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很急的,麻烦麻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18:43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5:40
有本书
《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
http://www.welan.com/488830/
太极图与十字架:中西方文化心态比较
一、 太极图、十字架与中西方文明的宇宙观
太极是太极哲学的元范畴,是中国人对世界认识最大抽象化的概念,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分为阴阳二气,由阴阳二气产生木、火、土、金、水这五行,五行之精凝合而生人类,阴阳化合而生万物。太极图是中国古典哲学宇宙观的最形象代表,一对黑白相对的鸳鸯鱼,黑鱼白眼睛,白鱼黑眼睛,注意到它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整体浑圆,黑鱼与白鱼之间的分界也是弯弯的,二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太极图的这两个特征也正是中国人思维的两个普遍特点,一是“以天下观天下”,二是黑白的界限模糊。十字架是西方*教文明的象征符号,十字架联系着*教的两个核心概念,一是牺牲,二是拯救。西方人的概念中,秩序与宗教构成世界的两个方面,秩序包括民主制度、社会结构等,是管理外在世界的,宗教则管理内心世界,就像十字架一横一竖交叉的两条,这两条达得到的地方,是“是”,达不到的地方,是“非”。所以一般没有复杂的是与非。中国人则不同,太极图浑圆,分界弯曲,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中国人的是非是很复杂的,即联系着外在秩序,也联系着内心原则,外在与内在浑然一体,全靠各人文化境界的不同加以区分。所以不是中国人的人理解起来是十分困难的。
太极哲学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一般中国人并不能确切地理解,但是往往不知不觉地接受了太极哲学的思想作为潜在的文化意识基础。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太极哲学的几个概念。
太极、阴阳、五行、气、道、理、有无、化生运动、体用等等,都是太极哲学中常用的重要范畴或概念,这些概念围绕着太极元范畴生发和展开。
1. 太极、有无:太极哲学认为万物都是“实有”的,其内在的结构、关系、规律、发展过程等也是“实有”的,南宋初胡左(五峰)说:“道不能无物而自道,物不能无道而自物。”,传统太极哲学承认宇宙万物的“实有”,认为一切“实有”为带物质性的“气”;认为“气”分阴阳;认为“气”之“实有”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实有”统一在一起而成为一个整体;而这种气道统一的整体,便是太极元范畴所应包合和必有之义。由此可见,太极范畴与“物质”范畴相比,太极范畴的内涵要广阔一些,它不只涵“实有”,而且涵“实有”之本质和规律。换句话说,太极元范畴是一个同时概括宇宙万物的“实有”(结构实有、关系实有、发展过程实有)与发展辩证法的概念。
2. 阴阳、五行:“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不息”,太极哲学认为宇宙万物的运动、生化、发展植根于阴阳的对立统一、相克相生的程序中。太极哲学的概念往往是把事物的“实有”、事物之间关系的“实有”、内在规律的“实有”、发展过程的“实有”作为一个动态的整体来考虑。太极哲学中的五行范畴既涉及事物的性质,也涉及事物之间和同一事物诸因素之间的关系。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性质,也都在关系中存在。美国美田大学唐力权先生提出的“场有哲学”,他说:”场有’乃是依场而有或是有在场中有的意思。场有哲学认为,一切都存在于事物之间相关相依、相克相成的相对性势用里,存在于由事物的相对势用所构成的网络中。场有哲学这种观点与太极哲学相一致.因为太极元范畴即是对事物之间关系内一种概括。阴阳、五行关系是太极范畴的必有内涵。
3. 太极范畴能够反映宇宙万物的全息性。全息概念的基本意义是:第一,在任何整体、系统中,其部分、子系统,直到最小单元,都包含或潜在地包含整体、系统的完整信息(物物各有一太极)。第二,上述部分、子系统,乃至最小单元,对于整体、系统来说,都是或潜在地是同源、同质、同构的(万殊一本、万物一气,万物皆阴阳对立统一,万物皆有无相成)。第三,在全息和同源、同质、同构的前提下不存在不相联系的事物,任何事物都与别的事物相关联(水、大、木、金、土,相生相克)。全息论认为宇宙基因包含宇宙万物全部信息的奇点。奇点是宇宙的缩影,宇宙是奇点的展开。宇宙万物具有同源性。宇宙原型包容了各种差异的东西,随着原型显化,统一性逐渐隐退,差异性就表现为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宇宙信息以无限密集的形式存在,这种形态的总体就是宇宙信息。太极哲学中的太极范畴所表示的,类似全息基因或宇宙种子。
——[摘自:杨成寅著,《太极哲学》,超星数字图书馆]
以上几个概念普遍作用于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当中,造成中国人的很多思想特征,例如“以天下观天下”、“黑白模糊”、“权势意识”、“以小见大”等等。
“以天下观天下”:中国传统的世界观的思考范围是“天下”,涵盖的是整个世界,不象西方的世界观考量的往往是世界的一部分;在考量原则上相应地有一个“无外的原则”,即所有的事,所有的人,在中国人的概念里都是可以一而二的,不象西方则一定会将世界的一部分划为“我们的”,另一部分是“其他的”,“敌人的”,西方的人文思想也好,社会制度也好,最基本的一条是区分出敌我,两者的待遇差别很大,中国的思想则将同一的原则推广到所有的地方,不分内外,因为从思考范围来说,所有的都为内,没有外;中国人思考万事万物,总是从整体考虑,西方科学家做过调查实验:受西方教育的学生看一张图片,会关注细节与关键部分,而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的学生则会关注整体、关注背景、关注整体的结构以及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位置。
黑白的界限模糊:西方认为评判人可以有一个人“确实”是怎样的客观本质,而中国则认为一个人是从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中来显示存在的,本没有什么外在于关系的“客观”素质。对于很多事情也是如此,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阴是相对于阳而为阴,阳是相对于阴而为阳。
权势意识:由于万物的“化生运动”,任何事物都存在于一个“势”当中的,这种“势”同样既包含着性质也包含着相对的关系,如说某人位高权重,就既包含了“位高”这种性质,也包含了在与其他人或事发生关系时更容易处于更强的位置,也就包含了某种“趋势”与“走势”的意思。中国人的权势意识很强,不管个人的选择是趋炎附势、虚张声势、还是远离权贵,都说明了这种意识的影响之巨大。与权势意识有关的有炫耀性消费、奢侈品消费、攀比心理等等。
“以小见大”:中国自古便有“一叶知秋”、“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的说法,一般老百姓早已自觉不自觉地在生活中运用着这点。
从历史上的很多事件可以看出中西方思维方向的不同,最典型的事件莫过于将哥伦布的航海与郑和的七下西洋进行比较。
哥伦布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通商贸易的新航道,推动大航海的动力是经济因素。哥伦布航海时期,欧洲人口正在膨胀,已成为一块人心鼎沸的土地。哥伦布的发现使欧洲人有了可以定居的两个新*,就有了能使欧洲经济发生改观的矿藏资源和原材料。在他返回后的几年内,征服新领土,在新领土上殖民的活动就开始了。这一发现,导致了美国印地安人文明的毁灭。长远来看还使西半球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国家。这些国家与曾在该地区定居的各个印地安部落截然不同,极大地影响着旧*的各个国家。虽然欧洲人迟早都会发现美国,但是如果不是哥伦布在1492年的那次探险,而是法国人或英国人在1510年最先发现了美国,随后的发展就会迥然不同。哥伦布的性格格外贪婪。他贪得无厌,总是讨价还价。另外他对待印地安人残酷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摘自:湖北教育出版社《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而推动中国郑和下西洋的动力则主要是*因素,与部分经济因素。在明初中国仍是世界上一个强大的国家。从1405年至1433年,28年里郑和七下西洋,其主要目究竟是为了暗访传闻中建文帝朱允炆的踪迹,还是为了发展海外贸易,甚或只是为了宣扬中华文化,目前并未得到共识,但从达到的效果看,郑和七下西洋传播了当时先进的中华文化,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达到了繁荣顶峰。与美洲印第安人对欧洲白人的血腥历史记忆截然相反,在当年郑和远航船队经过的东南亚地区,郑和的形象不断地被神化和圣化,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郑和崇拜”,时至今日仍广泛存在于东南亚各族群历史记忆中,成为东南亚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约瑟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郑和轰轰烈烈的远航并没有像哥伦布们那样开启一个崭新时代。在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途中病逝于印度古里后不久,明朝主政者中止了远洋航海活动,进而执行闭关锁国的“海禁”*。随着郑和传奇故事的尘封,领先世界一千多年的华夏文明的最后一个辉煌年代结束了,而以新*的发现为标志,雄心勃勃的西方文明以征服者的姿态迅速崛起,世界由此翻开了西方主导下的现代历史。——[摘自:南方网“郑和下西洋的现实意义”]
有学者比较了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意义差异。认为郑和与哥伦布都在探索“全球化”的过程。但不同的是,郑和和哥伦布代表两种文明体系,郑和代表的是东方儒家的礼仪和秩序,在面向世界比如航海时也贯穿着这套思想。而哥伦布代表的是西方进化论的思想,在面向世界时是弱肉强食。西方人崇尚的是力量与竞争,弱肉强食是普遍接受的逻辑,打败对手、建立起“自己的”或者自己认可的秩序就意味着成功。哥伦布一方面坚忍顽强,另一方面掠夺起来心狠手辣、残酷无情,这些特点决定了他能够带来当时人们所需要的巨大的财富、资源与权力,成为西方的英雄。而中国人崇尚的是“仁义之道”,认为世界的任何部分都有“道”的存在,即便是自己这一方,如果不行“仁义之道”,也是恶的,而对方如果能行“仁义之道”,也是善的。中国人不光看事情的结果,还要看你行事的方式,所以哥伦布在中国文化里绝成不了英雄。中国的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在历史上可以说功勋卓著,但在中国文化中却一直以一个暴戾无情的形象而受到批判。而郑和的行事则正是中国人“以天下观天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逻辑。因为中国人把世界看作统一的整体,整体之间可以有发展程度的差异,但内在的“道”却是一致的,任何事都是阴阳相生相成的对立统一,所以中国人不会把世界划分为“我们”与“敌人”,而是“以己推人”。这就是东西方航海家行为截然不同的文化上的原因。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5:40
这个问题我也不懂,随便说几句了。我想说的是价值观的问题,中西方的差异是:中国人讲情义,西方人讲利益。所以在生活上的体现是,中国人总有处理不完的人际关系,而西方人处理人际关系就相对比较简单了!
不好意思,你自己在发挥一下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5:41
简单的来说,中国人就像一个气球,而西方人就像一个实心的橡胶球!
其中含义慢慢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