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2 10:40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6-15 00:00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窗前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作者】宋·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孤单的木芙蓉,冒着秋日的微寒,在努力地盛开着,它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的游子是相同的,木芙蓉即使经受着那严寒风霜,连续不断地摧残,它也决不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其中【客】指的是离家在外的人,【酸】的意思是艰辛,【更凭】的意思是哪怕、就算是,【留连】的意思是逗留,【愁红怨绿】形容秋末花叶残败的样子;
《窗前木芙蓉》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早期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一开篇便讲,【辛苦孤花破小寒】,把所咏之物推入了一个特有的氛围之中,芙蓉秋季开花,清丽淑雅,既不象牡丹那样雍容,也不似梅花一般冷峻,但它在某种意义上,却又兼俱了二者的特点,艳丽大方,绽放于百花凋零之时,用【辛苦】和【孤】,说明作者自己没有依靠,同时也暗衬花开之不容易,用【小寒】两个字点明时分,推出自然光景,照应花开之不易;
接下第二句,【花心应似客心酸】,就是在这种基调之上的延伸,它已经从孤花破寒之辛苦的表象,进而更加深入到花的内部,讲花的【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似乎是一种骄傲自豪的宣言,霜风秋寒,你随意盘桓吧,【未作愁红怨绿看】,【愁红怨绿】是指在风雨摧残中春花凄然零落,暗示了春花虽然艳丽,但其本质上却是那样地柔弱,这样的写法,不仅带有一种理性的说明,而且在视觉和感觉上,仿佛也创造出具体可感的形象;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关于《窗前木芙蓉》的全部内容,我们下期再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21:08
赏析:
诗一破题便讲“辛苦孤花破小寒”,把所咏之物推入了一个特有的氛围之中。芙蓉秋季开花,清丽淑雅。既不象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不似梅花一般俏瘦冷峻。但她在某种意义上却又兼俱了前二者的特点:艳丽大方,绽开于百花凋零之时,秋风小寒,自是风姿依然。
所以诗人讲“辛苦——孤花——破——小寒”,其间实际上重重叠叠了多种意蕴。以“辛苦”和“孤”言其本身之无依,同时也暗衬花开之不易;以“小寒”点明时分,推出自然光景,亦在照应花开之不易;中间贯之以“破”,使得原本对立的双方出现了某种倾向。
但就全句来看,破则虽破,但并未泯灭其“辛苦”,未摆脱其“孤”,因而这句所提示的氛围,依然带有明显的凄清冷落的色调。接下第二句“花心应似客心酸”,就是在这种基调之上的延伸。它已由孤花破寒之辛苦表象进而更加深入到花的内部,讲花“心酸”。
当然,这里花之所以“心酸”,归其始因,也还是由于前句所言之“辛苦”和“孤”。所以这两句在内蕴上是紧紧相连的,二者同承一脉,意在表明霜天芙蓉的孤寂寒凄之状,从而加深其内心所潜藏的落寞苦楚之情。
随后两句,整体地看,既可以视为是前两句的连续,又可以当作是前两句的承转。如果说前面讲“心酸”已由表层而潜入内心,那么这两句则是从内心所激荡上来的主观意愿。它不仅反映了诗人所咏的芙蓉之情,而且也表现了一种骨格,一种气质。
“更凭青女留连得”,似乎是一种骄傲自豪的宣言:霜风秋寒,你随意盘桓吧!其中的潜台词也就不言自明了。芙蓉又被称作“拒霜”,观其名就知是不畏霜寒的花木,因而此处呼唤霜神,恰巧突出了其坚强的个性,同时也与那些争胜斗妍的春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未作愁红怨绿看”,“愁红怨绿”是指在风雨摧残中春花凄然零落、愁怨无奈的情状,暗示了春花虽然艳丽,但其本质上却是那样地柔弱,那样地经不起风雨。这样的写法,不仅带有一种理性的说明,而且在视觉和感觉上仿佛也创造出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体。
实际上,这首诗作为即景咏物之作,除了对咏写对象的描述之外,更主要的在于深潜在诗中的诗人自身性情的流露,并能从自然隽秀中品测到作者的禀性特质。讲“花心应似客心酸”,就是以己意而度花情,颇有花怜人,人惜花的味道。
当然,生活的困窘和坎坷固然带来无数的艰难辛酸,但它同时也砥砺和磨炼人的意志,造就人的气格。这种气格贯注于作者本身,形成其人生原则,进而自然地流溢于言行之中。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作者对芙蓉的描述不仅在其辛苦孤单的外观,而是进一步揭示它坚强的品质。
扩展资料:
《窗前木芙蓉》原文:
宋代: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译文:
孤单的木芙蓉冒着秋日的微寒在努力地盛开着。它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的游子是相同的。木芙蓉即使经受着那严寒风霜连续不断地摧残,它也决不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写作时间不可确考。从诗的内容和表现风格来推测,象是范成大早年迫于生计而奔波或是为了科考而旅居在外时所作。《窗前木芙蓉》是一首即景咏物诗。一般来说这类诗在创作中带有更多的主观随意性,往往是某一偶然的情境触发了作者的创作*。
此诗的触发点是窗前烂漫开放的木芙蓉花,它触发了范成大的创作*。范成大生长在亡国的悲歌声中,十多岁时,又先后失去了父母,清苦贫寒,孤独无依,这一些都恰似诗人所描写的“辛苦孤花”。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当诗人看到霜风秋寒中的芙蓉时,难免要勾起自己的满怀思绪。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22:26
诗一破题便讲“辛苦孤花破小寒”,把所咏之物推入了一个特有的氛围之中。芙蓉秋季开花,清丽淑雅。既不象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不似梅花一般俏瘦冷峻。但她在某种意义上却又兼俱了前二者的特点:艳丽大方,绽开于百花凋零之时,秋风小寒,自是风姿依然。
所以诗人讲“辛苦——孤花——破——小寒”,其间实际上重重叠叠了多种意蕴。以“辛苦”和“孤”言其本身之无依,同时也暗衬花开之不易;以“小寒”点明时分,推出自然光景,亦在照应花开之不易;中间贯之以“破”,使得原本对立的双方出现了某种倾向。
但就全句来看,破则虽破,但并未泯灭其“辛苦”,未摆脱其“孤”,因而这句所提示的氛围,依然带有明显的凄清冷落的色调。接下第二句“花心应似客心酸”,就是在这种基调之上的延伸。它已由孤花破寒之辛苦表象进而更加深入到花的内部,讲花“心酸”。
当然,这里花之所以“心酸”,归其始因,也还是由于前句所言之“辛苦”和“孤”。所以这两句在内蕴上是紧紧相连的,二者同承一脉,意在表明霜天芙蓉的孤寂寒凄之状,从而加深其内心所潜藏的落寞苦楚之情。
随后两句,整体地看,既可以视为是前两句的连续,又可以当作是前两句的承转。如果说前面讲“心酸”已由表层而潜入内心,那么这两句则是从内心所激荡上来的主观意愿。它不仅反映了诗人所咏的芙蓉之情,而且也表现了一种骨格,一种气质。
“更凭青女留连得”,似乎是一种骄傲自豪的宣言:霜风秋寒,你随意盘桓吧!其中的潜台词也就不言自明了。芙蓉又被称作“拒霜”,观其名就知是不畏霜寒的花木,因而此处呼唤霜神,恰巧突出了其坚强的个性,同时也与那些争胜斗妍的春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未作愁红怨绿看”,“愁红怨绿”是指在风雨摧残中春花凄然零落、愁怨无奈的情状,暗示了春花虽然艳丽,但其本质上却是那样地柔弱,那样地经不起风雨。这样的写法,不仅带有一种理性的说明,而且在视觉和感觉上仿佛也创造出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体。
实际上,这首诗作为即景咏物之作,除了对咏写对象的描述之外,更主要的在于深潜在诗中的诗人自身性情的流露,并能从自然隽秀中品测到作者的禀性特质。讲“花心应似客心酸”,就是以己意而度花情,颇有花怜人,人惜花的味道。
当然,生活的困窘和坎坷固然带来无数的艰难辛酸,但它同时也砥砺和磨炼人的意志,造就人的气格。这种气格贯注于作者本身,形成其人生原则,进而自然地流溢于言行之中。正因为如此,才使得作者对芙蓉的描述不仅在其辛苦孤单的外观,而是进一步揭示它坚强的品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00:01
木芙蓉 吕本中参考资料:http://bbs.club.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336&subid=0&fid=8962&tbid=235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01:52
没参加今年高考,不知道.