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子发黄有点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16:4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03:33
玉米叶子发黄有点子,可能是玉米的大斑病或小斑病。
玉米大小叶斑病
中文名
玉米大小叶斑病
外文名
The size of corn leaf spot
1
东北、华北北部及南方山区
2
减产50%左右
3
长5—10厘米
症状与侵染循环
玉米大斑病,目前国内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以东北、华北北部及南方山区发病较重。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者减产50%左右。大斑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但苗期很少发生,后期逐渐加重,发病叶片上形成梭形大斑,病斑黄褐色或青灰色,中部色浅,边缘色深,长5—10厘米、宽1.2—1.5厘米,严重时几个病斑互相连接,叶片提早枯死。
玉米小斑病,在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生较重,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时减产70%左右。小斑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后期发生较重。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偶而也危害叶鞘、包叶和子粒。病斑小,表现为3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病斑为椭圆形,*黄褐色、边缘紫色或深褐色,空气湿度高时,病斑表面生灰褐色稀疏霉层,后病叶变黄枯死。
第二种类型,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较大,*灰褐色或浅*,一般无明显边缘,后期稍显轮纹,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表面生灰褐色霉层。叶片病斑数量多时,很快萎蔫枯死。
第三种类型,叶片上形成黄褐色坏死小斑,病斑周围有*晕圈,表面霉层极少,叶鞘和包叶病斑较大,呈纺锤形,表面密生灰黑色霉层。果穗受害生灰黑色霉层,严重时果穗腐烂。
玉米大小叶斑病的发生与流行,与气候条件、品种抗性、管理水平及立地条件关系密切。空气湿度高、温度适宜时发病重,品种抗性差者发病重,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质粘重、施肥不足都会加重发病。
病原病菌
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rium turcicum) ,玉米小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maydis )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暗色孢科,长蠕孢属。
在自然条件下大斑病的有性世代尚未发现。小斑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属子囊菌纲,座囊菌目,旋孢腔菌属。在玉米的病残体上可见小黑点状子囊壳。子囊壳黑色,近球形,喙部明显。内有多个圆筒形,顶端钝圆的子囊。每个子囊有4个长线形的子囊孢子,彼此缠绕成螺旋状。每个子囊孢子有5-9个隔膜。大班病菌与小班病菌分生孢子在形态上很相似,其区别如下:
大斑病菌分生孢子圆筒形,两端略尖,直或稍弯曲,淡青褐色,有1-9个隔膜,以5分隔较多。小斑病菌分生孢子长椭圆形,向一方弯曲,有隔膜2-15个,以8个最多,橄榄色。
玉米大斑病菌除侵染玉米外,还可寄生于高粱、苏丹草等。小班病菌除为害玉米外,还能侵害谷子等。但在不同寄主上的病菌存在生理专化现象,有不同的生理小种。
发病条件
大斑病菌生长适温为20-24摄氏度,相对湿度80%以后(低于70%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多雨同湿而温度并不太高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此病发生。北方在夏末秋初玉米结穗期多雨时发病最盛。晚播玉米受害重。小斑病要求高温高湿,孢子萌发适温为26-32摄氏度,在适温时潜育期为2-3天,因此在南方温暖地区较为严重。但在阴雨多湿的情况下,大、小斑病都会严重发生。
凡秋玉米田接近重病的夏玉米田,或氢易感病的秋玉米早播,或是在春玉米收获后未彻底处理病残体的田块种植,则发病严重,反之则发病较轻。轮作比连作发病轻,而2年轮作又比一年轮作轻。
砂土漏水漏肥严重的发病重fhc地比平地发病重;排水不良、土壤潮湿,以致田块积水(或灌水时间过长)的发病重。玉米与矮杆作物间作,通风透光良好,较单种玉米发病轻。
防治方法
A、选用抗病品种,注意与其他作物轮作,轮作面积越大越好。
B、播种时每20公斤种子,用25克“天达2116”(浸拌种型)+5克96%天达恶霉灵,兑水0.75公斤拌种,阴干后播种。
C、注意增施有机肥料,增施磷钾肥、锌肥和生物菌肥,追施足量氮肥,保障玉米植株健壮,提高抗病性能。
D、玉米3--4叶时喷洒800倍“壮苗灵”+6000倍96%天达恶霉灵药液,7—10叶时,喷洒800倍“天达2116”粮食专用型 +600倍70%代森锰锌、或800倍“粮宝”+800倍72%杜邦克露药液,每7天1次,连续喷洒2-3次,可有效地防治大小叶斑病。喷药时加入1000倍3%蚜虱速克或1500倍啶虫脒可以兼防蚜虫、飞虱、瑞典蝇等害虫发生,并能防治玉米纹枯病、粗缩病等病害,增产玉米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