看那段历史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03:29
历史上的谏臣有很多,比如魏征,房玄龄,海瑞等。他们都因谏言而出名,也是他们客观公正的直言规劝皇帝避免他们犯下错误。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05:20
房玄龄和司马迁都是比较出名的,这些谏臣都非常不容易,可以说他们每一次进言,都是拿自己的性命做赌注,赌的就是当朝皇帝是否为明君。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07:28
在历史上如果有明君的话就一定会有贤臣相伴,比如万历时期的张居正也是像魏征这样的贤臣。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09:53
司马迁啊,司马迁是汉朝的御史,就相当于唐朝的谏臣。司马迁为了李陵之事遭遇了宫刑,但是他依然坚持完成了《史记》。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12:34
比如范仲淹,还有房玄龄啊,他们都是历史上的敢于直谏的忠臣,这给当时的朝代带来很大的好处,也使皇上能够看清自己。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15:32
房玄龄,司马迁,张居正等等等等。历史上闻名于世的谏臣也十分之多。像房玄龄就是武则天的心腹之人,他曾多次劝谏武则天。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18:47
唐朝更加富强,有魏征这样一个善于纳谏的大臣大有关系,可以说一国的强盛繁荣,都少不了一个有才的谏臣,历史上像房玄龄、长孙无忌、姚崇、张九龄等人都属于出色的谏臣。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5 22:18
历史上像魏征一样的谏臣其实有很多,比如张居正,房玄龄,海瑞等等,有的时候,一个君主愿意听取一个谏臣的建议是谏臣最大的幸运。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6 02:06
其实我觉得只有魏征这个人是最聪明的,其他的人真不怎么样,毕竟唐朝时期魏征呢,确实受到了乾隆的纵容才会这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