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指出的主要目标和合作措施,签订两岸经济合作框架的意义及深远影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11: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40
目标
一、 加强和增进双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
二、促进双方货物和服务贸易进一步自由化,逐步建立公平、透明、便利的投资及其保障机制。
三、扩大经济合作领域,建立合作机制。
合作措施
双方同意,考虑双方的经济条件,采取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加强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一、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实质多数货物贸易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二、逐步减少或消除双方之间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性措施。
三、提供投资保护,促进双向投资。
四、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交流与合作。
意义及深远影响: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生效后,两岸将在*的框架下组成“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针对货品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保障与争端解决机制等4项协议,展开协商。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顾名思义是一个签署正式协议之前所拟订的纲要,在其中仅仅先议定架构与目标,具体内容则需要在日后再行协商。这是因为要协商并签署包含多项具体内容的正式协议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进行调研或者谈判,而现阶段台湾经济与东亚经济的实际情况不允许两岸在此议题耗费太多的时间,所以两岸先签署纲要式的“架构协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就需要相应的后续动作进行充实和完善,因此协议中规定两岸将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由双方指定代表共同组成,负责处理与协议相关的事宜。
以往的两岸合作与交流突出的是接触、善意与互动,如共同打击犯罪、处理食品安全、各种论坛以及*商谈都是以工作组或者代表协商的形式,而在协议框架下由两岸代表共同组成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就为两岸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提供了一个制度化、机制化和规范化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之上,两岸的经济合作就拥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
一方面,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为落实框架协议提供了最为有利的制度基础。就上文所述,框架协议本身并不能解决两岸间的贸易问题,更确切地说它为两岸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基础,而“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就恰恰是这个基础的制度化平台,是使框架协议具体化及获得后续发展的有效工具。在协议生效后,马上就面临着早期收获清单执行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如何就早期收获清单进行协商,在出现争端时如何解决,这些都显示出“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的现时意义。
另一方面,“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是双方在*的框架下第一次共同组成的工作机构和联系机制,双方派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一个机构是两岸双方深入接触的一个重要动作,将为未来更多的两岸共同机构提供有益的经验。同时,虽然目前还不清楚“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的具体人员组成,但是根据多方透漏出的消息来看,这个组织很有可能将由副*级的*领衔,如台当局“经济部国贸*”黄志鹏就曾对媒体透露,目前台湾方面对于“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的规划,是由“次长”来担任主委,不过这部分还需要与“*”再行商定。如果这一设想成为现实的话,那么“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将为双方高阶*的互相往来提供制度化、常态化的机构平台。
从更为长远的角度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与通过就是两岸之间*互信的一种表现,虽然两岸都未就协议言及*互信,但是双方愿意将诸多议题后置而先行签署框架协议,并成立“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来处理未来协议的执行、监督、争端解决等问题,这在两岸的历史及现实背景下,没有相当的*互信是很难做到这一步的。因此“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这样一个常态的*性平台就可以成为双方制度化、机制化合作的一个试验,它不仅会影响两岸的经济合作,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诸多领域都将产生相当的示范效应。而未来两岸的军事与*对话势必要在更为制度化的平台上展开,因此,此次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一定会产生更为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