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唐朝相比宋朝的科举有了哪些改革与发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11:56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06:30
科举是我国一种通过考试来选拔*的制度,从秦开始,许多朝代都进行了改进。
唐朝发展秦的科举制度
唐朝的科举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则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常科的考生有生徒和乡贡,常科名目很多,依据应举人的条件和考试内容分为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生徒是在国子监(国子学、弘文馆、崇文馆)、各地学馆入学考试合格的学生。
乡贡则是通过府试、州试的人,又称举人;考头名的称解元。通过朝廷尚书省的省试者称为进士及第,考头名的称状元,其余分甲第和乙第。除了每年的常科考试外,还有临时不定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科举考试,叫制科。这时科举仍然留有一定的察举制影子。
考官在评卷时,考生的名声往往是考虑因素之一。这样做的原因跟举察一样,是希望可以兼顾人才在试场外的表现。但同时这亦无可避免造成不公平,出现士子与考官之间的利益瓜葛。到了唐末吏治败坏时,弊病更甚。到了唐代后期,出身寒门由科举入仕者渐多,与世族门荫入仕者形成两大官僚派系集团,互相倾轧,史称“牛李党争”。
武则天主政时,曾首创由皇帝主持,复核进士资格的殿试;和取武将的武科举。但是,二者在唐朝时并未有成为定例。
宋代进一步改良唐朝的科举制度
宋朝确立一套相当完整的*。宋朝的科举制度公平性大幅提升,许多大臣的子孙也未考上科举,仅能担任中低阶*。皇帝欲加强对取士过程的控制,减少考官及士子联党结派的可能。自宋太祖开宝六年起,取录的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后一关殿试,名次也由皇帝钦定。
自此以后,进士都是“天子门生”,而不再是考官的门生。取士的数量大增,每科进士通常达数百人,并且放宽应考条件,不论财富、声望、年龄皆可应考,对偏远地方的考生更给予路费。自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起,定期开考,三年一科,之后为明、清二朝所沿袭,至科举被废为止,宋代的科考分为*:解试(州试)、省试(由礼部举行)和殿试。
解试由各地方进行,通过的举人可以进京参加省试。省试在贡院内进行,连考三天。为了防止作弊,考官俱为临时委派,并由多人担任。考官获任后要即赴贡院,不得与外界往来,称为锁院。考生到达贡院后,要对号入座,同考官一样不得离场。试卷要糊名、誊录,并且由多人阅卷。而殿试则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及定出名次。自宋代起,凡于殿试中进士者皆即授官,不需要再经吏部选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06:30
跟唐朝相比宋朝的科举制度冲破了工商出身的士人,不讲门第出身,宋朝的考场规则变得严密起来,实行了糊名制度,在考试的时候将坐具茶具全部去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06:31
1、录取人数增加,2、应试者的范围扩大,3、录取程序简化,4、殿试成为定制,考试制度变为*,5、*主考官的权力,6、考试内容的变化,7、考试规则日趋严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9 06:31
具体有录取人数增多,宋朝科举,起初是一年举行一次。英宗治平三年,后定为每隔三年举行一次。还有应试者的范围扩大,过去“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宋朝冲破了这种*,不讲门第出身,工商杂类自可应试。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应试。
跟唐朝相比,宋朝的科举有了哪些新的改革与发展?
宋朝科举,起初是一年举行一次。英宗治平三年(1065年),定为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到太宗时录取名额大增。2、应试者的范围扩大 过去“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宋朝冲破了这种限制,不讲门第出身,工商杂类自可应试。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应试。只要有奇才异行便可录取。科举应试者...
宋朝科举制有什么新变化
此外,宋朝科举制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变化。一是推行“官产并举”,即科举所选拔的贡士同时也可以拥有官职和产业,这一改革极大地丰富了科举制的内容和目标。二是科举制进一步发展了士人文化,从而形成了以读书人为中心的文人社会,这一社会,不仅在政治、文化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同时也推动了宋朝文化的繁...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科举制与唐代相比有哪些变化
1. 科举录取名额的扩大:与唐代相比,宋代的科举制度在录取名额上有了显著增加,使得更多的士人有机会进入仕途。2. 考试制度的完善:宋代确立了乡试、省试、殿试的系列考试制度,形成了更为完善的选拔人才的流程,确保了选拔过程的循序渐进和严谨性。3. 考试环节与规则的严格:为防止作弊,宋代对考试环节...
跟唐朝相比宋朝的科举有了哪些改革与发展?
4. 宋代进一步改良了唐朝的科举制度,确立一套相当完整的体制。宋朝的科举制度公平性大幅提升,许多大臣的子孙也未考上科举,仅能担任中低阶官员。皇帝欲加强对取士过程的控制,减少考官及士子联党结派的可能。自宋太祖开宝六年起,取录的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后一关殿试,名次也由皇帝钦定。
相对于唐朝,宋朝的科举制度有些什么发展
2、科举考试程序变得更加规范化,并且采取了一系列防作弊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主考官的隔离制度、考官回避原任职单位的规定、官员身份考生的单独考试、考生入场前的搜检以及考卷的糊名和誊录等。这些改革杜绝了唐代流行的如“行卷”等公开作弊手段。3、殿试制度在宋朝得到固定和加强。与唐代仅武则天时期举行过...
宋朝科举制有什么新变化
宋朝科举制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相对于前朝唐朝科举制度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首先,宋朝实行了所谓“新科举”制度。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以贡士为中心,通过诗赋和策论的考试方式来选拔官员。与唐代的科举制度相比,新科举制度首先减少了经义科目的比重,更加侧重于诗赋和策论的考核...
相对于唐朝,宋朝的科举制度有些什么发展
2、科举程序走上正规化、增加了避免多项防作弊措施。增加主考官隔离制度、考官回避制度、有官身考生单独考试录用、考生搜检、考卷糊名誊录……唐代盛行的“行卷”等公开作弊方式被杜绝 3、殿试制度得到固定,唐代仅武则天执行过一次殿试,宋朝殿试得到固定。4、宋代进士授官成为常态,而且在考核提升中,都...
宋代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 宋代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1、录取人数增加。宋朝科举,起初是一年举行一次。英宗治平三年(1065年),定为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到太宗时录取名额大增。2、应试者的范围扩大。过去“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宋朝冲破了这种限制,不讲门第出身,工商杂类自可应试。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应试。只要有奇才异行便...
宋代科举制出现了哪些变化
宋朝继承并改革了唐朝的科举制度,发展出了新的特点:1. 增加录取人数 宋朝初期每年举行一次科举,后来改为三年一次。太宗时期,录取名额大幅增加。2. 扩大应试者范围 宋朝打破了士人出身限制,允许工商杂类和僧道参加科举,只要有特殊才能即可录取。3. 简化录取程序 与唐朝需通过吏部考试合格才能任官不同...
宋代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宋代对科举制进行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1. 宋朝科举录取人数显著增加。最初每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在英宗治平三年改为每三年一次,而到了太宗时期,录取名额大幅上升。2. 应试者范围显著扩大。宋朝废除了过往对“工商杂类”出身士人的仕途限制,不再注重门第背景,允许包括工商人士在内的各类人才参加科举,甚至在北宋末年,僧道亦有机会参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