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为的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15:55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2:06
为了有更多的选择。
人生很长,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为了对那些不可知的事情作出最有效及时的应答,充实自己,也就是让那些不希望发生的事尽可能的避免。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如果你在长到快成年了还未确定目标,而在那以前的时间,你只是虚耗,而等到你突然想做什么,例如做动漫啊,做电影啊,结果却只是发现你只有兴趣,基础什么的太差了,而且也快度过学习的黄金时间,那时候留下的深深地无奈真的是让人发疯啊。你可能会说,我一辈子都不会想做XX的,可是人生无常,你确定你的未来不会为当时的决定而后悔吗?
而且,学习不单只是念书。
它也是其他方面的增加,只有知识面广了,你才能确定你的兴趣所在,你的人生才会更加有乐趣,即使是打游戏,这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它并不足以让你探究一生,当长长的*投入后,留下的又是什么呢?所以单纯的以玩了为目的的做法并不是学习,若你确定兴趣所在,一生都要做这个,那么执行目的以及效果就有不一样了,但是纯粹的话在中国并不太可行。所以,你需要更多地挑战来充实人生,那么单方面来说,念书就是一个选择了,因为它可以完全充实你1/4的人生,而你可以利用这段人生学习到的学习技巧继续利用更加零散的时间学习,完美自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2:07
为的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个人的前途。
中国近代受尽外国欺压是为什么?因为中国缺乏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产业工人。
这些技术和知识是学习来的,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学习是你的责任。
父母养活你那么大容易吗?要叫他们过上好生活靠什么?靠你的本领,不学习本领从哪来。
谁不想叫谁的孩子过上好生活,没有本领你靠什么给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2:07
在我看来,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是为了考试,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考试,至于你工作上要用的知识是经验,老师不一定教得了,毕竟他们还在学校里面
我找工作的这段时间发现,有驾照就加200,会五笔就加100,会什么就加多少钱的那种,如驾照,五笔老师不一定教也不一定会
所有学习一部分为了考试一部分为了前途,然而与人相处也是学习,你知识面不高,没话题什么的就只能相处无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2:08
我觉得,读书无用思想的产生,与读书目的定位息息相关。新的读书无用思潮的抬头,恐怕就是读书目的发生偏差的产物。
在迈长的封建社会,读书为的是做官。孔子的高足子夏有句名言叫“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说书读得好可以去做官。它的本意显然并非把读书的目的仅定位在做官上,但事实上千百年来国人一直把它奉为读书做官的“理论依据”。特别是隋朝“科举制”的诞生,读书做官的追求便从制度上肯定下来。“十年寒窗”,含辛茹苦,为了的是“乡试”、“会试”、“殿试”,祈盼的是金榜题名,锦袍加身,做官成为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目的。然而,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科举制”的废除,尤其是随着新的选人用人制度的建立,仍把过去那种读死书做法作为入仕做官的门径,不仅幼稚可笑,而且也是徒劳无功的。这也恐怕正是一些人曾经从读书做官的追求走向读书无用的自弃的根源所在。
“*”期间,号召读书为*。那时叫得最响的口号是“为*而学”,教室黑板上方千篇一律地挂着这样的横幅,要求莘莘学子始终铭记这一读书目的。其实,这时新民主主义*早已完成,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已被推翻,所谓“继续*”,只能是干部群众自己斗自己,自己批自己,“*一切,全面内乱”。投身这样一场*,显然无需读书。而且,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理论指导下,一大批优秀学者被打成了反*,不少的学子被扣上了“白专典型”的帽子。尽管有人考证孔子时代就有读书无用的思想,子路就曾经这样说过:“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但我想“*”期间恐怕是中国历史上读书无用思潮最为泛滥的年代。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后,读书大都恐怕为的是就业。长期以来,无论是进机关,还是入企业都得由国家安排。农村孩子惟有读书才能实现这个愿望,成为所谓的“国有干部”、“全民职工”,端上“铁饭碗”。千上万的学子同挤“独木桥”,“头悬梁”、“锥刺股”为的就是找到一个固定的工作,拿到一份稳定的薪水,读书被视为就业的通途。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国家教育分配*的改革,这个追求开始被打破,特别是近年经济形势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变得更为窘迫。这种客观实际与心理预期的脱节,便直接导致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抬头,各地纷纷出现弃学现象,其中重庆市万名高三学生放弃高考成为最为令人关注的例证之一。
我想,做官、*和就业都不应是读书的目的所在。读书与这些目标的实现固然有着联系,但绝非读书本身的目的。读书的目的无疑应是开启智慧,提升素质,传承文明。季羡林先生就曾经说过:“在发明文字以前,保存智慧靠记忆。文字发明了以后,则使用书籍……书籍是贮存人类代代相传的智慧的宝库。后一代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永远不停步向前迈进,靠的就是读书和写书的本领”。可见,读书对每个人来说应是获取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能力的必经过程。它不仅为就业完备素质,更为创业提升本领。爱因斯坦、季羡林不也曾失过业么?但最终他们都依靠所自己学知识创造出了辉煌的事业。因此,从开启智慧、提升素质、传承文明的角度来思考,读书的意义是永远的,根本不存在读书无用的命题。
由是观之,为让我们的学子真正明白:“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的道理,消除读书无用的思想,还得从端正读书目的做起,恐怕惟有找到正确的目的定位,才能有永不衰竭的读书动力。这也许亦是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先生强调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所包含的意蕴之一。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2:09
对于社会而言,义务教育最初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现在又可作为一种投资。对于个人而言,可提升自己的内在,又可提高就业成功率,当然,最终是为了前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12:09
为你自己,你自己的未来在你自己手上。学习是件简单的事儿,只要你对它充满热情,学习也是件艰难的事儿,你要克服所有的懒惰与散漫,不断钻研,耐得住寂寞,坚持下去,最终还是会收获良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