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找出文言文的各种句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19: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8 09:29
这个比较容易的,只要有信心,记一下就行啦。
首先,记熟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然后根据熟记的类型去判断,百分百准确。句式类型如下,慢慢记一下,一定行。
(一)、判断句
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 例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2、“……,……也” 例如:段公,仁信大人也。
3、“……者,……。” 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5、无标志判断句,通过句意直接表示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6、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做判断词,在汉以后做判断词则多起来,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表示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表示判断)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为表示判断)
(二)、省略句
省略句:将句子中某些成分省略,最常见的省略句如下:
1、省略代词
例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等。
例如:以(之)如司农治事堂,栖之(于)梁木上
(三)、被动句
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
1、有标志的被动句
“为”字式:……为……;为……所……;……为所……
“于”字式:……于……
“见”字式:……见……;……见……于……
“受”字式:受……于……
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被”字式:……被……;
例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2、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用动词直接表示被动意思,结合文意判定。
例如: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被……缠绕
(四)倒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序而言的。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一般可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
1、宾语前置句
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籍何以至此;
2)沛*在?
3)大王来何操?
4)客何为者? (常见疑问代词:谁、何、安、奚、孰、胡)
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则宾语前置
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之作为动词有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
2)古之人不余欺也。 (以前的人没有欺骗我啊;代词余作为动词欺的宾语,在否定句中前置)
C、“是”、“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以强调突出宾语
1)何陋之有?/姜氏何厌之有? (之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2)无乃尔是过与? (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2、状语后置句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3)请辞于军 “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
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表示“比星火……”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
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 “(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
7)具告以事 “以事”表示“把事情……”
3、定语后置句
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如: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
2)求人可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 “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
3)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数量词“一双”作为“白璧”的定语,后置。
(五)固定句式(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