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09:18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3 07:29
小时候,麦假又称“忙假”,意思是回家帮忙的意思,十天后学生返校继续上课,并迎接期末考试,这个假期仅在农村的乡镇学校才有,城市或县城学校均没有。随着农业现代化,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出现逐渐代替了人工,以及退耕还林后庄稼的减少,“麦假”在有些地方已经慢慢取消了。
“麦假”,就是为收割小麦而专门设置的假期,学生、老师都放假回家收割麦子。从前慢,不仅车马邮件慢,割麦子也很慢。从磨镰刀,到割麦子、晒麦子,到压场、扬场,直到麦粒进家、麦秸堆成麦秸垛,大概持续半月左右,所以麦假一般都是两个星期。
上世纪的九十年代,那时的农村小学的任课老师,任课教师多是民办教师和代课老师,这些老师大都是本村人,家里也多种有田地。农忙时,便成了身兼二职。而当时的农村孩子,也大多是农忙时被家里当成半个壮劳力使的。所以每年麦收和秋收的时候,便会放假,供老师和学生回家帮农。
麦假是放在“芒种”左右,小麦成熟的时候,一般是在过完六一儿童节之后放假,大约放两周。收麦打麦是个抢时间的活儿,当年,联合收割机还远远没有普及,甚至被俗称为“小收割机”的割晒机也还没多少,大家割麦子基本还用镰刀。割好的麦子被一捆捆地扎起来,再用拖拉机把一捆捆的麦拉到打麦场里。
打麦场位于每个村的村边空地上,老家人叫它“场院”。多年的使用、石磙的碾压使场院的土地变得坚硬且平坦,表面甚至泛着微弱的白光。麦子到了场院以后,在地上摊平,在拖拉机后挂上石磙,一圈圈地轧。把碾压下来的麦粒堆成一堆,秸秆则堆成麦秸垛。接下来的便是扬场。晒麦子的时候,可以赤脚在麦粒里出溜过来出溜过去,还可以在上面翻爬玩闹。
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最有趣的还是麦秸垛。打麦场上的麦秸垛像小山一般,打麦场成了农村孩子天然的游乐场。可以玩打仗游戏,比赛谁最先从地上冲到“山顶”,就像在冲锋一样;也可玩捉迷藏,在“半山坡”挖个洞藏起来让别人一顿好找。玩累了,便可以直接爬到“山顶”上躺下来,闭上眼睛,晒晒暖暖的阳光。
字里行间流露的满满回忆,不知承载了多少80、90人的记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3 04:37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又是一年小麦成熟,即将收获的季节,作为90后,虽然已经很多年没有下地干过农活了,但儿时那些放麦假、捡麦穗、交公粮、换西瓜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苦中作乐是童年真实的写照,不知道此时的你,是否也回忆起了那些童年的往事?
即将成熟的麦子
小时候到了五月底、六月初,学校都会有一个特殊的假期,那就是麦假。因为那时候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是家里的一个劳动力了,虽然干不了太重的活,跑跑腿、捡捡麦穗还是可以的。当然一边干活,还得一边听家长的唠叨:好好学习,要不然将来只能种地!
捡麦穗
捡麦穗对那时候的我们来说也是辛苦活,毕竟一直弯腰来回走动也挺累,六月初的天气已经十分炎热了。没多久我们就失去了耐心,开始磨磨蹭蹭,耗到吃饭的时间。这时候家长也心疼孩子,就让我们去树荫下乘凉,这时候石子、皮筋这些自制的玩具就拿出来了,干活嫌累,玩起来却一点都不累。
麦子收割完,在麦场上面晒干,再装袋,装到架子车上,然后第一件事是交公粮。可能现在的00后对这个词已经很陌生了,但这种行为已经持续了上千年之久。交公粮在古代叫交皇粮,也就是农业税。每年收获的季节,交公粮的车队都要在大队门口排老长老长,甚至很多人自带干粮和水,到了饭点也不回家。
交公粮
不过自2006年1月1日起,农业税就全面取消了,减轻了农民很大的负担。当然,00后包括10后再也没有机会见识到交公粮的盛况了。
交完公粮,整理整理自己在田地捡到的麦穗,就可以去换西瓜了。那时候物资不充足,以物换物还是常见的交易手段。在小编的印象里换过西瓜、甜瓜、苹果、甘蔗等等各种食物。不过这时候正是西瓜成熟的季节,拿捡来的麦穗换西瓜是最常见的操作,自己辛苦劳作换来的西瓜,吃起来格外甜。
虽然国家逐渐取消了农业税,又增加了种地补贴,但种地的人还是越来越少了。一是种地实在太辛苦,很多90后小时候都暗中发过誓,长大绝不种地。二是种地实在是不挣钱,一年下来可能还没有在工厂打工一个月挣得多。所以,现在农村种地的,只剩下50后、60后这些老人了。也许再过几十年,中国的农民将全部消失,但是这些回忆,将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东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3 05:55
记得,小时候秋天来的时候经常和大人去捡麦穗,那时候特别贪玩。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3 07:30
我记得。当年的年纪还小,我们小孩子就会去麦田里捡掉落的麦穗,拿回来给爸妈。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3 09:21
记得这些场景。我记得捡麦穗时路上有卖雪糕的,能吃上雪糕是让我最快乐的事,我还记得妈妈拉着一车小麦去交公粮,结算后还给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