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件并谈谈你的感受.最好是唐太宗!急急急,现在就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18:33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0:42
你好,我介绍一个关于唐太宗的事件,完全手工打字,供参考:
大家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的有为之君,创立了封建时代的有一个盛世——贞观之治。史官都说这与唐太宗善于纳谏,谈到纳谏,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人物——魏征。魏征是在玄武门之变之后,由敌方转为李世民手下的,正是这个善于纳谏的魏征,与李世民演绎了君臣一体的传说,有力地把李世民推上了历史明君之位。但好多人并不知道,李世民听取了魏征很多建议,但也有不听魏征进谏之言的历史记载。
侯君集受太宗之命攻打高昌,高昌国曾是唐的属国,国王鞠文泰在西突厥*后同唐朝反目,率兵攻打同是唐朝属国,唐朝交涉未果,发布檄文,以侯君集为帅,率二十万问罪之师讨伐不臣的高昌鞠文泰,鞠文泰连病带吓死掉了。其子鞠智盛即位抵挡不住,最后向唐朝投降。如何处置高昌国的善后,唐朝内部意见不一,魏征进谏:保留高昌国,鞠文泰的儿子继续当国王,这样可以减少国家费用,太宗没有听取魏征意见,改高昌为西州,设立安西都护府,留兵镇守。
事实证明,太宗的意见显然比魏征技高一筹,可见太宗善于纳谏,他是善于采纳正确的意见,而不能说唐太宗善于听取魏征的意见。这样的事例还有的,有兴趣的话再看贞观政要,研究下唐史还有发现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0:43
玄武门之变,——为了皇权杀了两个兄弟*迫自己爸爸退位——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全部被赐死。
所以没有屠戮同胞的狠心就别去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0:43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1])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他的前半生是立下赫赫武功的军事家。平窦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触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此举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读后感::要有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太宗还提出对各民族“爱之如一”,不分彼此,平等对待,赢得了各族人民的爱戴,被尊为“天可汗”。在一千三百多年前,能提出并行之有效地贯彻这样的民族*,是需要多么了不起的智慧和勇气呀!
要有不拘一格的人才思想。唐太宗明于知人,善于用人,历来为史家称道。贞观元年,唐太宗指示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举荐贤才,几月未见动静。唐太宗追问此事,封德彝竟然回答:“于今未有奇才耳。”唐太宗驳斥道:“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要有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唐太宗青年时期亲身经历了隋朝盛世、*和灭亡的整个过程,深知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失去了民心。因此他登基后,十分重视老百姓的疾苦和情绪,关注民心向背,强调爱民。他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满而身毙,君富而国亡。”现在我们提倡服务型*,就是要为老百姓提供满意的服务。群众对*提供的服务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应该成为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准。如果我们每位党员干部都能像唐太宗一样,心里实实在在地装着老百姓,我们的发展一定会更加顺利,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0:44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实际上也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本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出身贵族世家,又加上比较贴近农民的生活,关心民生,在位期间唐朝国富民强被后人成为“贞观之治”。在历代的皇帝中对他的评价还是很高的。一、对国家民族的强烈责任心和浓厚的危机意识。由于亲眼看到隋朝的灭亡,所以很有危机意识,不断地告诫自己。二、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执政风范。 有宽广的胸襟,不会因为是旧臣而不用,也不会因为直言进谏而生气。三,有高度的制空能力,对好话也保持很高的警惕。在唐太宗的统治下,唐朝达到空前的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