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多少误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16:5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7:18
关于佛教有多少误区呢?
一、现在学佛的人越来越多,但大家刚刚接触到佛法之时,因为没有正知正见的明师指导,受到世俗的误导,或者本身对佛法的误解,常常会走进一些误区,对学佛产生错误的知见。
如此,不但会导致自己产生严重的信仰误区,更会误导他人,让他人对佛教产生误解,非但不能使得佛法得到弘扬,还会严重影响正信佛教的形象。
二、学佛常见的误区。
1、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是逃避者的场所
现代人很多都觉得佛教对待生命、生活是消极的,尤其一些初入佛门的弟子,受到这种风尚的影响,都会产生出悲观厌世的心绪。
还有些人在自己人生不顺、事业受阻、情场失意、仕途受阻时,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我要出家。这是什么,这是把学佛当成了逃避的手段,觉得学佛就可以逃避那些自己应该承受、却不愿承受或者承受不了的痛苦。
佛是什么,佛是觉者,修佛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探求生命、自然、宇宙奥秘,修佛之路需要的是艰苦卓绝的持之以恒,很多大德证悟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才获得无上正觉,修行之路是积极的,绝对不是消极逃避。
尤其是大乘菩萨道的,普度众生、慈悲济世的精神,更是在积极护持三宝的同时,以弘法为家务,以利生为事业。
2、对诵经有极大误解,认为晚上、坟地等场所不能随便诵经,会招鬼怪。
有些人,对经书本身,便有着固执的错误知见,奉请一本经书回去,连放都不晓得该怎么放,总觉得会不会对菩萨不敬,放在不好的位置会不会有果报之类的,心里忐忑不安、难以入眠,更甚者因此,都不敢奉请经书回家。
如若不然,便是诵读*时,有着诸多忌讳,晚上能不能读、女性来月事能不能读、医院能不能读、是不是一次性必须读完、应该在什么地方读等等。
这些,都是对经书、或者说*,有着极大的错误知见,*是什么,是佛陀的开示,是智慧的集结,对诸佛菩萨的敬意是放在心里的,不是表面这些功夫。
尤其,诵读*,令得六道中其他众生,也可以听闻佛法,这也是法布施的一种,是积累功德的行为,所以至心一念,随时、随地、随愿诵读即可。
3、认为信佛便一定要恪守清规戒律,怕自己受不了,不敢信佛。
或者是受到文学作品影响,或者是影视作品影响,或者是受到对佛教有误解之人的影响,很多人都觉得,一旦信佛,自己便必须恪守种种清规戒律,如果做不到,便会遭来祸患,从而不敢亲近佛门。
这其实,是将“信佛”“皈依”“受戒”这三个概念混为一谈了,认为这是一回事,这便错了。
对于众生而言,“信佛”并不会影响你原有的生活轨迹,单纯的信仰佛教,并不会强制要求你去做什么事情,守什么规矩,相反他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积极,思想更宽容。佛法中有“四不坏净”,即建立起对佛法僧三宝及戒律的坚定信心,即是一种巨大的功德。所以仅仅是对佛菩萨有信心,信仰佛教就是大有裨益的事。
而“皈依”对人其实也并没有强制性条件,最重要的便是内心对佛教的皈依,唯一的要求可能便是在信佛的时候,不能同时信仰其他的宗教。
而“受戒”则是“受戒未必出家,出家必须受戒”,所以只是信仰佛教的话,并没有硬性要求。
4、自己一信佛,便觉高人一等,与普通人、甚至家人不一样了。
有很多人,一学佛,就着相,总觉得你看我是信佛的人,我跟你们是不一样的。于是,随随便便拿着佛家要求、佛门戒律,去挑剔家人、身边的人,心想你们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时间久了,便跟家人离心离德,越来越不和睦。
这是什么,这是学出佛障来了。
首先,众生平等,即便学佛也该跟大家一样的去相处,要懂得“恒顺众生”,把日常生活当成修行的道场,令得众生欢喜。学佛修行是修什么,修得是自己,不是让你去修别人,南辕北辙了。
其次,父母家人,便是你身边的第一菩萨,应该尊敬他们、孝养他们,这是学佛的根本,修佛先修人,这更是做人的根本。
再有,先修好自己,再去渡众生。你修行好了,对周围的人都很好,大家便会见到佛的力量,欢喜佛缘,慢慢才会亲近佛门。
5、认为女性生理期,不能拜佛、不能诵经、不能供灯.....
很多人都觉得,在女性生理期间,不能参加佛事活动,觉得是对诸佛菩萨不敬,觉得在佛面前不能“见血”,或者觉得“不干净”怕冲撞了佛祖,甚至很多女性自己便如此觉得。
这是最大的邪知邪见!
佛门光明正大,百无禁忌,在诸佛菩萨的眼中,哪里有分别心,哪里有净与不净?《心经》有云,五蕴皆空,不净的不是人,是人的眼,是人的心。这无非是以己之心,度佛菩萨之意。诸佛菩萨慈悲为怀、宽容广大,又岂会因为这个,加以怪罪。
所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种情况,虔心礼佛,都是没有问题的。
6、认为,我只要“烧香拜佛”,你就该保佑我,把信佛当成了一种“交易”。
这世间,多的是见庙烧香、见佛磕头的人,他们是信仰佛教吗?不是,他们只是把诸佛菩萨,当成是“摇福树”,心想我给你上供,你就得保佑我。
这本来没错,礼敬诸佛菩萨,一心向善,确实可以得诸佛菩萨护佑加被,但是呢,很多人拜完佛,出门就行恶,心中完全没有一丝善念。
更有很多人,在做恶之前,还要拜拜菩萨,希望能够保佑他行事顺利;或者做恶后,去祈求佛祖原谅,这怎么可能,一切皆是因果,如此行径烧香再多,拜菩萨再多,也没有任何意义,报应依旧会来,恶果一定自食。
有或者,平日根本不信佛,一旦有什么灾什么难就到处烧香拜佛,祈求神佛保佑。这实际上也没有什么用的。因为人的灾难是业力促成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了坏事必然有恶报,这时佛都是不能插手的。除非从此洗心革面,真心悔过,彻底弃恶从善。
三、总结,学佛要有一颗真诚的心,只要一心向善,就会走出误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7:19
学佛的人对这个典故一定不陌生
这是佛陀说过的一个譬喻
假使整个地球都被海水覆盖
海上漂着一块浮木
上面有一个小孔
海底有一只失明的龟
每一百年浮出海面一次
问:这只龟将脑袋扎进小孔的概率是多少?
佛陀说
我们得到人身的几率
与上面盲龟遇浮木的概率相仿
即使得了人身
茫茫人海中
有缘听闻佛法并修行的
又有多少?
更何况修行不易
有太多的误区会导致我们偏离正确轨道
为了有效识别这些障碍,少走弯路
让我们一起来盘点
学佛路上最常见的那些“坑”
1
【 神神叨叨 】
不少人将佛教看成一种“神明崇拜”
以为“学佛”就是
求佛保佑、算命打卦、看风水......
对神秘力量、神通感应津津乐道
避「坑」贴士
佛教,是佛陀证得宇宙、人生*后,为引导众生解脱痛苦、走向觉悟而施设的一种完善的教育。
学佛,是学佛所学,行佛所行,以佛法智慧改变自身错误观念及不良习气,最终成为一个没有烦恼,慈悲智慧的人。
弄错了佛教和学佛的内涵,就像搭错了车,乘得越久,偏得越远。
2
【 求点实惠 】
有些人将学佛“世俗化”
想通过念佛、诵经、供养
换取自己和亲友想要的
平安、健康、财富、地位......
避「坑」贴士
学佛,可以实现两种利益:现世利益,即今生的美满幸福;究竟利益,即断除一切迷惑和烦恼,觉悟成佛。现世利益固然必要,但最多也就短短几十年,治标不治本;究竟利益,可以彻底断除产生痛苦的根源,拥有无任何副作用的真正的幸福。要选哪个,是否不言自明?
3
【 信仰优越 】
有些学佛者听闻正法后
很快了解其中的高妙之处
生起对佛法智慧的信心和向往
但对其他处在“迷信”状态
及尚未确认信仰的人
不知不觉流露出一种优越感
或以自己所学的“佛理”
去评判他人的观点是否正确
避「坑」贴士
生命是无尽的积累,今生能闻正法、起正信,都源于宿世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由无数善知识和众生成就得来,对此当心怀感恩,何来骄慢资本?优越感是“我执”的一种表现,是学佛要解决的问题。不再追求这种感觉,便是一种进步。是否愿意这样努力一下呢?
4
【 二宝居士 】
有些学佛者皈依佛、皈依法
但见到某些出家人的行为
不合自己的心意
而不愿皈依僧
硬生生把自己变成“二宝居士”
避「坑」贴士
佛教的皈依,是皈依佛、法、僧三宝。皈依僧,是指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贤圣僧,而不是某个出家人。如果将学佛比作上大学,那么佛是创办人,确立了教学的目标、理念和方法;法是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教科书;僧是具体指导、陪伴我们学习的教授和助教。少了任何一项都会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和传承。如果对某些“助教”不认同,可以想想玄奘大师、弘一大师等这些“教授”的行仪,他们是贤圣僧的代表人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7:19
你好!
如果我们学佛是走形式,我说现在学佛有几个误区?一个误区,就是有所求。求什么?第一个,求眼前点切身利益。比如说,孩子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或者是做点小买卖,发点小财,这就求眼前点切身利益。第二个层次,求点人天福报。如果是带着这样的求去学佛,今生不能成就。求什么?就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求生净土。如果说带求字的,我现在就这么一个带求字的,我其它一无所求。老法师说「人到无求品自高」,你得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个境界是怎么提升法?在你学佛、念佛的过程当中,你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当你提升自己境界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你学佛在进步,你会有感应的。这个感应绝对不是神通。
相由心生 境随心转 刘素云老师主讲 (第一集) 2010/04/04 香港佛陀教育学会 档名:52-441-000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7:20
佛教的误区? 学佛有的误区多了,在佛教中叫做魔事。
光楞严经就指出了五十阴魔,算是大类了。
当然一般学佛最容易进入的误区,就是着人相我相,
这个误区,很多法师都很难避免,就像慧能执着尘身逃跑,
不肯入涅槃,还妄说不惹尘埃,也是着人相我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7:20
现代人学佛不受益的十五种原因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多种原因,大概分起来,不外下面几种: 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 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而自己依然迷执事境为真,贪求不舍,以致烦恼如故。殊不知学佛是依照佛的教导,扫除自己的迷误,而明见自性,以脱出烦恼窠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